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侯妍竹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2020 年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打造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体系,这表明新时期对于劳动教育要求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便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以行践知,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基于国内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与我国劳动教育政策要求存在差距的现状,及“三全育人”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良性发展。

1.1 “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聚焦的核心在“人”,教育的首要问题亦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三全育人”的根本在“育”,“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育”的要求即培养兼具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的关键在“全”,要充分领会党中央教育指导思想,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共同育人,凝聚成育人合力;
“全程育人”则要聚焦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挖掘育人规律;
“全方位育人”需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实践反哺理论。

1.2 “三全育人”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

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工作开展而言,“全员育人”是强调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育人,各方均积极参与到劳动育人进程中;
“全程育人”是强调劳动教育要贯穿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大学生涯全过程;
“全方位育人”是指除了课堂开展劳动教育外,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真正让学生将劳动教育理论学以致用。

我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已在多个纲领性文件及重要场合中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专职辅导员,深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与国家政策要求存在的差距,结合国内劳动教育现况研究,综合认为当前劳动教育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观念有被弱化的情况

纵观劳动教育观念的弱化,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劳动教育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体力劳动”的受认可度更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我国劳动教育工作的展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观念亦受此影响而弱化。第二,劳动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是成绩,全社会均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多侧重于教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往往忽略了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

2.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有被矮化的现象

新的历史时期,劳动教育被赋予了独特的育人价值,表现为培育有专业本领、责任担当及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1]。但是,在实践中劳动教育价值有被矮化的现象。

一是劳动教育常被作为惩罚手段,例如学生被惩罚打扫教室卫生、清扫厕所、捡操场垃圾等。教师将劳动作为惩罚方式,这加深了学生对于劳动的成见,让更多的学生在主观观念上不认同劳动,甚至对劳动产生隔阂,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无法得以发挥。

二是劳动教育被误认为技能比拼。在高职院校中,经常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技能评比活动,如开展学生手工艺作品展示及比拼。如果把劳动教育单纯地看作技能比拼,将导致学生单方面沉迷于各种荣誉证书之中,而不是通过劳动实践感受劳动价值,领悟劳动的真谛。

三是劳动教育被误解为休闲活动。高职院校会在周末或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社区等宽阔的场地开展劳动教育。高职大学生只是在短暂的时间中,走流程般,形式化的配合高职院校完成了劳动实践教育。这种劳动实践教育很难触及学生的内心,自然也无法发挥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

2.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机制存在空心化的状况

当前高职院校正均逐步推进劳动教育工作,但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健全管理机制,故很难保障劳动教育从文件上落地。

第一,欠缺物质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对应的资源匹配,如师资队伍、教学场所、设施设备等,这些资源的配置均需要教育经费的支撑。但实际上,由于投入劳动教育的经费有限,物质保障不足,劳动教育专业教师存在缺口,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学场地,且教学设备跟不上时代要求,上述种种因素限制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第二,欠缺制度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科学、规范的制度匹配。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顶层设计制定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及详细的实施文件。另一方面,从少数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文件的高职院校来看,其责任部门一般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学工处,但是劳动教育作为一项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全体教职员工的合力全程参与。

第三,欠缺机制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地,需要对应的机制保障。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乏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高职院校缺少了重要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4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化

首先,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单一化。在2020年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后大多数高职院校才逐步设立劳动教育专业课程,而在此之前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一般是零散地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缺乏完整的、科学的内容体系。其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化。校内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多以清扫教室、打扫校园卫生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低。有部分学生不愿意打扫卫生,甚至会出现卫生外包现象,长此以往会逐渐形成轻视劳动的思想,进一步不认同劳动价值。校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下乡和社会志愿者活动等,这类活动的实践时间短,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多为高校优秀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参与范围上,存在劳动教育精英化倾向[2]。

结合“三全育人”理念,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3.1 目标体系

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出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况及问题,笔者认为“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应囊括如下内容。

第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学生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另一方面学生能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理念,树立“劳动最光荣”这一劳动价值观念。

第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高职大学生很有必要全身心参与各类劳动实践,他们应该通过劳动实践塑造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

第三,掌握扎实的劳动技能。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劳动技能,成长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劳动者。

3.2 实施体系

3.2.1 贯彻全员育人,凝聚育人合力

第一,夯实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家庭教育起到了“系好第一颗扣子”的作用,学生最初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技能都源于家庭教育。家长要真正的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勤于劳动、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

第二,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做好劳动教育授课,促进学生劳动理论素养提升。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和学生走得最近的教师,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日常教育作用。一方面,辅导员可以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劳动问题,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可以组织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劳动教育团日活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以及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真谛。此外,思政理论课教师要重点传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同时还要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学习新时代奋斗在各个岗位的劳动模范。专业课教师应该在专业实训课上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发学生对劳动价值与劳动精神的思考。

第三,切实发挥社会劳育教化作用。社会应汇总各类资源以支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推动劳动教育落实。例如学生可以参与企业实习、勤工俭学、志愿实践活动、社会调研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2 贯彻全程育人,建立长效机制。

劳动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要真正影响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则需要建立长效的育人机制。

第一,在大学新生入学时便要筑好大学生劳动教育根基。要做好其独立劳动观念的动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洗衣服、打扫宿舍卫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军训期间的宿舍内务检查,能很好地让大一新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和收获,激发劳动兴趣,培育劳动精神。与此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向学生宣讲劳动教育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以及考核体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强化劳动技能培养。

第二,重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同时应建设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如将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参与劳动实践的次数、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及劳动成果等指标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奖的考核指标。

第三,深化毕业前劳动教育教学,为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保驾护航。大学生踏入职场前,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期,劳动教育应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毕业实习充分结合。一方面帮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技能水平,及时改善不足,提升劳动本领;
另一方面在教育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勤奋、刻苦、严谨的劳动品格,树立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造的劳动观。

3.2.3 贯彻全方位育人,理论结合实践

全方位育人是需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高职院校应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全方位落实劳动教育,突出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战场优势,提升劳育工作实效。

第一,高职院校应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育落实劳动理论的宣导。于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内容而言,要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教学,提升内容趣味性;
在劳动教育课程的方法与形式上,应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采用更加符合学生特征与现实需求的方式方法。第二,高职院校应组织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落实劳动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应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全方位设计,以达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3.3 保障体系

第一,从组织保障来看,积极利用高职院校学校—院系—班级三层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学校层面,应成立以校领导为首的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做好校内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统筹,并制定劳动教育政策制度;
在院系层面,应成立以院系领导为首的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做好院系内部的劳动教育资源统筹,制定院系内不同专业劳动教育的具体工作措施;
在班级层面,应成立以班长为首的劳动教育实践小组,激发学生积极性,引领学生落实学校、院系出台的各项劳动教育工作政策及方案。

第二,从队伍保障来看,师资是劳动教育落实的关键环节,故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一支专任与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教育专任老师建议由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劳动管理岗位教师组成,兼职老师建议由思政教师、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兼任,劳动教育专任及兼职劳动均应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保证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第三,从经费保障来看,高职院校应做好年度经费计划,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经费统筹,确保专项经费专项使用。同时,高职院校应健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劳动教育专任及兼职教师教学及奖励资金投入,提升劳动教育专任及兼职教师教学积极性。

猜你喜欢三全育人劳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推荐访问:育人 视角 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