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中发现雕刻的趣味——论大班幼儿手工雕刻生活化途径

周佳磊

(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009)

幼儿的综合发展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那么何谓综合发展?这不仅包括幼儿的操作能力,同时还包括他们的审美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行为能力的构建。尤其是对于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即将迈入学校教育,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而手工雕刻活动是一种自主、独立、创新式的活动,是激活幼儿大脑最重要途径。手工雕刻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对生活美的体现,是幼儿发觉生活之美的重要方式,所以探索手工雕刻生活化途径,就成为教师开展手工活动的主要任务。

对于幼儿来说,手工雕刻是幼儿探索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在创意上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场所,生活处处是教育的元素。由此可见,雕刻活动离不开生活,它从审美与创造方面支撑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所以将手工雕刻生活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首先,结合生活元素的雕刻,让幼儿感受到趣味性。雕刻是幼儿获得亲身体验经验的重要活动,融入生活元素的雕刻活动能够让幼儿看到多彩的生活材料,并在其中尝试亲身操作体验,由此,不仅拉近了他们与生活的距离,更让他们感受到雕刻的趣味性。

其次,融合生活美学的雕刻,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手工雕刻活动不仅有幼儿亲身的体验,同时还包括雕刻作品的欣赏与品味,这给予了幼儿表达美、感受美的契机,让他们能够在雕刻活动体验中更好地提升审美情趣。

最后,结合生活体验的雕刻,让幼儿激活创造能力。生活多姿多彩,是艺术的发源地,生活中有多样的元素,可供幼儿去体验和感受,由此幼儿就能够开拓视野,衍生出更多的灵感,从而激活他们的创造能力。

手工雕刻生活化就是要从材料到活动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幼儿有效地融入生活中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由此,下文从材料发掘、融入主题、雕刻游戏、雕刻欣赏四方面来论述手工雕刻活动的生活化途径。

(一)选取丰富生活材料,激活幼儿雕刻创造力

生活是灵感的发源地,也是自然元素的聚集地,生活中的材料具有开放性、地结构性的特点。而正是这样的材料才能够有效地激活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操作中不断地尝试、创造,继而使得自身的创造能力有效地提升。所以,在开展手工雕刻活动时,教师应当选取丰富的生活材料,让幼儿在多样态、多种类、多色彩的生活材料中灵活探索,从而让幼儿的想象力与想象空间更加充实,由此创造出更加独特的雕刻作品。

生活材料不仅包括纸壳、纸板、肥皂、塑料盒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物料,还包括广泛的自然界中的材料,比如石子、泥土、树叶等等。生活材料的多样性让幼儿手工雕刻的创意有了无限的可能。所以教师可以在开展手工雕刻活动时,引导幼儿去到生活与自然之中,自主搜集自己想要尝试的材料,保护幼儿的创意与灵感,而后在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幼儿开展创作。比如在以镂刻为主题的雕刻活动中,有的幼儿用了树叶材料,而有的幼儿用了纸板,还有的幼儿用了塑料瓶等等,他们根据材料材质的不同细致小心地进行着雕刻。

在尝试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感受到了不同材质所需要的雕刻手法,并且在多姿多彩的材料启示下,他们就创造出了各色各样的雕刻作品,如树叶雕刻出花篮,纸壳雕刻出树干等等,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被逐步激活和发展。

(二)结合日常主题活动,提高幼儿雕刻积极性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手工业发达的苏州,雕刻也是我们周边非常有名的手工文化,像玉雕、核雕、砖雕等等大师都在我们周围。所以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将雕刻活动从单独的特色活动融入我们日常的主题课程中来。

在主题《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教师结合幼儿刚刚过去的暑假生活为素材,鼓励幼儿将自己美好的暑假故事在画纸上记录下来,再照着自己的故事进行雕刻制作,先制作图纸、再创作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加深对自己即将雕刻作品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作。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所以最后看到幼儿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心的、快乐的,颜色以亮色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创作的感染力。

主题《中国娃》:幼儿认识了京剧脸谱,并用画笔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京剧脸谱,部分幼儿在轻粘土制作时突发奇想,我是不是能用轻粘土来做一做呢?所以教师在雕刻特色区开展了《脸谱变变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来实地制作出脸谱。随着主题活动开展的愈发深入,孩子们认识到了在古代,人们会使用陶土来制作器皿,基于幼儿的兴趣,特开展了一周的《重返古代——制陶》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按压、捏、收拢等动作技巧,制作出了一批小陶碗。

在主题活动当中,不仅是幼儿随着季节的更替、主题的变化,体验了不一样的雕刻活动,更是从中尝试制作多种多样的创意作品,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在每天的雕刻特色区域中,都能看到幼儿创作的身影。

节日节气活动当然也成为了我们雕刻的主题之一,像我们在冬至那天开展了包饺子的庆祝活动,孩子们自己动手包饺子来感受制作的氛围,孩子们表示这个面粉就像是轻粘土一样,软绵绵的,所以在活动后我们就在雕刻区鼓励幼儿使用轻粘土来制作彩色饺子来记录我们冬至热热闹闹的氛围,从生活活动延申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孩子的动手制作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

在主题活动中,亲子雕刻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雕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家长和孩子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是家长主做,幼儿配合的关系,更多地是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制作的过程,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表现美的能力。所以多样开展雕刻活动,让孩子爱上雕刻。

(三)融入生活雕刻游戏,提升幼儿雕刻自主性

雕刻活动是一种手工活动,它需要幼儿的耐心,更需要幼儿的自主动力,这样才能够使之有效地开展。而游戏是幼儿天性使然,是他们探索知识、增长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也可以将雕刻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将生活元素融入游戏之中,开展生活雕刻类的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够更加自主地参与其中,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并发现生活的趣味,提升雕刻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将雕刻活动与角色游戏相结合,由幼儿利用彩纸,雕刻出不同的动物形状,然后将其做成帽子戴在头上,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这为游戏增添了丰富的道具,同时也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去开展雕刻,尝试创新。

我们班的雕刻活动融入进了多维度的游戏当中,结合角色游戏,我们联动餐厅“肯德基”,学习真实的肯德基营业模式,形成现场制作,同步销售的模式,以现在流行的“食玩”为最初想法,鼓励小厨师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制作美食,因为选材来自于生活,孩子们对于肯德基里的事物能很形象地用粘土、彩纸制作出来,并进行售卖,大大提高幼儿对角色游戏的积极性,尝试体验不一样的游戏模式。

教师还可以将雕刻活动与绘画游戏相结合,先由幼儿在纸板上雕刻出浮雕类的作品,然后引导幼儿对其作品进行相应的描线与上色,这样不仅让幼儿的雕刻作品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让他们的绘画游戏变得独具一格,在起伏不平、具有生动形象的基体上绘画,能够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雕刻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废旧塑料瓶、纸板等,还可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意出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人物以及更多多姿多彩的雕刻形象,这让幼儿的雕刻活动更加丰富趣味,也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提升自主能力。

(四)结合生活雕刻欣赏,促进幼儿雕刻审美力

雕刻活动是一种思维创意,是一种对美的体验和塑造。对于幼儿来说,雕刻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审美理念,塑造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由此,雕刻活动除了正常的手工操作体验外,还需要有欣赏类的活动融入。《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例,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无论是对著名雕刻的欣赏,还是对幼儿自己创作作品的欣赏,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的审美能力。而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雕刻作品,教师要善于抓住欣赏契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体验生活之美,从而有效地提升审美水平。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生活之中,欣赏墙壁、窗户、围栏上的浮雕或者镂雕,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雕刻运用之美,发现雕刻作品中的灵感来源,比如有的雕刻中融入了鸟类、人物、器皿等元素,还有的雕刻融入了生活场景、字体元素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认为美的元素,可以邀请幼儿进行评价,说说自己对于作品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及对美的发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给幼儿观看更多的艺术作品,如哈尔滨的冰雕、古时候的铜雕、烹饪的菜雕等等,让幼儿从更多的生活作品中获得美的启发和熏陶。在幼儿欣赏作品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尝试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发现其中的美学元素。由此,幼儿就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雕刻之美,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学理念,由此,就能够逐步熏陶,渐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雕刻审美能力,并发展成为更有效的审美价值观念。

(一)物质准备上的不足

1.材料和工具的投放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相比小中班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所以面对大班幼儿,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工具都需要随着主题、兴趣等多种因素而不断更替。哪些是更加适合幼儿雕刻的材料呢?教师也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很多时候,幼儿对于新兴的事物感兴趣,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幼儿逐渐就丧失了对雕刻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对于雕刻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在谈话、生活、游戏中及时捕捉幼儿对于雕刻的关注点,抓住幼儿的兴趣,及时更新本周雕刻重点,让幼儿对于雕刻活动保持较大的兴趣度,喜欢并愿意参与进来。

2.雕刻活动区域的布置

在物质准备中,除了雕刻材料和工具,更重要的还要雕刻活动区域的环境布置,一个良好的、适合幼儿的环境也是吸引幼儿的一大因素。所以,作为教师,如何创设一个幼儿感兴趣的雕刻活动室呢?幼儿的作品必不可少了,充分利用教室的展示空间(墙面、柜面、地面等),最大化地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在教室里随处可见自己的作品,感受到班级对自己的重视,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从而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除了作品,幼儿创作的过程也应该有所体现。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遇到的问题进行放大,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发现,当有了一定小成功时,鼓励幼儿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反馈,将一个人的问题探索,逐步发展成一个班级的问题探究,生成雕刻故事。教师善于鼓励幼儿用表征、图表等形式将自己的问题、发现记录下来,也要善于利用照片、录音笔将孩子的探索过程、想法变化记录下来,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的结果,以后不管任何幼儿、任何时间去看到这个雕刻故事,就都能从结果继续向前推进,不用每次都从头开始研究。

雕刻故事的布置,最主要的是幼儿的参与过程,教师更多地是将幼儿的想法梳理整合,让幼儿的想法呈现到画面中来,所以,在雕刻活动区域的布置中,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体现幼儿的操作过程,创作的一切都是为幼儿而服务的理念来进行创设。

(二)教师指导上的不足

另外,在雕刻技巧上,教师自身的雕刻能力上也是有一定的欠缺。雕刻的种类复杂多样,对于成人雕刻和幼儿雕刻在材料上、工具上、动手能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提高教师对于雕刻活动的指导能力是现在刻不容缓的工作。

通过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师对于雕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活动中深化对于雕刻的研究,不断完善雕刻活动的体系。教师需要认真梳理三到六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从幼儿的能力、动作发展现状、想象力、创作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制定个性化的雕刻活动,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复杂,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创作,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一玩、雕一雕、黏一黏的过程中,感受雕刻的魔力。

在每次活动前,教师可以将本次活动作品进行尝试,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不一样的工具、技巧,制作出更加趣味的作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提前准备好方案二,这样在给予幼儿引导的时候,也能有针对的进行指导,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也不会惊慌,能及时正确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手工雕刻活动是大班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体验活动,他们在融入生活元素的手工雕刻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操作趣味。同时,雕刻活动也能够帮助幼儿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升审美技能,是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以及创造美的关键路径。而生活是万花筒,它为幼儿手工雕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趣味的体验,让幼儿能够在雕刻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之美。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手工雕刻活动,自主探寻生活,于生活中发现雕刻的趣味。

猜你喜欢雕刻手工美的打破平衡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42期)2019-12-10好美的雾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12期)2019-12-04On art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3期)2018-11-29做手工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9期)2018-11-29超萌的羊毛毡手工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雕刻树叶学苑创造·B版(2018年2期)2018-01-29雕刻时光中华奇石(2017年2期)2017-04-27手工DIY漫画月刊·哈版(2016年2期)2016-02-22出来“混”,总是要美的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09年6期)2009-07-23

推荐访问:雕刻 大班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