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方言变异现象研究] 常德方言

  摘要: 常德方言在语音、词汇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发展有关,同时也跟语言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心理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语言变异 常德方言 语音 词汇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关于语言变异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从宏观上讲,是指一个语言社区,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状况发生了变化;从微观上讲,是指因语言使用者的不同,场合、语境的不同等而引起的语言变体。语言使用者的不同包括年龄、职业、生活环境、文化修养、心理状态、语言习惯等。本文探讨常德方言的变异现象。
  
  一、常德方言的变异现象
  
  常德方言①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其内部的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两个方面。
  (一)语音
  1.声母
  常德方言共有声母18个,其中包括零声母:p、p‘、m、f、t、t‘、l、ts、ts‘、s、t?揶、t?揶‘、?揶、k、k‘、?耷、x、?尴;普通话声母为22个,前者比后者少4个:其中n混读于l,没有舌尖后音t?拶、t?拶‘、?拶、?�,比北京音多1个辅音声母?耷。因此,常德人发声母常出现以下情形:
  (1)n、l不分,古泥母字,常德话读作l,与古来母同,如泥=离、牛=刘、男=兰。
  (2)无普通话t?拶、t?拶‘、?拶、?�四母,普通话的t?拶组声母,在常德方言中分化为ts、ts、s和t?揶、t?揶‘、?揶,如:知ts、痴虫ts‘、师生s、柱朱猪t?揶、处出穿t?揶‘、栓书?揶。
  (3)普通话中开口呼零声母字和部分齐齿呼零声母字,常德方言读作[?耷]母,如:熬、安、欧,牙、鸭、咬。
  (4)普通话声母x与开口呼韵母u相拼的字,方言均读作[f]声母,如:胡、湖、糊、狐等。
  (5)普通话的t?揶、t?揶‘、?揶三母字,方言除大部分读作t?揶、t?揶‘、?揶外,还有少部分读作k、k‘、x,如:街阶、咸鞋、敲掐等。
  2.韵母
  常德话有韵母41个,普通话有39个韵母,数量差距不大,但具体韵母却并不相同。方言与普通话韵母基本对应的有33个:?尢、?奕、a、ai、au、an、a?耷、o、ou、o?耷、ei、?藜?耷、i、ia、i?藓、iau、ian、in、ia?耷、io?耷、u、ua、uo、uai、u?藓i、uan、u?藜n、ua?耷、y、y?藓、yan、yn;常德话独有的8个:w、?藓、io、u?藓、ya、yai、y?藓i、ya?耷;普通话有、方言无的有6个:?尥、?奕、?藜?耷、i?耷、ua?耷、y?耷。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也有很多差异:
  (1)由于常德方言无?尥韵母,所以普通话中的?尥韵字,方言全部读作?尢,例如:之=资、尺=次、诗=私。
  (2)普通话?奕韵,常德话大部分读作?藓,如:得、车、克;常德话读作?藓韵的还有普通话的o、ai、ei三韵部分字:伯墨、白麦、北贼。
  (3)普通话u韵母,常德方言中读法比较复杂。
  ①普通话u韵与m母相拼的字,方言均读作o韵:如:缚模暮等。
  ②普通话u韵与t、t‘、n、l、ts、ts‘、s相拼的字,方言均读作ou韵,如:独、徒、奴、路、足、粗、苏。
  ③普通话u韵与t?拶、t?拶‘、?拶、?拮相拼的字,方言一部分作y韵,一部分作ou韵,如y:朱、出、书;如ou:竹、初、叔、辱。
  (4)普通话uo韵常德话读法也比较复杂:①读作ue,如:国、帼、蝈;②读作o,如:夺、拖、罗、错、郭、火;③读作ou,如:缩。
  (5)普通话?奕韵少部分字,常德方言读作o,如:歌、科、喝、乐;读作[o]韵的还有普通话au、ou韵的部分字,如:剥、烙、凿,剖、谋、某。
  3.声调
  常德话的声调调类与普通话一样,分为四种,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分别为55、13、21、35。
  以上是常德方言语音方面的一些特点,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但这种情况并非人人相同、处处一致,往往因人而异,因语境而不同。
  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都保留着常德话的这些读音,30-50岁的中青年保留了一部分,30岁以下青年则保留方言的声调,彻底抛弃了方言的声韵母。从文化修养来看,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人,方言较轻,只有个别字保留“土音”,很多字的读法以采用普通话的读音,如“阶、街、介、界”由kai改读为t?揶i?藓,“闲、咸、陷”由xan改读为?揶ian,“母、木、某、暮”由mo改读为mu;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及未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方言相对较重,基本上保留着“土音”。如资=支ts?尢、街=该kai、出=驱t?揶‘y等。从语境场合来看,大多数人在工作单位和在家里说话不一样,在城里和乡下说话不一样。在城里和工作单位因大家都说普通话或接近于普通话的常德话,所以,必须说普通话或接近于普通话的常德话;在农村、在家里则因乡邻、家人都说“土话”而必须说“土话”。如若在乡下操一口普通话,会招来一些异样的目光,甚至会有人讥讽,因此,说的话必须“入乡随俗”。
  (二)词汇
  常德方言的词汇反映了常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同语音一样,常德人日常口语中的方言词汇已发生了变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思想认识的人,在语言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群体,表现出用法上的明显不同。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因知识水平所限,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在语言交际中仍使用着方言所特有的词语,如“扯闪(闪电)、茅棚(厕所)、绞伙(合伙)”等;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青年,接受新思想比较容易,因此,他们除在某些特殊场合使用方言土语外,基本上使用的是普通话的词语;而文化程度高、比较时髦的年轻一代则已彻底摈弃了方言土语,不论什么场合,均使用普通话词语。
  
  二、常德方言出现变异现象的原因
  
  常德方言的语音、词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异呢?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社会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革和发展,会使语言发生较大的变异。社会交际的需要,也会使语言经常处于变异状态。多年来,常德――这个湘西北重镇,语言日新月异地变化。而常德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又是促进常德方言发生变异的直接原因。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对常德青少年一代影响较大;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道、铁路、机场的兴建,外来人口剧增,常德人的交际范围扩大了,语言也有了变化;进入信息时代后,常德人的社会交际更加频繁,城乡交流加快,人口流动率迅速增大,普通话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常德方言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越来越多地吸收普通话词语,改变着过去的某些方言读音和语法格式。多数青少年能说普通话,一部分中青年干部职工及知识分子,在语音上已无方言声、韵母,仅保留了方言声调,在句法上不再说“打你不赢”,而说“打不赢你”。这显示出常德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大趋势。
  (二)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而文化又反过来影响语言的表达,制约交际角色的言语。交际角色总是伴有各种文化特征,因为,每个人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它在交际中必定会表现出来。一个人的职业特点、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他的言语。这一点也是常德方言产生变异的原因之一。文化使常德人发音、用词新老有差别,长幼有距离。文化程度高的中青年一代,在学校时学过汉语拼音,并大量地接触到了普通话词汇,因此,他们所讲的话中有趋雅的一面,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方言地位不高时,就会摈弃他们认为难听的土音,而代之以普通话读音。相反,文化程度较低或接受过文化教育的年老一代,则因为接触普通话读音和书面语的机会较少,而致语言表达趋口语化、土化,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社会心理因素
  人普遍有求新好奇、追赶时髦、模拟效仿的社会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或处于社会较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也会影响语言的变异。常德市内各大中小学学生的语言状况就反映了这一点。在语音方面,他们只保留了方言调类和调值不变,声母、韵母,均使用普通话声韵母,有的学生嫌常德方言太“土”,干脆校内校外、家里家外均使用较纯正的普通话。在词汇方面,他们不再说“明朝、左首、夜间、屋”等方言词,而说“明天、左边、晚上、房子”等。更多的学生喜欢使用新鲜词语,校园流行语、网络语言从他们的口中不时冒出:棒、绝、酷、爽、帅、耶、哇噻、美眉。青少年是天之骄子,他们的语言状况必然会影响常德方言的变化发展。
  
  注释:
  ①本文所述常德方言指常德武陵区方言.
  
  参考文献:
  [1]郑庆君.常德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任永辉.常德方言儿化的分布与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6,(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常德 变异 方言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