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以德修身,(2)

 教师应该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学生能否成长为"四有"新人,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决定的因素。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江泽民主席再三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正人先要正己,教师要做学生道德的表率,我们应该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用极大,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这个职业的道德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为人师表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要把遵守师德同遵守其他领域的道德结合起来,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以德修身。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开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的师德,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

 古人说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在知识广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要以德育人。如何以德育人呢?根据江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以德育人不仅仅是政治学科的任务,它是各门学科的共同职责。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师应将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情操上得到陶冶。具体的做法是:

 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的瑰丽多采的名篇,也不乏表现爱国情感的佳作,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词通过对北国雪景的具体描绘,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鲁迅《藤野先生》一文始终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情感的线索,正是鲁迅对祖国无限的爱,并把满腔的爱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才使他看不惯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毅然离开繁华的东京到条件很差的仙台学医,以实现“医学救国”的初衷。又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使他毅然离开日本回国,探讨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对亡国的痛,对祖国的爱又是那么扣人心弦。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伟大祖国的无限风光,以具体爱国主义者的形象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他们为建设美好国家而努力学习。

 二、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志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理想对青少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19 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不同题材的文章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使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时代在发展,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其中难免良莠不一,因此我们的教学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应该比以往更多地注意到

 学生的内心诉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

推荐访问:修身 以德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