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其策略

孟 培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农业服务中心 102200)

牛结节性皮肤病,也被称之为牛结节疹,属于全身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病原为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该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病牛会出现明显的高烧﹑消瘦﹑皮肤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因此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减少经济损失,并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养牛业稳定发展。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和山羊痘﹑绵羊痘等病原属于同一类型。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牛羊肾细胞﹑睾丸细胞﹑胚胎细胞当中,在细胞内会快速繁殖并出现病变。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备细胞结合性,利用超声波可将细胞破坏,此时病毒即可从细胞中释放。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耐酸性﹑耐低温性较强,对热敏感,酸碱度为6.6~8.8,-80℃环境下可存活数十年,相反的,如温度升至65℃以上时,半小时内病毒即可丧失活性。该病毒对乙醚﹑醛类消毒剂敏感,短时间内可杀灭[1]。

牛结节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性别﹑日龄的牛,如:黄牛﹑奶牛﹑水牛等。同时,绵羊﹑山羊﹑家兔等畜禽动物亦可感染患病,但不传染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及带毒牛,其肌肉﹑皮肤结节﹑血液﹑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健康牛直接接触后即可患病,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亦可感染发病。此外,亦可通过蝇﹑蚊﹑虱﹑蜱等吸血昆虫叮咬机械传播。精液及胎盘等亦是重要的传播载体。就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是在温暖潮湿季节及血吸虫媒活跃的季节发病率显著升高。

牛结节性皮肤病潜伏期为4~7d甚至到5周左右,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发病率为2%~45%,死亡率在10%以下,奶牛和犊牛比较严重。病牛高烧至40℃以上,呈稽留热,并出现鼻炎﹑结膜炎症状,鼻腔及眼角流出脓性分泌物,后期病牛诱发角膜炎。病牛日渐消瘦,淋巴结肿大明显,皮肤肿胀,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乳房﹑四肢﹑生殖器官及会阴等多个部位皮肤出现大量结节,结节直径在5~50mm之间,呈圆形凸起状。急性病牛胸部﹑乳房及四肢等部位会出现皮水肿,后期水肿皮肤逐渐脱落并溃疡,此时极易造成继发感染,死亡率升高[2]。

对病死牛尸体进行解剖,可发现其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部位黏膜出现明显的病变,心肌出血﹑淋巴出血﹑脾脏肿大,质地变硬等。结节四周浸润呈炎症表现,皮下组织﹑结缔组织有大量红色渗出液,有的呈黄色。皮肤水肿,真皮血管及淋巴管栓塞﹑发炎。血管四周细胞积聚大量的细胞呈套状。上皮﹑平滑肌﹑淋巴等多个细胞的胞浆内有包涵体,形态呈卵圆形。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时,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主要症状﹑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该病和贝诺孢子虫病﹑盘尾丝虫病﹑嗜皮菌病引起的皮肤损伤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为避免误诊,提升诊断效率和质量,要积极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实验室诊断时,主要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5.1 病原学检查

取病牛病变组织处理后接种细胞培养物实施病毒分离,细胞病变后采用免疫荧光试验﹑血清中和试验进行鉴定,或者可直接对病料进行切片处理,然后实施荧光抗体染色观察即可发现病毒。亦可直接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最终确诊[3]。

5.2 动物实验

取病牛患处新鲜结节制作成乳剂,然后将其皮下注射给健康易感牛,在接种后1周左右即可发现接种部位出现疼痛性肿胀现象,局部淋巴明显肿大,在病牛肌肉﹑血液当中可将病毒分离确诊。

6.1 提高防治意识

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全身性传染病,病牛全身会出现结节病变。牛结节性皮肤病首次发生于津巴布韦,后期在俄罗斯﹑非洲﹑东欧等多个地区陆续暴发。2019年8月份我国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发生该病。进入2020年后,我国农业与农村事务部向OIE报告称,多地区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肉牛患病后生产性能下降,奶牛患病后产奶量减少,怀孕母牛患病后可流产。结合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危害性﹑致病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疫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层防疫部门﹑畜牧兽医部门﹑养殖场户要提升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意识,统筹做好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有效避免疫情的大面积传播和扩散,为养牛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

6.2 加强疫情排查

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中,疫情排查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基层防疫部门﹑畜牧兽医部门应认真履职,成立专门的疫情排查队伍,制定疫情排查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及流程,重点做好对外地调入牛的排查工作。排查时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如: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结痂,乳房炎﹑产奶量下降﹑股前淋巴结肿大等,应及时进行隔离,限制移动,并组织专家人员进行鉴别诊断,确诊牛应及早处置。同时,要做好对区域内养殖场户的排查工作,明确了解牛只数量,健康状况,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6.3 加强宣传培训

近年来,牛结节性皮肤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因此非常有必要做好对广大养殖场户的宣传培训工作。基层防疫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制作科普宣传材料,成立专门的宣传培训队伍,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提升宣传效果。线上宣传时,要充分发挥出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制作短视频等方式,为养殖场户推送与牛结节性皮肤病相关的防控知识﹑技术,掌握防治要点,实现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规范化防治。线下宣传时,可深入养殖场户家中发放宣传单页﹑手册﹑明白纸等方式,为人们普及宣传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危害性,临床典型症状,提高养殖﹑屠宰﹑经营人员的防治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完成各项防控工作,提升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工作效率及效果,减少工作阻力[5]。

6.4 加强调运牛只监管

养殖场户,应遵循自繁自养的原则,有效防止疫病的传入。如必须要引种,则要做好健康检疫工作,对引种牛及牛场实施严格的检疫监管,保证其健康的情况下方可引种。基层防疫部门,应认真履职,实施严格的产地检疫,对引种牛﹑运输牛的健康状况﹑免疫档案等进行认真地检查。引种调入的牛,应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并做好补充免疫﹑消毒等工作,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疫病高发背景下,有必要将活牛交易市场暂时关闭,自发性的活牛交易地点应取缔,这是防止疫情流行传播的重要举措。

6.5 强化养殖管理

养牛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充分意识到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健全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首先,选址时,应远离污染源,包括化工厂﹑屠宰场﹑交通要道﹑居民生活区﹑风景区等,要保证排水便利。其次,建场时,要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朝向以坐北朝南为主,保证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要合理控制建场面积,科学规划圈舍分区,养殖区﹑办公区﹑饲料区应处于上风口位置,粪污区﹑隔离区应处于下风口位置,避免相互污染。牛场内应实行净污分离,避免污染,牛场四周应设置隔离带,种植适量的高大树木或藤蔓类植物,后期可起到不错的遮阴效果。再次,要配置完善的养殖设施设备,包括:水槽﹑料槽﹑消毒设施﹑通风设施等,夏季及时通风降温,冬季及时防寒保暖,为牛群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最后,要控制好牛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要设置相应的运动场,确保牛群每天有适量的运动,提升牛群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6]。

6.6 加强营养补充

牛生长过程中,对饲料及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为满足牛群生长营养需求,做好营养补充工作至关重要。养殖人员应科学配制饲料,保证日粮中粗饲料和精饲料比例合理,保证日粮营养均衡,适口性好。要定期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提高饲料营养价值。要重视药物保健,可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黄芪等多种药物,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要做好饲料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贮存库干燥通风,防止出现霉变现象,如饲料发霉变质,则禁止继续喂食。要养成良好的饲喂习惯,做到定人﹑定量﹑定时喂食,禁止突然更换饲料,如需更换饲料应遵循循序渐进﹑少量多次的原则,逐步将原饲料替换为新饲料,防止出现应激现象。此外,养牛业发展中,要重视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快养牛业发展的步伐。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利用青贮技术将其制作发酵成青贮饲料,为养牛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同时也解决玉米秸秆处理难题。玉米等秸秆处理时,需制作一个发酵池(窖)或者采用密封袋,然后将玉米秸秆铡切后装填进发酵容器并压实,装填密封发酵后2~3周即可食用。青贮后玉米秸秆饲料,营养价值更高,适口性更好,是养牛不可多得的饲料。

6.7 重视消毒灭虫

消毒灭虫,有助于营造健康舒适的养殖环境,进而防止疫情的发生。所以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消毒灭虫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可行的消毒灭虫计划和方案,定时定期地展开消毒灭虫工作,确保该项工作落实到位。消毒时,应合理选用消毒药剂,如氯仿﹑乙醚﹑甲醛﹑次氯酸钠碘化合物等消毒剂,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均非常敏感有效。要轮换使用消毒药物,防止出现耐药性。消毒前要清理干净圈舍内的粪污,然后再进行喷雾消毒,消毒时要做到不留死角,包括:人员﹑车辆﹑牛舍及周边环境﹑用具﹑进出道路﹑饮水等,均要进行消毒。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应每天消毒1次,日常每间隔3d消毒1次即可。灭虫时,优选菊酯类兽药,保证其低毒﹑高效﹑无残留﹑无刺激,将牛体﹑牛舍﹑养牛场周边环境中的蚊蝇等昆虫杀灭,减少病毒的传播,一般情况下,灭虫工作每间隔2周开展1次为宜。规模化养牛场,可设置专门的消毒通道,长度为10m左右,深度为3m左右,消毒池内设置菊酯类消毒剂,然后驱赶牛群进行药浴,亦可起到不错的消毒灭虫效果,防止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

6.8 落实免疫接种

现阶段,接种疫苗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最为简单﹑有效的措施。常用疫苗为山羊痘疫苗,可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尤其是高危区的牛群,接种疫苗后可显著提升免疫水平,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养殖人员应使用兽医部门免费配发疫苗或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保证疫苗质量,避免采购劣质疫苗及三无疫苗。使用疫苗前,应检查其保质期,确保处于有效期内,检查瓶口是否出现松动现象,检查疫苗是否有杂质,否则禁止使用。养殖场户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免疫程序,大群免疫时,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免疫1次,1月龄及以上牛股内侧注射0.25mL,免疫疫苗为山羊的5倍。犊牛免疫时,每个月对达到1月龄未免疫的犊牛免疫1次,在牛尾根皱褶皮内注射0.25mL即可。免疫操作,有条件用牛颈夹或免疫通道保定牛只。实际情况大多数散养养殖户,并没有保定条件,而且牛群放养。那就需要取得动物主人或饲养人员的配合,准备一根结实的长绳,做好笼头将牛保定在柱子上或栏杆上。多人配合。烈性牛需要上牛鼻钳子保定,免疫人员位于牛后安全位置,单手将牛尾举至与水平线成45°角,用酒精棉球对尾根皱褶部位消毒,在离尾根5cm左右处持注射器平行进针,将0.25mL疫苗注入皮内,深约1~2mm,形成一个直径10mm的鼓包。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前应进行小群试验,小群免疫接种后30min如无异常反应即可进行大群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完成后,需做好免疫记录工作,每接种1头记录1头耳号,并用自喷漆标记,避免出现漏免或重免的现象。接种疫苗后养殖人员应密切留意牛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有过敏牛只,可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5mL。此外,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后,需要将疫苗瓶﹑包装盒﹑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服﹑注射器﹑酒精棉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7]。

6.9 及时诊断和处置疫情

针对怀疑患有结节性皮肤病的牛,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要及时上报疫情,并进行严格的处置。将牛场封锁,封锁期间暂停一切调运活动。重症及病死牛,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严密监测同群牛,一方面要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剂量为山羊的5倍,同时也要做好对周边养牛场的紧急免疫接种工作。另一方面要落实清洁﹑消毒﹑灭虫等工作,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此外,疫情发生后,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疫情来源﹑趋势﹑特点等查明,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助力。

6.10 及时隔离、治疗病牛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针对患病牛主要应扑杀为主。治疗前,需对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使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处理牛床,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牛体消毒,并将灭蝇灵放置在圈舍当中,将牛舍内的蚊虫等消灭掉。治疗时,以对症治疗为主,针对皮肤出现结痂﹑结节的病牛,可涂抹碘甘油等消毒防腐药,加快结痂愈合;
针对高烧并出现疼痛感的病牛,可肌注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
针对结节溃烂的病牛,可肌注头孢噻呋钠;
针对眼部病变的牛,可用环丙沙星溶液冲洗。此外,对症治疗时,可配合药浴,提升治疗效果,防止交叉感染,降低病牛死亡几率。

综上所述,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频频发生,为养殖场户敲响了警钟。养殖人员要充分意识到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危害性及防控工作的必要性,认真做好综合防控工作。通过分析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主要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要点,并以实例探讨了该病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希望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旨在降低经济损失,提升养殖效益,推动养牛业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结节性皮肤病病牛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4期)2021-07-21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4期)2020-11-16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牛呼吸道感染诊治四川畜牧兽医(2018年12期)2018-03-18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年4期)2016-07-18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年3期)2014-12-19

推荐访问:皮肤病 防控 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