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理论下的乡村田园养老社区规划研究

程月玥 娄元卿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我国老龄人口问题的发展以及对养老产业的未来规划,要求将老龄化问题解决事业与各地产业共同发展,并鼓励各地积极面对老龄化问题,响应国家的战略计划。作为我国目前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乡村的养老和产业发展转型成为现阶段我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一环。

与城市相比,我国乡村的人文和自然环节优越,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因此要进行养老体系的改革和优化,需要结合不同地域乡村的资源和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建设,创新具有中国和地域特色的养老服务和空间规划,以此带动产业发展,进行乡村更新,振兴乡村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已达13%、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7%[1]。同时,养老形式单一,主要以家庭养老、[2]社区养老[3][4]和机构养老[5]为主,养老产业发展较为落后:陈建兰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居家养老四种,并指出我国的养老模式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自我养老的转变。[6]张子琪从浙江北地域的特色资源和养老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要素综合的乡村老年设施规划的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策略。[7]马修瑶提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近郊区域更加适合发挥城乡发展的协同作用,以此构建了城市近郊康养田园综合体养老模式[8]。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与乡村养老有关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其中田园养老的研究最多,实践最广,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田园养老”过于乌托邦,在实践的过程种对乡村原本的肌理和规划进行了大拆大建,导致乡村的建筑成为城市化的“小区”,失去了原本的乡村韵味;
二、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服务体系存在较大的差距,乡村的“原住民”不愿意离开故土去到新规划的养老中心进行集中养老;
三、现阶段乡村的养老建设主要基于老年人的需求,与乡村的整体发展存在脱节,不利于创新养老和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没有使得现存的乡村养老空间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为老人提供理想的居所,而且浪费了乡村资源、忽视乡村与新建筑、新空间之间应该有的内在联系而产生脱节。

因此,乡村的养老必须根据每个村落的特点进行“一村一策”,在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乡村田园养老空间和体系的规划构建。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村落结构布局、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制定当地特色养老服务的出发点以及可依赖的资源,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养老的价值、体现乡村养老服务的特点,摆脱现有的弊病。

3.1 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是从组织与环境出发,来阐述它们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资源,它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用于自身发展[9]由于任何组织都需要与外界交流以实现资源分享才能够得以生存。生存是组织的核心问题,为了实现生存,组织必须依赖环境中的其他资源,或与其他组织进行资源交换。

资源依赖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是组织需要依靠周围环境,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得益彰;
[10]其次是组织即使收到大环境的约束,但也有自己发展的可能性;
再者,组织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获取外部资源,保证其长远发展。

资源依赖理论在管理学中广泛运用,通常用于管理学或商业策略中,成为某一组织或集体未来发展规划的理论支撑。它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广阔的视角,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3.2 资源利用与我国乡村田园养老空间规划的关系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我国乡村的建筑格局、农业产业、特色美食以及自然和人文资源等都是城市不具备的,人们开始逐渐产生回归田园的意愿。目前这些产业经济的发展大多依赖特色资源发展农业、电商或者旅游等等,促使流失人口回归农村,这使得农村老龄化问题有所缓和。

但是,全新的乡村不能只着眼于年轻群体,乡村真正的主任是老年群体,他们是这里的常驻居民。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把目光聚焦到老年群体。如何借助资源和经济发展对乡村的老年人进行重新定位,其在资源和乡村发展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层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何进行改善、能否实现再就业以及他们的医疗养老等值得深思。

4.1 基于乡村资源发展确立不同年龄层老年群体的定位和需求

做好乡村田园养老社区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解读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从而更加精准地打造出真正适宜老年人养老居住的生活环境。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将资源的价值发挥出来。老龄所指的年龄区间较大,为了更好地迎合他们的生活需求,将老年人按照年龄分类,并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来分配乡村资源。

依据国际规定,60岁以上人群被称为老年人。那么可以将老年群体划分为六十岁至七十岁的青年老人、七十至八十岁的中年老人以及八十岁以上的高龄长寿老人。青年老人特点为身体素质较好、生活节奏较为悠闲。他们的主要活动与需求考虑为:旅游、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或再次就业;
中年老人身体素质与社会参与度均有所下降,健康问题与精神上的孤独致使他们的生活主旋律变成了健康管理与发展社交关系;
对于高龄长寿老人,更需要的是生理上更加精心的照料与护理,需要更加专业的医疗、养护服务。

因此在进行乡村田园养老社区的规划时应围绕三类老人的生活特点,合理分配和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多个能够适应年龄段老人的活动场地,让他们的乡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不再是单一乏味的。

4.2 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丰富老年人娱乐方式

解决养老问题不仅是要解决老人无人陪伴的问题,更需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度,娱乐与休闲是提升老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庄的文化、娱乐设施已有很大的改善与提升,但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做法,例如简单地在村落中建设读书室等并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老年人生活单调地问题。要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必须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出发,或设法激发老年人尝试新兴事物的热情。

在资源依赖理论的背景下,激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的方式可以考虑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吸引外来人口,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城市人口与乡村老人互相交流,使得乡村老人对城市新兴事物的好奇心得以激发,同时也能够使得城市老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淳朴与休闲。乡村老人兴趣爱好的发散将使得村落老人的传统娱乐方式得到革新,在精神上得到更高的满足感。

4.3 打造基于老年人为主人公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从乡村流向城市依然是大势所趋,而很多老年人无法适应城市的快节奏,更加向往田园生活。因此除了乡村中的原住民,其他城市群体最有可能流向乡村的是城市中的退休老人。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乡村老年公寓建筑的出现,这恰恰也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老人对于乡村田园养老的需求。

老年人是乡村的主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更适合乡村,田园养老也是发展乡村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最大程度的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田园养老模式,把村落中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设置为老年群体,这能够使得乡村的发展方向找到一个相对正确的主旋律。

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来营造真正适合他们娱乐、生活、养老的田园康养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商业化地在乡村中建设老年公寓。

本文选取赤岭村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村落发展中的作用和能动性,提出“休闲旅游+教育娱乐+田园康养”新型田园养老模式,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特色资源,打造老年人的新功能、新定位,形成人文、自然资源与养老空间为一体的新农村空间规划。

5.1 场地研究

赤岭村位处黄山旅游区黄金地段,距离黟县县城仅6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也仅有十几公里。目前,村落的产业类型为“一二三模式”,第一产业农作物种植,第二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为发展基于“陶渊明”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水稻、茶叶种植、蚕桑种植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成为当地发展田园康养产业的有力支撑。

5.2 赤岭村乡村田园养老社区资源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5.2.1 基于种植业发展农业教育和娱乐活动空间

赤岭村特色种植原本就在当地规划的发展内容中,但是由于目前特色种植、自助采摘等在全国范围内都分布较广,因此仅仅依靠特色种植无法吸引外来游客,当地此产业也很难得到发展。综合考虑乡村老年社区的整体规划,特色种植采摘可以作为其中的一大亮点,使得赤岭村种植业与田园乡村养老社区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通过实地考察,赤岭村的农田有大面积聚集类型也有分散于住宅周边布置的类型。这两种布局形式的耕地均可开发部分作为乡村养老社区的种植体验园。分散式的设置在老年人住所周边日常使用,集中式的可以进一步规划设计或设置不易自主种植的蔬果,为外来老年人提供耕种指导。同时当地独居老年人可以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有利于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感。

在这种模式下,城市老人与青年乡村老人(六十至七十岁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一定的解决。同时也将带动赤岭村当地的产业发展,推动当地乡村振兴,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5.2.2 结合自然山水的康养空间

赤岭村地理位置特殊,在历史记载中,其四面环山,与世隔绝。丰富、优越的自然山水景观也能够作为是田园康养建设的一大特色资源。结合赤岭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对其合理规划并发挥其最大。例如,当地农耕产物资源丰富,可以让当地农民将土地对外出租,给城市老人提供“农家乐”服务;
又如,将老年活动中心设置在赤岭村当地水库旁,提供垂钓服务。

近年来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山水文化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朝阳产业。山水康养也逐渐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需求,赤岭村凭借其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发挥和利用好其优美的山水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也可以对外打造一个独居特色的康养空间。

5.2.3 保留当地人文特色,发展休闲旅游空间

赤岭村村口处的守拙园(陶渊明故居)是当地最具特色与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其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也是大多数退休老人想要追求的,主题与田园康养养老社区较为吻合。因此它也可以作为当地田园养老社区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中利用与陶渊明相关主题思路例如菊花景园布置、老年公共活动区建设如陶渊明体验馆等特色建筑。抓住当地特色与固有资源,作为当地田园养老社区建设的闪光点,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在建设当地田园康养养老社区的同时也与使得当地旅游业协同发展。

赤岭村中具有31处不可移动历史古民居,当地徽州古民居无疑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村落乡野气息浓厚,整体氛围悠闲、自然、朴素。调查发现,当地有大量闲置在基地穿插在古村落中分散布置。改造、或重建当地闲置房屋,营造古徽州氛围村落,与现存古民居遥相呼应,使得外来老人能够得以体验与徽州村落生活的悠然自得,让他们在淳朴自然的生活环境中自我疗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还使得当地文化历史得到发扬、遗留的文化遗产得到利用。

徽州古民居与守拙园遗迹的价值目前未在村落的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但这类资源恰恰是最具有吸引力和闪光点的资源。这些资源若能够合理的得到应用,也将为村落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这也将利于乡村中老人的再就业以及社会参与感的提升。

资源的发展是我国未来乡村建设的基石和契机,但是作为乡村的主人公,乡村老年人也是乡村的巨大资源之一,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必须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不仅仅把他们当成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也在他们养老的过程中为乡村的发展尽一份力,帮助他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层面同时满足要求的养老社区模式。此类田园康养养老社区的建设将会改善目前国内的亟待解决的养老问题,让养老从问题变成享受。

猜你喜欢康养田园养老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颂雅风·艺术月刊(2019年11期)2019-03-15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养生不是养老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田园乐趣多创新作文(小学版)(2016年11期)2016-11-11田园美景数学大王·低年级(2016年6期)2016-05-14养老之要在于“安”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推荐访问:养老 田园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