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体育特长生发展的重要性】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摘要:学校体育特长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要加强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其培养成为专业素质过硬、讲文明、有道德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学校体育特长生 思想品德教育
  
  前言
  
  正在进行的激情似火的欧洲杯,即将举行的充满神秘色彩的2008北京奥运会,将体育融入了整个社会。不管是激情四射的年轻人,还是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不管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还是追求自由的自由职业者,对于他们来说,体育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正在享受着体育带来的无限激情与乐趣。
  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网站博客等媒体是现代人接触体育、了解体育最便捷的途径。通过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各项国际重大赛事的盛况;通过媒体,我们可以学习很多感人的体育故事、体育精神;通过媒体,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兴奋剂、打人、斗殴、吸毒、嫖妓等事件偶见报端。有人或许会出来辩解,体坛大腕是世界级的大明星,他们的行为受媒体关注程度太高,没有私人空间,个人压力太大。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借口,这是体育道德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影响极广的职业,运动员对外作为一个国家的优秀代表,对内作为社会大课堂的“教员”,他们更加应该注重自身形象,为大众当好表率。因此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1年颁布了《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和《裁判员守则》,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是加强体育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体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体育界流行一句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朴素的话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的重视。事实上,我国体育健儿在近几年的各项重大国际比赛中,发扬了平等、友谊、拼搏、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体育精神,展现了我国运动员顽强、诚实、团结协作的体育风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体育道德所取得的成就时,也不能忽视目前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诸多道德问题,正如我们上面所提:有的运动员弄虚作假,如隐瞒实际年龄,职业运动员参加业余比赛;有的运动员贿赂裁判或对手,或者服用违禁药物,以“赢得”或“保持”胜利;有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辱骂对手、裁判。制造事端,甚至大打出手;有的运动员甚至做出有辱国格的事情;等等。我们不得不痛心地看到,体育道德的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消极的现状向人们发出警示:必须加强体育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教育,提高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水平。
  学校体育特长生看似一个小群体,但其绝对人数并不算少。据1997年教育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93万所中小学校,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全国有2.45万所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事业余训练的学生有520万人。学校体育特长生是在体育方面获得一定发展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优势和爱好,在体育的某一项或几项专门才能方面得到突出发展且相对稳定,初具实力的中学生。他们是未来的运动员,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备人才,他们不仅会为夺金牌、拿冠军而拼搏在中国体育赛场,而且还将在世界级体育赛场把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风貌展现于全世界人民面前,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道德状况以至民族精神的国际形象。然而,目前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体育界的体育道德现状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作为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把体育特长生作为选拔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不仅要通过多方努力使他们提高体育运动成绩,而且绝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学校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必然会对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产生道德困惑、价值冲突。
  今天的学校已经不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学校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缩影。学校体育特长生走入学校校园,给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活力,给学校带来了不少的荣誉和较高的社会效益。他们经过学校的教育,也逐渐形成了一些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但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总体思想品德状况还是令教育工作者担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与以往对那种“无我”、“忘我”的社会责任感的强调不同,今天的中学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独一无二,时时处处不曾忘却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中学体育特长生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的认识比较偏激,往往重自己而轻集体,训练的动机和目的十分狭隘和功利,他们关心自我,追逐名利,只讲权利,不尽义务,极少考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价值。他们经常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赛场代表学校、市、省、国家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但他们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自我负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没有责任能力的人。这种情况导致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有重大比赛,还必须由专门人员或机构对这些特长生进行一些紧急的培训。如某学校为参赛队员在大赛前加紧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进行责任感的培训,以使他们在赛场上能自觉地尊重裁判、对手和观众,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水平。
  
  (二)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受到了质疑。体育特长生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成了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与之相伴随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也滋生蔓延开来。如在比赛中,队员只求突出个人表现,不顾集体配合,在场上相互埋怨,随意闹情绪。尤其是在训练过程中,有时需要其他队员进行陪练时,很少有人自愿出来作“绿叶”。他们在参加训练比赛中,很少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密切联系,不顾全大局,认为作“红花”才有出息,想到的只是自己参赛。
  
  (三)满足现状,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
  自信心是体育竞赛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对体育事业探索追求的动力。自信心是进取心的基础,丧失自信心的人很难积极进取,缺乏进取心则难以突破自我,挑战成功。
  对于中学体育特长生来说,他们在给自己定位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水平和潜力。比如水平较好的就与成绩持中的相比,成绩持中的就和成绩偏下的相比,成绩偏下的就和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学生相比,总之,每个人都能找到比自己差的“参照系”。通过这种比下有余的比较,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点。他们易于满足现有的水平状况,缺乏自觉、主动的训练思 想。在他们看来,能够维持现有的成绩和名次就可以了,不必那么努力、刻苦地训练。
  
  (四)丧失诚信,弄虚作假。
  诚信的缺失是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学校体育特长生在平常训练竞赛过程中也出现不诚实守信的问题:参赛资格异化、以大打小、使用违禁药品。
  在省、市的比赛中,参赛的中学特长生一般分为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体重级别。在能冲击奖牌或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竞争对手,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不惜视诚实守信于不顾,通过各种不正当的行为手段,在资格报名与审查中进行钱权交易,由同年龄组换到下一个年龄组进行以大打小的比赛。有时一名运动员在上届运动会上参加乙组比赛,到了本届运动会上又同样参加乙组比赛。而那些服用违禁药物的学生,过早地呈现出人体的第二特征,有的女中学体育特长生因服药过多而出现声音男性化、长胡须等不应有的男性第二特征,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五)自控能力差,易冲动,不讲文明礼让。
  学校体育特长生在体格上明显优于普通学生,这种体格上的优势被特长生作为欺负一般学生的资本,经常在学校、同学之间发生打骂、斗殴现象。
  有关统计表明学校中出现的打骂斗殴事件近七成有体育特长生参与或与之相关联。这种打骂斗殴的起因往往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有的事情小得简直可笑。即使是发生了打架、斗殴的事件,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经常以各种理由狡辩,认为同学对他们说脏话,侮辱和侵犯了他们,他们才采用武力进行正当的报复行为。
  特长生的自控力差、易冲动,不懂文明礼让,对学校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六)作风懒散,纪律涣散。
  现在的学校体育特长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不做家务,娇气十足。由于有身体素质或运动天赋的资本,进入特长生行列,他们对勤学苦练的认识十分狭隘,认为这是没出息的训练方法。他们在运动场上经常偷工减料,不按教练布置的训练要求和质量完成训练任务。
  特长生在学习、生活上也较为懒惰。在学习上,他们以参加体育训练为理由,经常不按教师的要求按时、按量完成课后家庭作业。据学校教务处统计:不交家庭作业次数最多的是体育特长生。在生活中,他们的作风也比较松散,纪律性不强,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按班级规章打扫卫生。
  
  二、加强学校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学校体育特长生是作为主体在学校学习和训练的,但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他们未来的发展程度、发展方向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学校、教练、教师、家庭以及社会等方方面面对他们施加的教育与影响。教师、教练对特长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文化教学和运动训练(包括体育竞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承认,对待这项任务,体育教师、教练还是比较重视的,翻开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教练的教案,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无须讳言,虽然观念上比较重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予以解决。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转变对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观念。
  1、树立“全面发展”的体育观
  学校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学生身体的健康和体质的增强主要是通过体育打下基础的。在今天,我们所要培养的人“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性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来促进发展。”
  一直以来,“体育就是体质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增强体质为主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也一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质教育就是“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可以得知,这种体质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运动机能的培育,而没有或较少注意到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忽视或无视体育精神的教育对体育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这样一个事实,从而使本应生动活泼的体育变成毫无生气的机械训练,所培养出来的也只是四肢发达的动作技能的载体,而不是一个体格健全、有思想有道德的人。它是以牺牲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完全放弃体育教学中传播体育文化的目标,影响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为代价的。
  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看,体育要培养的人已不能再只停留在身体的健康体质的增强上,而应该更向前迈进一步,即不仅要满足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的也不应该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而应该是具备较好的体质、健全的思维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的人。对体育而言,近20年来,体育思想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涌现出了诸如技术教育思想、竞技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等等。尤其是受国内外竞技运动飞速发展的冲击和体育强国储备体育人才的思想及实践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体育传统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等注重竞技体育思想的载体;又由于受到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并逐渐认识到:身体的健康和体质的增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人生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必备内容之一。这表现在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上,即学校体育应逐步克服过去片面强调体质和运动技术的缺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方法能力和体育精神,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澄清对体育认识的误区,树立全面发展的体育观。
  2、树立“身正为范”的教师观
  中国传统文化有“为人师表”一说,正人先正己,榜样示范性是教师的一个显著的职业特点。加强教师、教练员的道德建设,这是教师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应树立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荣誉观、节操观。而目前在体育界,我们看到有许多教师、教练的品行甚至还比不上学生。单从兴奋剂的滥用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运动员是在教练员的唆使和指导下服用的。因为运动员金牌和奖牌的数量将抬高教练员的身价。如今。学生的体育成绩、特长生的训练、比赛成绩也成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教练之间互相评比、攀比的项目,为此有些学校、教练认为不编造就吃了亏。在省、市运动会上,为了获取荣誉。学校、教练不惜谎报年龄,以大充小,或冒名顶替,或租借其他高水平运动员。
  身为教师、教练,不正确履行职业道德,只求个人私利的满足,牺牲了运动员的长远发展,甚至践踏体育精神,这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大忌。应该牢记自己的天职是“育人”。而不是单纯传授运动技术的师傅或匠人,不是旧社会练把式带徒弟的师爷:更不能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为一己之私而毁灭学生的前途和神圣的体育事业。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中学特长生与教练的关系,除了具有一般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外,还兼有师徒关系,因而在对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与传统教育一样,传统体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等级森严,学生没有独立人格:由于教师、教练是知识、技术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教师、教练自然就是中心,一切教育、训练过程都以教师、教练为中心来展开,再加上社会制度的原因,在对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教练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教练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中学体育特长生对教师教练只有服从,无条件地接受教练的一切安排、训导。如果特长生对教师、教练稍有不恭,教师、教练可打骂特长生或体罚他们。在这种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教练和学生的关系不可能是平等、和谐的,他们之间只能是一种教和学、管与被管、发号施令与绝对服从的关系。
  
  (三)从体育道德标准的建设做起,更新、充实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没有内容,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确定要依据体育道德标准。体育道德标准就是人们评价体育行为的根据或尺度,是评价体育行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荣与辱的标准。它是体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不仅规范着体育发展的方向,而且是衡量和评价体育发展的基本指标。忽视体育道德标准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产生各种体育不良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道德标准具有社会历史性、继承性和阶段性,所以体育道德标准同样具有社会历史性、继承性和阶段性,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阶级的体育道德标准具有不同的内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体育道德标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爱国主义
  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必须围绕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因为国家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实体,一般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集体利益,个人或团体在竞争中奋力拼搏和积极参与的首要动力就是一种国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一个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精神风貌常常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胜利,无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胜利。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队、中国羽毛球队等,无数事实表明,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将体育道德转化为良好的体育竞赛意识,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2、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与其他道德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决不能在对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放弃集体主义教育。
  可以说,目前体育道德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无不与人们对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动摇有关。有人认为,集体主义就是要求个体的牺牲,它不仅剥夺了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工作者应得的利益,禁锢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而且也是使体育运动得不到长远发展的绊脚石。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它没有看到集体主义与个人和个人利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集体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恰恰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应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反对不尊重个人和个人利益的行为,反对不切实际地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行为。
  体育运动中所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诸多不道德现象,根源不在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在于割裂了个人与集体的联系,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整个体育事业对立起来。因此,从思想上来说,要克服体育运动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就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3、奉献精神
  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越要争创佳绩,越要强调人的精神境界,不能过分强调金钱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有价值,如国家利益、国格、人格等。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在这方面是有着光荣传统的。众所周知,几十年来国家乒乓球队征战四方,先后涌现出容围团、徐寅生、李富荣、蔡振华、邓亚萍等诸多世界名将,为祖国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但就在他们的背后,却有一群默默无闻的陪练队员。他们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高额的奖金,为了模仿其他国家运动员的不同打法,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技术风格。他们一生注定没有多少机会代表祖国参加世界大赛,但他们仍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学校要通过这些感人的事例,引导他们懂得:无论什么人,只要你选择了体育事业,就不能患得患失,就应该有不计名利、奋勇拼搏的敬业精神,只要这样才能为祖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公平、公正意识
  公平是体育的本质要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顾拜旦认为,精英完全出自平等,因为在比赛中仅仅取决于他身体的先天优势和取决于他的训练意志所达到的水平。为此,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运动员和裁判员要宣誓遵守体育道德和公平竞赛的态度。公平、公正也是现代社会有秩序发展的要求。
  要教育学生恪守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原则、不搞歪门邪道,一切训练和比赛活动都要体现公平、公正。要自觉反对一切野蛮行为,抵制歪理邪说、封建迷信。不制假、不欺骗、不隐瞒,不行贿受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拼搏精神
  竞技体育中的拼搏进取精神十分突出,对培养当代中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推动力。正如有人说:“体育,是一项可锻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由它可以发现崇高、博大的精神境界。为祖国体育事业拼搏,流血流汗夺冠的优秀运动员,他们为祖国做贡献,他们的光辉形象震撼着整个中国、整个世界。”对于大多数中学体育特长生来说,虽然已经有了些体育专长,但仍没有掌握高、精、尖的运动技术。但拼搏精神不能以技术水平来衡量,而是渗透于体育的方方面面,对于普通学生都是这样,更何况体育特长生。
  6、竞争意识
  体育道德要求人们具有积极、主动、勇敢、进取的精神,要求从事体育活动的人们必须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体育崇尚拼搏、鼓励竞争,竞争是体育的特征,没有竞争便丧失了真正的体育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之所以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体现了竞争的精神。要让中学体育特长生意识到。等待他们的是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他们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但竞争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道德的体育竞争是指在符合同一规程、规则、践约及社会法律、道德的行为。公平,是竞争道德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权利平等、人格平等、机会均等,荣誉和利益公正确认。竞争活动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要守法,遵守国家的法律与法规。合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都是影响公平竞争的不道德行为。
  7、合作意识
  体育,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很强的集体性。一个国家、一 个地区或一个学校的体育代表队代表着这个国家、地区或学校的整体荣誉,也是其相应的竞争实力的一种表现。我国体育代表队参加国际性比赛,代表的不止是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还是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一种表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水平进而发挥出整体水平。
  8、规则意识、法纪意识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违规违纪的事件时有发生,如因使用禁药或兴奋剂而被禁赛和取消奖励的丑闻不断。骇人听闻的球迷暴力事件也屡禁不止。这种种现象均是运动员或球迷遵规守纪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体育比其它行业更加崇尚公正、平等,没有公正就没有真实,“不以不正当手段取胜”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誓言。
  对体育特长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可以提高其法制意识,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则、竞赛规程、评分标准等,运动员必须服从裁判的判决。裁判员也要接受仲裁、运动员、教练员及观众的监督,在竞技场上没有特权和偏袒。体育教学、训练也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操作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即使一般性的身体锻炼,也要讲规则、守纪律,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培养其道德意志,提高其体育思想境界,也有利于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校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体育特长生也不例外。通过课堂教学,他们可以对一些基本的道德问题、价值判断进行澄清。对他们提出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要求他们对诚实守信、文明礼让、勤学苦练等道德范畴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对特长生进行分析、指导并予以正确评价,使特长生对体育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道德规范是对体育T作者道德行为的体育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概括,是判断体育从业人员的行为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也是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首先。可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二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采取正确方法,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并能做到持之以恒,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三是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三者缺一不可。体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更应该促进学生体育人格的形成,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体育精神的体育人。
  其次,通过其它各科教学渗透。在教学中,遵循“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原则,深入挖掘各科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再次,通过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教练有牢固的教书育人的思想,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充分利用特长生对体育的热爱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小结
  
  总之,在当今体育道德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候,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也同样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体育特长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工程中,学校要摸清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项技术,而且要理解体育道德标准、体育精神的内涵,更要优化教育对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把体育特长生培养成为专业素质过硬、讲文明、有道德的体育人才。
  我们相信,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领域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体育竞赛水平也将随之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体育选手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高、更快、更强”,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更公平、更公正、更文明、更高尚”,以实际行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体育道德的推广,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思想品德 重要性 特长生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