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及其思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间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结合外语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工作。
  �
  关键词:外语专业;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在高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各有其特点,受语言环境和跨文化背景的影响,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对象特性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如何针对外语专业的特点,把握其思想状况,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外语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概念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针对高校中的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动。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证。从外延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诸内容。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它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民主法制观教育、文明观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称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结合人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特定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具体的思想问题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1](P.283)它主要包括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二)内涵特征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恢复中发展、在考验中前进。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恢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提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重要命题,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开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与学科化的进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新课题,不断加强和改进。这一时期,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面加强、创新发展的时期。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意见》深刻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2005年1月17日至18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一)专业特性�
  和其他专业相比,高中毕业生选择外语专业还有些特殊要求,除了口语要达到良好水平外,同时还要口齿清楚,有较强的听力与模仿力。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外语人才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础能力;熟悉我国国情和外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能运用外语和相关专业知识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种专业特性要求思政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外语学科建设。�
  (二)环境特性�
  师范院校环境下女生占主体,而外语专业男女比例失衡更加严重,造成了外语专业的思政教育对象主要是女生。加之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与日俱增,外语专业大学生承载着更多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新时期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变得多元而复杂,如人际交往问题、婚恋问题、心理问题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文化特性�
  当今外语专业大学生生长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接受的是社会最前沿的东西。然而人生观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看待事物的观点很容易走向偏激,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其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其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对西方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国内国外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希望与困惑并存的心态。[3]�
  三、契合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以学风建设为主题�
  学生思政工作服务于学科建设,这就决定了以学风建设为主题。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应对每一学期在专业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表彰学习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促进班风、学风建设,推动同学们外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学风建设能够深入持久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围绕专业为主题开展活动,重点突出参与面广、专业性强、学生参与热情高,以专业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参加不同层面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如口译赛、英文演讲赛、英文辩论赛、口语角、跨文化访谈、配音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都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开展的良好渠道。�
  (二)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注重导向目标,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我们可以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历史文化古迹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宣传中把握外语专业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将别国的优秀经验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大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尊重并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三)跨文化交流�
  随着我国同国际接触日益密切,外语专业大学生越来越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随之变化。在文化价值多元的当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来增加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对外国文化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1世纪在外语专业大学生中开展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做好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四)加强网络思政工作�
  跨文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决定了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网络会大量传播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思想观念,这些信息难免会侵袭大学生的思想,动摇外语专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多,比例大,在网络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甚为突出,而且一旦她们在网络交往中上当受骗,容易产生焦虑、苦闷和抑郁的情绪,甚至自杀。这就决定了思政工作者要重抓网络工作,及时关注网络、论坛,借助QQ群等现代媒体平台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其关注的热点和心理动态,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情感教育与心理沟通�
  情感在学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情感师生才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外语专业学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因此,思政工作者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事,使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作为青年学生,她们正处在心智的成熟期,社会竞争的加剧、内心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外来的文明习惯、价值取向激烈碰撞,加之一些女性独特生理原因,导致了女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一旦超过一定的度,不能控制,便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形成心理障碍:自卑,敏感,自信不够;自控能力差、依赖心强;孤僻内向,缺乏交流沟通;情绪压抑,内心焦虑;思想迷茫,情感脆弱等。[4]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如面对面、电话、书信、QQ、飞信、书记信箱等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并建立个人档案,适时回访、跟踪。同时也要讲究方法,严厉的批评,过度的责备,无休止的报怨、漠不关心等极端的方式都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良好方法。充分的理解,恰当的手段,温婉的态度,适当的深度等比较科学和谐的方法是解决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王礼湛,陈杰,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肖龙井,张志刚.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启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伍廉松.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6).
  [4]井水勤.试谈外语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
  [责任编辑:杜红艳]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思路 特征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及其思路 历史学 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