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活力 顺学而导,彰显活力

  摘要: 阅读教学应该以人为本,遵循人性沟通和互动规律,顺学而导,化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的要求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情感互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疏导,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使语文课堂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合作探究顺学而导
  
  阅读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师生的一切课堂行为都应遵循人性沟通和互动规律,从相对满足教学主客体各自需要出发,尽可能化解教与学之间的矛盾,顺学而导,化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的要求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情感互通,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迪智慧,点化生命,使教学达到令人难忘的艺术境界。
  
  一、教师要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灵活调控课堂,当好学生思维的“导航员”。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搭设探究平台,要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等、互动过程。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鼓励创见,允许异见,宽容并疏导异见,积极当好学生思维的“导航员”。
  在教学《景阳冈》时,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①武松为什么不用毒药毒死老虎,却这么笨地和老虎拼命?②假如老师是武松,经过景阳冈,你想用什么办法打死老虎?③课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如此凶猛?当时,我对①②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外交流讨论,重点肯定第③个问题提得最好,并风趣地说:“假如把老虎写得一打就倒,这岂不是打猫?”学生哄堂大笑。随后我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老虎凶猛的句段,抓住课文如何刻画武松的英雄形象这个核心问题,指导学生仔细读书,体味文章精妙之处。假如我当时抓住①②两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任意“发散”,在此“导航”下,学生的思维航向将驶向“打虎新法研究”去,完全背离教材的主旨,更不符合时代要求,那么,我就是一位不称职的“导航员”。
  当今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能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不能离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有娴熟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生成点,在“导”方面下苦功,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中,在争论点拨的过程中,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射,潜能得到发挥。
  
  二、以学生为本,重视以课文为切入点,左右开拓,纵横发展,深化探究,彰显学生个性。
  
  课文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在教学《将相和》后,我组织了课堂大讨论:“说说你们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谈谈喜欢的理由。”大部分学生喜欢蔺相如、廉颇。可是有两位学生却别出心裁:
  学生甲:我喜欢赵王,他是“伯乐”,蔺相如是“千里马”,如果没有赵王慧眼识英才,蔺相如这匹“千里马”恐怕要被埋没一辈子。所以,我喜欢有伯乐之眼的赵王。
  学生乙:战国纷争的局面最终结束于秦统一中国。虽然秦王口是心非、以强凌弱,让人讨厌,但如果没有他治国有方,秦国能如此强大吗?正是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秦王可以算是历史的功臣……
  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令我耳目一新。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我得到几点启发:
  (1)教师要重视搭设探究平台,构建开放课堂,要“解放”学生,提供“较劲”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飞扬在课堂上。
  (2)学生乙的发言,足见该生看的书多,见多识广,竟能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英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注意收集资料,“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从而促成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使“静态”文本在学生创适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这才是生命活力的课堂。
  (3)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启发,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善说,反映他们真实的思想,变“灌输”为“互动”,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4)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把解读课文当作切入口,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看影视,读名著,讲故事,谈体会,注重生活积累,语文课堂才能因生活而丰富,生活才能因课堂而精彩,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多元性、超越性。
  
  三、搭设探究“金桥”,步入诗的殿堂,欣看“节外枝”开出的“智慧花”。
  
  课堂上的教学不是教师意志的体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时应有灵活性和变通性,这样便使“节外枝”也开出“智慧花”。
  在教学《草帽计》时,学生认为课文浅显易懂,建议我组织全班同学把课文改编成一首诗,我认为这个主意好。因此,我干脆丢开教案,引导学生围绕“贺龙的神机妙算”这一中心深入研读课文,展开讨论,研究押韵,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联合作诗:“长征二万五千里,天上到处是敌机。地上白军猛追击,贺龙巧使草帽计。……”来赞扬贺龙。又通过读顺口溜、快板表演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引导学生读文作诗,我产生了一系列思考。
  (1)语文教师的角色功能是什么?要善于把握时机,营造民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将零散的信息连接起来,在学生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上,以求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共鸣,心与心的接纳,这是新课标语文教师的角色功能。
  (2)“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偏轨”?传统教学认为,“教案”是教学活动不可动摇的“指挥棒”,是至高无上的“准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受“教案”制约,缺乏灵动性和变通性。学习被动,思维僵化,行为划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能力。“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教学过程的灵动性、动态性和发展性,让学生灵智涌动,思维放飞,在学习活动中洞悉教材内涵,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3)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以前,教学习惯主客分立,教师给予,学生接受,学生的主动性缺失,独立性泯灭,创造性扼杀。教育是育苗工程,不是生产流水线。理想的课堂是充满人性与智慧,是一种顺学而导、开放民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是一种教学流程完全相机生成,教学资源完全相机开发,教学价值完全是意外获得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激情与彰显生命活力的课堂。
  阅读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施教行为的展示,而应是顺学而导,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组合优化。教师要有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功夫,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疏导,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推荐访问:彰显 学而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