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与目的】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摘要: 唯物主义经验论是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在教育观上明确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绅士教育理论是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出发,旨在培养资产阶级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平等、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洛克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和政治学思想是密切关联的。
  关键词: 洛克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 培养目的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所生活的年代,英国发生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正式在英国得到确立。洛克在政治上拥护由大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哲学观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教育思想受蒙田、弥尔顿等人的实利主义思想影响,要求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系统地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洛克的教育思想正是其哲学和政治学思想的合理延伸。
  
  一、哲学思想为教育思想提供理论基础
  
  洛克在其著作《人类理解论》中,研究了观念的来源和性质、观念的种类、观念同外物的关系,系统地论证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经验的唯物主义原则,成为继培根、霍布斯之后,英国经验论派的杰出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为其教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反对天赋观念
  洛克将天赋观念理解为“理解中有一些天赋的原则,一些原初的观念,如同记号仿佛印在人们的头脑中,这些观念是灵魂最初存在时接受的,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①当时的社会流行着一种“普遍同意”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因为所有的人都同意某种思辩和实践原则的有效性,所以就可以得出这些原则最初是印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如同天生的机能一样。人们用“普遍同意”理论来论证天赋观念。洛克反对这些观点,首先,他认为即使人们都同意某些原则,也不能证明这些原则是天赋的,因为我们还可以给这种普遍的同意以别的解释,天赋观念的假设是多余的;其次,关于天赋观念的论证也是无价值的,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关于任何原则的普遍同意,比如孩子和白痴对一些普遍原则是全然不知的。
  洛克还驳斥了天赋观念者的辩解――“潜在”说,即认为一些天赋观念潜在于人们的心中,儿童尽管开始并不知道,但等他学会运用理性时可以将其发现。对此,洛克指出,如果说人的心灵具有天赋观念而不理解它,这是很荒诞的。因为我们说心灵具有某些观念就是说它们为心灵所理解,或说这个观念“在理解中”。如果在理解中的观念而不理解,这无疑是说这个观念既在理解中又不在理解中,因而是互相矛盾的。
  洛克还进一步驳斥了天赋观念论者的理论前提――上帝观念是天赋的。洛克指出上帝观念并非人人都有,比如一些儿童、无神论者,还有一些新近发现的民族。
  基于对天赋观念的反对,洛克主张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因为儿童就像“一张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的”。
  (二)经验论
  洛克在批判了天赋观念以后,便着手解决观念和知识的起源问题。洛克在知识的起源问题上提出了“白板说”。他断言,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洛克认为:“它们都是从‘经验’中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而且导源于经验的。”②一切知识源于后天经验的原则是洛克认识论的关键,是贯穿《人类理解论》的一条主线。
  在“白板说”的基础之上,洛克进一步指出:“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③这是洛克关于教育的基本主张,充分显示了洛克极为强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为是教育塑造了现实社会中的人。
  洛克还从经验论出发重视训练的作用,成为继蒙台涅之后倡导训练主义最积极的教育家。洛克认为干练的事业家,必须先受到身体、道德、智力等多方面的训练。洛克主张不让孩子去记许多规则和教条,他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叫孩子反复去做,直到做好为止。这样的练习可以在孩子身上形成好的习惯,效果是永久性的。
  1.两种经验――感觉和反省。
  何谓“经验”,洛克认为是指人对外物的观察或者自身心灵活动的观察。根据观念的来源其分为两种:一是对外物作用的感觉,如我们得到关于外物的形状、运动、色、声、味等一切可感性质的观念;二是对内心活动的反省,如我们对于知觉、思维、怀疑、信仰、推理、认识、意愿等各种心理活动的观念。
  2.两种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洛克认为,观念分为两种: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是由对象和某一单纯现象所引起的,是在内容上不能再分的观念,如:红、白、冷、硬、软等。其特点是人的心灵在接受这些观念时是完全被动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是复杂观念的材料和元素,是通过感官和反省得到的。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复合而成的,也就是说人的观念不限于作单纯的观察和反省,他可以主动把感觉和反省的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想,每一个都视作一种事物,并给予一种名称,就如“美、感激、人、军队、宇宙等等”。④
  洛克在谈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的时候指出,教导孩子要从最简单的地方说起,从简单的观念到复杂的观念。一次教得越少越好,等他完全掌握了所教的东西,再去教新的东西,即最初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概念,等他正确掌握了这个概念,再挑一个简单的概念加上去。这样一步步教,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进步。
  (三)知识理论
  所谓知识就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矛盾的一种知觉,亦即对于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我们的知识只与我们的观念有关,观念是知识的对象。洛克对观念之间的关系、知识的等级、知识的实在性和范围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知识是对于观念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而观念之间的关系有四类,这就是“同和异”、“关系”、“共存和必然联系”、“实在的存在”。理智就是根据上述四种关系来组合知识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不同,知识的清晰程度亦有所区别,这就形成了知识的等级。知识有三个等级,它们从高到低排列为直观的知识、证明的知识和感觉的知识。直观的知识是指人的心灵不借助别的观念做媒介,不用插入其他观念,单凭直觉就能直接觉察到两个观念的契合或不契合。洛克认为直觉知识是最清楚、最可靠的知识。第二等级是证明的知识,它是依靠中间观念来证明或推论两个个别观念之间的符合和不符合。第三等级是感觉知识,它是关于外界特殊事物的感性知识,它只具有或然性。
  在这里,洛克认为关于特殊存在物的感性知识没有直觉知识和证明的知识可靠,知识的可靠度在于主观上的清楚明白。
  洛克在培养绅士的必修课中提倡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他认为父母应该利用实物向孩子讲述有趣的故事,它们涉及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领域。这充分说明了洛克对于直觉知识的重视。他还主张孩子同时学历史和地理,这是对于证明的知识的把握,有了历史和地理学的辅佐,孩子就可以把人和事件按时间和国别对应好。
  
  二、政治思想为教育设定培养目的
  
  洛克的政治学说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作了预言和论证。洛克的主要政治理论著作是《政府论》两篇,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他希望该书能够“确证我们的伟大的复位者,我们现在的威廉国王的王权,并使他成功行使人们同意的权利”。⑤该书的上篇主要是批判菲尔默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观点,下篇则全面阐述了洛克本人的政治学说。洛克依据资产阶级人性论,运用自然法理论,在其《政府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国家学说。当时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保护其政权,在教育上要求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们理想中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还要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洛克看到了这种趋势,在其教育思想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即“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此外,洛克政治理论中的理性、民主、自由等观念,在其教育思想中也有体现。
  (一)论自然状态
  洛克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人人平等地享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自然权利”,这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里,自然法起着支配作用。洛克说:“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⑥但这种状态是不能长期存在下去的,主要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公正的法律,缺乏公共的裁判者和执行判决的机构。这时有些人就会出于偏私或无知,侵犯别人的权利,导致冲突发生,甚至战争。这种恐惧和危险使人们愿意放弃自然状态,同别人联合起来进入社会状态。
  在教育中洛克指出:“一切道德观念都注重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个人应该能节制嗜欲。”也就是说人需要顺从理性的最适当的指导,不为自己生理的倾向所牵制。他主张在孩子精神刚开始成长,最弱小的时候,就让他习惯服从理智的约束,只给孩子符合他实际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让他要什么有什么,节制他的欲望。从小能够服从理智和规范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有成熟的理智。
  (二)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如何脱离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呢?洛克认为其唯一的途径就是同其他人订立契约,达成协议,联合为一个共同体,各自放弃他们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由被指定的人行使或按照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人们自愿放弃一些权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安全、财产和自由,把判定是非的权利、担当保护的职责交给国家或一个公共立法机构。这样,国家就产生了。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中,他指出人们在成立政府,放弃自然权利时,只交出一部分权利,还保留着生命财产和自由等不可转让的权利。而统治者是参加订立契约的一方,是从订约的人们中推选出来的,因此要遵守契约。如果统治者不能履行契约,不能保障大家的权益时,人们有权反对他,甚至推翻他,另立新的统治者。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导致了民主政治的结论,但是是为当时的现实服务的。
  洛克的民主思想也体现在教育中,洛克指出在文明与民主的家庭中,谁说得有道理就按谁的办,而不是家长的独断专行。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就不会无理取闹,家庭关系也会和谐温馨,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才智的发挥。在民主的家庭中,家长会把正面负面的榜样指给孩子看,并给孩子说理,说明为什么这是美好的,那是丑恶的,鼓励他模仿美好的,阻止他模仿丑恶的。
  洛克还提倡和孩子建立平等互爱的关系,在孩子渐渐成长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亲切地谈心,甚至可以在他所了解的范围内,就一些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在沟通过程中,父母要饶有兴趣地去听孩子的感受、疑惑、喜乐和哀愁,并与他一起讨论,着重对事态发展进行一些利害分析,鼓励他自己面对和解决,这样孩子会更信赖父母。
  (三)三权分立说
  洛克认为要真正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必须实行法治,实行分权。为此,他提出了“三权分立”说,成为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分权学说的主要代表者。“三权”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则是指上述三权必须分开,由不同的人掌握。立法权地位最高,执行权和外交权是从属于它的。洛克根据立法权的归属区分三种政体形式,即民主制、寡头制和君主制。他反对君主专制,对其它两种也不满意。他主张一种复合的政体形式。在这种政体形式下,立法权归议会掌握,行政权和外交权交给君主,这种实行分权原则的国家制度就是洛克推崇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洛克概括了17世纪欧洲,特别是英国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发展,制定了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社会国家学说体系,他提出了“天赋人权”、“理性”、“自由”、“分权”等基本原则,使他成为西方自由主义之父,近代欧洲启蒙思想的伟大先驱,对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都产生过重大影响。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法国革命时期的自由思想正是从英国输入法国的。洛克是这种自由思想的始祖。”⑧
  
  注释:
  ①洛克.人类理解论.第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②洛克.人类理解论.第6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③洛克.教育漫话.第13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④洛克.人类理解论.第13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⑤洛克.政府论两篇(上篇).第209页,商务印书馆,1989.
  ⑥洛克.政府论两篇(下篇).第6页,商务印书馆,1989.
  ⑦西方哲学史新编.第352页,人民出版社,2005.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249页,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2006级高等教育学硕士)

推荐访问:洛克 目的 理论基础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