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所折射出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王尔德夜莺与玫瑰

  摘 要: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通过其作品在美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精髓。本文从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入手来探究其折射出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关键词: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为艺术而艺术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美的至上主义”。这种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反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唯美主义者认为现实是丑陋的,但是却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而只是讨论人类的情感、生死、命运,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他们认为只有美才具有用永恒的价值,把人引向纯艺术的世界里去寻求安息。唯美主义宣传所谓的“纯艺术”。这种艺术观点后来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在英国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之所以伟大的部分原因就在于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1](p257)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受到压抑。
  
  二、王尔德及其作品简介
  
  王尔德全名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和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他的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再加上本身才华出众,很快就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他写出了维多利亚时期最好的英国舞台剧,如《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等。他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则是一部探讨美与心灵之间关系的重要作品。他的诗充满了隐喻,形象丰富,音律优美,堪称最美的英语作品之一。王尔德的作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为之叹服,为之沉醉。他创作的童话虽然数量不多,却使他跻身于世界最优秀童话家之列。
  
  三、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夜莺与攻瑰》
  
  《夜莺与攻瑰》出自《快乐王子及其它童话故事》,它讲述了夜莺为了实现一个穷学生的爱情愿望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冬日里火红的玫瑰,而玫瑰最终为无情学生所弃的故事。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故事的结尾是学生一边怨叹着“爱情是多么愚蠢的事情,事实上是不切实际的,在当今这个年代,务实就是一切”,[2](p87)一边回到自己的房间,抽出一本满是灰尘的哲学书……
  一个动人却令人心酸的故事!《夜莺与玫瑰》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文章处处折射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首先,故事中的玫瑰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纯洁的爱情又是人人所向往的。在这个故事里,玫瑰花最能代表着王尔德一生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美、至高无上的艺术。而夜莺又与玫瑰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夜莺是追求玫瑰、追求这种纯真的爱情并为之而献身的纯洁天使,这也折射出王尔德是一个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执着追求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美的作家。再次,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蜘蝎、蝴蝶和雏菊都不能理解夜莺的举动并且嘲笑她是多么的可笑。这些动植物无疑代表了那些批评指责和怀疑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的一部分人的思想。
  在王尔德生活的年代,金钱和物质的概念已经渗透了多数人的思想,还有多少人仍在崇尚纯真的爱情和高尚的美呢?只有夜莺,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化身,能够理解和懂得其中的真谛。夜莺帮助大学生的决心代表了王尔德追求高尚的美的决心。夜莺在空中往返的历程体现了作者艺术道路上的艰辛。为了宣传和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王尔德不仅在国内奔走演讲,还到美国去宣传去演讲,其中的艰辛只有王尔德体会得到。当然,为了个人的理想而奔走,其中不乏乐趣。王尔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只是创造美。他还说这种美是超越的美,升华的美,神秘的美。由这种美所产生的快乐,是游离人生的快乐,是对于美的乐园的神往与沉浸其中的快乐。这是夜莺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源泉和动力。只是换取这朵玫瑰花需要的代价太大了。当夜莺知道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时,脑子里也有过斗争。这里表明,在当时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王尔德那颗追求艺术至上的心也曾犹豫过。当时,他经常遭到人们的批评指责,甚至漫骂,处境非常艰难。但是王尔德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就像故事中夜莺所表现的那样,夜莺终于下了决心,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那位大学生。虽然这位大学生急于想得到一朵玫瑰去赢得教授女儿的心,但他也和晰蝎、蝴蝶和雏菊一样,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对夜莺的行为持怀疑的态度。“她的歌唱的是蛮好的。但她真的有感情吗?我恐怕她是没有的。实际上她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真诚。她是不会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3](p86)大学生的这些想法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的怀疑态度和看法。当时除了那些持批评和指责态度的人之外,也有一大批人对他的艺术观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尽管如此,夜莺依然不改变自己的决心,她要让事实为自己说话。夜莺执著的精神正是王尔德追求至高无上的美的精神。夜莺的死象征着王尔德对自己美的信念和艺术的追求。对夜莺的死,大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同情和悲伤。可怜而又执着的夜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却是一颗不懂得爱情,不懂得美的心。
  故事的结尾更是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教授的女儿受物质利益的诱惑,早己把所谓的爱转移到了富家子弟的身上。对于姑娘的移情,学生异常的气愤,但对于这朵用生命换来的玫瑰花却丝毫没有珍惜,顺势就把它扔到了街上,花滚进了泥沟,一辆马车从花上轧了过去。在当时那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所固有的传统道德,理想信念以及真和美的爱情统统被物质和金钱第一的观念击垮了。这位大学生想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最终也屈服了。晰蝎、蝴蝶和雏菊都是大潮中一分子,这些动植物的思想和表现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没有真正的爱情,也没有至高无上的美和艺术。对他们来讲,只有物质才是第一的。但是,只有夜莺,只有王尔德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才是崇高的艺术和超功利的美。
  
  四、结语
  
  《夜莺与玫瑰》整篇故事寓意深刻,故事的主题体现了反对唯物质论和自然主义及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王尔德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当然,由于王尔德过分推崇艺术和美至上的原则,把艺术推向了极端。而且他的理论有些地方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引起了许多批评和非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王尔德这种唯美主义哲学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这种哲学应当说是对当时的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的一种尖锐批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也不完全是超功力和艺术自足的。实际上它也寓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艺术商业化的现象的谴责和鄙视。在当时应当说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思想。总之,在这样一个华丽、梦幻、弥漫着淡淡忧伤气息的童话里,王尔德带给我们的是更深的感触和最美的感动。
  
  参考文献:
  [1]左金梅,张得玉.英国文学[M].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 [3]杨立民.大学英语(修订本第三册)[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推荐访问:王尔德 夜莺 折射出 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