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孤独症的产生与矫正_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

  摘 要: 幼儿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言语、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本文主要论述幼儿独症产生的原因,幼儿孤独症的主要特点,以及怎样矫正幼儿的孤独症。
  关键词: 孤独症 产生 矫正
  
  1.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幼儿期一般指三到六岁这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形成初步的个性,也具备了基本稳定性格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幼儿以后的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幼儿的个性初步形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所以,刚入园的幼儿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有些幼儿则胆子小,心理比较脆弱;有些幼儿的智力发展缓慢;还有的幼儿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不合群,等等。不仅如此,这些幼儿在家中也不大喜欢与家人说话,性格比较孤僻。其实这些都是幼儿“孤独”的症状[1]。
  1.1什么是幼儿孤独症
  堪纳(Kanner)在1943年总结出孤独症儿童的最主要症状:(1)这些孩子与他人没有情感的接触;(2)他们对生活中的同一性有着近乎强迫性的执著;(3)他们往往没有语言,或者只有一些没有沟通意义的声音;(4)这些孩子可以有正常的智力,有的甚至有超常的智力;(5)他们有着正常的甚至是吸引人的外表;(6)发病期通常是在幼儿期[2]。
  1.2幼儿孤独症的特征
  大多数的儿童在幼儿时期已经体验到了孤独,并有了孤独体验。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孤独症的某些特征,这些孤独体验影响着幼儿的正常生活。幼儿孤独症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1.2.1认知功能不均衡
  孤独症幼儿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直接表现就是孤独症儿童的某些能力与同龄孩子持平,甚至于超出同龄孩子,但同时又有些能力要比同龄孩子差很多。
  1.2.2语言及沟通障碍
  孤独症幼儿在语言及沟通方面有重复语言的现象,而且这种重复别人的语言也是很机械的,不会使用主动性语言。还缺乏与人一来一往的交往性语言,非语言性表达能力差,不能理解嘲讽和反话。
  1.2.3兴趣狭窄
  孤独症幼儿的兴趣非常狭窄,但他们的强度和集中度异常,可以一直不变地喜欢几个固定的东西,对感兴趣的东西一次可以专注地玩上几个小时。
  1.2.4注意力分散
  孤独症幼儿兴趣和集中力常在某一点上,不能注意到外界的其他事物,通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注意事物。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能追随老师。
  1.2.5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幼儿往往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玩耍,害怕与别的小孩子交往,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但他们内心是想和别的小朋友建立友谊的,可由于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其他孩子,不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需要,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非语言性表达,如点头、微笑、瞪眼。
  2.孤独症产生的原因
  孤独症幼儿的行为方式与其他正常幼儿的行为方式差异非常大,专家普遍认为这些症状肯定是以一些生理上的异常为基础。同时,家庭和学校环境也可能是某些幼儿产生孤独的原因。
  2.1遗传因素
  由于孤独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障碍,因此在遗传学方面难以搜集广泛的数据。但有研究发现,大约10%的孤独症儿童家庭中,存在其他患病的儿童。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率为36%,异卵双生子为0%。另外,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一个患孤独症,另外一个存在认知障碍的比例为82%,而异卵双生子的比例则为2%。因此,孤独症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2.2父母心理的因素
  早期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似乎是内向、冷漠、理智和谨慎的。他们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情感冰箱”的环境。研究者认为,父母的行为倾向转移给了他们的后代,即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了父母的冷淡,而父母的小心、谨慎则反应在孩子的重复性行为上[3]。
  2.3学校环境的因素
  刚入园的儿童对幼儿的环境会感到陌生,而且在学校的相处环境也非常重要,如:被同伴拒绝;缺乏交友的社会技能和知识。此外,受同伴欺负(如受作弄、身体上的攻击、语言上的辱骂)的幼儿园孩子,比不受欺负的孩子更孤独、更忧伤、对学校的态度更消极。所以学校也是幼儿孤独症形成的一个原因[4]。
  3.幼儿孤独症的预防和矫正
  幼儿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幼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期对幼儿孤独症的预防和矫正显得非常重要[5]。
  3.1幼儿孤独症的矫正
  3.1.1创造友爱互助的集体氛围
  幼儿园是幼儿最重要场所之一,幼儿园最重要的角色是老师,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主动和孤独症儿童一起玩,这样会使孤独症幼儿产生愉快的体验,有助于他们走出自我的世界。
  3.1.2对孤独症幼儿的不良行为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孤独症幼儿的行为差失,常是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人生体验中寻求生存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生存也比一般人辛苦。
  老师要做到对幼儿孤独症的行为心中有数,对其宽容一些,不要立即采取严厉批评,要让孤独症幼儿感觉到温暖,慢慢地引导他们,教导他们,逐步改掉不良行为。
  3.2幼儿孤独症的预防
  做好幼儿孤独症预防对于减少幼儿孤独症的产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患于未然,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为幼儿以后的人生发展作好铺垫。
  3.2.1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应适时、适度
  因为幼儿的情绪非常敏感,具有起伏性和反复性,所以生活中教师在批评幼儿时能够掌握好分寸,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其进行交谈。
  3.2.2建立温暖、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校园文化
  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温暖的相互尊重的集体氛围,是学校成为幼儿的重要社会支持系统,在班级中使每名幼儿都能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并能与集体中的其他人融为一体。
  3.2.3指导父母掌握调适方法
  父母的关怀与爱会给他们以稳定的安全感和信心。当孩子情绪困扰时,家长的理解与疏导会给孩子很大的安慰,由于情绪低落中的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阴暗面,因此家长可以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坚持不懈地提示孩子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并设法重新激发他们对事物健康、积极的追求。
  4.结语
  医学界的研究表明三到六岁是孤独症患者的最佳干预期,是对其预后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期,这三年时间刚好是正常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时间,如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能在这个关键期里接受合理的教育和训练,他们就完全有可能走出自闭,不仅可以变废为才,而且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里仅探讨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教育问题,但不是说单靠幼儿园就可以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问题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家庭更需付出艰苦的努力,也就是说对他们实施融合教育才是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惟一途径。
  
  参考文献:
  [1]FRITH U,HAPPE F.Autism:Beyond“Theory of Mind”[J].Cognition,1994,50,(1-3):115-132.
  [2]牟群英.儿童孤独感的产生及矫正[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2,11:2-3.
  [3]石庆馨,王争艳,张侃.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6:416.
  [4]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Hundley.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4):70-74.
  [5]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法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12.

推荐访问:孤独症 矫正 幼儿 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