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区”自评报告

  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铸造梅列教育新辉煌 ——梅列区创建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区”自评报告

 梅列区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8日)

 梅列区位于三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三明市政治、经济、信息、商贸、文化中心,辖区区域总面积3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7万人。下辖有3个街道办事处(列东、列西、徐碧)、2个镇(陈大镇、洋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6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幼儿园26所(其中公办园15所)、小学11所(其中市属2所)、初中6所(其中市属1所)、普通高中2所(其中市属1所、民办1所)、中等职业学校(市属)3所、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市属)各1所;共有在园幼儿6224人、在校小学生11872人、初中生5894人、普通高中生3434人、职业高中生4152人。在职幼儿教师402人、小学教师724人、初中教师525人、普高教师240人。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争创教育强区,争当全市教育发展龙头”工作思路,以“两项督导”、创建“教育强区”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发展均衡化、学校办学特色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质量优质化、教育管理体系化,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2005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此后在“两项督导”市级复查中又连续两年得到优秀等级,并获得市政府20万元嘉奖;2010年以“双优”高分通过省级“两项督导”评估;2011年5月,我区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2009年度政府教育工作先进区”。

  我区充分发挥教育在全市的龙头作用,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13号)文件精神,举全区之力,加大“教育强区”创建力度,制定了《关于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遵循“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去年12月20日至22日,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进行督导核查,并就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核查反馈会后,我区立即召开会议,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任务,并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自查,再整改,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有序推进。目前,全区中小学呈现城乡一体、规范加特色的良好发展态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小学、中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均为0.34,都明显好于国家规定的0.65和0.55指标。

 依照《福建省“教育强县”验收办法和评估标准》,我区对9个A级45个B级指标中的95个C级指标逐一进行自评,自评基础分为914分,核算总分976分,其中A1教育管理职责依法履行为120分;A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117分;A3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为50分;A4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水平提高为102分;A5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为70分;A6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为115分;A7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为104分;A8办学条件全面优化为111分;A9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为125分;以较高分达到福建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恳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予以评估验收。现将我区创建“教育强区”及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保障工作上水平 (一)优先谋划教育发展

  1. 高度重视,激发活力。区委、区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十二五”规划、区委年度工作要点、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均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地位,成立了区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经常研究教育问题,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徐碧新校区、幼儿园建设等涉及市级有关部门的问题。区人大对《义务教育法》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区政协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加快推进梅列教育强区步伐”专题调研,强化对部门、镇、街道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区委、区政府每两年召开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教育功臣进行表彰奖励,重视教师慰问工作,零距离关注教育,关心教师。

 2. 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全区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道)、社区共同关注教育发展、关心学生成长。人事、编制部门为引进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开辟绿色通道;财政部门确保区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规划建设、国土部门等对教育用地规划、基建工程报建优先安排;综治、公安、交通、城管、消防、工商、文化等部门,重视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和校车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民政、劳动等部门扶助特困家庭子女入学,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医疗社会保险服务;宣传、科技、体育、卫生、计生、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关心支持教育。

 3. 结对帮扶,携手给力。实施一线工作法,一是实行区处级领导挂校制度,各挂校领导经常深入挂点学校开展调研,解决问

  题;二是实行局干部挂校制度,教育局干部定期深入挂点校调查研究,为学校重大决策把关提质;三是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形成制度,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质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扶持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我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二 )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1. 教育经费 逐年 增长。坚持把确保“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保障教育发展需要作为“教育强区”的一项重要内容,逐年加大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一个提高”。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9220万元比上年5474万元,增长68.43%;财政经常性收入25519万元,比上年16451万元,增长55.12%;预算内教育拨款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13.31个百分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13840.8万元,占财政支出52434万元比例达到25.38%,全区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省核定的21%以上,并高出4.38个百分点。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011年6583.03元,比上年5097.19元增长29.15%;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011年5831.18元,比上年4313.06元增长35.20%。初中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998.16元元,比上年876.48元增长13.88%;小学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797.10元,比上年642.38元增长24.09%。2011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对小学每生每年提高100元,初中每生每年提高150元,2012年再提高额度,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均达到150元。特教班生均公用经费按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的6倍拨付。终身教育经费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标准,按总人口人均2元列入财政预算。并首度对公办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1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公用经费每人每年2000元。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及终身教育正常运转得到有力保

  障。

 2. 教师待遇依法落实。建立并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国库统发的保障机制,区级以上政府出台的补贴、津贴政策列入财政预算。2010年在全区优先解决教师津补贴“同城同待遇”问题;实行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险金为工资总额的8%,教师住房公积金为工资总额的12%,农村学校教师每人每月补贴60元纳入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支教教师交通补贴、学科带头人补贴按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教师享受每人每月基本工资的15%津贴补助;建立奖教奖学基金,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区政府关心全体教职工的身体健康,除参加医疗保险外,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区性在职教职工和退休教师健康体检,实行女工生育医疗补助及工会医疗互助补助,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落实。2011年来,投入198万元新购进8套周转房,投入25万元对洋溪中学教工宿舍进行改造,解决教师异地任教和支教教师住宿问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2.5%纳入财政年初预算,实行全员免费培训。

 3. 教育经费多方筹措。在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专项经费。仅2011年向省、市争取专项资金就达1728万元。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群众捐资办学的积极性,依法做好集资办学、捐资助学,营造尊师重教氛围。2010年福泰隆兴、众祥房地产、三钢集团对学校捐资达100多万元,对学校的操场、大门进行改造,设立奖教奖学基金。2011年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捐款25万元作为东新小学奖教奖学基金,东方伟业捐资100万元,三明城乡商会、罗焕集先生各捐助10万元用于三明六中的教学综合楼建设。各镇街道关心辖区内学校办学,“六一”节、教师节走访学校、慰问师生形成制度。

  (三)优先落实教育机制

 1. 经费管理到位。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教育事业经费单独列项,纳入预算,优先安排,足额、及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类配套资金。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力度,2011年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1997万元,全额用于教育。全区中小学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校严格按照教育收费“一费制”规定收费,使用统一的财政票据,收入及时解缴财政专户。财政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支出的需要及时下拨预算外资金,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的需要。

 2. 师资调配到位。实行“县管校用”,推行“六个统一”教职工管理机制,即统一工资待遇、统一编制标准、统一岗位结构比例、统一招考聘用、统一考核办法、统一教师管理。不断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制度,形成教师培养、补充、调配、交流、校长竞聘上岗和考核任用机制。通过解聘、转岗、补充紧缺学科教师等形式解决超编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2009年以来共招聘补充教师34人,今年计划招聘25名新教师。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2005年完成教职工全员聘任工作,2006年进行教师职务评聘分开、竞聘上岗,2009年完成教职工第一轮岗位设置工作,2011年启动第二轮岗位设置工作,学校内部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3. 督导评估到位。高度重视督导队伍建设,除配齐专职督学外,从99年开始聘任区督学和校督导员,每学年进行一次补充调整,所聘任的督学与督导员享受学校校级领导待遇。实行政府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建立督学责任区,推进有关部门、镇(街道)及学校履行好教育工作职责,建立教育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制度和教育督导限期整改制度。一是实

  行区政府教育工作年度自评制度,每年对照要求找差距,制订措施抓整改。二是实行对镇(街道)教育工作年度督导评估制度,把评估结果与镇(街道)主要领导年度考核挂钩。三是进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推进全区素质教育扎实开展。

 4. 安全管理到位。成立创建“平安先行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等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平安先行学校”和“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下发并实行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将该项工作作为评定考核重要依据。区委编办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教育系统保卫机构的通知》,区教育局成立安全保卫股、各校(园)成立保卫科,为全区学校配齐55名专职保安和器械;投入30多万元为公办学校安装报警监控系统和紧急报警器,实现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覆盖并与公安联网;2010年投入390多万元,对学校存在的危墙等不安全附属设施进行拆除改造;制定《梅列区治安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工作职责》,梅列公安分局派出36名民警分别担任辖区47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法制(治安)副校长,法院、检察院选聘19名干部到辖区各学校担任法制教育辅导员;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周末学生班车三个“百分百”工作。多管齐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集人防、物防、技防、协防于一体的“四防”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近三年来全区未发生校园暴力恐怖事件和学校负主要责任的师生非正常死亡较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均衡发展上水平 (一)落实规划,布局装备合理化

 1. 统筹规划全面引领。按照“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思路,积极落实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了《2008—2012年梅列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

  工作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办法》和《梅列区2009-2011年总体规划》、《2009—2012年梅列区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等4个规划文本。出台《梅列区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梅列区“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梅列区学前教育三年规划》、《梅列区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的实施方案》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全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与规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 布局调整全面实施。根据“北扩西进”城市建设进程,优先落实教育规划项目。在新开发的上河城住宅区、徐碧新城、滨江新城、洋溪镇等建设标准幼儿园;对贵溪洋及三纺厂的开发根据其开发住宅规模同步规划新建学校。2009年以来,已投入5000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6所,新建校舍面积1.5万平方米,群英小学教学综合楼、小蕉小学宿舍楼、三明十中教学综合楼、三明六中新校园、梅列实幼列西分园、上河城幼儿园已相继投入使用。今年总投资1.1亿、校园面积达4.6万平方米的徐碧新校区及徐碧新城幼儿园均在建设中,洋溪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处在筹建阶段,陈大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已纳入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中小学幼儿园总体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3. 达标升级全面完成。校安工程、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

推荐访问:自评 创建 教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