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的意境内涵与特点

宋逸驰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宋代词人张孝祥于抗金兵败之际、南宋朝廷偏安求和之时,在宴席中有感而发的佳作。在词中,主战派词人联系古今宋史,展现战争中民众与朝廷的矛盾,在怒斥求和中表悲愤,激起读者无限的爱国热忱。该词利用物象生意境,采用情与景巧妙相融、虚与实交映和意味无穷三方特点提升拓展审美想象空间。全词笔锋有力,层层叠进,意境开合,激越之中颇为感人。要探讨《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全词的意境内涵和其中特点,我们要先明确什么是意境,以及意境的特点有哪些;
之后再结合该词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借此更好地体会词人的所思所感,进入诗歌中的审美想象空间,感悟更具普遍性的人生哲理与历史意蕴,借此启发个人生活与国家发展。

一、《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中意境的内涵

《周易》有言:“立象以尽意。”刘禹锡又评:“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这里,两者的“象”都是物象的意思;
“意”与“境”也是我们所说的意境。诗歌大多较为委婉曲折,但这并非故意全然遮掩式地让人读不明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作者往往采用指向明晰、意味典型的物象来营造氛围,达到“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欧阳修《六一诗话》)的艺术境界。所谓“诗歌意境”,是指在诗歌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与景相互交融、虚与实相映照、意蕴无限的形象系统,及其拓展所升华的审美想象空间。

在《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中,词人通过眼前所见的胡人进犯宋人败退之景,联想古今抵御金人失败之事,抨击朝廷卑微求和之耻,思及人生、政治、历史等多个方面,以失望、悲愤激起心中浓郁的报国热忱,开拓和延伸了深切感人的爱国意境。

二、《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中意境的特点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审美特征。依照普遍的观点,情与景的关系通常分为三种,分别是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一词多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历史与现实、百姓与朝廷、个人与家国的冲突。全词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意境纵横开阔,在表现特征上属于情景并茂式。该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下文将以景的分析为切入口,具体探讨诗歌感情与意境表现的关系。

上阕可分两层理解词人情思,一感“黯”,二遭“惊”。

战场失利丢半壁,卻无戍边使人黯。词人宴会地点在建康,但他起笔就是“长淮”“关塞”“莽然”,接下来便是“征尘”“霜风”“边声”之景。“长淮”即淮河,南宋时位于帝国中部,是运输动脉之一。但曾经的中流砥柱现在竟然成了宋朝的北疆边关,“人到淮河意不佳”,因为宋只剩半壁江山。但大宋可有“哀兵必胜”的决心?词人在本该重兵把守的边塞却只见莽莽草木旺盛,一片荒凉肃杀的边备松弛之景,唯有“尘”“风”“声”。这尘是征尘,可惜北伐的希望已“暗”;
而风却是凛冽的霜风,冷入骨髓,更使人对大宋前途心寒;
曾经充满钟鼓乐声的淮河如今只剩悄然的边声呼啸,好不凄凉。战场失利,国破家亡,词人不禁触景生情,迷茫失神,情思万分迷惘,只感“黯销凝”。词人用个人口吻抒发了饱经战乱之苦的普罗大众的共同心声。

敌我穹庐一江隔,对比鲜明更惊心。宋金分立淮河两岸,北宋朝廷偏安一隅军备不齐,但一江之隔的金人显得蓄势待发。曾经汉民族男耕女织的土地上,已经布满了游牧民族的“毡乡”“牛羊”“区脱”,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军事技术已经渗透进原本宋朝的土地。然而,金人进犯之心仍未满足,因为对岸明目张胆的“宵猎”、火力猛烈的“骑火”和令人心惊的“笳鼓”,金人不分昼夜举行军事演习,养精蓄锐再度南下的企图再明显不过。词人目睹此情此景,必定为金人的侵略意图而心惊。怎能不因国家前途的渺茫心悸?惊惧之情便直接流露而出。

下阕可分三层理解词人情思,一叹报国无门,二讽朝廷偷安,三表无限悲愤。

报国无门,光复邈远。词人作为主战派将领张浚之幕僚,有上阵杀敌的“腰间箭”以及“匣中剑”,但因朝廷畏敌如虎急于求和,故武器的下场是“空埃蠹”。在偷安苟且之下,蒙尘的岂止器具?被消耗岂止武器?时不我待,兵将壮志难酬,人生易老,壮士迟暮,人世沧桑,光复汴京多么邈远!

怒斥求和,反对偷安。词中说到宋金暂时停火,边境似已宁静,这其实是以“舞干羽于两阶”的典故反讽如今低头求和的朝廷,即使求和后宋朝仍低人一等。我们不难想象,“冠盖使”在进金路途上有多么艰辛;
也不难猜测,金国会如何侮辱这些仁人义士;
至于忠耿之人,更有被扣留和杀害的风险。回想西汉苏武,再联系被扣留了十五年的词人亲伯父张邵,我们不难发现南宋的偏安政策对士人的生命、南宋的国威都有极大威胁。国威减损,是让每一个爱国之人都深切悲痛的,这也就是为何词人会反问“若为情”,南宋朝廷怎么好意思自轻自贱呢?其中讽刺意味深长,却又饱含恨铁不成钢的悲愤感。

忠愤填膺,悲情爱国。如果说前文只是展示了国家畏敌如虎的妥协,那么接下来“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就更能激起众人的愤慨。即使是身在沦陷区,中原遗老仍殷切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看见皇室的仪仗再回汴京,光复大宋。而这更突显了放弃抵抗安于现状的南宋朝廷的弃民之罪,词人痛恨家国不再,眼看收复失地无望,因此激越落泪,表无限悲情。

(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在《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中,词人主要运用了正侧结合、景理结合和联想想象这三种手法达到虚实相生之意境。以上古神话反讽当下偷安、念中原遗老顿感羞愤难当、用往昔败绩感慨今朝零落、想未来国运悲戚前途邈远,使虚实两境相辅相成,既开拓了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也引人深思王朝兴衰与治国之道。词人往往通过诗词实句来营造无限想象空间。

正侧结合,化虚为实。忆上古干羽,讥今朝偷安。词的下片涉及“干羽方怀远”,这是“舞干羽于两阶”典故的化用。据说舜大修礼乐,让远方苗族前来归顺,以侧面描写作烘托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国家强盛不战而胜的深刻印象,使读者萌发昂扬的阅读气势。可事实却是大宋朝廷向金俯首称小,“冠盖使,纷驰骛”,放任金国羞辱南宋国威。可见“干羽”一句是以侧面描写舜帝大治天下来辛辣地讽刺朝廷放弃失地,偏安一隅之事。词人借古讽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中,侧面透露出对上古华夏强大的仰慕,对当下大宋弱小的无奈,更多是为了正面直接讥讽朝廷的畏敌如虎和安于现状。

景理结合,由实入虚。念中原遗老,感羞愤难当。虽然失地已成朝廷弃子,但是沦陷区的南宋旧民仍心系故国,他们“常南望、翠葆霓旌”,在这场百姓与朝廷的矛盾中,没有哪一个有识之士仍能淡然处之。因此,“使行人到此”—这里的行人不仅指真实走到这里的人,更指所有知道此事的人,还有身临其境的关注者。他们都无一不为此义愤填膺,郁结于胸,悲呼“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词人眼见民众盼望复国的殷切,对比朝廷不惜远派使者自损威严的懦弱,暗中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国民必是爱国者,而国家理应带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抗争。

联想想象,以实显虚。一方面,追忆靖康耻,悲戚孔地伤。面对这刺痛宋人的耻辱,词人却说“殆天数”。然而,从上文宋朝军备松弛与下文金人积极备战的对比可知,词人显然是借古伤今。他并非为古开脱,主要在于衬今,实表战败逃亡的悲戚。“洙泗”“膻腥”两相对比,更显触目惊心。曾经孔子讲学之地、乐教化人之所、华夏礼仪之邦,如今已被胡人占领。他们茹毛饮血,践踏故国领土,徒留膻腥一片。另一方面,想未来国运,叹前途邈远。在宋金两方军备、士气的悬殊对比下,词人不禁感慨“渺神京”,光复旧都不仅有空间上临安府与汴京的遥远距离,还有因南宋朝廷重文轻武、消极应战导致的巨大军事实力差距。主战派将士“击楫誓中流”,但求和令下,千万热血男儿只能等箭蒙尘,看剑被污,待年华老去郁郁不得志。词人不拘泥于眼前所见之景,反而基于当下现实联想往昔历史,想象未来前途,以实显虚。词人将悲痛附上时空跨度,更能反映词人的无奈和悲愤,扩大了诗歌的悲情意境。同时,词人的联想是对现实的反思,从战争中揭示出家国道理。

词中以正侧结合、景理结合和联想想象三种手法,构建了本词虚境,同时也不忘反哺现实深化实境,实现了虚实相生。从表面上看,态度似乎是消极的,充斥着对现实的尖锐讽刺与不满;
但是深入探索其中意蕴,不难发现词人是借此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思,进一步对王朝兴衰与治国大道进行反省。试问,如果不是因为对失地的悲怆、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词人怎会如此愤慨?正因他心系天下,有以辛辣言辞觉人觉世的希冀,还有对后世的告诫之心,他才会选取这些悲壮典型构建悲戚的虚境,延伸和开拓思考空间,以达到发人深省,激越人心的实际作用。

(三)韵味无穷

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所谓“韵味”,是指由物色、事件、情感、风格、语言、体式、意味等要素共同构建起来的美感效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一词意蕴深远,韵味无穷,后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体会其中意境。

首先,从物色、事件观情感。该词情感递进,意境多维,全词经三层将情感推向高潮。其一,国破家亡,慨叹古今对比。先写词人目之所及的物色是“关塞莽然”“征尘暗”,戍邊之地草色青葱,军备空缺;
北伐希望已灭,一片黯淡之色。再写词人联想起历史事件,追忆全盛大宋,以两次地域跳跃迅速开拓空间意境。在时空纵横下,这种亡国悲戚就在烘托中显得更深沉悠远。其二,隔水毡乡,忧虑又感悲愤。站立江左,看对岸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故土已被外蛮占领,落日的余晖恰似词人泣血。但是,敌区生活有条不紊,敌人精心备战,士气高昂,南下之心昭然若揭,令词人惊惧忧虑。暂时的祥和是因为大宋屈膝求和,使金使者安危难保、大宋颜面扫地,实在让人羞愧难当,偷安朝廷却不以为意,更让人升起悲愤之情。其三,南望王师,尽显爱国深情。虽然北方国土沦陷,但是故土民心仍在。词人以沦陷区民众期盼南宋复国一事,展现了一般百姓的普遍爱国热情。他们想象着看到“翠葆霓旌”—以翠鸟羽毛为饰的车盖、彩虹般斑斓的旌旗,象征着皇室,其物色琳琅鲜艳,展现出国民对复国的殷切希望与积极的爱国热忱。

其次,从语言、风格看体式。语言上,该词采用第一人称,并且多用短句。第一人称的创作更易将读者带入词中情境,阅读时更能切身体会国破家亡之悲、偏安一隅之耻、意欲复国之切。同时,词中多用三言、四言的短句,在阅读时节奏感更强,语言气势更盛,声情激昂,震撼人心。风格上,全词大气方刚,从意象、时空、主题三方面可见。在意象选取时,多用“关塞”“一川”等景,营造出开阔的景象。时间上,不仅有眼前所见,也有“追想”“怀远”的回忆往昔,还有“渺神京”的前途思量;
空间上,以“落日”“牛羊”作天地纵向遥远,又以“长淮”“神京”作地域横向邈远,时空纵横开拓出无边意境。主题上,词人“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的爱国情怀气魄雄浑,使词风大气激昂。

体式上,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分类标准来看,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本词显然属于前者。“黯销凝”“遣人惊”“有泪如倾”道出了词人眼见金人养精蓄锐而宋人偏居一隅的失神,特别是诗人预感金人南下之心未死的惊惧,再看到朝廷不顾民众收复失地的殷切盼望屈膝求和而悲愤不已。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将情感直接外露,有很鲜明的爱国意境,体式上属于典型的“有我之境”。

最后,全词政治、历史意味悠远。政治上,以政为由,觉人觉世。该词不仅文学造诣较高,还蕴含两层对政治的反思。其一,劝君任人唯贤。词间上阕,明确展现了宋金的军备对比。敌强我弱之下,南宋屈膝求和。一江之隔的金人正磨刀霍霍,蓄势待发,而江左却毫无防备,军备空虚。结合后文将士“心徒壮,岁将零”的哀叹,可知词人内心深处仍有报国志向,期盼朝廷在政治上重新审时度势,任用贤才,保家卫国。其二,坚持维护国威。一方面,词人化用“干羽方怀远”典故,展现了国威在望的意气风发,同时侧面表达了对朝廷急于求和的不齿;
另一方面,词人直接发问“若为情”,以金使者的“驰骛”疲态和人身安全为例,正面揭示偏安政策的弊端,力图使统治者在国家尊严上更为硬气,守住国威底线,争取政治自由。词人虽然举的是反面教材,但正是想借此让后人引以为戒,反思家国兴衰,探索治国之道。

历史上,以古启今,韵味悠远。细细品读《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两方面的历史启示凸显出来。其一,坚守文化根基,词中有三处相关。第一处,“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礼乐之邦被胡蛮所侵占,孔学文化的根基被动摇。那么,造成的后果是什么?表现在第二处的屈膝求和上,其结果是淡化家国情怀,朝廷主流思想是懦弱和贪生怕死。第三处,是坚守文化根基的中原遗老,仍盼望复国,仍自我斗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启发我们,即使在现代,守住文化根基、传承正统文化仍是十分重要的。其二,强化家国意识。一方面,要强化国防意识。无论古今,在对敌作战中,都应该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词人称靖康耻是“殆天数”,但通过上下文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这是一个戒备森严、军备充实、士气高涨的国度,怎会轻易失去半壁江山?朝廷在战败后仍不吸取教训,边境线上戍兵空缺,谈何国防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国与民的联系。南宋朝廷弃民南逃,即使有民众在北部抗争,但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此情此景看在南宋百姓眼中,他们身处其中难道不会感到心凉?这样的国家与民众相分离,是难以持久的。

在《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这首词中,词人借助对没落王朝的多重抨击,运用物色、事件、情感、风格、语言、体式、意味等要素共同构建了美感效果,开拓和延伸了审美意境。该词实际上是一篇激昂的爱国诗歌,其内涵意味深长。

通过精心营造诗歌意境,词人的行文提升了读者的审美体验,意境的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意蕴无穷的审美特征,彰显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一词,在情景并茂中展现了多层情思,在虚实相生中以虚境深化了对现实的反思,在韵味无穷中将多维领悟层层推进。全词通过历史与现实、百姓与朝廷、个人与家国的关系,营造并开拓了审美空间,包含对人世沧桑、家国兴衰、年华消逝的思考,通过意境发人深省,激越人心。

猜你喜欢朝廷词人意境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7-20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河北书画研究(2020年1期)2021-01-18词人的职业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10期)2019-11-0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9年2期)2019-02-18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1期)2017-02-17林逋梅妻鹤子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8期)2016-01-27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推荐访问:望断 浅析 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