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宏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模拟分析


  摘 要:本文依据AD—AS基本原理,借助AD—AS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分析宏了观经济运行轨迹。
  关键词:总供给 总需求 价格
  一、引言
  AD—AS曲线是宏观经济学自创立发展以来,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工具。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众多,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不同的根据假设,便可得出不同形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
  对于总供给曲线的估计,不同的理论就有不同形状的总供给曲线。比如,凯恩斯理论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总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真实产出的变化。这样政府就可以对总需求的管理调控经济。新古典学派则有不同的看法,其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则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总需求的变化对真实产出毫无影响,这样政府便没有办法通过调控总需求来改善经济周期。仅仅是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对短期总供给曲线形状有不同的估计模拟,在实践中就有不同的意义,只有兼顾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意义的模型工具,才能更好的为经济稳定有效的发展做出贡献。
  AD—AS模型同时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中重要的宏观模型,是分析市场经济社会总量失衡问题及客观经济波动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便是根据AD—AS动态仿真模型,沿用陈學彬(1995)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的研究方法,与其不同之处包括:第一,不单独考虑价格预期方程,而是直接采用通货膨胀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二,为了使得计算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意义,模型中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等概念;第三,由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腾飞发展,宏观经济价格波动出现新的特征——价格水平只涨不跌,因此在模型中使用的价格调整的变量便是价格的增长率;第四,本文采用了1978年到2016年的相关数据,时间跨度更长,模型的模拟效果更真实可信可用。
  二、模型结构
  本文利用我国AD—AS动态仿真模型由价格调整方程(总供给方程的变形)、总需求方程、货币供给增长率控制方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方程、潜在总产出方程和其它辅助方程构成。同时模型假定:我国改革以来的宏观价格波动主要是由总供求失衡前一季度供求状况决定,仿真间隔因此定为0.25年(1个季度)。下面详细介绍各个方程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1.总供给曲线。模型中主要应用的是总供给曲线的变形——价格调整方程。基本表达式是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得出,如下:
  (1)
  其中,,,,均为方程的参数,表示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二者之比表示的是供求平衡的状态,表示通货膨胀率,表示价格冲击的随机影响。
  由(1)式可以得出,当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时,经济膨胀,价格上涨;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经济衰退,价格下降;供求平衡时,价格不变。理论上,(1)式基本上准确地描述了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而且经济中的衰退包括的是价格总水平的绝对下降。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发展出现是新的特征,较比发达国家的的发展速度,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价格只涨不跌,即使经济有衰退的时候,都只是价格上涨率的下降,而不是价格水平下降。
  通过对1978年到2016年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轨迹的分析,应该将(1)式修改为以下方程,才能更为准确的描述总供给曲线。方程如下:
  (2)
  利用Eviews8软件得出各系数为:,,,,,其中结果显示方程(1)的拟合度为0.977,很好的拟合了二者的关系。和的值是在检验这方程之前,经过多次数值模拟便可以直接确定。
  2.总需求方程。实质总需求是名义总需求除以价格水平。名义总需求通常可以用货币流通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来表示,因此实质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同上文所说,本文模型所考虑的是价格变化率的问题,同时考虑到现实中我们所采取的变量实际是离散时间序列,因此可采用处理离散时间变量的差分法推导出总需求增长率的方程:
  上式中mt的表示当年m0供应量的增长率,选用m0作为模型控制变量比其他的能更好地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段过渡时期货币供给变动与价格波动的关系。同时,为了便于将经济波动与价格波动进行比较分析,上式中表示当年GDP缩减指数的增长率,反应当年价格水平的波动情况,表示当年GDP增长率,反映了实质总需求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代表着衡量当年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表示当年的货币流通变化率。本文使用197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费雪交易方程式
  根据1978—2016年的相关数据,可得出m0的流通速度。
  3.货币供给增长率控制方程。事实上,货币供给增长率作为外生变量,是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控制。根据陈学彬文章的推论,货币供给增长率在模型中作为政策控制变量,在历史仿真期间根据历史数据外生输入,在对未来政策仿真时,可以采用以下比例调节方程控制:
  式中,mt表示为货币供给增长率;为货币供给增长率调控参数,PO表示稳定价格目标,由此该模型基本假定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模型假定,宏观货币政策是以稳定价格总水平为大首要目标。因此,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调节主要以前期价格上涨率与稳定价格目标的差比作为调节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依据。当仿真间隔DT增大时,时滞增大,DT减少时,时滞缩小。它表明货币当局需经常地根据经济运行状态信息调节货币供给量。作为调控参数,可供政策试验时进行各种调控力度之动态效果的模拟。
  4.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方程。在总需求增长率方程中,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v)是一重要的组成项。它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到总需求增长率的预测精度。
  根据费雪方程式,可以直接得出货币的流通速度。下面首先考虑m0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关系。西方著名的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时,通常把货币流通速度v看成是一个常数,或把它看作一个具有稳定变化趋势的变量。然而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具有变化率的变量。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v,不仅和m0的大小有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且和货币流通增长率m0的加速度也相关,同时和当年的通货膨胀率有关。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考虑货币的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的加速度以及通货膨胀率,三者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的共同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出三者影响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的方程为:

推荐访问:曲线 总需求 模拟 中国宏观经济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