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趣味性研究

马晓娟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陈家幼儿园 甘肃 东乡族 731403)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找到兴趣培养的切入点,促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任务,这也是现阶段下雪语文课程教学中,优化学生主观学习体验的科学方法。教师应当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感为目标组织落实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具体的课程教学实现创新不仅是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重点要求,也是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教育内容和方法特色的科学路径。实现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创新,具有以下几方面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了来讲,初步接触学校教育的阶段,需要从兴趣培养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基础学习认知培养来说,从不同学生的主观兴趣激发的角度进行教育引导是最终能够获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先进技术方法的引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促使其从主观上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主观关注度。对于喜爱学生来说,有了兴趣,进一步的课程学习过程才能在质量效果上得到保障。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讲,随着教学深度逐步加大,教学难度逐步提高,基础兴趣在前期的教学引导中的支撑性作用非常关键,教师应当在教学引导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效果[1]。

(二)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宏观教学目标

立德树人的宏观目标是现阶段课程教学背景下对学生的宏观能力素质进行培养的重点要求。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创新应用,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适当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力度和内涵的丰富。这也是从实践的角度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含金量和质量的科学方法[2]。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具体的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是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方法。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散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的方式方法。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体用帮助。在具体的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侧重点,选择发散性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语文课程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撑性作用[3]。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应当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把握住基本的教学组织原则,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提升正需要把握住基本原则,才能开发出课程教学的潜力和内涵,取得更好的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一)教师需要选准教学切入点,奠定教学创新的基础

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对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具备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和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适宜性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教学组织规划。切入点的选择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另一方面,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确认,例如,在小学课程教学中,《我爱故乡的杨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故乡这一词汇的亲切性,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引导的前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故乡出发,说说故乡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物件[4]。随后回归到课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对比观察作者是如何对自己故乡的杨梅表达喜爱之情的。这种来源于学生主观感受和学生自主思考的课程教学过程必然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课程教学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对课文的情感表达产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教师只要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注重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就能够做到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组织效果上同步实现学生教学引导效果的提升。

(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其客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引起重视。对于教师来讲,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示尊重,也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教学引导过程,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得到提升和优化,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其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也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是提升学生学习过程趣味性体验的重要方法。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整体的教学氛围营造、教学过程推进也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加显著地效果。

(三)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先进教学辅助工具

趣味性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需要先进的教学工具做支持,这也是创新教学方法得以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匹配不同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工具上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学生在整体的课程教学中应用灵活性和互动性更强的教学辅助工具提升个人的课程教学体验[5]。同时,学生若能够自主应用一部分线上教学组织模式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则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监督和管理成效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对于教学教师来说,也是帮助其适应创新性的教学引导方式方法的科学路径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创新性和趣味性需要融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体现。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教学趣味性的保持也是其更加深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件。下文结合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创新、体现教学过程趣味性的科学方法。

(一)做好前期的教学规划,提升导入阶段的教学趣味性和创新性

教学导入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程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规划工作,提升教学规划的有效性。用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划支撑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在课程教学组织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教学规划组织的环节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进行教学组织规划,优化教学实施的整体过程和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大自然的声音》的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课程本身的内容发散性,在教学引导的前期,用大自然声音的多样性特征,提出前期需要思考的具体问题,即大家觉得那些声音是来自大自然的,你所熟悉的呢?大家觉得不同的大自然的声音代表着自然环境的那些变化呢?这种在前期思考阶段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你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具有自主思考和分析的吸引力,有利于促使学生结合问题回归到自我感受的环节,通过自我分析和感受对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进行描绘和思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科学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前期的教学引导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力度,引导学生自主通过在生活中进行寻找。将代表大自然的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物件带入课堂进作为辅助素材进行应用。例如,大自然中的树叶、大自然中的花朵,都会在风吹动或者雨季来临时发出非常微妙或动听的声音,教师可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教学组织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在前期课堂教学引导的阶段就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动性,为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同时,前期经过自主学习后,学生也能够形成自主的一些问题,以便在后续更加深入的课程教学环节得到解决。从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上来讲,融入了多重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资源后,学生对学习趣味性的感受也会更加强烈。

(二)在核心教学阶段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进入具体的课程教学阶段后,教师应当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的词汇、语句进行分析和了解上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一步从文章阅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进入核心的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为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组织中,教师可结合此课程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描写景色的优美词汇,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提升教学开展的集中组织效果。用更加具有适宜性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引导。提升课程教学组织的实效性[6]。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结合的方式,首先在核心的教学环节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词汇和教学组织中的经典语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并且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向学生进行提供,让学生在上述资源的引导背景下获得更好的课程教学自主实践效果,并且引导学生进入更加深入的课程学习环节,让学生从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角度出发找到切入点和方法,最终提升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在实践中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进一步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其取得良好教学体验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反馈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育,并且注重教学引导的发散性,结合学生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环节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例如,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课程内容中的优美词汇产生良好的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兴趣点,组织基于好词好句积累的相关竞赛活动,以此课程的学习为契机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在客户才能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具有发散性的知识。或者基于课程学习趣味性提升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环节重视整体的课程教学互动,将课文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对具体课程内容和具体信息的讨论互动过程。例如,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风土人情以及一部分具有发散性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讲解,都可以融入到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中,作为教学组织的素材和发散性教学环节发挥作用,提升学生整体的主观学习体验,保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组织实践教育活动,立足于具体活动保持语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入手进行教育引导。立足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结合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过程产生更加具有发散性的想法。基于实践性的具体活动提升整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丰富性。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牛郎织女》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课程属于民间传统文化故事的特征,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散性的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曾经听过的神话故事、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发散性的阅读。并且通过组织读书活动、成立读书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长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互相交流力度更大的读书活动中获取一些知识和资源,也是能够激发出其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及哦啊哈斯在组织读书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更加充分的感知和了解,为其进一步的课程教学过程推进落实提供支持。

(四)丰富教学评价工作的方式方法,明确进一步的教学引导目标

教学引导过程中,目标的确认和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对于学生的长期语文课程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方面提升科学性和全面性,优化学生的课程学习整体状态。利用课堂和课后等多方面评价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具体的评价工作在落实开展的环节需要引入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以及家长主体参与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评价中。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等多个方面实施评价和观察,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监督管理有效性,并且立足于多元化的观察和评价提升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方法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从自身出发发现自身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找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主观思维意识。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准确全面的教学评价结果也能够帮助教师在未来的长期语文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明确方向,尽可能结合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提升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体验感,优化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态度和感受。在创新中不断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促使语文课程的教学成为一个能够长期支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点学科。

综合本文的分析可知,为了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小学阶段就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必要性。教师也应当从自身出发提升个人的课程教学能力,创新个人的教学引导思维,力求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体现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取得长期的语文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语文课程趣味性教学效果“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7期)2017-08-09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2014-03-01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教学 趣味性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