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技体融合”设计思路,改变课堂体能提升方式


  体育课的任务是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通过掌握运动技术,提升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在反复练习中,体能得到提升,技术进一步完善。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也就成了花拳绣腿。正如武术中的一句名言:“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好技术的同时增强体能?本文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體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的浙江省的两节展示课为例,对“技体融合”设计进行分析与思考。本届评比活动上,由郑翔老师执教的《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和姚玉丹老师执教的《跨栏跑:过栏技术》两节课很好地利用“技体融合”设计思路,改变课堂体能提升方式。将技术的学习和体能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学生的等待时间进行有效锻炼,丰富了当下课堂体能提升的练习设计。下面笔者将结合课堂实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技体融合”思路的依据
  “技体融合”思路源于课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赵超君老师在《“技体融合”是强化体育课的重要切入点》一文中这样界定:“‘技体融合’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技能和增强体能的有机融合,简称‘技体融合’。‘技体融合’思想认为,学习技能和增强体能具有共性特征和密切联系,二者存在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关系。‘技体融合’强调学习技能和增强体能的联系性与统一性,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目标的协调与整合。”言下之意就是将技术和体能都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
  二、“技体融合”思路的实践
  本届活动上,浙江的两节课都体现了“技体融合”的设计思路。执教者在技术练习设计中融入了体能练习,利用学生等待技术练习的间歇进行各种素质锻炼,达到体能和技能的双丰收。如《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一课中,跳步接球突破“T”型障碍柱,让学生加速运球到边线后回来的设计;三分线右翼45?突破上篮接组合运球及脚步练习设计;持球突分转换成消极防守,接球者持球交叉步突破上篮后,自抢篮板球接组合运球和脚步练习设计。
  第一个练习融入的是加速运球往返一段距离,其目的是解决突破后的加速,通过这段加速,学生的速度素质得到了锻炼,球性得以提升。
  第二个练习是在持球突破上篮后,学生进行绕杆运球加速,持球做绳梯的脚步练习,增强球性,脚步灵敏性,力量等,提升了课堂体能练习负荷;第三个与第二个练习方法相同,教学设计有了递进性,减少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继续提升学生的练习密度和体能负荷,完善技术,增强体能。
  通过以上两种练习设计,学生在练习一次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后就增加一段运球加速或者绳梯和运球绕杆。这两种设计并没有减少学生练习技术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有效利用了技术练习后的间歇进行体能练习。从心率监控看,在练习中学生的心率达到了每分钟162次。课中每个半场有10人,如果没有融入绳梯练习和运球绕杆,就可能是1人练习,1人回来的途中,8人原地等待。融入绳梯和运球绕杆后,1人做持球突破,1人绳梯,1人绕杆,1人绕杆回到排尾。因此,半个场地至少有4人同步练习,有效减少了学生的等待时间,提升了课堂练习密度,增强了体能负荷。
  跨栏课亦是如此,每次结合栏架的练习后,学生不是马上到排尾等待下次练习,而是到有垫子的区域,进行原地起蹲和结合垫子进行起跨腿的练习。通过简单的体能融合思路,将原有垫子的场地设计有机的融合到后面的技术学练中,每次技术练习后进行垫上相关的体能增量练习,很好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减少了无效等待,达到了技术和体能的共赢,让学生体验到一节高强度,高密度,高效率的体育课堂。
  这两节课在体能设计中,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技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在技术练习设计中融入体能增量练习,让学生每次技术学练的同时,得到体能的加强。改变了课堂原有增强体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转变提供了新的课堂体能练习设计思路。该思路不仅没有改变课堂对技术的需要,而且让技术和体能在练习中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三、“技体融合”思路的分析
  纵观两节课中的“技体融合”思路,解决了课堂中体能练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为体育课中体能提升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将体能练习内容有效的整合到技术学练设计中,不仅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技术,还能强化体能。基于以上课堂案例,“技体融合”设计思路,有以下三个优化:
  1.时间优化
  浙江省两节展示课的“技体融合”设计,首先是优化了课堂的练习时间。如上所述,跨栏课中,学生通过技术练习后的等候时间进行体能强化,技术的巩固,不影响课堂的流畅性,把有限的学习时间充分地利用,让整体更加流畅,更加紧凑。持球交叉步突破的课堂亦是如此。持球交叉步突破练习后增加运球绕杆、绳梯练习,不仅很好的利用了场地,还有效利用了课堂中非技术学练时间。在不挤占技术练习时间的基础上,充分提高了练习密度,增强了运动负荷。这是“技体融合”设计思路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优化,有利于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的提升。
  2.方法优化
  “技体融合”的练习设计不仅提出了体能练习的新思路,即把身体素质练习融入到技能的学练中。笔者称此方法为“体能加法”,即在每次技术练习后加上体能相关的内容。如排球的垫固定球练习。垫固定球时,学生可以结合上步垫固定球;一抛一垫时可以结合往返跑移动等等。再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在罚球线定点强化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可以结合抢篮板后快速运球绕场一圈或者跳跃、绳梯等素质练习。浙江的两节展示课都采用了“体能加法”设计,两位老师还将技术相关的球性、起跨腿技术强化融入到了设计中。如上所例,“技体融合”设计思路,对于增强体能的学练方法的探索,提供更多可能,这些练习方法的设计思路简单易学,可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提升技术,增强体能。
  3.强度优化
  过去体育课堂练习强度是有起伏的,常见于最后的6分钟左右,进行了一次高强度体能训练,突击体能,运动强度骤然提升。而本次展示课“技体融合”的练习设计,可以更加合理优化体能训练强度,让学生适应循序渐进的体能强化过程,更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升。在《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的课堂设计中,从初始阶段的分解练习到完整练习,再到结合上篮,传球和防守的循序渐进练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强度。在这一系列的“技体融合”设计中,将体能练习强度逐步推进。这在课堂心率的监控中,得到了印证。到结合传球的持球交叉步突破防守上篮,然后接绕杆和绳梯练习,学生心率水平呈逐渐上升,并达到一定的峰值。增强学生的体能,需要一定的运动负荷,否则学生体能就不能得到提升。因此,“技体融合”的设计思路,让课堂运动强度在过程中逐步提升,并保持一定时间,是有利于学生提升体质的,并能更有效地让学生适应课堂节奏,更加优化课堂练习的强度。

推荐访问:体能 渗透 融合 课堂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