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仓储(年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8000吨)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含应急预案、环境风险报告、资源调查报告)

  - 1 - 目 目

 录 第一部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 - 7 -

 第二部分

 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

 ............................................................. 1

 第一章 总 则 则

 ........................................................................................................... 2

 1.1 编制目的

 ...................................................................................................... 2

 1.2 编制依据

 ...................................................................................................... 2

 1.3 工作原则

 ...................................................................................................... 4

 1.4 适用范围

 ...................................................................................................... 5

 1.5 事件分级

 ..................................................................................................... 5

 1.6 预案体系

 ...................................................................................................... 6

 第二章

 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 9

 2.1 组织体系

 ...................................................................................................... 9

 2.2 各应急救援体系职责

 ............................................................................... 9

 第三章

 预防与预警

 ........................................................................................... 14

 3.1 环境危险源的监控

 ................................................................................. 14

 3.2 预警行动

 .................................................................................................... 16

 第四章

 应急响应及处置

 .................................................................................. 19

 4.1 应急响应程序

 ........................................................................................... 19

 4.2 应急处置卡

 .............................................................................................. 20

 4.3 应急监测

 ................................................................................................... 26

 4.4 信息报告与处理

 ..................................................................................... 28

 4.5 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

 ................................................................... 30

  - 2 - 4.6 指挥协调

 .................................................................................................... 32

 4.7 应急终止

 .................................................................................................... 32

 4.8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 33

 第五章

 后期处置

 ................................................................................................ 36

 5.1 污染物处理

 ............................................................................................... 36

 5.2 调查与评估

 ............................................................................................... 36

 5.3 生产秩序恢复

 ........................................................................................... 37

 5.4 现场恢复

 .................................................................................................... 37

 5.5 善后处理

 .................................................................................................... 38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39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 39

 6.2 应急队伍保障

 ........................................................................................... 39

 6.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39

 6.4 经费保障

 .................................................................................................... 40

 6.5 应急能力评估

 ........................................................................................... 40

 第七章 监督管理

 .................................................................................................. 41

 7.1 应急培训与演练

 ...................................................................................... 41

 7.2 奖励

 ............................................................................................................. 42

 7.3 责任追究

 .................................................................................................... 42

 第八章 附则

 ............................................................................................................ 44

 8.1 名词术语

 .................................................................................................... 44

 8.2 制定与实施

 .............................................................................................. 45

  - 3 - 第九章

 编制说明

 ................................................................................................ 47

 9.1 编制过程概述

 ........................................................................................... 47

 9.2 编制过程

 .................................................................................................... 47

 9.3 重点内容说明

 ........................................................................................... 48

 第十章 附件

 ............................................................................................................ 50

 件 附件 1 :

 公司应急处置人员联系方式

 ......................................................... 50

 第三部分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 51

 第一章 总则

 ............................................................................................................ 51

 1.1 评估原则

 ................................................................................................... 51

 1.2 评估依据

 ................................................................................................... 51

 1.3 评估程序

 ................................................................................................... 52

 第二章 企业概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 54

 2.1 企业基本情况

 ......................................................................................... 54

 2.2 企业生产情况

 ........................................................................................... 55

 2.3 公司平面布置

 ........................................................................................... 58

 2.4 生产工艺与设备

 ..................................................................................... 59

 2.5 公用与辅助系统

 ...................................................................................... 59

 2.6 厂区排水系统设置情况

 ........................................................................ 59

 2.7 现有环境治理设施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 60

 2.8 周边环境状况

 ......................................................................................... 62

 2.9 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 64

 2.10 周边社会环境状况

 ............................................................................... 65

  - 4 - 第三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估

 ................................................. 66

 3.1 环境风险源项识别

 ................................................................................. 66

 3.2 环境风险源项分析

 ................................................................................. 72

 第四章

 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 81

 第五章

 完善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施计划

 ............................................. 86

 第六章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 87

 6.1 突发大气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 87

 6.2 突发水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 89

 6.3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 96

 第四部分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 97

 第一章

 调查概要

 .............................................................................................. 97

 1.1 调查背景

 .................................................................................................... 97

 1.2 调查主体

 .................................................................................................... 97

 1.3 调查内容

 .................................................................................................... 97

 1.4 调查分类

 .................................................................................................... 97

 1.5 调查时间

 .................................................................................................... 97

 第二章

 调查过程及数据核实

 ...................................................................... 98

 2.1 调查过程

 .................................................................................................... 98

 2.2 数据核实

 .................................................................................................... 98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结论

 ................................................................................ 99

 3.1 环境应急队伍

 ........................................................................................... 99

 3.2 环境应急装备及应急物资

 ................................................................. 102

  - 5 - 3.3 环境应急场所

 ......................................................................................... 103

 第四章

 调查资源能否与应急响应需求匹配的分析结论

 ............ - 104 -

  - 6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文件目录 序号 内容 页码 第一部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第二部分 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 环境应急预案 签署发布文件

 环境应急预案文本

 编制 说明 ①编制过程概述 ②重点内容说明 ③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 ④评审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第四部分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第五部分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 7 - 第一部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单位名称

 机构代码

 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地址

 预案名称 《XX 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仓储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风险等级 一般环境风险,表征为“一般-大气(Q0-M1-E2)+一般-水(Q0-M1-E3)” 本单位于

 年

 月

 日签署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条件具备,备案文件齐全,现送备案。

 本单位承诺,本单位在办理备案中所提供的相关文件及其信息经本单位确认真实,无虚假,并未隐瞒事实。

  预案制定单位(公章)

 预案签署人

 报送时间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文件目录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2.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

 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文件、环境应急预案文本);

 编制说明(编制过程概述、重点内容说明、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评审情况说明); 3.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4.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5.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备案意见 该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文件已于

  年

 月

 日收讫,文件齐全,予以备案。

 备案受理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备案编号

 报送单位

 受理部门 负责人

 经办人

  1 第二部分

 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 批准页 为确保公司厂内外环境安全,提高公司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环境污染所致的危害,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2015]34 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XX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制订了《XX 公司 XX 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仓储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已于 2020 年06 月 05 日经应急专家组、公司环保专干会组成评估小组审议通过,现以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该应急预案是本公司实施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本单位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希望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并严格贯彻落实执行。

  XX 公司 公司负责人:

 日

  期:

 2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环境保护的工作方针,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预防和控制蔓延或次生环境灾害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法律、法规 、指导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年 11 月 1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 月 1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9 年 4 月 19 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年 8 月 31 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年 5 月 1 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 年 12 月 31 日); (8)《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2015]34 号); (10)环保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 号 (11)

 关于发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公告(公告 2016 年 第 74 号)

 (12)《XX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关于印发《XX 省应急预案的通知》的通知(XX 府厅字〔2016〕14号); (14)《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5)《XX 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16)《XX 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

 3 (1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 号); (18)《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7 号,200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 年 8 月 29 日修订);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 年 4 月 1 日); (2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方法》(国发办[2013]101 号); (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 (2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352 号); (24)《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25)《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 (2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17 号); (27)《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 号); (28)《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 27 号); (28)《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 (2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 (30)《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31)《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32)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第 48 号)

 1.2.2 标准、规范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2)《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3)《危险化学品目录(2018 年版)》;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

 4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07); (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0)《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要求》(GB30077 -2013)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

 1.2.3 其它相关资料和文件 (1)XX 市 XX 生态环境局《关于 XX 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仓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XX 环审函【2020】22 号)

 (2)XX 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公司全体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与社会影响相适应。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

 5 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为本公司和其他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XX公司XX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仓储项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涉及的区域范围内,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以及周边单位或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可能涉及到该公司时的应急处置行动。

 1.4.1 适用情形 (1)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化学危险品及其它有毒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等事故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

 (2)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指雷暴、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3)

 其它突发环境事件。

 1.4.2 不适用情形 (1)企业的原辅材料、危险废物等物料厂外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突发环境事件不适用于本应急预案。

 (2)企业单纯的安全生产事故不适用本应急预案。

 (3)2020 年 06 月之后,企业任何变更管理机构、增加第二部分表 3-2 之外的环境风险物质、变更生产工艺及相关设施等行为,其变更部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防、预警及处置工作均不适用本预案(注:变更部分应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修订和更新并完成备案后,则可适用)。

 (4)预案达到有关年限时(一般是 3 年)(注:达到年限时应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修订和更新并完成备案后,则可适用)。

 1.5 事件分级 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针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序、影响范围、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为方便管理、明确职责,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从重到轻依次分为社会级(I 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公司级(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和车间级(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6 1、社会级(I 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发生事故时,其影响范围已超出厂界外,且事故暂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需要请求外部的应急能力。可能造成伤亡、中毒,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如整个厂区发生火灾、大量废电池液泄漏。

 2、公司级(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

 发生事故时,其影响范围未超出厂界外,能控制在厂界内的,通过调动全公司的应急资源,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可能造成重伤、中毒,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如生产装置、仓库或起火燃烧等。

 3、车间级(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发生事故时,影响范围控制该车间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的能及时处理、控制和消除,同时不会影响到周边岗位或发生连锁反应的。可能造成轻伤、轻微中毒,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小。如生产装置、仓库或小火星、危化品泄漏等。

 1.6 预案体系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六大类构成。本预案属企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XX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本单位的具体体现,本公司与XX 市生态环境局、XX 市 XX 生态环境局应急办、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突发环境应急指挥部等部门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与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同时与本公司综合预案内容相衔接,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的衔接 当发生风险事故时,公司周边单位协调组应及时承担起与当地区域或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工作,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最新进展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

 (2)预案分级响应的衔接

 7 ①一般(车间)污染事故:在污染事故现场处置妥当后,经公司应急指挥部研究确定后,向当地环保部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处理结果。

 ②较大(厂区)或重大(区域)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及时向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突发环境应急指挥部报告,并请求支援;XX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突发环境应急指挥部进行紧急动员,适时启动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迅速调集救援力量,指挥各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应急预案成立各个应急行动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现场救援具体方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厂内应急指挥小组听从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突发环境应急指挥部的领导。污染事故基本控制稳定后,企业应急指挥小组将根据专家意见,迅速调集后援力量展开事故后续处置工作。

 (3)应急救援保障的衔接 公共援助力量:厂区还可以联系 XX 区消防大队、XX 生态环境局、XX 区安监局等。

 XX 区公共消防队、医院、公安、交通、安监局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请求救援力量、设备的支持。

 (4)应急培训计划的衔接 企业在开展应急培训计划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 XX 区相关部门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在发生风险事故时,及时与 XX 区应急组织取得联系。

 (5)公众教育的衔接 企业对厂内和附近地区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时,应加强与周边公众和相关单位的交流,如发生事故,可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

 (6)风险防范措施的衔接 ①污染治理措施的衔接 当风险事故泄漏物料及事故废水超过企业能够处理范围后,应及时向 XX 区相关单位请求援助,帮助收集,以免风险事故发生扩大。

 ②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的衔接 厂内建设灭火和报警器材;厂内采用电话报警,火灾报警信号报送至厂内消防站,必要时报送至 XX 区消防大队。

 ③应急救援物资的衔接

 8 当企业应急救援物资不能满足事故现场需求时,可在 XX 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协调下向其他企业请求援助,以免风险事故的扩大,同时应服从县区调度,对其他单位援助请求进行帮助。

 图 图 1-1

 突发环境事件联动机制示意图

 9 第二章

 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组织体系 企业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小组,下设应急消防组、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应急监测组、物资供应组,见图 2-1。

 企业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人员组成包括:公司主要领导干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有关人员。

 公司级、车间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分别见下图 2-1。

 副总指挥:肖伟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消防组医疗救护组应急抢险组应急监测组物资供应组总指挥兼现场指挥:杨柳浩斌图 图 2-1 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组织体系 2.2 各应急救援体系职责 2.2.1 指挥部及职责 (1 1 )应急指挥组

 公司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负责人及副 总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环保、安全、设备以及各生产车间、辅助部门的各部门组成应急小组,各部门领导为小组组长,各部门选举部分员工作为应急小组成员。发生突发重大事件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人任总指挥,副 总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消防控制室。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电话(包括手机、对讲机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 24 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总指挥兼现场指挥 副总指挥

 10 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 48 小时内向生产部报告。安环部必须在 24 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 (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 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 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 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 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排放口应急阀门、储罐区围堰、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

 5) 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 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7) 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8)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9) 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0) 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1) 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2) 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2.2.2 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组成及职责

 总指挥:

 1) 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2) 配置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资金和应急物资; 3) 向政府各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及处置情况; 4) 配合、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事故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11 1)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 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3) 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4)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应急消防组

 组长:

 职责:

 (1)负责现场固定消防泵、移动灭火器等要按规定经常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接到报警后,消防队员穿防静电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具,携带抢救伤员的器具赶赴现场,查明有无受伤人员,及时使受伤者脱离危险区域; (3)现场指导抢救人员,开启现场固定消防装置进行灭火; (4)视火灾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请求联防力量救援; (5)负责向上级消防救援力量提供燃烧介质的消防特性,中毒防护方法,着火设备的禁忌注意事项; (6)有计划地开展灭火预案的演习,熟悉消防重点的灭火预案,提高灭火抢救的战斗力。

 应急抢险组 组长:

 职责:

 (1)组织制修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2)迅速查明有毒有害物的种类,可能引起急性中毒、爆炸的浓度范围,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3)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预测设备、泄漏部位,进行计划性检修,并进行封、围、堵等抢救措施的训练和实战演习; (4)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切断事故源,迅速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扩大; (5)负责事故现场及有毒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清洗、消毒等工作; (6)负责完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12 (7)根据毒物泄漏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 (8)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任务。封闭厂区大门,维持厂区道路交通程序,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发生点,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围观,保障抢险救援车辆及运送物资人员车辆畅通无阻; (9)负责建立厂区人员的疏散,配合地方公安、武警、交警等部门人员,组织疏散无关人员和周边居民。

 医疗救护组 组长:

 职责:

 (1)熟悉厂区内危险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 (2)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 (3)负责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 (4)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根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5)负责完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应急监测组 组长:

 职责:

 1) 负责环境污染的检测、分析工作,如不能分析指标,请求质检科协助; 2) 负责污染物的处理方案设计,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危害; 3)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监测工作及事故原因分析,处置工作的技术问题的解决。

  物资供应组 组长:

 职责:

 1) 负责应急值守,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现场事故信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接受和传达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协调各专业组有关事宜;

 13 2) 按总指挥指示,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系和事故信息沟通工作; 3) 接受现场反馈的信息,协调确定医疗、健康和安全及保安的需求; 4) 为建立应急指挥部提供保障条件; 5) 向周边单边社区划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6) 保障紧急事件响应时的通讯联络,定期核准对外联络电话; 7) 负责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险物资的供应运输。

 针对泄漏源、火灾爆炸原因特点,制定具体的应急防护措施,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的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对相应的防护设备和器材应逐一落实。事后协助调查事故原因等。平时应加强防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14 第 三章 章

 预防与预警 3.1 环境 危险源的监控 3.1.1 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 危险源的监测方式:危险源按照物质的分类为易燃液体、腐蚀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和毒害品五类危险物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公司现有废电池包含腐蚀品和毒害品危险物质。公司各部门应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控和预测分析,应急救援指挥部建立预防预报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公司环境风险源预防与监控措施配置情况详见表 3-1。

 表 表 3-1

 公司环境风险源预防与监控措施一览表 类别 风险源名称 预防措施 监控措施 仓储设施 完整电池区 完整电池区(一类电池区)属于室内库房,库房内设有导流槽,地面防渗、防腐。

 ①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巡查;②设有专人值班管理等。

 破损电池区 破损电池区(二类电池区)室内库房,且有“防雨淋、防流失、防洒落”措施。

 环保设施 事故池 防渗、防腐 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巡查,定期维护保养 抽排风系统+硫酸雾吸收装置 能有效控制装置的运行参数,保证处理效果。

 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巡查并作好相关记录 3.1.2 预防措施 (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根据现场勘查,企业周围主要为生产型企业,各种化学品均放置在相应的仓库内。根据现场勘查,XX 公司厂区总图布置合理,建筑物功能、用途、内部建筑间距与危险性等级相符,平面布置合理,符合相关建筑防火要求。

 (2)物料泄漏事故的防范措施 泄漏事故的预防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用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认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主要采取以下物料泄漏事故的预防:

 15 储存区涉及的物料危险性较大,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可降低发生泄漏的概率。

 定期检查设备,若查出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检修。

 储存区应配备灭火器,并放置在明显、方便取用的位置;定期对各区域负责人进行灭火器的使用、初期火灾的扑灭知识进行培训。灭火器按要求进行药品的更新。

 存储区等配套应急堵漏泄漏物应急收集的相关物资。

 存储区等应配备人员防护面罩、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个人防护措施。

 对室内的机械、电器设备要经常检查,保持完好,安全正常,防止电气线路老化和机械设备损坏引起火灾。

 凡发现通风机械设备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停车关闭电闸,及时修理。

 (3)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防范措施 ①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的要求建设存储区,设置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平面布置等。

 ②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内容、时间、人员应有记录保存。安全检测应根据设备的安全性、危险性设定检测频次。

 ③应加强火源的管理,严禁烟火带入,对设备需进行维修焊接,应经安全部门确认、准许,并有记录。

 ④要有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各重点部位建议设置灭火器,并且对其作定期检查。

 (4)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①根据火灾危险性等级和防火、防爆要求,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均应采用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设计,满足建筑防火要求。凡禁火区均设置明显标志牌。各种易燃易爆物料均储存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安全出口及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

 ②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电话报警,报警至公司负责人及消防队。根据需要设置报警装置。

 ③根据规范及项目的特点,设消防水等系统等。厂区以消防水为主,同时配备灭火器,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16 (5)强化安全生产和管理 在管理上设置专业安全卫生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培训上岗,绝不容许引入不安全因素到生产作业中去。

 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阀门、泵等设备和配件;在防爆区域内使用的电气等设备,均需采用相应防爆等级的防爆产品。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作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产区、仓库均设禁止吸烟标志,防止人为吸烟引起明火火灾等事故。物料输送管均需设有防静电装置。

 同时,所有的电器设备均采用防爆型设备,设备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落实现场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的操作运行规章制度,在各岗位设置警示标牌。

 3.2 预警行动 预警即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和灾难,并预先对其进行准备和预防。事先预防胜过事后补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

 3.2.1 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三级。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级(Ⅰ级)、厂区级(Ⅱ级)、车间级(Ⅲ级)三个级别。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表 表 3-2

 公司应急预警分级表

 预警级别 突发环境事件 预警标识 一级预警 (区域级)

 ①厂区火灾及其次生环境事件 “两长一短”哨声 二级预警 (厂区级)

 ①污水事故排放突发环境事件; ②废气事故排放突发环境事件; ③泄露引发火灾爆炸; ④火灾爆炸次生环境事件。

 “一长一短”哨声 三级预警 (车间级)

 ①泄漏突发环境事件; ②固态危化品流失突发环境事件;

 “一长”哨声

 17 ③危废散落环境事件; ④小型的火灾事故次生环境事件 3.2.2 预警 发布与 解除 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发布响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车间通报。预警可以升级、降级,当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可以予以解除。

 (1)预警发布流程

 突发环境事件发现第一人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按照图3-1的流程通知相关部门或专业团队进入预警状态。

 信息研判 当班班长Ⅱ级请示应急救援总指挥必要时请求政府职员Ⅱ级预警发布 总指挥签发Ⅲ级 应急救援指挥部Ⅲ级预警发布总指挥签发汇报应急总指挥Ⅰ级指挥权移交临川区政府应急办,听从临川区政府应急办指挥Ⅰ级预警发布 总指挥签发信息监测与通报 发现出险人员 图 图 3-1

 公司预警 发布流程

 18 3.2.3 预警发布形式 发布方式:可通过生产调度电话、广播系统、内部 QQ 网络、对讲机、电信短信、微信等形式。

 3.3.4 预警解除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室应跟踪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决定:宣布预警解除或启动应急预案。

 19 第 四章 章

 应急响应及处置 4.1 应急响应程序 4.1.1 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事态的发展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时,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根据表 4-1 的内容确定应急响应的级别,并通知相关团队或单位采取应急响应行动。

 表 表4-1 公司应急响应分级表 响应级别 环境事件 件 响应程序 分级 响应 响应人员 一级(区域级) ①厂区火灾及其次生环境事件 ①启动并实施本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应急办或 XX 区人民政府应急办报告,请求支援,然后由当地政府视事故情况逐级向市、省人民政府或 XX 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②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 ③根据应急预案或外部的有关指示,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④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同本单位处置事件。

 救援、警戒、求援、发布、汇报、其它工作 全公司、周边企业和社会力量等人员 二级(厂区级) ①污水事故排放突发环境事件; ②废气事故排放突发环境事件; ③泄露引发火灾爆炸; ④火灾爆炸次生环境事件。

 ①启动并实施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应急办报告;②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③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④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人民政府应急办提出请求。

 救援、警戒、汇报 一线关键人员、安全环保员、专业工程师和主管

 20 三级(公司级) ①泄漏突发环境事件; ②固态危化品流失突发环境事件;

 ③危废散落环境事件; ④小型的火灾事故次生环境事件 ①启动并实施本单位应急预案,必要时向 XX 经济开发区 XX 工业园应急办报告;②启动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③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救援、警戒、汇报 一线关键人员、专业工程师和部门主管 4.1.2 应急响应程序 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均执行如下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发现→逐级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预案 即事故现场发现人员,及时逐级上报,并启动相应预案,根据事态发展趋势,降低或提高响应等级。

 4.1.3 扩大响应原则 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判断响应级别,按照相应级别分别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当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应急救援小组和指挥部发现事故不能控制时,企业必须及时扩大应急响应级别,采取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

 发生下列事故,启动上一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①突发事故,企业自身力量一时无法控制的。

 ②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现场情况恶化,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

 ③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公司应急处置力量、资源不足的。

 ④上级机关认定的其它重(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⑤其它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污染物泄漏量多,企业应急救援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或事件。

 4.2 应急处置卡 表 表 4-2 铅酸蓄电池 泄漏应急处置卡 事故 故 特征 (1)风险物质:硫酸、铅 (2)风险单元:存储区

 21 (3)风险特征:

  铅酸蓄电池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倾倒或破裂导致的泄露,在最不利情况下,一个电池全部泄露,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外环境。

 应急 组织 总指挥:负责人()

  副指挥:副 总()

 成

 员:各现场应急小组成员 应急 程序 ①泄漏确认:生产车间巡检人员或作业人员根据上述区域是否有泄漏物初步判定液态风险物质是否发生泄漏。

 ②确认泄漏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行应急处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应急 报告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 联系电话:

 部门领导:(副 ...

推荐访问:环境 蓄电池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