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溯源、内涵布展及价值意蕴*

赵志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46)

国家之间政治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决定着各自相互依存的政治生态不同。然而政治生态具有明显的建构性,特别是对于一个成熟型的政党来讲,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建构适应自身发展的政治生态,还会遵循自身的预设目标,构建体现自身意志的政治生态。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课题,以崇高的使命担当、持之以恒的信心决心、扎实有效的制度举措和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和重构。习近平强调,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从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出台,再到党内各项规定制度的完善,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 “两学一做”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的开展,再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稳步推进,从党内巡视工作的顺利开展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党中央持续用力、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风气呈现出崭新气象,党内政治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 “生态重构” 的重大飞跃。

通过追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渊源,明确阐释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系统总结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意蕴,对于新时代推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对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政治生态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政治生态问题之间的真实关系。不久,马克思也基本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并对无产阶级政治生态建设展开一系列科学构想,他对私有制与腐败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阐述,指出私有制是政治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只有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彻底解决政治腐败问题。他认为,政治腐败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早已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根除,唯有破除陈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崭新的社会制度。这样一来,私有制现象才能得到消灭,政治腐败问题才能彻底根除,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有权力。

马克思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 “巴黎根本没有权威的政权,而只是一片无政府状态”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519页。,没有把权力真正回归到人民手中,没有真正做人民群众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为此,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政府应该在社会监督之下开展工作,让权力回归人民,让 “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590页。,让无产阶级政府真正成为真心为人民服务、时刻受人民监督、公开让人民选举的政府,进而清除以往旧政府的诸多弊端。马克思、恩格斯还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探索。马克思认为, “应该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也不要由于受到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花言巧语的诱惑而离开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独立组织的道路”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99页。。无产阶级政党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自身的阶级立场,理性抵制资产阶级的各种物质诱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政党组织在吸纳和评价党员时,或开展政党相关活动时,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体来讲,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生态建设,他们认为无产阶级者应明晰自身的阶级属性,保持理性认识,明确阶级任务,杜绝政治腐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初步构想。

列宁领导苏联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用于解决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与政治腐败问题,不断巩固成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列宁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自由民主、从严治党和党内监督等三方面,以不断强化苏联执政党的政治生态建设。首先,强调自由民主思想。

“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①《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70页。, “民主” 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要素。因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必须确保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人人自由而平等,消除一切搞特权的行为,使得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进而有效地避免党内政治腐败问题的出现。其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列宁曾提到, “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从党内清除出去”②《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2页。。他认为,党内领导干部应保持自身清廉,杜绝政治腐败行为,对一切不忠诚、不坚定的党员干部都应予以清除。党内领导干部不管职权大小、职务高低,一经发现自身有政治腐败行为,立即移送法庭审判,并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予以处理。在列宁的领导下,制定了《罢免权法令草案》《检察机关条例》《工人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党开展了组织、思想、理论、作风等全方面、全方位的自我净化、自我改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肃清了当时政治腐败问题的恶劣影响,为执政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最后,强调党内监督思想。党内监督思想是列宁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苏联政党建设体系的主要依据。列宁认为,苏联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既要实现有效地党内监督,强化党内监管,也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日常监督,自觉、自愿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只有不断完善党内外的监督机制,优化集体领导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制度,才能更好地杜绝政治腐败问题,推进苏联政党建设的不断完善。通过优化中央委员会的内部结构,使 “群众应当有权为自己选举负责的领导者……群众应当有权了解和检查他们活动的每一个细节”③《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3页。。通过加强党内集体领导,进行集体决策,组织集体讨论,实行集体监督,最终达到人民民主的高度集中。可以讲,列宁通过这三方面的具体举措,加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维护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执政党内部政治生态的净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革命、建设时期,毛泽东曾深刻剖析了当时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错误倾向,明确规定了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相关措施、制度与原则。针对当时党内存在入党不规范的情况,规定新分子入党应该坚守党员标准,对于 “政治观念错误,吃食鸦片,发洋财及赌博等,屡戒不改的,不论干部及非干部,一律清洗出党”④《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0页。。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开展了初步探索,在全党范围内组织开展反对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等相关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党内的作风建设,肃清了错误思想的影响,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长,开启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源头。1944年4月,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就充分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91页。。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率先提出了改进工作方法、 “两个务必” 等重要论断,把党的作风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旨在优化党的作风,净化党内执政环境,这也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初步探索。1957年7月,毛泽东又提到,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485页。,这里的 “政治局面” 就可以代指充满生机、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氛围,与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 “政治生态” 概念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为顺利实现 “四个现代化” ,需要一个稳定有序政治状态的思想氛围。1978年,邓小平曾说道:
“好的意见不那么敢讲,对坏人坏事不那么敢反对,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能叫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四个现代化怎么化法?”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4页。1987年3月,他又提到: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形势不行”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7页。。1989年2月,他还明确提到, “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84页。。邓小平用 “形势” “状况” “环境” 等中心词深刻总结当时党内的工作状态,在概念表达方面已相当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具体内涵。此后,邓小平提到,我们党内还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7页。只有不断推进加强我们党的制度化建设,持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强化党内作风建设,才能有效避免党内官僚主义作风,彻底消除诸多不合理现象,进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此外,针对新时期党内一些干部搞特殊化、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现象,邓小平还曾经强调应该搞三个教育,即违纪教育、理想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完善国家纪检监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持续推进党内作风建设,始终将党的建设置于突出位置,最终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江泽民也提到, “决不能让腐败行为有‘宽松的环境’,决不能让腐败分子为所欲为、逍遥法外”①《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534页。。这里的 “宽松的环境” 特指滋生政治腐败问题的政治氛围、文化土壤、制度体系等,都隶属于政治生态的相近词语。胡锦涛同志也曾说道,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浓厚党内生活的原则空气,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始终把党员、干部置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之下” , “着力树立公道正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环境”②《胡锦涛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67页。。此处的 “空气” “环境” 等词都隶属于政治生态的概念范畴,集中体现出明确的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要义。由此可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的探索与实践为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渊源。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具体阐述了如何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这些重要论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定理想信念是扎实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 “钙” ,坚定理想信念是扎实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因此,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 “钙” ,把握共产党人思想之舵。坚持思想建党,正风肃纪、动真碰硬、固本培元,让理想信念引领精神导向,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让榜样的力量传承与发扬,逐步培养为民务实、严以律己的政治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了五次教育实践活动,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这五次教育实践活动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恒心。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以柔性引导和教育熏陶的形式,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形成廉洁奉公的政治自觉,筑牢姓党为党的政治灵魂,进而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自我修复与完善。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可以唤醒灵魂深处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价值自觉,增强思想免疫力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守底线,让一切特权思想和潜规则消声匿迹,促进党内形成一种激浊扬清、祛邪扶正的政治文化氛围和组织价值导向。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他认为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③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4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页。。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全人类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不管处于何种境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国际国内形势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错综复杂,思想政治领域也出现了各种噪音,使得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面临诸多现实考验。比如,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信息化的繁荣发展、社会生活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等。为此,我们应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系统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紧围绕新时代重大课题,严守为人民服务的生命线,坚守道德操守的底线,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笃实践行者与坚定信仰者。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战略和实践起点

百年回眸,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动力源泉。新时代,习近平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紧密结合起来,他反复强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页。, “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95-96页。。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我们政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前提,它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从微观角度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持续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增强党员干部的原则性、政治性和斗争性,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党纪严明、党性坚强。从宏观角度讲,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从严治党的全面推进,有利于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具体落实,有利于持续净化和修复党内政治生态。与此同时,政府领导集体的执行力、战斗力、领导力的强弱,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存在密切联系。从逻辑关系上讲,党内政治生活处于整个逻辑关系起点,而党员队伍的工作作风、战斗力等重要变量都处于党内政治生活逻辑关系的最终落脚点。一个领导集体经历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他们的工作执行力则强,群众威信力则高,反之,领导集体未能经历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出现弊病丛生的现象,导致工作执行力弱,群众威信力低。为此,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整治党内不良风气,对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才能持续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从根本上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其最初起点和最终落脚点还应在 “严肃” 上。习近平还指出:
“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52页。。为此,要不断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与此同时,还要及时防止决而不行、议而不决的现象。

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绝不是一个空洞且抽象的要求,而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载体去遵循严党治党要求、检验严党治党成效、激发严党治党效能。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演变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载体,党中央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推动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解决好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除此之外,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还得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首先,应处理好 “集体激励” 与 “个人约束” 的关系。其次,还应处理好 “人民权力” 和 “领导责任” 的关系。最后,应处理好人民群众 “监督” 与 “被监督” 的关系。在这过程中,要时刻抵制庸俗化的政治生活对政治生态的污染。庸俗化的党内政治生活往往会出现明哲保身的思想、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力、群众同志关系的异化等,极大削弱了我们党自身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破坏了党内政治系统的基础免疫力。

3.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源头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是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源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提到,全党要加强纪律建设,将守纪律、讲规矩置于突出位置。

“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55页。政治纪律是指全党在政治行动、政治立场、政治言论等方面必须遵守的首要约束。政治规矩是指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与规范。近年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漠视政治纪律、忽略政治规矩,使党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得不到遵守,其他纪律和规矩也失守,直接造成党内政治生态频繁遭受破坏。为此,习近平在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明确提到, “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七个有之’,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和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二中全会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8日。。有些领导干部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自身凌驾于组织之上,搞小圈子、小团伙、小山头等。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专门说道: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以上这些问题如不下大气力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严重危害党的肌体”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54页。。这就表明了反对与整治政治生态污染乱象、严守政治纪律与严明政治规矩的鲜明态度。为此,党中央将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维护党规、党纪的重要手段。巡视制度紧紧围绕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这一中心点,遵循 “五个必须” 和 “七个有之” 的要求,重点排查被巡视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稳步推动党内巡视任务的全面覆盖。党内巡视制度有效发挥了 “政治显微镜” 和 “政治探照灯” 的重要作用,扭转了党内政治生活中结小圈子、搞山头、拉帮派、打招呼、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在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形成了正气充盈的政治氛围。

4.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引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风向标

从本质上讲,选对人、用对人成为政治生态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18页。然而,党内出现恶化党内政治生态的 “劣币驱逐良币” 的逆淘汰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未能树牢选人用人导向。只有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守廉洁准则,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才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埋头实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中说道, “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68页。。由此可知,选人用人导向直接影响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质态发展,诸多消极腐败现象的背后都折射出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极大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发展。为此,纠正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迫在眉睫,任其发展下去,容易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管好干部,突出 “有为的干部” ,成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说道: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4页。。这就既为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个人努力方向,也为新时代干部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格规定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从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和交流等诸多制度规定。严格规范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逐步完善差额选举、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秉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民主集中的原则,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有效防止了党政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和突击提拔的状况。

5.抓好 “关键少数” 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核心因素

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正身率下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独特领导风格。党员领导干部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却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群体,也是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和党内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党内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参与者与执行者。因此可以说, “关键少数” 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核心因素。对于新时代政治生态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尽管有其客观因素,但最终落脚点还应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虽然党员领导干部人数不多,但他们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 “一把手” ,拥有较大权力,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其所在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习近平反复强调:
“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

“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②《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5年3月10日,第1版。,由此可讲,只有 “关键少数” 当好领头雁、排头兵,才能引领大多数党员干部,产生 “头雁效应” ,才能上下互动、以上率下,真正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抓好 “关键少数” ,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针对如何实现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指出, “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
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③《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7月1日,第1版。。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严格化、高标准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实现了对 “关键少数” 监督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另一方面,明显增强了他们的表率意识、标杆意识和自律意识。

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寓意深刻,针对性和指向性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行动指南,科学揭示了政治生态建设对新时代担负新使命、走好新征程、实施新战略的价值意蕴。具体来讲,其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要条件

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构的时序有所不同,我们是先产生的政党再建构的国家,这种建构逻辑从深层次上就体现为国家产生的相关问题关键还在于党,其政治实践活动都需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来开展。基于此,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组成部分,需要切实抓好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一关键点。可以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还没能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信念,除此之外,党内还存在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现象,使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还需要长期奋斗。

可以讲,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困难中成熟、在挫折中奋起,其中的宝贵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始终强调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问题。建党初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提到,要加强党内生活的政治化、科学化,④《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32页。这就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明确了基本点。此后,我们党在组织体系建设、纯洁性建设、政治生活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历史性理论成果。同一时期,我们党也开启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探索性实践,并在不同革命时期进行了及时且充分的检验。随着历史的推移,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时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政治生态治理体系,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发展优势。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 “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中日益凸显,成为我们推动党的建设、党的执政、党的领导耦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大引擎。百年回眸,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已形成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执政能力建设之间内嵌式耦合的治理逻辑,为推动新时代 “四个伟大” 提供了动力支撑。反之,假如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党内歪风邪气就会滋生腐败,严重危害党的肌体。只有维护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才可以驱除党内歪风邪气,促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养、道德水平逐步提高,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纪律优势、作风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2.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

从严管党治党,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际的。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我党就确立了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方针,形成了良好的作风。良好的政治生态事关安定有序、政通人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着重强调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他认为, “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落实与实践,而全面从严治党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根本要求与最终目的。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强调党的建设同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相结合,始终坚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持续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组织开展整风运动等一系列措施坚决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中央不但通过 “三反” “新三反” 等整改运动持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而且还积极动员广大党政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防止变质腐化。1957年4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其中明确提到重点整治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5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91页。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大力推进国家体制机制改革,从制度源头上防范和治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面临的新考验、新问题依旧存在并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山头主义等不良风气仍有冒进的趋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持续推进。为此,习近平提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党重新回到对党的宗旨和性质的再学习、再认识。只有遵循党内政治生活的总规范与要求,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始终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始终经得起不同风险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党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思想指导。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有效化解各种政治风险,提升我党自我提升、自我净化的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3.作为赢得党心、民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赢得人民群众拥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基于此,坚持立基人民开展一系列有效举措强化自身肌体,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导向。从建党百年的实践过程来看,依托人民群众,让改革成效惠及人民群众,赢得党心、民心,这不但成为维持党内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源动力,而且还成为抑制党内政治生态异化变质的关键督导者。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顺利完成历史使命,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要想赢得党心、民心,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始终保持蓬勃朝气、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可以讲,践行群众路线是贯穿于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程中的重要红线。人民群众是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百年实践探索,极大彰显出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先进性。总之,坚持群众路线既是净化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实践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以自身独特制度优势,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效遏制了腐败势头的蔓延,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可度、满意度。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要顺应人民意愿,合乎时代潮流,这些都时时刻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是要重拾人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我们党坚信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此外,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对一个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个国家拥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那么社会风气也风清气正,整个社会也人心顺服。反之,政治生态持续恶化,整个国家、社会就会出现弊病丛生、离心离德的局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严格制定党员规范条例,扎实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反腐败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形势依然复杂且严峻, “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67页。。总之,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也要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政治本色,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和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干部政治生态“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当干部切忌“打官腔”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7期)2009-08-31

推荐访问:布展 意蕴 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