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

  摘 要: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展,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电脑美术设计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轻视文化课,认为只要把专业学好,有一技之长,能就业就行了。其实,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材的多视角性,使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专业知识渗透成为可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目的和内容,挖掘隐藏于文本中的专业元素,找准提高职业能力的突破口,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品味文本内容,用语文能力推动专业学习,实现语文和专业的双赢。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美术设计专业 教学实践
  
  一、理论基础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同要素说”,他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只有当技能具有相同因素时,一种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他认为学习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前者对后者产生迁移作用就越大。如滑冰和滑雪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因素,所以学习滑冰对学习滑雪有正迁移作用。
  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两种学科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则不管学习者是否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共同性,都有迁移现象发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在学习目的、方法、过程、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因素,那么在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着学习正迁移现象,这样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成分加以利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专业有关的知识教育,来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达到语文和专业双赢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美术知识的教学实践
  1.文学和美术的关系
  文学与美术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都是来源于一定社会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都包含了作者的人生体验,能引起审美者的共鸣。它们的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艺术,而美术是用物质材料塑造艺术形象的视觉造型艺术。
  文学与美术都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用线条、色彩来塑造形象,给人以视觉美感,文学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二者均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媒介反映作者的主观思想。
  文学与美术可以互渗互融。它们的相通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上,美术作品大多具有文学性叙事题材,许多美术作品通常根据文学原著提供的题材和情节来创作,而许多文学作品又是以美术作品为题材,大多数美术鉴赏类的文章都是以美术作品为题材的。二是以再现、摹拟为特征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文学中的“叙事状物”,就是通过语言的中介和读者的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美术采用直接描绘、显示物象的直观表达美的形式。
  2.语文课与美术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与美术设计、美术专业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主要从事美术设计行业,需要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而语文课本里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鉴赏能力与文学修养成正比关系。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进行美术设计创作,需要有想象和审美等能力,这些能力往往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分析和品味,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语文素养,文学修养的提高势必会带动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增加创作灵感,所以学好语文课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术专业的设计和创造,需要丰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语文课的学习能加以补充。比如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不单单是画出五个福娃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大量的传统文化,其中有多重含义,涉及“北京欢迎你”、“金木水火土”、“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五环”、“五福临门”、“奥林匹克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渗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实践证明,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设计创作能力的高低,是涉及为将来专业设计、绘画打基础的问题,所以引导美术生重视文学修养,学好语文,对其知识体系的建构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的想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都得以全面提高。
  3.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渗透的相通点
  在电脑美术设计和美术专业班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探求语文课与专业之间的某些相通点,不能随随便便渗透专业知识。在渗透时,要把握文学与美术的相通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专业能力,用专业知识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挖掘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相通点,下面从不同角度来分别加以探讨。
  (1)从创作的源泉来看,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是在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是作者在对生活的理解上表达个人主观艺术理念的活动。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绘画,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2)从创作的内容来看,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只不过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绘画是用色彩和线条塑造形象,二者的相通点都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图。
  (3)从创作的形式来看,都采用写实主义、象征、比喻、抽象、意象等相近的手法。在形式上,文学和美术往往是对应的,文学中的表述类型和美术风格流派一一对应,如印象派的色彩和文学的语言感情色彩,现实主义、古典主义与19世纪文学等,都有相通的地方;美术讲究“空白”,文学讲究虚实相生,美术作品的构图和文学写作的谋篇布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4)从创作结果来看,都体现对“真、善、美”的核心追求。文学的功能是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文学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追求真、善、美。美术的价值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与真、善、美是相对应的。
  4.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渗透的途径和意义
  (1)借助多媒体,采用电影或者画面的形式,把课文内容直观地显示到学生的面前,形象可感,学生爱看,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如《雷雨》《红楼梦》。
  (2)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者学生自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美术专业学生对画面特有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的描述,加深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领会文章的主题内涵。如《祝福》。
  (3)配诗作画,对画作诗,增强想象力,加快背诵速度。如在讲授诗歌篇目时,除了学习诗歌写作上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对诗歌分析和背诵不感兴趣,我就出示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简单图画,让学生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用笔画出来,然后对画面进行介绍说明,按照课文顺序,边看边说边背,结果学生觉得很新鲜,并且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系,容易把握,很快就完成了背诵任务,效果很不错。
  (4)画文比较鉴赏,解决疑惑。针对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通过文章分析,利用学生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画,然后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5)通过对意境的分析来把握文本的主题。文学和美术的相通点是寓情于景,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景交融的佳作,生动的语言可以转化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通过对画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文本的意境,从而挖掘作品内涵,把握文本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从色彩角度感受作者的情感。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色彩非常敏感,在色彩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容易把握,因此可以把色彩作为切入点讲析课文,来把握作者的意图。如《故都的秋》。
  (7)专业角度进行欣赏。美术专业的许多术语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如意境、烘托、虚实相生、白描、渲染等,都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词汇,于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这些专业术语在教学语言中出现,借助这些术语上好语文课。如《蒙娜丽莎的微笑》。
  (8)结合专业进行情景教学。对于电脑美术班的学生,比如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将来为顾客设计图纸,完成之后需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有的设计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顾客有可能根本看不懂,设计很可能就会流产。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让学生仿照文本,以“我的快乐小屋”为主题,按照专业的要求设计出室内装潢方案,用笔画出来,然后选出有代表的作品展示,让作者来充当设计师,其余同学充当顾客来进行情境教学,设计师要对自己的作品解释创作意图,顾客提出问题,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将美术引入语文教学,用专业知识来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使平面、单调的语文教学立体化、趣味化、活动化、简单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S].2005.12.
  [2]赵莹.实用性和人文性两手都要硬[J].大学时代,2006.9.
  [3]万国艳.探求相通点,抓住切合点――谈美术专业的语文教学[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推荐访问:专业知识 语文教学 渗透 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