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乡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1— 彝族乡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根据 XX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1 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和评估工作的要求,现将 XX 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乡情

 XX 乡位于 XX 县西部,距离县城 60 公里,地处两州五县市交界处,全乡国土面积 47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3566 亩,辖 6个行政村 100 个自然村,居住有彝族、苗族、壮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比 92.70%。2021 年底常住人口 4530 户 22259 人,农村劳动力 11666 人,农村经济总收入 276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741 元。

 二、贫困状况

 2014 年以来,通过 5 轮的动态管理,截止 2021 年末,全县共识别 6 个贫困行政村,已全部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7 户 5068 人,已脱贫 956 户 4752 人,还有 71 户 316 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014 年的 16.49%降至 2021 年末的 1.55%。通过分析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缺技术 44.2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16.55%,因病 6.82%,缺劳力 4.97%,因残 4.97%,因学3.80%,缺资金 8.37%,其它 10.32%。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2— XX 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高寒山区,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初期,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梳理,XX 乡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住房安全保障较弱。脱贫攻坚初期,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全乡农村危房存量比较大。为进一步摸清全乡农村危房数量,乡扶贫办组织工作力量对全乡农村疑似危房进行全覆排查,2021 年全乡共鉴定危房 2524 所,认定为 B 级安全稳固住房266 所,认定为 C 级、D 级危房及无房户 2258 所,农村群众住房安全保障能力比较弱。

 (二)义务教育压力较大。脱贫攻坚初期,全乡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建筑面积不足,生均体育场地较少,生均仪器设备配置较低,同时,受传统思想和打工经济的影响,群众过度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致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现象突出,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凸显,控辍保学难度较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作压力大。

 (三)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脱贫攻坚初期,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不足,健康扶贫政策不完善。同时,群众健康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不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尤为突出。

 (四)饮水安全保障不足。脱贫攻坚初期,全乡 6 个行政村101 个村小组,都是山区或者半山区,水资源匮乏,大部分需要

  —3— 采取水窖供水,水窖的数量和容量不足,水窖储水量难以保障日常生产生活需要,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群众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五)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脱贫攻坚初期,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差、底子弱,现有产业小、弱的问题突出,发展经营方式传统和粗放,产品品质低,市场竟争力不强。从持续带动群众增收情况来看,龙头企业带动范围不大,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较低,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比较单一,没有通过产业扶贫和创新经营模式把贫困群众有效组织起来,群众稳定增产增收难度大。

 (六)劳务组织化程度低。脱贫攻坚初期,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掌握劳动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少,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有组织输出占比不高,务工地和务工收入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七)兜底保障不够精准。脱贫攻坚初期,农村低保对象认定不精准,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没有完全实现。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能力不足,救助对象兜底保障政策知晓率较低。

 (八)农村基础设施滞后。脱贫攻坚初期,全乡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通行政村和村内道路硬化率低,基层医疗机构比较薄弱,农村电网覆盖面不足,行政村通宽带网络不多,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几乎属于空白,集中式供水设施占比不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基本为零。

  —4—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结合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全面压实责任,聚力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通过努力,脱贫脱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主要的工作和措施如下:

 (一)实施精准动态识别。“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XX 乡严格按照党中央“六个精准”要求,紧扣“三率归零”目标,严格按照“三评四定”工作程序,先后实施5 轮动态识别管理,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反复核实核查,把好纳入、退出、返贫关口,提高动态管理质量。强化退出认定,对贫困户退出指标和贫困村出列指标先由村申请,乡审核,再报县级综合审定,提高退出质量。加强系统数据信息筛查比对,按照县级要求,先后组织村委会集中开展多轮数据清洗比对,切实提高数据质量。经过多轮精准识别管理,全乡识别贫困行政村 6 个,建档立卡户 1027 户 5068 人。通过对致贫原因分析,缺技术44.2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16.55%,因病 6.82%,缺劳力 4.97%,因残 4.97%,因学 3.80%,缺资金 8.37%,其它 10.32%。识别人口从 2014 年初的 725 户 3371 人,增加到 2021 年底的 1027 户5068 人。精准锁定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找准了致贫原因,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扎实基础。

 (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5— 的问题,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分类实行进城安置和村级安置方式,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乡涉及 4 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其中进城集中安置点 3 个(工业园区安置点、笔架山安置点、山白安置点),地质灾害搬迁集中安置点 1 个(新平村)。涉及易地搬迁农户 176 户 804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6 户 447 人。目前,所有易地搬迁安置点已全部搬迁入住。

 (三)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了全面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安全住房的问题,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县的要求,以整村推进的方式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截止 2021 年底,全乡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2934 户,其中四类重点对象 930 户,非4 类重点对象 2004 户。目前,全乡符合扶持对象农户的住房均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要求,农村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四)强化义务教育保障。为有效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问题,XX 乡共投入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资金 11301 万元,改扩建校舍 12024 平方米,涉及 4 所学校,全面消除中小学 C 级和 D级危房,全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于 2017 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针对辍学现象凸显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组织乡级各单位、各村委会全面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截止 2021 年底,全乡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4085 人(含 6 周岁人口 451 人),其中小学适龄儿童 2901 人,入学 57421 人,小学入学率 100%;初中适龄少年 1475 人,初中入学率 100%。为了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上得

  —6— 起学,不因贫失学辍学,乡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政策,共发放资金 9.778 万元,惠及 3292 人次,所有农户家庭适龄儿童无因贫失学或辍学情况发生,义务教育保障得到全面巩固。

 (五)提升基本医疗保障。为全面解决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脱贫攻坚期间共投入 120 万元,完成 5 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乡 5 个贫困行政村卫生室均实现达标,共配备乡村医生27 人。共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14652 人次 249.77 万元,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 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共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人群患“四类慢病”141 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有 18 人因外出务工未签约服务)。共开展专项集中救治大病患者 33 人,集中救治率 100%。全乡 28 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 63.59%,报销资金 79.2872 万元,涉及 28377 人次;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 89.01%,报销资金 59.329263 万元,涉及 570 人次;个人年度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针对档卡户不在定点医院就医的,通过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兜底保障,规范分级诊疗和“一站式”服务工作,切实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负担。

 (六)解决饮水安全保障。为了全面解决农村贫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累计投入 180.457 万元,实施新建水窖 200 口,购买消毒设备 3 件,修复集中供水点 20 件,全乡集中供水率 58%、

  —7— 自来水普及率达 53%,供水保证率达 90%以上,水质、水量和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均达标。实施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及饮水消毒项目,已完成 101 个水源点水质监测个并出具监测报告,农村饮用水消毒已经完成。

 (七)实施产业扶贫帮扶。为了进一步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XX 乡从 2014 年至 2021 年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 320.7791 万元。全乡共有带贫减减贫机制新型经营主体 7 家,实现 703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户均增收2071.8 元。目前,烤烟、辣椒、万寿菊、蔬菜、生猪、毛驴、蜜蜂、水果等产业初步形成。

 (八)实施就业扶贫帮扶。针对贫困群众中缺技术的占比高、掌握就业技能的人员少、外出务工人员不多的问题,XX 乡配合县级部门及时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截止 2021年底,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680 人次,其中:技能培训 651人次、引导性培训 1029 人次,涉及农村贫困劳动力 3025 人,实现转移就业 1808 人次。2018 年发放各类就业补助(含交通费补贴)12.05 万元,其中:上海市对口支援劳务协作项目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次性生活补贴 6.65 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省外务工交通费补贴 5.4 万元。为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引进并认定扶贫车间 2 个,吸纳劳动力就业 480 人,其中:贫困劳动力 27 人,兑现补助 172 万元,实现户均增收 1.075 万元。全乡安置贫困户公共服务岗位 342 人,其中生态护林员 112 名、

  —8— 生态护河员 14 名、地质灾害监测员 14 名,乡村清扫保洁员 202名。

 (九)实施兜底保障帮扶。为了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逐步实现兜底保障与脱贫攻坚两线合一,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纳尽纳的要求,精准实施兜底保障工程。2021 年末,全乡共有低保对象 1044 户 4028 人(城镇低保 21 户26 人、农村低保对象 1023 户 4002 人),其中:档卡户低保对象 463 户 1963 人,非卡户 560 户 2039 人,档卡户中的低保对象占农村低保对象的 49.05%,实施兜底保障对象 43 户 136 人,特困人员中的兜底保障对象 4 户 4 人。累计实施集中供养特困人员4 人,实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41 人。从 2014 年至 2021 年累计发放低保金 45642.23 万元。全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期内,XX 乡主要实施了以下工程:一是累计实施行政村公路硬化 46.67 公里,全乡 6 个贫困行政村均实现通硬化路,其中:2015 年实施 34 公里、2016 年 13.67 公里。二是累计投资 4604.8409 万元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 35.9329 万平米,其中:2017 年完成 1.12 万平米、2018 年完成 7.543 万平米、2021 年完成 27.2699 万平米。三是累计投入资金 91.548 万元,新建改造 10kV 线路长度 3 千米,配变 1 台,总容量 500kVA,改造一表一户 298 户。实施档卡户电表安装 88 户,非卡户 210户,行政村均实现通 10kV 动力电,所有自然村均实现通 380V

  —9— 动力电。四是累计安装“村村通”500 台,“户户通”1219 台,有线信号覆盖由原来的 2 个自然村发展为现有的 23 个自然村、卫星信号覆盖则实现 102 个自然村全覆盖,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 100%。五是累计投入资金约 292 万元,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及修缮 87 个,其中:2014 年至 2016 年完成 13 个,2017 年63 个,2018 年 5 个,2021 年 6 个。

 (十一)全面压实攻坚责任。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乡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要求,成立了 XX 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乡长任双组长,分管扶贫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 6 个村委会为成员,全面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扶贫办,并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乡党委政府与各村委会、各行业扶贫单位、各承包责任人签订“承若书”,层层压实责任。把全乡脱贫攻坚战划分为 6 个战区,以行政村为战区,自然村为单元,由乡党政班子成员担任村指挥长,330 名干部职工分别承包帮扶 1027 户贫困户,县级选派 4 名科级干部挂钩到行政村,选派 26 名驻村工作队员和 21 名下沉人员驻村进行帮扶,全面实现责任到村到户,做到责任到人。同时,根据县制定的《XX 县脱贫攻坚责任压实办法(试行)》《中共 XX 县委XX 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的通知》等措施,明确机关、站所(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和各村委会的脱贫攻坚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

  —10— (十二)全面落实脱贫政策。按照中央和省州县的要求,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实际和致贫原因,按照“1+5+N”XX 扶贫路子有序推进。“1”即 1 个总体方案:制定《XX 彝族乡打赢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方位部署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饮水安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明确攻坚内容、攻坚标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确保了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5”即 5 个年度方案:结合各年度主攻方向,分别制定乡级各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工作顺利开展。“N”即多个行业扶贫方案,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住房安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饮水安全、...

推荐访问:彝族 脱贫 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