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实施方案

 目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

 第一节

  工程概述 ..................................................................................................................... 2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 ............................................................................................................. 2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 3

 第三章

 护坡设计方案 ............................................................................................................... 4

 第四章

 施工方案 ....................................................................................................................... 8

 第一节

  测量放线工程 ............................................................................................................. 8

 第二节

  基坑支护工程 ........................................................................................................... 12

 第三节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 16

 第五章

 施工组织管理 ............................................................................................................. 18

 第一节

  组织管理机构 ........................................................................................................... 18

 第二节

  总体施工安排 ........................................................................................................... 20

 第三节

  成品保护措施 ........................................................................................................... 21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及设备材料组织计划 ............................................................................ 23

 第一节

  主要劳动力配备 ....................................................................................................... 23

 第二节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 23

 第三节

  主要材料准备 ........................................................................................................... 24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保证 ......................................................................................... 25

 第一节

  施工工期及进度计划 ............................................................................................... 25

 第二节

  工期保证措施 ........................................................................................................... 25

 第八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 30

 第一节

  质量控制要求 ........................................................................................................... 30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 30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 ........................................................................................................... 31

 第四节

  检验试验方案 ........................................................................................................... 34

 第九章

 文明安全施工措施 ..................................................................................................... 35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35

 第二节

  针对性管理措施 ....................................................................................................... 35

 第三节

  文明施工管理 ........................................................................................................... 39

 第十章

 消防、保卫和环保措施 ............................................................................................. 42

 第一节

  消防管理 ................................................................................................................... 42

 第二节

  环境保护 ................................................................................................................... 42

 第三节

  治安保卫管理 ........................................................................................................... 46

 第十一章

 风险应急措施 ......................................................................................................... 47

 第一节

  应急预案总体原则 ................................................................................................... 47

 第二节

  应急工作部署 ........................................................................................................... 47

 第三节

  应急抢险组织机构 ................................................................................................... 47

 第四节

  土方支护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 48

 第五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49

 第六节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 ................................................................................................... 51

 第十二章

 冬雨季施工方案 ..................................................................................................... 51

 第一节

  雨季施工方案 ........................................................................................................... 51

 第二节

  冬季施工方案 ........................................................................................................... 53

 第十三章

 技术资料管理 ......................................................................................................... 57

 第一节

  工程归档资料 ........................................................................................................... 57

 第二节

  资料收集整理要求 ................................................................................................... 57

 第三节

  资料保证措施 ........................................................................................................... 57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规范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8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 版)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 10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2016 1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1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2011 13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95-2017 2.安全施工规范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2016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 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33-2012 4.相关图纸、地勘报告 4.1 唐山中冶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启新 1889 项目 C-01 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4.2《总平面图》;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述

 拟建启新项目(C-01、C-04 地块)C-01 地块施工一标段工程,由唐山盾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拟建的启新 1889 项目位于启新水泥厂旧场区,拟建建筑物类型为一般民用建筑,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分为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积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和细砂等,其上部为耕土或杂填土;按埋藏条件、岩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将场地划分为 8 个主要工程地质层,根据钻孔揭露,地层分述如下表:

 第①层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以黏性土及粉细砂为主,含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局部可见煤渣、粉煤灰等。层厚 0.3m~14.9m,层顶高程 16.5m~39.35m,地层分布连续。

 第②层粉土(Q4al ):黄褐色;密实;稍湿;切面粗糙,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局部夹粉质黏土薄层。层厚 0.5m~9.9m,层顶高程 11.62m~27.96m,地层分布较连续。

 第③层粉质黏土(Q4al ):灰-黄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锈斑、有机质。层厚 0.9m~7.0m,层顶高程 10.83m~22.91m,地层分布不连续。

 第④层细砂(Q4al ):浅黄-褐黄色;中密-密实;饱和;以长石、石英为主,级配不良,呈亚圆形,磨圆度较好,砂质较纯。层厚 0.7m~13.7m,层顶高程 3.18m~26.26m,地层分布连续。

 第④1 层粉质黏土(Q4al ):黄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 0.8m~3.5m,层顶高程 5.83m~13.32m,地层分布不连续。

 第⑤层粉质黏土(Q4al ):黄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 0.7m~6.1m,层顶高程 0.99m~12.83m,地层分布较连续。

 第⑥层细砂(Q4al ):浅黄-褐黄色;密实;饱和;以长石、石英为主,级配不良,呈亚圆形,磨圆度较好,砂质较纯。层厚 0.8m~11.0m,层顶高程-0.11m~11.63m,地层分布较连续。

 第⑦层卵石(Q4al+pl ):杂色;密实;饱和;以沉积岩为主,磨圆度中等,可见最大粒径 12cm,一般 3-5cm,填充物为粗砂及细砂。层厚 0.50m~3.2m,层顶高程-5.95m~4.10m,地层分布不连续,主要存在于场地东南角。

 第⑧层残积土(el ):红褐色,硬塑;主要由粘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土质不均匀,局部夹有孤石,含风化岩碎块。层厚 0.90m~9.10m,层顶高程-6.65m~25.49m,地层分布较连续。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1、第四系孔隙水 据本次现场钻探资料,本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5.8~11.2m(黄海高程 9.66~11.84m),该地下水初见于第④层细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微承压水。该层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及人工开采的影响,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5 月底或 6 月初,最高水位出现在 9 月底或翌年 1~2 月,根据区域资料,本场地水位年变化幅度 1 米左右。

 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灌溉回归、侧向径流,排泄途径主要是工农业开采及越流补给下伏基岩裂隙水。

 2、基岩裂隙水 根据区域资料显示,场地内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在 55m 左右,该层水水位较稳定。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下渗越流补给,人工开采是其主要排泄方式。

 3、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 根据启新 1889 项目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分析结果及区域资料,按Ⅱ类环境,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据区域资料,本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第三章

 护坡设计方案

 1. 护坡方案指导思想 1.1 根据基坑深度、周边工作面大小、周边有无荷载及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情况确定基坑支护形式。

 1.2 护坡方案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1.3 护坡工程必须与土方工程一体化安排,要为土方工程施工创造快捷和良好的前提条件。

 1.4 护坡工程在确保为后续施工创造出良好的施工作业面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土方回填。

 1.5 护坡工程要尽量减少与土方施工的工序穿插的次数,以缩短工期。

 1.6 护坡工程要充分考虑到其经济合理性等。

 1.7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按相关规范判定本工程为二级基坑。

 2.本工程护坡方案设计特点 2.1 本工程基坑支护面积大,支护深度深。

 2.2 场区周边场地较紧张。

 基于红线的限制,现场基坑侧面深度大、周边工作面小。这样就无法全部采用自然放坡。

 2.3 场区周边管线不明确。

 基坑周边地下管线不明确,具体分布不详细。

 2.4 基坑支护安全要求高。

 3.支护形式选择 3.1 土钉墙支护形式特点 特点 土钉墙支护 优点 能合理利用土体的自承载能力,将土体作为支护结构不可分割的部分 结构轻型,柔性大,有良好的抗震性和延性 施工设备简单,土钉的制作与成孔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大型机具,土钉施工的所有作业对周围环境干忧小

 特点 土钉墙支护 施工不需要单独占用场地,对于施工场地狭小,基坑深度不大,大型护坡施工设备不能进场,该技术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有利于根据现场监测的变形数据,及时调整土钉长度和间距 防腐性能好,造价较低 土方挖运与护坡同时进行,可节约施工工期 缺点 它宜用于深度不大于 12.0m 的基坑支护或边坡围挡,当土钉墙与有限放坡、预应力锚杆联合使用时,深度可适当增加 在地下水较复杂的地方不宜采用,因为地下水对土钉墙支护不利,墙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尤其对于周边建筑物距离较近的地方,更不宜采用;但通过合理的排降地下水后,可以采用此种支护形式 土钉墙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和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或加固 土钉墙不宜用于含水丰富的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和淤泥质土。不得用于没有自稳能力的淤泥和饱和软弱土层 3.2 支护结构设计 支护土层参数 地层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指标一览表

 地 地

 层 重力密度γ(kN/m 3 ) 压缩系数 α 0.1-0.2( (MPa -1 )

 )

 压缩模量 Es 0.1-0.2 (MPa) 压缩模量 Es 0.2-0.4 (MPa) 压缩模量 Es 0.4-0.8 (MPa) 黏聚力 C( (kPa)

 )

 内摩擦角Φ(°)

 ②粉土 1.97 0.348 4.75 7.635 13.911 12.8 15.4 ③粉质黏土 1.94 0.347 5.24 8.224 14.725 15.7 11.2 ④细砂 19.0 *

 / 18 *

 3 *

 24 *

 ④ 1 粉质黏土 1.66 0.324 5.34 9.636 16.837 14.5 9.1 ⑤粉质黏土 1.84 0.302 5.87 9.544 15.750 15.8 9.7 ⑥细砂 19.7 *

 / 21 *

 0 *

 28 *

 ⑦卵石 20.5 *

 / 30 *

 0 *

 34 *

 ⑧残积土 1.82 0.343 6.15 10.588 17.093 31.8 9.6

 根据基坑周边情况及基底标高的不同,本工程分 4 个剖面进行独立计算,各剖面支护参数如下:

 3.2.1

 1-1 剖面(深度 7.0m,坡度为 1:0.3 的土钉墙)

 土钉施工参数 土钉墙剖面参数表 排数 垂直 间距(m) 水平 间距(m) 长度 (m) 土钉直径(mm) 土钉 角度(度) 主筋 规格 主筋 根数 1 1.5 1.5 8 110 10 Φ18 1 2 1.5 1.5 8 110 10 Φ18 1 3 1.5 1.5 8 110 10 Φ20 1 4 1.5 1.5 5 110 10 Φ18 1 土钉主筋为 1Φ18/20,土钉主筋拉杆横向外加一道Φ14 压筋,土钉端部弯钩呈“L”形,锚入喷射混凝土面层 200mm,与Φ14 加强筋焊接连接。墙面钢筋网为Φ6.5@250mm×2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 C20(设计配比为:水泥/砂/碎石=1/2/2〖重量比〗),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80mm;钻孔内注入水泥浆,土钉水泥体强度为 20MPa,注浆采用孔底加压注浆,注浆压力为 0.3MPa~0.5MPa,二次补浆应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后开始。钢筋网片坑边要外翻 1.0m 宽,用Φ18(长 0.5m)的钢钎固定牢固。

 3.2.2

 2-2 剖面(深度 5.0-6.0m,坡度为 1:0.3 的土钉墙)

 土钉墙剖面参数表 排数 垂直 间距(m) 水平 间距(m) 长度 (m) 土钉直径(mm) 土钉 角度(度) 主筋 规格 主筋 根数 1 1.5 1.5 7.5 110 10 Φ18 1 2 1.5 1.5 7.5 110 10 Φ18 1 3 1.5 1.5 6 110 10 Φ18 1 土钉主筋为 1Φ18,土钉主筋拉杆横向外加一道Φ14 压筋,土钉端部弯钩呈“L”形,锚入喷射混凝土面层 200mm,与Φ14 加强筋焊接连接。墙面钢筋网为Φ6.5@250mm×2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 C20(设计配比为:水泥/砂/碎石=1/2/2〖重量比〗),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80mm;钻孔内注入水泥浆,土钉水泥体强度为 20MPa,注浆采用孔底加压注浆,注浆压力为 0.3MPa~0.5MPa,二次补浆应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后开始。钢筋

 网片坑边要外翻 1.0m 宽,用Φ18(长 0.5m)的钢钎固定牢固。

 3.2.3

 3-3 剖面(深度 5.0m,坡度为 1:0.3 的土钉墙)

 土钉施工参数 土钉墙剖面参数表 排数 垂直 间距(m) 水平 间距(m) 长度 (m) 土钉直径(mm) 土钉 角度(度) 主筋 规格 主筋 根数 1 1.5 1.5 6.5 110 10 Φ16 1 2 1.5 1.5 7 110 10 Φ16 1 3 1.5 1.5 4 110 10 Φ16 1 土钉主筋为 1Φ16,土钉主筋拉杆横向外加一道Φ14 压筋,土钉端部弯钩呈“L”形,锚入喷射混凝土面层 200mm,与Φ14 加强筋焊接连接。墙面钢筋网为Φ6.5@250mm×2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 C20(设计配比为:水泥/砂/碎石=1/2/2〖重量比〗),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80mm;钻孔内注入水泥浆,土钉水泥体强度为 20MPa,注浆采用孔底加压注浆,注浆压力为 0.3MPa~0.5MPa,二次补浆应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后开始。钢筋网片坑边要外翻 1.0m 宽,用Φ18(长 0.5m)的钢钎固定牢固。

 3.2.4

 4-4 剖面基坑深 6.0m,采用 1:1 天然放坡,坡面硬化。

 第四章

 施工方案

 第一节

 测量放线工程

 1.测量特点及难点 1.1 施工周边场地狭小,控制桩布设较为困难。且施工需占用场地内较大面积,这样就要对控制桩位进行保护,以保证控制桩的精度。

 1.2 基础开挖深度最深处达 7.0m,对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难度较大。控制桩所在地坪与基坑下侧的土钉、基坑施工作业面高差较大;现场需进入多台机械设备大面积同时作业,施工作业面紧张,仪器通视条件较差,仅用传统的施工放样方法大面积施放桩位,很难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坐标控制难度大,需要用计算机解算测设数据,配合全站仪施测。

 1.3 现场布设的控制桩间距较大,施工测量时须要有一个整体概念,现场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

 1.4 由于基坑深,对于基坑边坡支护体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也需相应提高。

 2.测量工作内容 2.1 在进场后首先与建设单位办理红线桩和高程点的交接及复测工作,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2 施放土钉墙上口线和土钉墙下口线等,并控制好基坑各部分的开挖标高,特别是靠近支护结构时,要控制好土钉的立面位置。

 3.技术准备 3.1 对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确保器具在受控状态下使用。

 3.2 熟悉图纸、了解建筑定位及基坑放线的相关要求,校核图纸中相关数据,掌握测量放线所需要的几何尺寸及相关数据。

 3.3 对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进行核算。

 3.4 对甲方提供的起始桩点(红线桩、水准点高程)进行校测。

 3.5 由技术负责人对测量放线工进行技术交底。

 4.仪器设备的准备 4.1 准备各种测量用记录、表格。所用表格采用技术资料管理规程的表格。

 4.2 准备好各种测量用辅助材料(如:木桩、小线等)

 4.3 本工程测量仪器配备:

 仪器名称 品牌、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全站仪 拓普康 GTS-332W 1 台 2″2+2 定位、坐标测量 电子经纬仪 ET-02 2 台 2″ 测角度、测方向线 水准仪 DZS3-1 4 台 S3 高程控制 钢卷尺 50m 2 把 一级 量距 对讲机 5km 2 对

 通讯联络 钢盒尺 5m、7.5m 若干

 量距 5.主要施测方法 5.1 平面控制网的施测 5.1.1 现场工程主轴线以矩形平面控制网布设为主,布设二级网采用矩形控制网,控制网点的布设依流水段划分而定,要保证每个流水段均有相应的控制桩点。控制网的精度应满足二级平面控制网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的技术指标,矩形控制网与其主轴线平行作为轴线竖向投测的主要依据,以方便施工放线。

 5.1.2 控制网的测设方法,控制网测设定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和方向线法。即:用全站仪测设出与建筑物轴线平行的控制线或方向线,或用测距的方法沿方向线依次定出所需的各个桩点。

 5.1.3 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角±10",量距 1/20000。

 5.2 高程控制测量 5.2.1 高程控制点布设:根据甲方提供的已知点高程,将高程引测到现场内较为稳定的临时高程控制点。临时高程控制点布设在现场四周,相邻两点间距约 100m。

 5.2.2 高程控制点的引测方法采用附合测法,由已知高程点的高程依次引测到现场临时高程控制点上,然后再闭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点。

 5.2.3 水准测量的精度:±20√L,(或±6√n),(L—测线长度,n—站数)。

 5.3 控制桩点的设定与保护 5.3.1 凡需要在施工阶段予以保留的控制桩水准点,均为ф20 钢筋上刻+字线(高程点为圆头),钢筋桩的埋深不小于 50cm,钢筋桩周围设 R>20cm 的砼予以保护,钢筋桩头高出砼面的高度不大于 3cm。

 5.3.2 在控制桩位点打 30cm 深的木桩,桩上钉小钉定桩位中心;控制桩四周用钢

 管做 1500×1500×1100 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或用砖砌台保护,确保桩点不被碾轧和扰动,并采取措施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水准点在基坑的四面的内侧要求至少各有三个点。

 5.3.3 桩点附近不得堆压材料,防止控制桩被碾轧扰动。

 5.4 轴线的传递 5.4.1 施测时,采用经纬方向线法,或正倒镜挑直线的方法,将控制轴线投测到待测层,进行闭合调整后,方可进行细部测量。

 5.4.2 轴线竖向传递的精度:3mm/层,10mm/总高。

 5.5 高程的竖向传递 5.5.1±0.00 以下高程传递采用钢尺+水准仪的方法进行。

 5.5.2 高程传递的精度:3mm/层。

 5.6 校测红线桩和建筑物定位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放样)进行;基坑上下口线和井点的放线定位主要采取经纬仪方向线和直角坐标法进行测量放线,轴线传递拟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定位控制轴线网以规划部门提供的红线桩中的关键、重要点位做为起始点位和起始方向。

 5.7 记录 对施测所需的各类数据及施测方法均要有详细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有效,公正和连续,字迹要工整,内容要有可追塑性。

 5.8 验线 每次施测完毕后,首先由测量人员进行自检,无误后交质检部门复测,确认后交监理核验。验线的部位主要是关键部位和最薄弱环节。

 6.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6.1 对于计算校核主要采取复算校核,几何条件校核,总和校核和变换法校核。

 6.2 测设工作中采用复测校核,几何条件校核和变换测法三种方式进行校核。

 6.3 在定位测量时,测角、设角必须采用测回法,严禁使用半测回,测距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若用钢尺量距应采用 50N 标准拉力,并加三差改正。

 6.4 定期对控制桩进行校测,并根据校测结果对控制桩的数据进行修正。

 6.5 对于控制桩及主要轴线应进行标识,以便于使用。

 6.6 为施测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如不得在施测区域内堆放物料。施工时要对施工

 测量工序留有充分的工作时间。

 6.7 放线后在未得到相关各方的最终确认之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6.8 为测量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

 6.9 仪器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确保仪器的精度满足施测要求。

 6.10 认真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确保监理部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控制点位标识要求 施工现场所有点位标识都统一管理,应严格遵守执行,所有平面点位标识的方向均向北,所有立面点位标识的方向均向上,对于测量标识具体规定如下:

 7.1 一级平面控制网用“Ⅰ控×” 表示。

 7.2 轴线控制线分别用 W---西、E---东、S---南、N---北、K---控制来表示。例如:

 正轴线用本轴号表示 ①轴---① ○1 轴东 2.0m 控制线用 K○1 E2 表示;○M 轴南 1.0m 控制线用 K○ M S1 表示; 水准点控制网用 BM×××表示。

 水平控制线用▽附加文字标注来说明,如:-1.00m(H=44.500)

 方向用 表示 。

 8.测量放线具体措施 8.1 定位程序:资料审核→内业核算→外业校测→定位测放→定位自检→定位验线。

 8.2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轴线较多,平面形状较为复杂,我方进场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基本控制点进行水平、高程控制点测设工作,若发现有偏差应提请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解决。我方将根据准确的红线桩点、水准点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控制网水平及高程合二为一,作为施工的参考点,每一分部工程施工前的轴线、标高复核均采用其控制点。

 8.3 施工时控制网布设间距控制在 40m~50m 左右。

 8.4 本工程测量定位采用先进的高精度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轴线控制点;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挖土影响范围以外的适当位置,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

 8.5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土方开挖至距离基底 300mm 位置,以下土方采用人工清土。-1.000m(H=44.500)

 我方在测量上严格控制开挖标高,以满足后序施工的要求。标高误差和平整度均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机械挖土接近坑底时,由现场专职测量员用水平仪将水准标高引测至坑底。然后随着挖土逐步向前推进,将水平仪置于坑底,每隔 4~6m 设置一标高控制点,纵横向组成标高控制网,以准确控制基坑标高。

 8.6 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 2" 以内,总误差在 5mm 以内; 测弧:采用偏角法,测弧度误差控制在 2"以内; 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侧并进行温度修正。

 轴线之间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

 8.7 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时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控制开挖线及标高。土钉墙定位放线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尺寸执行,保证土钉墙与结构外皮线之间的距离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土建施工。

 第二节

 基坑支护工程

 1.土钉墙施工 土钉墙施工是整个基坑开挖的关键之一,整个基坑从上到下需分层进行。本工程现按人工洛阳铲成孔,2 人为一施工组,10 人为一施工队,设置 6 个施工队,分别从不同施工面同时进行。

 1.1 施工工艺 开挖—→修坡—→定孔位—→成孔—→插筋—→堵孔注浆—→二次注浆—→ 绑扎、固定钢筋网—→压筋—→钉端焊接—→喷射混凝土面层—→ 混凝土面层养护—→循环下一层土钉施工

  土钉墙施工示意图 1.2 主要技术措施 1.2.1 修坡 基坑边土体开挖时,预留 10cm 厚土体,进行人工修坡,边坡支护完成后不得影响结构施工。在坡面进行喷射砼支护前,要清除坡面虚土,确保边坡的立面和壁面的平整度。当遇有上层滞水影响时,要在坡面上每隔 1 米插放一个导流管,疏导上层滞水。

 1.2.2 编扎钢筋网 修坡后按顺序编扎钢筋网,钢筋接头采用焊接,由于编网是随开挖分层进行的,因此,上下层的竖向钢筋搭接长度应大于一个钢筋网格长度,以保证钢筋网的整体性,有利于传力。钢筋网编结要均匀,最大间距不超过 250mm,平均间距不得超过 200mm。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大于 300mm,否则搭接处需点焊。钢筋网距土层剖面净距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与土钉焊接牢固。

 1.2.3 造孔 本工程主要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成孔直径 110mm。

 1.2.4 土钉制作与安放 土钉能定位于孔的中心位置,需沿长度每隔 1.5m 焊上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的高度要确保使锚筋能够居中。

 1.2.5 注浆 注浆质量是保证土钉抗拔力的关键。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 0.5。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 P.O 42.5。强度等级为 15MPa。在施工中必须认真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配料比,并根据施工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浆液的流动性和提高强度,

 使土钉早日进入工作状态。注浆方式为底部注浆,即将注浆管插至距孔底 250mm~500mm。浆液从孔底开始向孔口灌填,孔口设置止浆塞。当浆液从底部充满至孔口时,还需进行多次加压(压力为 0.3Mpa),一般不少于 2 次,保证浆液挤满孔壁。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疑前用完;注浆前应将孔内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 30分钟时应用水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 1。

 1.2.6 土钉端部焊接 土钉均采用土钉端部与加强筋、钢筋网相互焊接的形式。各钢筋的位置由里向外是:钢筋网,水平加强筋,土钉端头锁定筋。

 1.2.7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 C20,其初定配比为:水泥:砂:石:水=1:2:2:0.5。水泥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 P.S.A 32.5。采用干净的中、粗砂,含水量宜为 5%~7%。采用干净的砾石,粒径不宜大于 15mm。喷射混凝土机的工作压力为 0.3~0.4Mpa。喷层厚度 100mm。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要保持垂直,距离保持 0.6~1.0m。作业面的喷射顺序应是自下而上,从开挖层底部开始向上施喷,这样可防止喷射混凝土自重悬吊于上层土钉,增加上一层土钉荷载,尤其是当上层土钉注浆和喷射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时,更要尽量避免。

 1.2.8 质量保证措施 1.2.8.1 土钉成孔采用的机具应适合土层的特点,满足成孔要求。

 1.2.8.2 修坡时专人进行测量,确保不吃槽。

 1.2.8.3 成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孔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孔径允许偏差为±5mm,孔位允许偏差为+100mm,成孔的倾角偏差为±3°。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决定。

 1.2.8.4 钢筋、水泥进场要有材质单,并做复验,如果锚筋采取搭接焊,每批焊接的钢筋必须做抗拉强度试验。

 1.2.8.5 锚筋与中心支架点焊牢固,中心支架间距 1.5m 一个。

 1.2.8.6 插入钢筋时,由专人检查,若插入深度不足,则继续取土成孔。

 1.2.8.7 注浆时要严格按配比搅浆,并随成孔随注浆,注浆渗漏较多时,要进行二次、三次补浆直到注满。水泥浆体的试块每层做二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 3 个。

 1.2.8.8 锚筋制作长度误差不得大于 200mm,锚筋长度不够时,采取单面搭接焊,

 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

 1.2.8.9 钢筋网在每边的搭接长度至少不少于一个网格边长。如为搭焊则焊长不小于网筋直径的 10 倍。

 1.2.8.10 喷射混凝土厚度每 100m2 取一组,每组不少于 3 个点。合格条件为平均值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 80%,并不应小于 50mm。

 1.2.8.11 喷射混凝土强度每 500m2 取二组试件(一组 28 天标养试块、一组同条件试块)。

 2.自然放坡挂网喷砼处理 4-4剖面区域采用自然放坡(放坡坡度1:1),自然放坡部分需对裸露的原状土进行挂网喷砼保护以防散落坍坡和避免雨水浸蚀边坡。

 2.1施工工艺 开挖—→修坡—→铺设、固定钢筋网—→压筋—→钉端绑扎或焊接—→ 喷射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养护 2.2主要技术措施 A.基槽边土体开挖时,预留10cm厚土体,进行人工修坡,边坡支护完成后不得影响结构施工。在坡面进行喷射砼支护前,要清除坡面虚土,确保边坡的立面和壁面的平整度。

 B.土方开挖时严格按结构设计要求的坡度进行开挖,坡面挂0.5mm厚30mm×30mm菱形钢板网,用φ6.5的"U"型卡固定在坡面土体上。

 C.钢板网搭接必须超过50mm,搭接部分用2道φ6.5的"U"型卡与土体固定。

 D.坡面上纵横向间隔1.5m设置1个"丁"字铁,用以固定网片。"丁"字铁用φ16钢筋制作,长1m,两翼宽200mm。

 E.坡面喷射50mm厚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F.放坡的坡面土层中含水量丰富的部位,需留置好泄水管,以便把滞水有效的疏导出来,防止地下水的水压力对支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G.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其初定配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2:2:0.5,最大粒径不超过12mm,喷射混凝土机的工作压力为0.3~0.4Mpa。当采用两次喷射时,第一次喷射厚度以不完全覆盖钢筋网为宜,以便第二次施喷时有部分钢筋网与第二层喷射混凝土层连接。喷层厚度应达到设计厚度,局部不得低于设计厚度20mm;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要保持垂直,距离保持1.0~1.50m。

 2.3质量保证措施

 A.修坡时专人进行测量,确保不吃槽。喷射混凝土时,由专人检查钢筋网长及标志杆的安装。

 B.喷射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5,可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所需早强时间。

 C.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

 D.为了保证施工时的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面上垂直打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当继续进行下部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仔细清除施工缝结合面上的浮浆层。

 E.喷射混凝土每500㎡取试块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3个。

 第三节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为在基坑开挖期间,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做到隐患的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拟对基坑边坡进行施工监测。基坑现场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

 施工中需监测的内容有:支护体系顶部的侧向位移;基坑周围地面超载情况;基坑渗漏水情况。

 1.支护结构体系的监测 1.1 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为二级基坑,应控制支护结构顶部位移。

 1.2 监测点沿基坑周边间距 30m 左右进行布置。监测点设置在变形最大、受力最大及局部地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根据本工程支护结构,基坑位移观测点设置在土钉墙翻边上。

 1.3 监测点、基准点应设有明显的标识。施工时要对观测线路提供有效的保证,所有点位不得被碾压、扰动及遮挡。

 1.4 变形监测的观测采用 DJ2 经纬仪、DS3 水准仪或全站仪。

 1.5 监测时间的确定:在土方开挖阶段,每天监测 1 次,在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次数,每周可监测 1 次。

 1.6 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变位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观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并及时向甲方、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1.7 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基坑边大量堆载、长期连续降雨等情况或当有事故征兆出

 现时,应连续测量。

 1.8 本工程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为:1-1 至 4-4 剖面剖面土钉墙剖面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预警值 35mm,控制值 45mm;5-5 剖面护坡桩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预警值 25mm,控制值 30mm;6-6 剖面护坡桩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预警值 10mm,控制值 15mm。

 2.基坑周围地面超载情况 地表沉降,不同深度处的侧向变形,与基坑相邻的周围道路路面堆载情况采用肉眼巡视与裂缝观测的方式。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每天进行肉眼巡视观测。

 本工程进行支护设计时,基坑周边竖向附加荷载取值为 20Kpa,水平荷载为零。为保证本支护结构的安全,按相关要求在距基坑边坡 1.5m 范围内严禁堆载。

 3.基坑渗漏水情况 进场后,配合甲方先在基坑四周挖探沟,检查基坑周围的管线情况。施工中,对雨天以及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的巡视观察,查明水源,及时疏堵。

 4.监测工作质量保证要求 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的监测精度选用仪器的型号;选择有素质、有责任心的监测人员;及时准确的整理监测记录并在监测值出现异常时进行分析。

 第 五 章

 施工组织管理

 第一节

 组织 管理 机构

 1.组织机构概述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工期、质量、环保、安全、服务实现承诺的目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我方将针对本招标内容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技术总工,以及为完成本项目应具备的相关职能人员及施工队伍。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和服务。

 2.组织机构示意图 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生产管理部质量控制部材料供应部财务结算部机电管理部技术总工工程技术部安全管理部北京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医院门急诊楼项目部组织机构框架图 3.主要管理人员及主要部门职责 3.1 项目经理 3.1.1 全面主持项目机构的日常工作; 3.1.2 项目实施过程的全职组织者和指挥者,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服务负全责; 3.1.3 组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各类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并督促落实工作; 3.1.4 具体负责项目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管理监督工作。

 3.2 生产副经理 3.2.1 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具体负责施工生产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的组织控

 制和管理,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3.2.2 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总结工作。

 3.3 技术总工 3.3.1 协助项目经理管理和领导技术、质量方面的工作; 3.3.2 组织人员参与与业主、监理或设计方就技术、设计、质量等方面问题的会议; 3.3.3 参与项目质量策划并督促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主要内容的落实工作,组织有关材料的试验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3.3.4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本工程的推广和使用进行指导并把关。

 3.4 财务结算部 3.4.1 协助商务经理实施经济文件准备、项目合同、经营事务; 3.4.2 具体负责项目预算成本的编制和成本控制工作; 3.4.3 具体负责项目合同管理、造价确定的日常工作。

 3.5 生产管理部 3.5.1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负责实施; 3.5.2 组织协调机械设备、劳动力的配备,保证工程进度; 3.5.3 协助技术、质量部门编制环保、安全运行体系,并负责落实; 3.5.4 负责现场总平面的布置方案及其调整方案; 3.5.5 负责现场人员、车辆出入管理工作。

 3.6 安全管理部 3.6.1 负责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3.6.2 具体负责防火、防盗、交通安全、联防等工作; 3.6.3 具体负责本项目各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

 3.7 质量控制部 3.7.1 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负责处理项目施工的质量问题; 3.7.2 编制本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负责质量体系运行; 3.7.3 负责实施项目过程中各工序质量检查工作; 3.7.4 负责管理落实质量纪录的整理存档工作; 3.7.5 负责质量目标的分解落实,编制质量奖惩责任制度。

 3.8 材料供应部 3.8.1 具体负责项目物资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工作,提供基础物资价格数据; 3.8.2 具体负责项目物资采购计划、进场计划和统计工作; 3.8.3 负责监督检查所有进场物资的质量,协助技术质量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9 机电管理部 3.9.1 具体负责项目施工用电方面的工作; 3.9.2 对日常的现场施工用电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9.3 配合安全管理部进行现场施工用电的检查。

 3.10 工程技术部 3.10.1 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施工的技术工作; 3.10.2 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 3.10.3 编制本项目环境保护及职业安全健康运行体系,并监督落实; 3.10.4 负责编制执行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内容; 3.10.5 负责施工过程中技术处理及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第二节

 总体施工安排

 1.施工部署原则 合理的施工部署是整个工程保证按时完工的关键。本工程施工部署过程中,要求各道主要工序合理搭接,严格按照各工序的先后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土方配合管井施工时,开挖至相应的施工作业面,尽早插入下一步施工;土方配合土钉墙施工时,每步均开挖至相应的土钉以下0.2m位置,插入土钉施工;下步土方开挖时一定要等到其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75%后再进行。当土方开挖至距基底0.5m时,桩基施工单位插入桩基的施工。

 2.施工部署 本工程贯彻周密组织,精心施工的原则,从总体部署上分三个阶段进行施工:

 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该阶段包括进行施工水电的接通、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和临设的施工布置。将场地平整至支护设计顶面标高,特别是将高出地面的渣土清除,以降低土钉墙支护高度。

 第二阶段为基坑整体开挖阶段。在基坑内沿南北方向按放坡剖面布置3台挖土机同

 时进行开挖,先开挖基坑周边8m范围内的土钉墙工作面,再开挖基坑中部大面积土方开挖区。该阶段要求按图纸分层开挖土钉墙的工作面并进行土钉墙的施工,当土钉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75%后再进行下一步土钉墙工作面土方的开挖。

 第三阶段为土方收尾。随着大面积亮槽,基坑的内坡道越来越短。此时基坑内的土方收尾坡道将逐渐退至边坡坡角,需要配备2台挖土机接力倒土,运输车辆停在基坑外3m处以方便挖土机装土,将剩余坡道土方外运出场地。

 土方工程是影响工期的主线,各分项工程都要围绕这一主线组织施工。要抓好土钉墙的连续突击作业,同时采用分区、分层、分步流水作业。挖土机逐层开挖土钉墙的工作面,并严格按照设计的分层开挖深度进行。整个基坑挖土机分两步开挖,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保持土方施工进度。

 本工程的施工关键是土方运输,因此要合理布置现场道路和出入口,合理规划卸土场地优化运土路线,安排好作业时间,做好车辆分流,减少道路拥挤,行车路线尽量用循环路。

 本工程的关键工序是土钉墙施工,要求土方开挖配合施工,为了防止影响土方开挖进度要配置合适的人力,双班轮流作业,以满足工期要求。

 第 三 节

 成品保护措施

 1.对移交的测量放线桩点用混凝土进行保护,并用红白相间的钢管进行维护,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2.对放完的各种线加以保护以免丢失。

 3.在主体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负责做好排水及对排水设备的维修监护工作,保证在土方工程竣工后至肥槽土方回填前排水工作和支护的安全。

 4.为后续土建专业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面, 做好临时水电的接口预留预埋工作;保证施工现场达到安全文明施工条件;负责施工范围内已完成工作面移交前的成品保护工作。

 5.对施工范围内工程质量严格、有效的控制,确保工程实现过程精品。

 6.如果总承包方需要立塔吊,我方将积极配合。当塔吊设在基槽底时,我方在断土方坡道前会及时通知甲方利用土方坡道将塔吊构件及配件运输至基槽底;当塔吊设在边坡上,我方将会及时与甲方协商增设塔基桩并对边坡支护结构进行加强。

 7.在土方工程竣工后至肥槽土方回填前,我方将安排 2 名测量人员按规定频率监测基坑支护位移,及时发现问题以防止出现危险。

 8.土方施工后期为甲方预留槽底运输材料的临时土方坡道,待桩间土清理完毕后再断土方坡道。

 9.我方将积极配合业主、设计、监理、地勘和总承包等有关单位对基槽的验收工作。

 第六章

 劳动力 计划及 设备 材料组织计划

 第一节

 主要劳动力配备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土钉墙工程 40 成...

推荐访问:基坑 支护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