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e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氧化丙烯腈废气的性能研究

徐春生,李雨清,刘 威,周 彬,程 传,陆冠旗,姚 欢

(1 江苏洋井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00;
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084)

(AN)废气属于含氮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主要来源于丙烯腈的生产工艺以及储罐的“大小呼吸”[1],对周边环境及人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由于丙烯腈排放比较严苛,导致其治理难度大。目前针对传统VOCs处理工艺中,直接燃烧法(600~800 ℃)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然而,该方法在燃烧过程中,需要额外添加燃烧助剂维持高温,且丙烯腈消耗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氮氧化物),造成二次污染。相比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可将丙烯腈完全氧化分解无需添加辅助燃料,生成H2O、N2和CO2,具有二次污染低、选择性高、起活温度低等特点[3-4]。

催化燃烧法的关键因素在于催化剂的研制[5-6],目前常见的活性组分大致可分为贵金属和过渡金属两大类,贵金属以Pt、Pd等为代表[7],过渡金属以Cu、Mn、Fe、Co等为代表[8]。在丙烯腈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发现贵金属Pt、Pd的低温催化性能比较优异,对丙烯腈的脱除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贵金属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导致其副产物NOx含量也偏高,目标产物N2的选择性偏低。

相比于贵金属(Pt、Pd)催化剂的强氧化性,过渡金属(Mn、Co、Cu)催化剂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处理丙烯腈废气过程中发现,其催化活性略低,但在N2选择性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9]。Nanba等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的低负载Cu/ZSM-5催化剂在保证丙烯腈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实现了>80%的N2选择性[10]。此外CeO2作为我国最大的稀土储备资源,将其灵活应用于生产生活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11]。CeO2拥有可变价态(Ce3+、Ce4+)及高储氧能力为催化氧化技术提供显著助力,并且广泛应用于VOCs净化领域。因而,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Ce双金属复合型氧化物,研究了不同Cu含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的影响,并运用至丙烯腈的催化氧化中,考察其催化活性。

1.1 催化剂的制备

CuCe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首先称取固定量的柠檬酸,并溶解于200mL水中;
之后称取固定比例的金属源(硝酸铜、硝酸铈),铜源与铈源之间摩尔比分别为0.5:1、1:1、2:1,搅拌成透明澄清溶液后,转移至60℃的水浴下,继续搅拌形成凝胶状后,转移至80℃烘箱烘干发泡。随后将样品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氛围下进行二段式煅烧:首先样品在200℃下煅烧1h,随后在500℃下煅烧3h,最终得到目标催化剂,分别记为Cu0.5Ce1、Cu1Ce1、Cu2Ce1。

1.2 催化剂测试

称量0.1g CuCe双金属氧化物置于VOCs粉末评价系统中,丙烯腈体积分数为0.2%,空速为60000mL/(g•·h),使用便携式傅里叶红外检测仪分别在120~260 ℃的反应温度下,检测催化反应过程中丙烯腈、CO、NH3、N2O、NO、NO2、CO2的浓度。再通过N原子守恒计算出N2的浓度。最终以丙烯腈转化率、氮气的选择性以及副产物的产率来表示催化反应的结果。

1.3 催化剂表征

XRD数据通过X射线衍射仪获得:需要先将样品烘干,并用研钵研磨均匀,将样品置于石英槽内,压平压实后,置于仪器中便可开始测试。扫描速度为0.5°/min,扫描范围为10°~80°。

孔结构分析以及比表面积等数据由BET分析仪获得:吸脱附测试前需要预处理,一般将所称取的催化剂样品抽真空后,于300℃恒温处理4h,以充分脱除杂质。

SEM数据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并通过扫描电镜的EDS能谱仪分析各元素分布情况。

H2-TPR数据是采用化学吸附仪获得。H2-TPR测试条件:将催化剂置于U型管中,并且在He气条件下200℃预处理2h,随后降至室温,最后在氢气的氛围下,以10℃/min升温至800℃。

2.1 催化剂催化活性

在丙烯腈催化燃烧反应中,最为理想的反应是:

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无其他副产物产生。但是由于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原因,反应过程中通常会生成NO、CO、NH3等副产物。因此,本实验在丙烯腈体积分数为0.2%、氧气浓度为20%、平衡气为N2、空速为60000mL/(g•h)条件下考察CuCe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不同Cu含量的丙烯腈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CuCe系列催化剂的丙烯腈转化率Fig.1 C3H3N Conversion over CuCe series catalysts

从图1可知,三种催化剂中Cu2Ce1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130℃时,丙烯腈开始反应,当温度上升至180℃时,丙烯腈的转化率为80%,温度继续上升至200℃时,丙烯腈完全反应。其余两种催化剂丙烯腈完全反应的温度分别为:220℃(Cu1Ce1)、250℃(Cu0.5Ce1)。从丙烯腈催化反应中表明Cu的添加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不同Cu含量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从丙烯腈催化反应的120~260 ℃的温度窗口来看,当反应温度低于220℃时,催化剂氮气选择性随着温度升高逐渐上升,当温度到达220℃时,所有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高达60%以上,之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氮气的选择性有所降低。这说明Cu含量变化会导致低温段N2的选择性差异性。

图2 CuCe系列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Fig.2 N2 Selectivity over CuCe series catalysts

图3为丙烯腈反应中各副产物产率随温度变化趋势图。

图 3 CuCe系列催化剂副产物产率图Fig.3 By-product yield over CuCe series catalysts

由图3所知,对于所有的催化剂样品在丙烯腈催化氧化中二氧化碳在200℃以后基本维持在100%,一氧化碳的产率基本没有,说明丙烯腈100%氧化成二氧化碳。其次从所有样品来看,在低温区(120~200 ℃),丙烯腈在氧化的过程中N首先生成近30%~40%的NH3,随后当温度上升后,NH3的产率逐渐下降至0%,而其他副产物(NO、N2O、NO2)开始逐渐上升,其中当温度上升至240℃时,NO、N2O趋于稳定,NO2在继续上升。说明丙烯腈在CuCe催化剂作用下,首先在低温区发生水解反应,生产NH3,随后随着温度的上升,NH3一方面被进一步氧化,生产N2或NOx等;
另一方面与生产的NOx反应,生产N2。

2.2 催化剂结构表征及分析

首先通过XRD表征分析了制备催化剂的晶型结构,相关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Cu0.5Ce1、Cu1Ce1、Cu2Ce1在2θ=28°、33°、47°、56°、59°、69°、77°和79°均出现CeO2的特征峰,分别归属于 (111)、(200)、(220)、(311)、(222)、(400)、(331)和(420)晶 面,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氧化铈立方萤石晶相结构,符合标准的CeO2XRD 卡片(JCPDS PDF # 81-0792-1002);
其次图中在35.6°和38.7°出现明显的CuO特征峰,符合JCPDS PDF # 845-0937 XRD卡片。此外,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Cu比例的增加,催化剂的XRD特征峰强度在逐渐增强。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出CuCe双金属复合型氧化物,并具有较好的晶型结构。为了了解CuCe系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情况,对其进行BET表征分析,相关结果如图5所示。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Ce系列催化剂的吸脱附曲线呈IUPAC IV型曲线,且迟滞回归线呈H4型(IUPAC分类),并通过计算发现Cu2Ce1比表面积(62.0359 m2•g-1)最大。其次发现随着Cu比例的增加,催化剂的平均孔径从从3.87nm降低到2.91nm,这是由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催化剂颗粒尺寸更小,形状更规整。

图4 CuCe系列催化剂的XRD图Fig.4 XRD patterns of CuCe series catalysts

图5 CuCe系列催化剂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图Fig.5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uCe series catalysts

为进一步揭示催化的微观结构,对CuCe系列催化剂 进 行SEM表 征。图6为 催 化 剂Cu0.5Ce1、Cu1Ce1、Cu2Ce1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Cu负载量的不同,其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随着Cu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在逐渐变小,而且形状更规整。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明,Cu的添加,对催化剂自身的微观结构有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图6 CuCe系列催化剂的SEM图Fig.6 SEM of CuCe series catalysts

其次通过SEM的mapping分析了Cu2Ce1催化剂各组成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Cu2Ce1催化剂存在Cu、Ce、O,无其他杂元素存在,且各元素Cu、Ce、O分布比较均匀。这一结果与XRD结果一致,说明所合成出的催化剂为纯物种,无其他杂元素掺杂。在催化剂催化氧化丙烯腈的过程中,催化剂除了微观结构性质的变化,其氧化还原能力强弱同样会影响催化剂的性能。为了确认CuCe系列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采用H2-TP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以看出,CuCe系列催化剂出现3个特征还原峰,分别隶属于α峰、β峰和γ峰,其中α峰为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的CuOx物种的还原峰,β峰为活性位点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还原峰。其次CuCe系列催化剂出现γ峰,这是由于制备催化剂过程形成结晶相的CuO颗粒,而这结果与XRD分析结果一致。此外,发现随着Cu含量的增加,α峰和β峰逐渐向低温处偏移,说明Cu2Ce1有着更好的还原能力,因此Cu2Ce1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丙烯腈催化性能。

图7 Cu1Ce2催化剂的元素mapping图Fig.7 Elemental mapping of Cu1Ce2 catalyst

图8 CuCe系列催化剂H2-TPR图Fig.8 H2-TPR profile of CuCe series catalysts

(1)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CuCe系列催化剂,并应用于丙烯腈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在60000mL/(g•h)空速、0.2%丙烯腈条件下,催化剂活性性能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Cu2Ce1、Cu1Ce1、Cu0.5Ce1,温度升高至220℃时,所有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高达60%以上。其中 Cu2Ce1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当反应温度为200℃时,丙烯腈完全反应。

(2)不同Cu含量的添加会影响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SEM、H2-TPR等表征可以观察到,随着Cu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颗粒尺寸逐渐变小,且分散均匀,其次氧化还原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使Cu2Ce1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猜你喜欢丙烯腈双金属副产物高效析氧反应双金属催化剂FeCo-MOF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工管理(2022年13期)2022-12-02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保鲜与加工(2021年1期)2021-02-06LG化学与泰光集团拟成立丙烯腈合资公司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21年4期)2021-01-13丙烯腈行业存在过剩风险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20年1期)2020-12-31双金属支承圈扩散焊替代技术研究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9期)2020-12-28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形机控制系统重型机械(2020年2期)2020-07-24测定水中丙烯腈检测分析方法的优化改进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丙烯腈装置急冷塔应用情况分析山东化工(2019年4期)2019-02-16金银花及其副产物的营养研究进展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12期)2016-01-22

推荐访问:丙烯腈 氧化物 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