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游戏:化学学习中的“催化剂”|

  摘 要: “课堂小游戏”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能够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游戏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可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加深化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课堂小游戏 “催化剂”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呢?说来也怪,课堂上学生听得头头是道,跟着老师的思路,好像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知道,可是做练习题时,却思绪混乱,不知道如何下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造成的,学生没有亲身参与体验,对知识重难点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其本质,导致遇见问题似像非像、似是而非,不能准确作出判断、加以解决。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玩中学”历来是基础教育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阐明:新课程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显然高中化学学习是需要过程体验的,课堂小游戏的引入,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又能创设课堂情境,准确掌握和理解化学概念、原理及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催化剂,毕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远比在郁闷中学习来得有效。
  1.课堂小游戏,创设化学课堂情境
  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小游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化学活动机会,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譬如,“关注营养平衡”新课开始前教师用一只新毛笔,蘸取酚酞溶液,挥笔写在白纸上,出现“化学游戏开始”六个红色字迹,然后大声宣布:有请表演者上台鸣炮(即用火柴点燃小铁罐里的氢气)。在同学们惊奇的欢笑声中,表演游戏的同学快步走上台。
  甲:(指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缸)我们日常喝的豆浆、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饮料,现在向大家展示我高超的创造力,在几分钟内无条件地把清水变成豆浆。
  乙:吹牛!
  甲:牛,我是不能把它吹飞到天上,但我能把这杯清水吹成豆浆。(随后便鼓起腮帮子通过玻璃管向杯里吹气,吹气……)
  乙:哈哈哈,看来“豆浆专家”真的要请我们大家喝豆浆啦!
  丙(接过杯子):要是大家给我弄点白砂糖,那“豆浆”就更可口啦(欲喝)!
  甲:等我们给你取白糖,再……(三人下)
  课堂小游戏有利于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有效地建构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化学课堂教学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十分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2.课堂小游戏,强化化学原理的理解
  化学原理,一般用语言文字来叙述,即用一段话把某一原理的化学意义表达出来。对于化学原理的认识,很多学生死记硬背,结果谈起某个原理说得是绘声绘色、头头是道,但遇见具体问题,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原理的本质含义,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同时受一些前概念的误导,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化学原理的本质相悖。这些错误的观点对化学原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科学概念、规律的建立,是化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为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引入课堂小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自身的观察体验出发,通过分析实验,强化对原理的理解。譬如,在讲解“原电池原理”时,我让学生玩起柠檬制作电池的游戏:先将柠檬一切两半,备用;用剪刀剪出相同尺寸的铝片和铜片,用砂纸把其表面的污垢及锈迹清理干净后,把导线缠绕在铜片、铝片上,用胶带粘好,再放在对切的柠檬中间,注意铜片与铝片的顺序错开;最后用导线接上小灯泡,小灯泡居然亮了起来。面对难以让人置信的事实,学生的亲身体验使他们明白:柠檬汁是电解质溶液,将铜片及铝片插入柠檬汁中,由于铝比铜活泼,铝片失电子做电池负极而铜片得电子做电池正极。所以连上导线,小灯泡发光了。但因柠檬汁的电流极弱,故要并连数个柠檬以增强电流。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从本质加以理解。
  3.课堂小游戏,加深化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化学课程有两大特点: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形成与发展既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②化学的“琐”。这个“琐”反映了化学课程知识点既多又散,许多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既快又准地记住化学知识要点?实践教学就是多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体验是个体从亲历的实践开始,获得认识,形成感悟的过程。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引入小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体验,透过游戏体验,亲历某一化学过程带来的感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化学游戏,既能作为技能培养手段,又能作为检测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轻轻松松得到提高。譬如,在“垃圾”的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演示游戏――“垃圾分类游戏”Flash动画,检测学生能否根据所学知识分辨电子白板画面中罗列出的各种垃圾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垃圾箱种类:“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垃圾:一次性饭盒(可降解)、果皮、电池、塑料袋、纸文件夹、报纸、剩饭菜、废旧文具、金属易拉罐、炭粉墨盒和用过的茶叶袋。学生拖动鼠标拉着某种垃圾放入相关的垃圾箱。若学生做错了,垃圾箱就会给出哭脸加以提示,直到学生完成所有正确的操作,方可获取笑脸,游戏结束。再比如,《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之间的规律多且碎,学生不好记忆,学习效率低,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游戏卡片的形式开展教学,利用不同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卡片,让学生回顾门捷列夫的发展历程,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好地“玩一玩”。
  课堂游戏活动无论是观察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还是不断探索微观世界的神秘现象;无论是探究化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是创造层出不穷的新物质,无一不是趣味盎然,能激发学生学化学、爱化学的热情。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结合化学课程特点,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在不同信息渠道中获取的知识吸收比例是不一样的,仅从视觉中获取的信息大约能吸收70%,仅从听觉中获取的信息大约能吸收60%,如果把视觉、听觉和身体感受的信息综合起来,那么大脑吸收感知信息量将高达的86%。课堂小游戏能够和学生大脑中已储存感知信息发生“共振”,使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获取最大化知识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化学学习中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郭征.让化学课堂充满魔术般的神奇[J].决策与探讨,2007,(2).
  [2]潘华东.学生心目中的化学游戏[J].网络科技时代,2003,(11).
  [3]邓希驯.开发趣味实验搞好化学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

推荐访问:小游戏 催化剂 课堂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