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中文与英文语篇衔接连贯的区别

  摘 要: 衔接和连贯被认为是篇章的两个重要方面,英语善于运用各种有形的衔接手段,而汉语则是意念上的衔接。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受汉语影响在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欠缺,进而写出中国式的语篇作文,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相结合,以及隐含在下面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 英语写作 语篇 衔接 连贯
  
  一、中国学生写作中的普遍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是学生应用英语水平的能力之一。对写作这一块,大家虽然重视,但方法和时间的有限,使许多中国学生在写作时会有一些普遍的3个方面的问题:(1)内容不够充实,挖掘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2)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语义不连贯,缺乏条理性,读起来令人费解;(3)语言表达欠准确,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式或中国式英语充斥其间(李志雪,2000)。由于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不同,以及中国学生篇章意识的缺乏,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通常是隐伏型思维模式和混合型思维模式(Michael Hoey,1983)。这也造成了学生在词汇衔接和照应上的错误。下文将结合学生习作具体说明。
  二、衔接和连贯是构成篇章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韩礼德和哈桑(1976)认为语篇应被视为一个语义单位,语篇不是由句子组成,而是体现为句子。语篇有组篇机制,而互不相关的一组句子则没有。语篇在周围环境中体现的整体性反映了它的组篇机制。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纽带概念,这些衔接纽带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在谈到构成篇章的条件时,连贯被认为是构成篇章整体性的先决条件。Van Dijk(1977)把连贯看作篇章的语义属性,它依赖于每句话的意思。Van Dijk(1977:126)和Crystal(1985:11)认为衔接是语篇在语义和语法在表层结构上的连接,而连贯则是组织人们去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潜在的和功能的意义连接的主要手段。因此,衔接可以看成是结构上的,而连贯则是语义上的。胡壮麟(1994:181)指出“衔接所实现的是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指交际行为之间的统一关系”,并认为“语篇的连贯实际上是听话人根据语境信息和语用知识来掌握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因此,衔接引导着连贯,而连贯则是读者在阅读中所创造的行为。一个语篇由若干个知识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相互作用反映了语篇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而这种联系实现了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就篇章的交际性,de 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10)对“篇章”作了如下的定义:“篇章应定义为满足七个组篇标准的交际事件,若其中任何一个标准被认为没有得到满足,该‘篇章’就不具备交际性。不具备交际性的‘篇章’为‘非篇章(non-text)’。”他们认为满足篇章的七个条件是: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篇际性。程晓堂(2009)将语篇特征概括为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
  三、从中国学生的写作看衔接和连贯的应用
  本文共调查了七个学生:两个高三学生、两个英语专业四年级本科生、一个经济专业研二学生和两个英语专业研一学生。写作内容是关于如何保护环境。学生习作中的错误类型及相应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这7名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恰是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及的。
  (1)内容上的不够充实,挖掘的深度不够。如在所调查的文本中,大多数的文章只是对环境破坏的描述,所阐述的内容不够深刻。
  (2)句子之间缺乏条理,语义不连贯。如:As we know,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cars make great noises and give off poisonous gas.这句话with引导的伴随状语和后面的主句内容没有联系。
  (3)在语言表达方面,常会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如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religions have put forward related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our earth.受汉语的影响逗号是用来隔开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在英语里两个句子是不能用逗号连接的。
  (4)在语法衔接上即在指称、替代和省略上经常会出现误用的现象。如Last but not least,large number of cars are running on the road and many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nd these make the air serious polluted.在这里指称词these的用法不恰当,我们说指称词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作为代词,即在回指和外指人称。只有在关系对等的小句中一个成分用以识别另一个成分。
  四、衔接与连贯是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之一
  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逻辑思维、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董俊虹,1999)。
  连淑能(2002)认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刘宽平、周业芳,2004)。认为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用词、句式及语篇上的差异,而语篇差异方面主要表现在语篇展开方式和语篇衔接方式上的差异。
  语篇衔接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和部分之间的比较具体的语义联系。它使由句子串组成的篇章具有连贯性。英语的关系词丰富,善于运用各种有形的衔接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而汉语的表现形式属意念衔接,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而突出的效果,句法功能呈隐性。对这一点注意不到,就会出现如下类型的句子错误,例如:
  Many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this produces more air pollution.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significant in our lives.(中国式英语:句子松散,没有层次)
  Many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and this produces more air pollution.As a result,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significant in our lives.(英语语篇:过渡性词语使文章紧密联系)
  五、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强调衔接和连贯在英语语篇中的重要作用。英语因其属于形和语言,其连接词起连接作用的就特别多,而且出现频率也很高,这些连接词也包括很多如添加、转折、时间和因果连接等,而汉语衔接手段使用较少。卢雨菁和张爱萍(2008)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每个人的衔接手段数量差异较大,同时,学生作文所用衔接手段总数与作文成绩正相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衔接使用的准确性和多样性上;除了常用的连接词外,还应学习多一些的连接词并多做练习。
  语域是一个通常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所组成的情景构型相联系的意义构型(韩礼德,2000)。作为一个意义特征,语域居于形式与情境之间,即它把语篇与语境联系起来(张德禄、刘汝山,2003:30)。韩礼德(2000)认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决定意义系统的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如果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语域。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意思用英语句子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如何把这些句子组合成符合英语习惯的语篇以及和文化相适宜的语篇,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根据不同的语域运用不同的语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英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发掘英汉词语的内部文化涵义,区别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语义差异和搭配、修辞方式、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从而更自觉地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按照英语思维习惯去选词、造句、布局谋篇。
  六、结语
  本文主要从衔接与连贯的角度探讨其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在英语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各种英语衔接手段构造整个英语语篇也是评价学生写作水平之一。而训练写好一篇作文也应从语篇入手,通过句际衔接、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推理出发并进行训练,进而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Crystal,D.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Oxford:Blackwell,1985.
  [2]de Beaugrande,R.& Dressler,W.U.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3]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Hoey,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83.
  [6]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M].London:Longman,1977.
  [7]程晓堂.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J].中国外语,2009,(1):65-68.
  [8]董俊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错误分析[J].外语教学,1999,(1):83-86.
  [9]刘宽平,周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4,(5):107-111.
  [10]卢雨菁,张爱萍.大学生英语作文衔接手段数量与作文质量关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8,36(2):138-142.
  [1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
  [1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8.
  [13]李志雪.从语义连贯角度谈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51-55.
  [14]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连贯 衔接 中国学生 英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