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尚书-学习笔记

  ● 序言:风与草的政治一书

 君主为政之德若风,小民从化若草,以此比喻古代政治关系 ● 第一章:虞书

 ● 尧典

 本应在唐书,记述在虞书是因为是后人追述 ● 尧是理想的统治者,他是中国德者之治的代表,而柏拉图的哲学王是智者之治的代表,以此看出两个文明不同的政治倾向。

 ● 在唐尧这里就构建了后世的差序结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在这种政治意识形态中领袖永远是政治的发动机 ● 尧的功绩 ● 制定历法 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事,毕竟有了他有了历史,有了记忆,古希腊记忆女神有九个女神缪斯,代表了诸文艺技术。

 ● 举贤才 群臣推荐了丹朱、共工、鯀均表现了尧的明。

 ● 传帝位于舜 ● 舜典

 ● 舜的功绩和尧的考验 ● 一、推广五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二、总理百官处置事物 ● 三、开门接待四方诸侯 ● 四、巡狩各方,风调雨顺 ● 劝进文化的起源 ● 接受册命,登临帝位 ● 建立虞舜政制 是其后历代政制之端绪 ● 七政、四时、祭祀名山大川,接受诸侯朝见 ● 巡视五岳,制定四时节气度量衡,制定朝见礼

 对历法、朝见礼的改变开启了后代新王朝,改弦更张,革新正朔之发端。

 ● 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常刑,又以流赎宽宥五刑 ● 流放四凶 种种皆体验舜是个既是明德之始的道德领袖,又是个铁腕政治帝王。

 ● 后尧时代的处理 ● 强调农生问题 诸如敬授民时,不为农时等孔子所滥觞自虞帝始。

 ● 安远怀内 ● 明德崇信 ● 人事上任用禹契皋陶等人治理国家 建立三年一次的考核制度 ● 君临五十载,葬于苍梧之野 ● 大禹谟

 ● 舜、禹、伯益开会交流政治见解 理论务虚会 ● 政治伦理:君臣一心,尽职尽责 ● 政治原则:顺道而行,去恶扬善 ● 政治事务:做好六府三事 ● 君位禅让问题 ● 对皋陶的推荐 能用五刑之罚辅助五教,运作刑罚目的是消除刑罚 ● 舜对禹的教戒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舜派禹征三苗 注重文德武备可以服远 ● 皋陶谟

 中华四圣,精神导师 ● 践履先圣德性 ● 1.慎修身 ● 2.亲九族以服远

 ● 君主行道 ● 知人善恶,就是大智 ● 可以在九个方面考验人才 ● 为政安民,就是惠政 ● 兢兢业业,设官佐治 ● 崇尚五教 ● 建立等级制度 ● 建立适宜的刑罚制度 ● 德性与法制并重是良好秩序的关键

 ● 益稷

 ● 禹谈实际功绩处理 ● 1.君主任用正直的助手 ● 2.发挥大臣的功用 ● 3.注重对大臣的考核奖惩 ● 君臣关系的制度化,制度建设是治政的重要。

 ● 制度建设 ● 建立不同的服饰来区分上下尊卑 ● 通过分辨音乐体察人心的向背和治政的成败得失 ● 建立礼乐和宗庙制度,继往开来 ● 第二章、夏书

 ● 禹贡

 ● 政治哲学高于地理学价值 ● 跋涉九州,划分九州,五服,天子的声威教化达于天下 ● 实现政治共同体,完成天下世界观 ● 九州 ● 走遍九州,划清疆界,从地理上坐实天下概念 ● 划清政治势力,确定版图主权 ● 建立贡赋制度,向天子表达忠诚和服从 主权象征 ● 确认赋税的征收权和财政的支出权

 实际主权 ● 确认政治上的地缘关系

 ● 五服 ● 不同地理区域有不同的政治地位 ● 不同的服,有不同的义务与责任 ● 由文及野,由亲至疏的差序格局

 ● 确认政治上的亲缘关系

 ● 甘誓

 ● 告诫将士的文体 ● 禅让制的终结 ● 夏启的论证:有扈氏轻慢五行,悖逆正道 ● 夏启违反禅让制和有扈氏违反更高级的正道之间的较量 ● 有扈氏在捍卫一个天下为公的政治传统

 ● 战车左执弓,右执戈 ● 奖赏在祖宗神位前,惩罚在社稷神位前 ● 开创了父传子的奴隶制国家

 ● 五子之歌

 ● 最早的盛世危言 少见的诗歌形式的篇章 ● 太康失国,五子追慕唐尧和大禹的政治训诫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第一首小心对待民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 实际是一种治道目的是实现邦国安宁 ● 民众强大,常怀畏戒

 ● 第二首享乐亡国 ● 第三首追慕唐尧的盛德 ● 第四首追忆大禹的典章制度 ● 最后一首表达失国,民不附的懊恼羞愧 ● 常怀居安思危之念

 ● 诗歌是一个文明秩序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一个诗人,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 ● 胤征

 ● 仲康继位,羲和失时,酗酒,派胤侯讨伐出征的讲话 ● 坚持圣王的政治传统,恪守君臣职责 ● 控诉羲和失时,酗酒之不道并给予天罚 ● 体现兵刑同义,把军事行为转化为法律行为 ● 枪杆子和刀把子是国家暴力机关的主权 ● 羲和失时,体现谁掌握了历数就掌握了公共生活的规律 ● 打击渎职的羲和体现对太康享乐主义的拨乱发正 ● 附录

 ● 夏桀无道的种种,伊尹佐商汤准备灭夏 ● 商书

 ● 汤誓

 ● 论证商汤攻伐夏桀的正当理由 ● 政治思想史的创新 ● 攻打昆吾为了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 ● 商汤攻打的合理性 ● 天人关系,不是以臣伐君,是上天的旨意 ● 君臣关系淡化,以天人关系新的政治关系诠释合理性 ● 夏桀背离君道,不是君臣关系 ● 恶君非君论,孟子的先声 ● 与昆吾反夏的区别在于有充沛的道义力量 ● 昆吾是武装叛乱,而商汤是正当的政治革命 ● 战争动员 ● 诉苦,强调夏桀的横征暴敛,宣扬正当性 ● 调动士气,约定日后赏罚 ● 商汤革命说?造反说?

 ● 黄生秉持法律实证主义,维护现行秩序的法律保守行为 ● 辕固生秉持自然法学,强调道义对法律的优先性

 ● 仲虺之诰

 ● 政治哲学证明其正当性 ● 夏桀失道,商汤救民水火,法正万邦,无需自责 ● 上天选择商汤所以击败夏桀 ● 商汤德行高尚 ● 民众盼望已久,得民之心 ● 阐述一套普遍性的政治原则 ● 天子依赖贤者,驯服天子 ● 目的 ● 博取政治同情 ● 宣扬夏灭商兴合理性 ● 宣扬积极的政治建设方案,向前看,不必回顾过去的事物 ● 一次处理新生政权的公关危机的事例

 ● 汤诰

 ● 接任天子之后的讲话 ● 宣扬讨伐夏桀的正当性 ● 政治的正当性寄生在道德而非刑罚

 ● 让万邦划清敌我,通过诉苦质疑夏桀为君的正当性,塑造为共同的敌人,成为新政权的“我们”

 ● 是证明应当的例子——打倒了夏桀,是上天认为应当打垮夏桀的证明,宗教气氛 ● 汤诰的目的 ● 掌握舆论主动证明打垮夏桀的正当性 ● 证明新生政权的合法性施展自己的政治纲领 ● 迅速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活秩序 ● 着眼于惩恶扬善,构建清晰的善恶观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体现政治领袖的担当 ● 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责任与权力是一体两面,无限的责任是无限的权力

 说不定宽以待人,也是把自身当做其父师,是对公民平等权力的不知不觉的侵害。

 ● 此篇为伪古文尚书,另有一篇在《史记·殷本纪》

推荐访问:尚书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