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时代学校德育途径的思考


  摘要:正确认识社会信息化对学校的影响,因势利导并以创新的精神进行德育改革,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学校广大德育工作者乃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作一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德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04-02
  
  人类社会现已无疑地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当今以英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给人类的生活、科技和教育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几乎可以无拘无束地获取信息、创造信息和传播信息。这正是因为网络社会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播藩篱,没有名家权威。这对于崇尚自我、喜欢猎奇的学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他们获取知识信息最理想、最便捷的手段。学生上网成为学生面对学习生活的校园时尚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信息科学如同其他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带来社会革命,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信息时代对学校传统德育的冲击同样无疑是空前的。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信息化对学校的影响,因势利导并以创新的精神进行德育改革,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学校广大德育工作者乃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信息的普及给德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信息极其丰富,网络信息的传递十分便捷,因此导致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以往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则可更多地更主动的在网上获得信息。然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也极易导致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网络传播信息和传统媒介显著不同的是网络信息基本无法控制和过滤,从而合法信息和非法信息,有益信息和不良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有价值信息和垃圾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比如西方媒体对新疆事件的歪曲报道和恶意攻击,国内外仇华势力的言论,大量黄色视频信息和暴力游戏等,导致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价值判断和取向上产生迷惘甚至误入歧途。这些都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现实的难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特网“全球性”的。在因特网上,几乎不存在国家控制、政党控制、集团控制的有效手段。这一特征,客观特征上在促进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交流、融合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冲突。我们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面临着多种异质文化、多元文化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着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价值观,诋毁社会主义国家和制度。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对我国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此外,信息网络的“黄色文化”、“暴力文化”以及“网络犯罪”现象已屡见不鲜。学生如长期泡在网路里,且得不到有效的诱导,便不可避免地要减少对现实世界的直接交流;长期接触消极、有害的信息,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学生缺少户外活动,身体势必受到摧残。长此以往,就必定要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难控制性,极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控性。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
  
   社会网络化,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已为严峻的现实所证明。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德育教师来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有效途径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信息时代德育观,从封闭式的德育观向开放式的德育观转变。在社会信息时代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已无法阻挡汹涌而来的信息流,封闭式的德育环境已不复存在。我们应该确立开放式的德育观,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对信息选择的功能,使学校德育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模式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传统防范型的德育,企图在学生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筑起一道藩篱,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意愿成长,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更何况今天已是信息开放的时代,用“堵”的方法,无疑是寸步难行。在发展、开放的信息社会中,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方式,行为方式和经济利益,面对多元文化、多元思想意识、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现实,我们应当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选择高尚道德和健康人生道路,促进他们主动地健康的发展。
  从传统的注重灌输德育理论向促进学生道德行为能力发展的方向的转变。传统德育以灌输德育理论为主,忽视道德行为养成和道德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往往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能力,是规避网络有害信息的毒害有效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大德育改革的力度,建立信息时代德育新模式。改革传统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是信息时代学校德育的必然选择。目前,我们进行政治思想品德的理论教育,一般就是从课本到课本,依框框强制学生接受,而且方式和手段陈旧。现代信息手段尤其是网络信息手段让学生接受信息变的轻而易举。学生在课堂接受教育的时间相对减少,而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时间相对增加。且接触后者的兴趣远胜于前者。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新意识,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即使灌进了学生的大脑,也会很快的被来自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稀释和抵消。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思考,辨析中选择。使之自觉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时,必须与时俱进,有机的融进社会信息的文化要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比如重视休闲生活的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观。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的教育手段也必须得到根本性的改进,尽量采取多媒体教学,让网络堂而皇之的走进课堂,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增大信息总量。只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烈的时代气息的知识,才能激起当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三,提高德育工作者尤其是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德育工作新的要求。信息时代给学校政治工作者尤其是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远更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博的文化素质,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对新事物、新潮流、新观念感应敏捷,适应迅速的潜质。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传递,解析、甄别、利用信息。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得具有接受、把握、辨析、判断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政治教师在不断更新、拓展自身学识、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对纳入政治教学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使自己的政治教育教学富有创意。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学生面临的新情况,新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墨守成规,也不盲目趋时;不简单复制过去,也不率意超越时空,用能落到实处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育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此外,德育工作者还必须善于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熟练运用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促使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直观、生动、科学,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理念的现代化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特殊环境。
  总之,处在信息时代,面对网络信息冲击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束手无策。积极的态度是:勇敢地面对挑战,认识网络,正视网络,把握网络,利用网络。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惟其如此,学校德育工作才可紧跟形势,顺应潮流,焕发生机。

推荐访问:信息时代 学校德育 途径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