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须具补天之手——书画装裱及修复感悟

杨守敬行书收时状态

多种古纸对比示例

As the saying goes,“Wonderful effect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largely lies in mounting craf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charm of 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work depends on themounter’ unique skills before icing on the cake and perfect combination.

常言盛世兴收藏,古人说中国字画所用宣纸能够“纸寿千年”。《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名画能够存留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倘付托得人,便可超劫回生,再历年月,垂赏于世。

书画装裱是将所裱书画的纸本、绢本画芯,用纸覆托背面。根据画芯的规格,装裱成卷、轴、册等多种形式。泛指装裱一事的词,从古至今有“装治”“装潢”“装池”“装背”“装褫”等。

俗话说:“三分书画七分裱。”一幅书画的意境和气韵,需要装裱师独具慧眼,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珠联璧合的效果。

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书画装裱史料的是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自南北朝初步定型轴卷的装裱格式后,结束了以前杂乱无章的时代,唐代继卷轴之后出现了挂轴、册页的形式,标志着书画装裱三大基本形制基本完成。

宋代书画大家层出不穷,且宋代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和装裱书画的作坊,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米芾、王诜、苏轼等大家都会亲自装裱,使艺术性和保护性皆得以呈现。

明朝文人在制物装潢上的讲究丝毫不逊宋人。周嘉胄所著《装潢志》是第一部系统详尽介绍书画装裱工艺的专著。对书画裱褙中的制糊用糊、安轴上杆、覆背揭洗等进行了勘述。

清代宫廷设立了类似画院的“如意馆”,聘请苏州装裱名家秦长年等人进宫。当时经济文化的昌盛,相应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也是在此时著成,其曰:“书画不装潢,既干损绢素;
装潢不精好,更剥蚀古香。”

著名书画家傅抱石先生曾说:“一纸上案,往往累月,不但手足要有规矩,连呼吸也要加以管制。”当装裱匠的手抚摸过宣纸,留下的是各自的体温和对制物本身的尊敬与信任。

杨守敬行书四屏行书修复完成图

《装潢志》有云:“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其书画高值者,装善,则可倍值;
装不善,则为弃物。”

可见从细节出发的装裱工作的重要性。装裱师细致入微的观察,从细节感悟作者的情绪,修复古作更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如于2013年收到杨守敬的四条屏需要揭裱及修复:

杨守敬,晚清著名书法家、艺术家,历史地理学家及藏书家,有巨著《水经注疏》《历代舆地沿革图》等。该四条屏为杨守敬先生1898年10月所作,此行书笔法娴熟,随意间却见点画顿挫有力、线条遒劲,显示着杨守敬长期浸淫汉魏六朝碑帖的成果。

杨守敬行书作品年代久远,因收藏保存不善,环境湿度过大导致损伤,四条屏污渍,霉变情况严重。固色后先采用热水浸泡法,洗去霉点与污渍,接下来就可以对作品进行揭裱。

“书画性命,全关于揭”。从闷润的画芯背后慢慢揭去一点原来的褙纸和命纸,使用揉、搓、捻等手法,在不损伤画芯的前提之下进行。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修复此条屏主要的难题还是补修纸张的找寻。在多年修复古作品的过程中需保留并收集各类古纸张,反复对比后找到合适的、纹理相同的纸本并进行染色(补修时纸张纹路也需一一对上)。

此幅作品缺损字体比较少,仅略微缺少笔画,在寻到陈旧松烟墨的前提下进行接笔。一般在我们整体的修复中,如果碰到缺整个字的,基本不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宗旨,保持作品的原本面貌。

补接好作品后对作品进行湿托,此时浆水需制作得比平时的要厚。作品晾干后,刷上豆浆水。此因作品经过清洗揭裱后,纸性变得松散,需得给它固元,恢复它的拉伸力。

最后根据作品形态配镶料,选定品式后进行镶接与覆褙工作,砑磨后成装。镶料配色和选择合适的装裱形制是突出画意非常重要的一步。

现下装裱形式主要有立轴(一色裱,二色裱,三色裱,宣和装,纸镶绫边等)、镜片、横披、字对(对联)、屏条、扇面手卷及册页。利用传统技术装裱修复的书画作品不仅在损坏时可以再次揭裱修复,还能达到平、软、薄、光的特点。

关于镶料的色彩搭配,通常墨色或淡设色,选湖水色或浅米色绢做单色挖镶为雅。深重的颜色宜于装潢宋元绢本或磁青上的泥金画,若工笔或金碧青绿可用宣和裱式。虽然配色和形制至今并无一定的标准,但目的均是达到烘云托月,突出画意的效果。

可见裱工已内化于书画整体构成中。此书法作品最终镶料选用了绢本,染为仿古色。并为衬托墨意选用一色裱形式。

一是承古人之智,自我精进。二是继承传统,合理创新。三是希望政策上进行宣传与支持,推进传统手工业传承发展。

1.在查阅杨守敬先生的相关史料时我看到,历代书家定论在书法上要有新造诣,必须具备“三要”,即一要天分,二要多见,三要多写。而杨守敬在肯定前人三要的同时,又增以“二要”,即一要品高,他认为“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装裱工作同理。装裱师日常就需多学习读书,为了解需要修复的作品及作者的年代背景查阅文献,以便选择与作品对应的纸张及用墨。例如为修复杨守敬的作品,我阅读了《杨守敬学术年谱》《邻苏老人年谱》等。接笔全色需要相当的专业性,尤其考验修复师的绘画技巧、色彩敏感度及美学素养等综合能力。

2.时下修复分收藏与商业用途。现在民间装裱师大多以商业修复为主。书画艺术作品的买卖盛兴,促进了商业修复的需求。但少部分装裱师在装裱途中,急功近利,导致极多书画作品只求当下品相美观,而不求长期生命的延续,实属对书画作品的第一大破坏。

《钟馗》修复前

《钟馗》修复后

《富贵有余》修复前

《富贵有余》修复后

比如为了追求完工的速度和数量,草率使用机裱方式而不顾黏合剂(胶膜)对原作品的伤害。抑或在清洗严重水渍过程中,直接用漂白水清洗书画。漂白水的效果立竿见影,但书画作品同时受到了伤害,变得脆弱易折,寿命缩短,所以在修复过程中能用清水的,绝对不可用化学物品,实在没法用清水去除,那也得慎重用药水,使用药水的原则是宁淡勿深。

良工首必重浆糊,浆糊质量直接关系作品装裱的质量以及寿命。用上等浆糊装裱的书画熨贴、柔软、很少变形。若使用劣质浆糊或化学浆糊,刚出品时似无大碍,过不多久便会手感脆硬、龟裂、霉斑侵蚀。目前古作修复我按照古代配方,沿用浆必去筋的老法,结合现代工具,打出来的浆糊晶莹剔透黏性足。

大多数裱画师会用胶矾水来固元,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尝试下来,我使用豆浆水。胶矾水容易使纸张脆化,故少用为好。豆浆水是天然植物蛋白,不会伤害到纸本,用它来固纸既保留了纸本的拉伸力,又不会使纸本太熟性化,且画面也不会像胶矾水上过之后呈现出发亮的感觉。

书画修复是一门技术,甚至关乎哲学。虽然已有二十余年的装裱经验,但每次我在拿到新作品或是需要修复的旧作时还是会用心揣摩,研究方法,制定方案。历史上每一件古作,辗转时空的千山万水来到我们面前,尽管那些琅琅书声,墨香如麝的年代已渐渐远去,我们仍须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与尊重它们。

3.在现下的商业大潮中,书画装裱修复师想要保持初心实属不易,装裱工作太过辛苦,不是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实在难以坚持。装裱匠人职业水平良莠不齐;
非手工装裱的操作简单及低廉收费挤压了传统装裱的生存空间,甚至于影响到手工原材料的价格飞涨以及诸如纸品绢品的生产质量数量的不稳定。修复行业人才的青黄不接;
目前没有清晰的装裱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以及装裱质量等级标准等,都是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起源于我国,如此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手工艺项目,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由于传统技艺通常经由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政策来保护这一技艺。比如出版系统全面的论著,以时兴的短视频拍摄方式多加以宣传,促使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大家了解并喜欢。同时给予装裱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才能让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并得以永续流传。

猜你喜欢浆糊装潢纸本老友“浆糊”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18期)2022-05-30韩景燕作品集艺术品鉴(2022年6期)2022-04-14王少桓河北画报(2021年12期)2021-09-09“计算机美学”在包装装潢构图中的应用探究科学与财富(2021年34期)2021-05-10兰华生作品国画家(2019年4期)2019-10-14Intestinal endometriosis:Diagnostic ambiguit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9年4期)2019-04-16铮铮铁骨(纸本水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3期)2017-05-12自制浆糊管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15年11期)2015-11-04“装潢”还是“装璜”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4年35期)2014-10-27刘丙中靠创业致富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年10期)2013-08-15

推荐访问:装裱 天之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