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师焦虑的化解策略

胡可欣,邱小健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1]。“双减”政策实施后,基础教育变革迅速而又复杂,给教师工作带来许多新变化,增加了教师工作的不确定性,教师面对带有不确定性以及模糊性的教育变革,容易产生焦虑[2]。教师焦虑不仅给教师带来负面影响,还影响“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由此,本文将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焦虑的表现,分析教师焦虑的影响,提出对应的化解策略。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指的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未知情况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焦虑作为一种一般情绪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教师也不例外。在已有研究中,教师焦虑被认为除了具有一般人的普遍焦虑意蕴外,还有其独特的内涵,即“由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一种担忧的期待,也是教育意义迷失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的外在表征”[3]。“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增加,比如教师作为课后服务的主力军,该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的新规定,教师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

(一)教学焦虑

教师的教学焦虑是指教师在准备、执行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教学焦虑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情况、教学成果和教学情境的不确定,表现为紧张、不安和担心等情绪[4]。“双减”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更有质量的教学,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双减”政策对作业的总量和时长都有明确的规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是单纯减少作业量,教师要科学设计作业,结合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设计有质量的作业。科学设计作业还处于探索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担心当前设计的作业发挥不出作用,对教学效果感到担忧,增加了教师对教学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产生教学焦虑。

(二)时间焦虑

时间焦虑指的是一种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紧张、忧虑、担心、焦急以及恐惧的复杂的心理情绪。主要表现为对工作超时、过度劳动、难以有效管理和掌控时间等状态的焦虑[5]。“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有教师反映工作时间相较过去有所延长,增加了很多压力和“隐形负担”[6]。“双减”政策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并且要保证课后服务的时长和质量。教师参加课后服务使得教师的在校工作时间相较以往有所延长。教师还要保证课后服务的质量,除了学业指导外,要提供丰富的文娱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除了课后服务带来的负担,以往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和作业设计都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思考。可以看出,“双减”提出的教育新要求让教师工作总量增加,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工作,部分教师需要利用下班后在家的时间处理工作。超时的工作和过度的劳动是令教师产生时间焦虑的主要因素。

适度的教师焦虑可以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现状的动力,教师焦虑过高可能引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过度担忧,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忧心忡忡、过于紧张,这种高水平的焦虑状态不仅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可能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具体来说,过度教师焦虑容易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降低自我效能、产生职业倦怠[7]以及损害教师健康[8]。

(一)降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实现行为目标的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教师的自我效能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成功完成某些成就行为的信念感比较高,所以,对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来说,能够比较容易地结合个人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来设计适当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有效地实施计划,从而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对自身能力的主观感受可能过低,认为自己的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在工作当中可能就不敢争取,害怕面对挑战。教师焦虑源自于教师对教育教学变革之中的不确定性感受,教师焦虑过高,容易让教师陷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担忧、不安和恐慌之中,担心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个人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降低对专业能力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师难以保持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

(二)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有焦虑情绪是教师工作倦怠产生的一个原因,教师焦虑的程度越严重,其工作倦怠的程度就越高[9]。职业倦怠指的是个人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在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是一个较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难以从教育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成就感,缺乏对工作的兴趣和工作热情。教师职业具有情感性的特点,当教师处于过度的教师焦虑之中,不仅是对教师情绪的一种不良消耗,让教师感到疲惫,而且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使教师怀疑个人专业能力,难以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引发教师对工作的厌恶,产生职业倦怠。可见,教师焦虑导致了教师工作倦怠。

(三)损害教师健康

过度的教师焦虑容易对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焦虑除了存在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情绪反应,往往还伴随着心跳过快、胸闷气短或者血压升高等不良的生理现象。过度焦虑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教师长期处于担忧、恐慌的状态当中,会对教师的精神产生更多额外的消耗,更容易让教师感到疲惫。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当中,可能会使教师焦虑从一种基本的情绪反应转变为病理性焦虑,从而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发生。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教师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强力支柱,如果教师长期处于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一方面,不利于教师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教师焦虑可能由情绪反应演变为病症,对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总之,过度的教师焦虑不利于教师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过度的教师焦虑既容易对教师日常工作产生消极影响,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又妨碍教师的正常生活,还很可能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影响到学生。可见,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教师化解焦虑情绪。

(一)教师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化解教师焦虑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化解自身焦虑情绪。第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在“双减”落实的过程当中,教育面对着如缺少师资力量、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要真正发挥“双减”的积极作用,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10]。教师化解自身焦虑可以提高自身素养以应对更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提高自身素养就是要提高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变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不容易过分恐慌和担忧。教师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敏锐的政策感知。新政策背景下,教师想要从容不迫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深入把握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教育政策的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把握政策走向,让自己免于在新政策带来的教育变革中慌乱无措、无所适从,陷入过度焦虑之中。第二,调整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指的是个人对自身的洞察和理解。教师陷入过度焦虑,可能是教师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教师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合理制定目标,达成目标带来成就感能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11]。过高和过低的自我评价都是教师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的一种表现,教师没能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不利于教师焦虑的化解。如果自视甚高,教师可能会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或者制定无法完成的目标,在失败中受挫,产生焦虑。自我评价过低的教师可能会因为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缺少自信,对工作感到恐慌和担忧,从而滋生焦虑情绪。

(二)改进教师评价制度

要想真正化解教师焦虑情绪,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还不够,学校需要为教师创造更优质的工作环境,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化解教师焦虑。

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是为了考察教师的工作效果。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能客观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分析出教师工作的优点与不足,起到指导教师改进教育工作方式的作用。但前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过于繁琐、评价导向以学生成绩为重等问题,不能适应“双减”政策,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所以要优化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减轻教师的评价负担和竞争压力,从而化解教师焦虑[12]。复杂的评价指标容易令教师在工作中受限,一言一行仿佛都在一定标准之下,工作的自由度不高,而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更是容易让教师担忧教学效果。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阻碍教师的教育工作,使教师产生焦虑。学校要对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进行适当改进,化解教师焦虑,促进教师健康发展,助推“双减”落实。

(三)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教师作为课后服务的主力军,工作时间较之以往有所增加。教师是一个有很多隐性工作的职业,学校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可以有效化解教师的时间焦虑。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增加教师自由时间,提高教师工作自由度,便于教师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这样能够有效减轻教师在校内的工作压力。教师容易产生时间焦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时间过长,难以平衡工作与生活,休息的时间不够。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对教师上下班时间进行个性化的调整,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教师因长时间持续工作而压力过大的问题,有助于化解教师焦虑。教师对时间的规划更加自由,可以让教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提高教师工作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焦虑普遍存在,这说明教师焦虑是个范围较大的群体性问题。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焦虑产生的消极影响说明教师焦虑应该得到化解。教师焦虑来源于各个方面,只依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无法真正化解,除了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来自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与社会要形成合力,为教师构建更加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给予教师更多理解和实质性的帮助,真正化解教师焦虑。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双减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8期)2022-06-14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年1期)2015-12-01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6期)2015-09-05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推荐访问:焦虑 化解 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