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价值逻辑、质量管理及评价机制

□随国栋 罗生全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突出了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客观上推动了职业教育教材的发展。就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教材而言,虽然高职教材建设在教材数量和种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面临着教材建设的整体质量普遍不高的现实困境[1],特别是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评价机制缺乏。提升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2],高职教材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质量建设作为支撑。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职教材的质量建设为立足点,通过厘清高职教材质量建设的价值意蕴,明晰高职教材质量管理的基本逻辑,探明高职教材的质量评价机制,以此来深刻把握高职教材建设的内在本质,以期为高职教材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持。

高职教材建设的价值逻辑包含问题需求逻辑与目标需求逻辑。问题需求逻辑是基于高职教材质量面临的现实境遇而提出的发展需求;
目标需求逻辑则反映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和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要求。

(一)破解高等职业院校教材质量难题的现实需要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质量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教材质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不协调。高等职业院校教材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学习实践操作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分缺乏此类教材。已有的教材也都是直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教材,高职院校的教材成了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延续了本科教材理论性强的特点,把一些本科教学内容简化后直接呈现给高职院校师生使用[3],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需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材知识陈旧。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市场需求的,教材中呈现的陈旧知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成为校企合作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高职教材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有关。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被视为是一种“层次”属性的教育形式。国家对高职定位模糊,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都相对较薄弱,在此大背景下,高职教材质量同样被忽视。二是与社会认可度低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往往是人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面临着发展窘境,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诸如生源质量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差等。在此情况下,高职教材自然也不会得到重视,社会对高职教材的投资也较为冷漠。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高职教材最终被边缘化。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兴起,我国社会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国家开始意识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重磅文件相继出台,旨在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提供强劲动能。政策层面的宏观把控,使各级政府意识到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性,开始关注高职教材质量问题。国家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尽快补齐短板,提升职业院校的教材水平,扭转职业院校教材发展的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重在引导高职教材加强制度建设、重视质量管理以及进行科学评价,以此来丰富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

(二)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制造业发展,虽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国工匠,但要想在世界上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制造强国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做支撑。近年来,世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加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对人才类型需求的变化[4]。在此背景下,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考虑,对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制度安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作支撑。《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其中教师、教法、教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司长王继平在印发《方案》 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5]。教师、教材、教法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展示和教学方法选择都要以教材为根本,离开了教材,一切的教学活动就会进入到无序发展状态,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从教材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国家认同感和民族情感的技能型人才,这种隐藏在学生个性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念并非自然形成,而是要经过系统科学的知识学习才能被形塑。高职教材能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通过优化设计而组织起来的系统科学知识来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塑造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制度自信最终实现“培根铸魂”的教育目的[6]。高职教材体现着国家意志,实践着国家意识形态战略[7]。高职院校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特定文化的熏陶,最终成为具有国家认同感和民族情感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高职教材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优质职业教材的必然选择

《方案》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职业院校“类型”教育属性的发展愿景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还较为薄弱,高等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就是其中的短板之一。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亟待破解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难题。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指明方向[8]。由此可见,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注重高职教材建设,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材体系,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国务院于2015 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9]。无论是当下的制造大国,还是未来愿景的制造强国,都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我国要想在未来社会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就必须要紧紧依靠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离不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做支撑。如果说建设职业教育强国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基础工程,那么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强国则是制造强国的战略支撑。由此可见,教材是基础的基础,是关键的关键,具有育德修技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国强教双重诉求,把教材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系[10]。

我国高职教材质量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政策期待是高职教材建设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这些都需要通过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来实现。如果要深入讨论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有必要厘清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实质,探明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基本取向和作用机理,从而为深入探讨高职教材建设奠定基础。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内涵实质

质量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种形式,从内涵形式上看,质量是对管理本质规律的把握;
从外延形式上看,质量则是根据质量作用主体的需要来进行范围与程度的界定。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概念大致包含三重意蕴:

其一,合规律性的质量管理。合规律性的质量管理是基于对质量概念本质规律的认识而做出的积极行动。质量的本质是事物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达到和谐完美状态的存在,这是哲学视角的、原初的质量定义。基于合规律性的质量管理,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是在遵循教材建设自身的固有规律基础上,将教材建设与学生完美人格塑造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其追求的是人、事、物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教材的应然状态。

其二,合需求性的质量管理。经济学将质量理解为顾客对质量的看法。合需求性的质量管理则将质量管理视为“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行为”。它关注质量管理的“效用”,暗含实用主义的思维倾向。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高职教材建设是一种供需关系。供需双方对应着教材建设群体和教材顾客群体。教材建设群体是供应方,教材顾客群体是需求方。教材顾客群体主要是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构成,它直接联系着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他们的需求真实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材建设群体作为供应方必须重视顾客群体的需求,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理应围绕着顾客群体的真实需求来进行。这样一种以教材顾客群体的需求满足程度为标准的质量管理就是合需求性的质量管理。

其三,合目的性的质量管理。这是一种将质量视为“符合目的”或“目的适切”的定义。广义的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1]。这种满足要求的程度就体现为质量的合目的性。所谓合目的性,是指事物具有满足、实现某种目的的性质与能力[12]。高职教材建设是满足和实现我国教育目的而做出的主动选择,高职教材建设必须要遵循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并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材建设全过程。

上述三种质量管理概念较为全面地解读了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理念。而在本文中,我们更倾向于合目的性的质量管理定义。这是基于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考量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讲,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传授什么样的内容、倡导什么样的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3]。教材建设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质量概念就需要涉及“产品和服务符合谁的目的?如何评估这个目的是适切的?”等问题。一言以蔽之,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就是要使教材建设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展需求。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基本取向

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质量管理应遵循着现代管理学的理念,运用管理学的理念、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的发展模式,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全面质量管理取向。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60 年代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阿曼德·菲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14]。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全面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二是全面控制,即全要素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15]。而具体到高职教材建设中,首先,高职教材建设要体现以质量为中心的实践过程。无论是顶层设计的政策文件制定环节,还是协同推进的各个实践环节都应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其次,高职教材建设应以全面控制、持续改进为策略,注重教材建设的工作效率。2019 年教育部出台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规范职业院校教材,提升职业院校教材管理质量。不仅对职业院校教材管理职责、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出版与发行、选用与使用、服务与保障、评价与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还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运行程序进行了分工部署,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职教材建设秉持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

其二,实践性取向。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实践性为导向,因为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对接现代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为要义。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材质量管理要以“立足于用、以用为主”为主要依据,聚焦于适应各种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抓不住“求用”的实践取向,就难以发挥出高职教材的价值和作用[16]。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同年年底,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再次强调要“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政策文件强调从呈现方式上设计高职教材,正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质而推出的创新性举措。活页式教材的重点不仅是教材物理形态的变化,更是教材内涵的深层次转变,其本质是以职业能力清单为最小模块的教材内容组织的优化,教材中每个模块的内容独立可撤换和更新且不破坏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17]。

其三,使用者取向。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8]。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培养人才规格总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教材必须要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换言之,高职教材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客观需求,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从学生的基本需求来看,高职教材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开发的“立体化”教材和“项目化”教材正是为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开发的。学生不仅能够从纸质教材上获取知识,而且还能从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上进行知识的学习[19],从“项目”中获取知识,以项目为引领,教材设计从关注知识、技能的获取转向关注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从学生的特殊需求来看,高职教材需要综合考虑高职学生的来源、能力水平。譬如,一些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往往不满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他们会感兴趣于技能操作背后的理论。故这类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水平教师的引领,更需要专业的配套教材做支撑。使用者取向的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了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人文理念,更尊重了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规律。

(三)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作用机理

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质量管理机理体系是各要素之间以及各机制之间的联合而形成的,并且各联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彼此影响的具体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内化生成和外化反馈四大机制,四大机制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其一,顶层设计机制。顶层设计机制是包括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价值立场的确立在内的一系列宏观问题的统筹规划。应坚持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
科学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的选题遴选、编写、审定、选用、评价,以及修订更新的工作机制,提升教材建设质量,确保优质教材有效供给,建立符合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于2019 年10 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编选结合”的建设原则,即对于市场供给充足、竞争充分的专业领域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以组织遴选、锤炼精品为主;
而对于市场供给不足、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领域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则以引导开发、组织编写为主[20],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统筹规划”色彩。

其二,多元共治机制。高职教材建设的多元共治机制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并以社会契约为联系纽带将各主体要素进行系统整合,最终形成在多元主体参与格局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平等、互动、合作,在国家事权、制度规范和理念意识上统一的有机互动过程[21]。多元共治机制作为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机理的构成机制之一,其内在规定性包括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一是横向维度的多元共治。包括运行机制(教材编写、审查、出版、选用、使用、监测、研究、培训及评价等)与约束机制(制约、监督、问责与惩戒等)的耦合作用,以协同推进教材质量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将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贯穿始终,严格把好高职教材建设的“思想关、质量关”。二是纵向维度的多元共治。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机制要达到开放性,必然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机制,以扩大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机制与质量管理场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变换。信息循环系统构成了二者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变换最基本的手段。

其三,内化生成机制。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内生过程可以表述为“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过程。知,指认知和观念,即编写者对教材质量的认知和观念;
情,指情绪和情感,即编写者对高职教材建设所持有的认同状态;
意,指个体形成固定的观念、意志和思维模式,即编写者在进行教材编写过程中所持有的坚定信念;
行,指行为与表现,即编写者把教材建设的政策要求和质量目标融入教材内容之中,完成教材编写任务的过程。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是由专业力量完成的复杂认识实践活动。教材编写者要根据顶层设计的要求、教材的性质以及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教材编写活动,这一过程同样也是编写者充分领悟顶层设计者思想和消化已有信息的内化生成过程。内化生成机制不仅与前一环节的顶层设计机制紧密关联,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的外化反馈机制。

其四,外化反馈机制。高职教材建设在内因和外因都具备的基础上,还必须经过“理论联系实际”“方案付诸实践” 的外化实践检验阶段。在这一阶段,外化反馈机制的功能在于对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进行综合检验,以预防高职教材建设重大失误现象的发生。其原因在于外化反馈机制可以将内化与外化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加强内化来改进外化,通过对外化的反馈来评估内化。将奖励与惩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施以奖励来鼓励提升,通过给以惩罚来控制教材质量管理过程[22]。通过信息收集,将教材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者对教材的需求状况及时反馈到教材的内化生成环节,内化生成环节在不断改进工作的同时,将外化反馈机制的信息反馈到顶层设计层面,最终顶层设计层面在其机制内部进行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的分析与统筹规划。

高职教材建设评价的逻辑起点在于确立评价标准。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怎样来运行是高职教材评价的根本性问题。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关涉高职教材评价的内容问题,而评价标准如何运行则指向高职教材评价的形式问题,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因此,高职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建设引导并制约着评价运行机制的建构与运行。高职教材建设具有思想性[23]、科学性、特色性[24]和适应性[25],进而意味着高职教材评价活动必须要将思想性、科学性、特色性和适应性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评价标准之中,以此来规约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机制的运行秩序,最终实现打造高质量精品高职教材的建设目标。

(一)质量评价的准入与过滤机制

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准入与过滤机制是指按照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标准,对进入教材建设中的不同科目教材进行准入条件的筛选与过滤。从当前高职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评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教材质量评价标准松紧不一,与高职教材建设对思想性、科学性、特色性和适应性的质量标准要求尚存较大差距。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引进的境外教材没有进行严格的准入条件筛查,致使一些国外的经典畅销教材被翻译或者直接在课堂上使用,甚至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悄无声息地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教材之中,造成了一些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隐患[26]。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亟待进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准入审查与过滤。具体而言,这涉及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和审查机制。其一,申请条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职教材建设评价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遴选,评价人员必须具备高职教材建设评价资格,他们必须持有从事高职教材建设评价的资格证书;
二是高职教材建设的各类型教材必须达到高职教材评价的申请条件方可进入到评价环节。其二,申请程序。无论是高职教材建设评价人员还是高职教材建设的各类型教材均必须按照严格的申请程序进行资格审查与过滤。其三,审查机制。高职教材建设评价的准入条件制定、遴选主体、遴选程序必须要接受严格审查,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进行事先预告与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质量评价的跟踪与反馈机制

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跟踪与反馈机制是指根据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标准对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收集与信息反馈。在高职教材建设评价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是较为常用的两种评价类型。高职教材的显著性特征之一是时效性强,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教材建设必须关注教材建设的周期,故单凭高职教材建设的结果性评价很难适应其发展需求。为了能够达到高职教材建设的既定质量目标和遵循高职教材建设的自身规律,就必须要对教材建设的过程进行跟踪与控制。基于此,高职教材建设评价跟踪与反馈需要对教材建设的内容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跟踪与反馈。其一,内容质量跟踪与反馈,是指对教材建设的内容质量进行数据监测、效果评价和用户体验的监测;
其二,服务质量跟踪与反馈,是指对上一级教材管理主体为下级教材建设主体提供服务质量状况的监测;
其三,管理质量跟踪与反馈,是指对教材建设的管理体制运行状况的监测。

(三)质量评价的复议与改进机制

作为高职教材建设评价机制的构成部分,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复议与改进机制是指当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结果存在争议时,利益受损方通过教材建设的申诉渠道进行意见反馈或是行政复议的一种管理模式。目前,由于教材评价的结果被用来作为审查教材的依据,决定教材是否能够进入试验和推广使用。为防止教材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高职教材建设主体必须严格落实高职教材建设评价标准的原则,建立教材评价的复议制度。建立复议制度不仅是考虑教材编制的权利,也是一个民主科学的教材评价机制必不可少的环节[27]。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高职教材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必然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评价标准又是一个相对的标准,难以保证所有内容都能进入到评价体系之中。由此,建立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复议与改进机制能够为利益受损方提供利益诉求的申诉渠道,化解利益冲突,促进高职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高职教材建设评价的复议与改进涉及评价结果公平性的复议与改进、评价内容的复议与改进。其一,评价结果公平性的复议与改进。高职教材建设评价在现实中难免会出现评价结果存在争议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评价人员需要认真倾听高职教材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组建高职教材建设评价复议小组,严格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的复议审查,对复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与改进。此外,高职教材建设评价的复议工作小组要向利益诉求者进行客观的解释。其二,评价内容的复议与改进。在高职教材建设过程中,不同建设环节的人员的素质存在差异性,同样的信息收集标准和反馈信息标准在不同人员那里会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因此,不同建设环节反馈到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评价信息平台上的内容质量可能会存在大的差异。高职教材建设评价信息收集内容上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其最终的评价结果和结论。由此可见,高职教材建设评价内容的复议与改进在整个评价机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质量评价的监督与保障机制

所谓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监督与保障机制,是根据高职教材建设评价标准对高职教材建设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为评价顺利实施提供各种条件保障。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监督与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形式。长期以来,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企业投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主观意愿不强,出版单位也更倾向于开发选用基数大的通识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此外,由于编写教材在职业院校的高级职称评审中几乎没有分量,也不被计入工作量,从而使高水平、高职称教师不愿意投入教材建设,特别是选用数量少、编写难度大、技术更新快的专业课教材[28]。鉴于此,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监督与保障机制有必要发挥监督与支持功能,并通过质量评价机制来实现高职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监督与保障机制要发挥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监督功能。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权力配置,每个层级的教材建设评价主体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必须要对其进行权力监督,对权力行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主体进行严肃问责,对权力缺失的教材建设主体进行权力重新配置并保障其顺利开展高职教材建设评价工作。其次,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监督与保障机制要发挥其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支持功能,对所有准备进入准入与过滤环节的教材进行严格监督,并针对选用数量少、编写难度大、技术更新快的专业课教材进行条件准入以及提供此类教材建设的各种条件保障。

猜你喜欢技能型院校教材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0期)2022-01-18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6-09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推荐访问:质量管理 逻辑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