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 要: 本文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我国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审视我国的体育产业,通过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更好地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向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服务。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 应对策略
  
  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当务之急是要系统、科学地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促进其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体育产业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显现。以江苏省为例,到2003年底,江苏省各种体育活动单位达4400多家(不含个体户);2003年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73.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7%,200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59%,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6%,两者均比2002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1.2体育服务业蓬勃兴起,体育市场初具规模,已成功建立了产业框架。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销售业等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建立了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技术培训和体育中介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
  1.3体育产业投资日趋多元化。
  完全依靠国有资本兴建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社会力量和个人资本投入显著增加,场外资本逐渐介入,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资机制正在形成。
  1.4无形资产开发取得成功成效。
  近几年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组织冠名权的开发;二是体育比赛、组织的标志、专利与使用权的开发;三是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转让;四是体育组织和运动员名誉肖像权的投资经营和广告活动。如第27届雅典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商务开发总收入达到8283.98万元,共有28家企业及其产品获得相应称号和标志的特许使用权。
  1.5以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制造为代表的体育相关产业发展迅速。
  迄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己经连续举办了15届,参展企业从最初的100家发展到现在的近900家,成为规模上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体育用品专业博览会。自1999年在全国统一发行体育彩票以来,到2005年底累计销售917亿多元,筹集公益金30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体育事业和国家其他公益事业,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体育产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一些体育产业经营企业不仅缺乏政策上的扶持,而且在经营活动中常常遇到政府有关部门乱收费的情况,甚至有些体育经营性场所每年都须向多个部门交纳各种费用,这种状况大大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从客观上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2.2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制约。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区域间,产生了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体育市场经营活动的不平衡性,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政府过多地干预体育产业市场行为的制约。
  目前,政府在推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为,政府部门仍不愿意将一些大型赛事交给社会按市场规律举办,而往往是自己出面经营。结果,不仅影响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而且给政府体育部门的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制约。
  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主要缺乏三类人才:一是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和监管职能的管理人才;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要有效地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确定以人才为本的战略思想,在加强体育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和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2.5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不足,潜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发展体育产业较注意有形资产的利用,而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重视和开发不够。
  
  3.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3.1调整体育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为解决地域不平衡的问题,可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启动和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和培育骨干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国家财政增投资金、体育部门自筹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既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阵地。同时大力发展西部体育产业,提高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增强比赛和表演的观赏性,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将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平衡。
  3.2加快体育产业化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质量。
  针对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质量不高,各类体育企业的规模小、管理水平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真正形成知名品牌的企业不多这一弱点,应加快企业的转型。从国际经验看,作为体育产业承担体的体育企业应把重点放在无形资产的变现上,即品牌化经营。通过整合现存的体育企业,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化的企业集团,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企业,进而提高产业质量。
  3.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借助政策手段适度扶持。
  为保证体育产业化进程的顺利与通畅,保证体育产业有序、稳定地发展,当今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和完善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战略高度制定一个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建立结构合理、层次衔接有序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法制建设主要应从体育产业的主体组织、行为规范与市场环境秩序的维护等几个方面进行。
  体育产业从一定意义上讲,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国民的健康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因此国家在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时,在规划布点、发展项目和发展产品上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体育,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
  3.4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彻底改革由体育工作者或行政干部管理的模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如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在相关专业设置体育经济学科,培养体育经济管理人才,这方面复旦大学已经先行一步,2003年率先开设体育MBA专业。总之,培养、培训、选拔既懂体育管理又懂市场营销的体育产业管理人员,是增强体育产业组织竞争力,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体育产业高校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体育市场研究[M].北京,2000.
  [4]杨仁争.体育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5]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4.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对策 现状 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