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吉 磊,赵 鸣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2.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异常活跃和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逐渐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连云港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新时代文化蓬勃发展,是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水晶创意、新闻出版、演艺会展和文旅融合为主导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文化产业业态新、模式新、界域新,呈现出多元、创新、融合的发展格局。连云港地方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江苏省委“文化建设高质量”和连云港市委“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要求,笔者拟在总结连云港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推动连云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趋于合理

“十三五”以来,连云港不断进位争先,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笔者从连云港市统计局了解的数据显示,连云港文化产业2016 年产值为83.34 亿元,2021 年产值为155.58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从2016 年的3.65%,增加到2021 年的4.17%,增加了0.52%。总体上看,连云港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该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速度先进地区”。连云港以“文化强市”建设为主攻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稳步增长,各类文化产业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对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有关产业分类(2012)》的有关标准,连云港目前有8 个领域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亿元,其中新闻出版、包装装潢、水彩颜料制造、文化创意、工艺美术、文化用品生产、文化产品生产辅助生产等方面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行业。

(二)治理能力整体提升,产业主体日趋壮大

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连云港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连云港文化产业规划(2014—2020)的通知》《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文化建设高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该地区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功能,先后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创意设计联席会和西游产业联盟,通过打造文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市内外资源,加强政府与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的产业发展机制。经过地方政府的全力推进和文化产业行业人士的不断努力,连云港文化企业呈现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全市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从2016 年的45 家,增加至2021 年的270家。其中,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连云港演艺集团、连云港文化旅游集团、江苏西游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和江苏海州湾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提速较快;
连云港中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鹰游毛毯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在文化产业领域日益扮演重要角色。全市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双元主体协同共赢的成长格局,文化产业主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20 年连云港公布的《连云港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连云港文化产业有法人单位7995 家(规模以上企业170 家),从业人员57 499 人,总资产为500.4 亿元[2]。连云港以水晶创意与设计、印刷及相关设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演艺会展和文旅融合发展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群,以及以动漫游戏、智慧医疗、品牌会展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开始形成,其中水晶创意产业享誉世界,整体营收总额约占全国同行业的9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

(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文旅产业加速融合

在文化产业数智化发展的大潮中,以鸿奥科技、逆光传媒、恒大助业等企业为代表的动漫游戏、互联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占比快速增长。比如,鸿奥科技开发的《决战花果山》网游和“多米玩”游戏平台上线运营,“《西游记》元宇宙”起步设计和规划,连云港市文创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广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苏海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均以“西游记”文化等地方文化为载体和资源,开发了“到此一游”“悠游嬉游”“大话西游”“天书好礼”“归来”等系列主题文创产品,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获大奖,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在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连云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等复合态产业发展势头正盛。花果山景区获批国家5A 级景区,渔湾文化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大花果山旅游区格局初步形成;
2021 年11 月,连岛景区争创国家5A 级景区,以92.4 分顺利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的景观质量评审;
连云区、东海县、海州区先后获批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花果山、连岛、海上云台山等10 个景区成为首批33 个“长三角文旅产业联盟”成员。这些成绩表明,连云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断加深。连云港还先后举办了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暨文化产品博览会、西游记嘉年华、“丝路之约”连云港丝路音乐节和农民艺术节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连云港文化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偏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偏低、产业数智化水平相对较弱、骨干型文化企业偏少、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还未形成、产业管理机制掣肘较多等。

(一)文化产业总体偏弱,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连云港文化产业总值只有100 多亿,产业增加值等指标排名位居全省末位,与省内其他设区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其他产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形势下,文化产业在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还将进一步走低。连云港规模企业带头作用不明显,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文化骨干企业偏少,至今未有一家文化企业上市。此外,连云港还缺少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数量偏少,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连云港只有1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 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居全省末位。文化产业在建和规划开发的大而精项目偏少,也影响了连云港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从行业综合发展来看,连云港文化产业仍然以水晶创意与设计、新闻出版、新材料生产、演艺会展等传统行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相对偏弱。水晶创意产业增加值几乎占据了连云港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以“互联网+”、数字化、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设计与服务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较小,数智化类型的文化产品和出口加工的文化服务业产值几近于零,工业设计、版权贸易等产业还未启动。从这一切来看,连云港文化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二)产业政策相对滞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产业政策供给层面,连云港虽然制定并实施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政策,但是缺少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政策,比如在文旅融合、淮盐文化开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方面尚未有具备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政策问世。同时,连云港针对当地本土文化企业的系列专项税收优惠、银行信贷支持、土地资产政策优惠等配套政策兑现不够,对企业经营的扶持力度严重不足,即便采取了一些临时性纾困政策也近乎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为文化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面对涉及面宽泛的文化产业,连云港尚未建立完善而顺畅的管理机制,影响了科学合理的产业治理体系的建立,也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合力的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不只是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等10 多个部门,以及各县区(功能区)的相关部门。但是,目前连云港文化产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既交叉又分散的现象,阻碍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无形中削弱了政府机构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

(三)投融资渠道不畅达,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连云港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金融产品供给偏弱。目前,连云港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仅有1000 万元,其中500 万元用于建立文化专项基金。总体上看,地方财政扶持规模相对于周边地区偏小,文化产业基金支持门槛较高,众多文化企业难以获得有效扶持。此外,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积极性不高,使得连云港以“母基金”带动“子基金”的策略难以落到实处,阻碍了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渠道的畅通。与资金困难相伴而行的,是连云港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连云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注重引进“高精尖”的理论型人才,忽视了文化产业发展中高端的实践型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导致文化产业领域复合型管理人才较为缺乏,懂文化、精设计、深谙文化市场的实践型人才引进尤其不足。可以说,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基础型实践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连云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建立健全行业治理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首先,深化产业治理机制改革。构建现代化的文化治理体系是推动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连云港要依据事企分开的基本原则,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价体系,实施分类考核、定期核查方式,逐步建成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治理体制与运营机制。

其次,制定阶段性文化产业规划。连云港要明晰行业发展方向,制定行业规划,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连云港可以在明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文化产业阶段性发展目标,科学制定规划方案,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与对策,为文化产业在全域治理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特专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风向标和指示牌。

最后,进一步深化政府服务功能。开展政务改革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改革服务的方向,连云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政府信息服务功能,为文化企业提供“注册制”“最多跑一次”等便利企业的惠民政策,同时疏通政务服务网络,推广“不见面”审批做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市场供给、科技发展、趋势预判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壮大龙头文化产业主体

首先,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1]。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汇聚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要素高效、合理流动,扶持有实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因此,连云港需要培育市级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链,促进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体制,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深度结合。连云港要建成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体系,加快推进多元化需求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市场体系的建构。

其次,壮大龙头文化产业主体。连云港要把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选择一批“三上”文化企业实施上市扶持计划,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科技品牌企业,帮扶一批“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全力壮大文化产业主体。连云港可以在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市演艺集团、市文旅集团、江苏西游文旅等文化企业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国有、民营的行业龙头企业的再融合与再重组,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骨干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其文化产业主体的“雁阵效应”。连云港还可以通过项目带动、合作合资、收购股权等方式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有效传递发展新动能,形成大、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生态圈,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打造地区文化产业品牌。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标杆,具有极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打造富有地域特点的产业品牌形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连云港可以充分发掘地域文化内涵,重点围绕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海文化、“西游记”文化、《镜花缘》文化、徐福文化、丝路文化、淮盐文化等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并利用“连云港之夏”文化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西游文化嘉年华、徐福节、水晶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项目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的宣传力度,开创品牌文化、品牌产品、品牌项目和品牌企业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3]。

最后,实施文化园区建设工程。连云港可以进一步修订完善《连云港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评定办法》,支持东海水晶文创园和杰瑞科创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同时分门别类地培育和发展潜力型文化产业园,如灌南县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新区文化产业园、赣榆区丝路小镇、连云区宿城文化园区等,助力园区提档升级。

(三)增容财政产业帮扶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财政政策扶持。连云港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连云港可以出台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文化企业的发展;
可以采取倾斜政策支持文化产业新业态、文旅融合、文化科技、元宇宙技术、网络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对新兴业态文化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还可以对品牌效益与社会效益高的文化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采取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其次,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壮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体量,可以为文化企业提供补贴、贴息或奖励,培育品牌文化企业,推动龙头文化企业的发展。连云港要进一步落实《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连云港文化创意设计打样券管理办法(暂行)》和《连云港文化服务打样券管理办法(暂行)》等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可以采取参股、收购、合作、投资等市场机制提升文化产业投融资能力。

最后,拓宽社会资本文化投融资渠道。优化和拓宽社会资本投融资渠道是借助现代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有利于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金融企业“连文贷”的功效。连云港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比如推出“征信贷”“艺术品贷”“信用贷”和“税收贷”等产品,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可以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渠道,组建市级文投集团,通过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文化创新工场、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方式,形成“投、保、贷、孵、融、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机制。

(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快文化产业数智化

首先,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发展,连云港特色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园区、特色行业和特色产业“三驾马车”为龙头的发展新格局。连云港还需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推动原有文化产业园提档升级,建成国家级水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716科创园、民主路老街等特色产业要素集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园区(街区);
二是进一步完善以新闻出版、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康体养生、工艺美术、动漫游戏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形成要素集聚、结构合理、质态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其次,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伴随着新科技的凸起和5G 商用的发展,文化科技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连云港需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互联网等相关科技产业或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印刷业等传统业态与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融合,建构文化产业与金融、新兴技术等领域间平台互通、载体互联、内容互用的全方位共享互融体系,培育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4]。连云港要进一步汇聚市内外文化资源,整合发展动能,完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体系,通过提升平台功能汇聚文化产业要素,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复合化。

(五)优化人才培育体系,重点培育特色产业人才

首先,优化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体系。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支撑。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任何产业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连云港要加快开展文化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从市场需求、发展任务、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基础等方面入手,确定本地区文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健全文化人才引进体系。连云港可以建成文化产业行业人才分类供需数据库,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参与文化产业建设;
可以健全全市文化产业优秀人才评价体系,兼顾德才与效益评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契合新时代发展之需的人才队伍。

其次,强化“专、特、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业涉及面宽、覆盖面广,需要各类人才,尤其需要“专、特、精”人才。连云港要依托省市人才工程选拔、培养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逐步形成全市文化产业人才集群,提高人才竞争力。连云港要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坚持创新,科学管理,博选善用,提升人才的治理能力。

猜你喜欢连云港文化产业文化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大陆桥视野(2015年17期)2015-12-12文化产业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文化产业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文化产业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推荐访问:连云港市 产业发展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