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清泉滋润学生心田] 一股股清泉滋润心田

  一、学生心理的表现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健康成长,学生的学习心理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渴求的动机。学习的过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这些构成学习的心理结构,也是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表现出另外一种极端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出现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不稳,近年来,各报刊报道了在校学生群体离家出走、早恋、堕胎、暴力、自杀等事件,这些触目惊心的字眼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已经成为教育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学生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群体,他们的个性特征差异非常明显,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压力下的学生学习心理被严重歪曲,出现畸形心理,就其原因主要是下列因素造成的,第一,自身因素。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的学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而家庭父母的知识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存在差异,不能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往往出现相反的效果。第二,社会因素。网络时代下的青年,知识来源广泛,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由于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发展时期,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网络游戏、色情、暴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心,也严重地毒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沉迷于网络之中,生活于虚无飘渺的幻想之中,“网络猛于虎”这不是危言耸听。第三,家庭因素。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家长,价值取向是极为功利性的,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家长以功利性的心态设计塑造子女的未来,比如,假期本来是属于学生的,但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铺天盖地的各种培训班,让子女应接不暇;上课期间,为其子女请的家教,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另外,留守问题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缺少父母关爱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第四,学校因素。现有的教育教学机制,特别是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成为一纸空谈,在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科任教师,都是唯分数至上,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效益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在“唯分数至上”、“唯排名至上”的高压之下,受伤害的往往是学生。
  
  三、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时候,人人都有向上之心。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与差异,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真正使塑造个性、培养能力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教育工作更有预见性、针对性和成效性,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的变化,考虑到以下方面。首先,正确、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改变消极的世界观。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时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功利性的行为,使学生健康成长,改善学生的焦虑情绪。第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倾述心声的知己,使学生压抑的心情得以释放,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保持愉快的情绪。第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特征,调整心理辅导的思路,比如,经过中考上到高级中学的学生,是本地区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中,各地区的优秀学生汇集在一起后,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反而多了残酷的竞争,这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第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帮助和教会学生一些转移情绪、克服自己、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班主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就能够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学生的心理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推荐访问:心田 滋润 清泉 以爱的清泉滋润学生心田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