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曾 莉 卿山林 尧 鹏 姜涵文

慢性肾脏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中毒症状,在临床上称为“尿毒症”[1]。随着疾病进展,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会不可逆丧失功能,进一步引发多种并发症,最终丧失生命[2]。目前,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患者的生命,但长期血液透析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加之血液透析费用高昂,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极易引发多种心理问题[3-4]。莫国华[5]研究组表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悲观、自卑等不良心理障碍,提示临床应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传,并提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使患者置身于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中。鲍惠红[6]研究组通过对4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尿毒症患者由于经济、照护、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自我感受负担,且多数患者普遍处于中度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提示临床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是指患者存在拖累家人、成为别人负担的心里感受,包括患者因依赖照护者产生的挫败感、内疚感,以及因经济、身体、心理、情感等因素给照护者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顾虑等[7]。相关研究表明[8],自我感受负担能够产生焦虑、抑郁、自责、沮丧等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刘瑶[9]、林琴[10]等人研究表明,自我感受负担与患者的服药、康复依从性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郎海燕[11]等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发现其能够促进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养成,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张欲荣[12]等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期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同感心心理沟通是一种以建立同感心为基本原理的沟通方式。同感心的最初概念来源于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领域的心理沟通,在医学上是指进入并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患者的一种能力,是心理沟通技巧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成为现代护理专业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13],但在实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系统健康教育是改善患者行为方式,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的有效教育方式,有研究表明该干预方式能够减少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目前,系统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很多,同感心心理沟通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的实证研究较少,但同感心心理沟通在肝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15]。因此,本文将系统健康教育和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二者结合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以探究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1.1 对象

以2020年6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内科学》[16]中尿毒症的相关标准确诊;
②均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指征,透析时间≥6个月;
③意识清晰,语言沟通能力正常;
④生命体征平稳者;
⑤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③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者;
④存在既往心力衰竭等心脏病史者;
⑤既往焦虑、抑郁症者;
⑥近期存在其他家庭变故者。依据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8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
年龄31~76(52.06±10.59)岁;
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大专以下39例。对照组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
年龄33~78(52.61±11.66)岁;
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大专以下38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教育,包括血液透析的基础知识讲解、药物应用、透析结束后的注意要点等相关事项。

研究组患者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时予以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包括小组组建、系统健康教育以及同感心心理沟通三部分内容:①专业干预小组组建:小组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指导师、1名护理医师、3名责任护士,小组所有成员均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及同感心心理沟通相关内容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研究。②系统健康教育:分不同阶段进行系统教育,血液透析前,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透析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向其讲解并发症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减少其治疗期间的抵触感和过分焦虑、紧张心理;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向其讲解最佳治疗时机,并及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疑虑;
结合患者的个人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案的利弊及应对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如高血压、低血压、心衰的应急处理,使其做好心理准备;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想法予以令人信服的解释,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和态度。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选择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加强咨询与指导服务,对患者所提诉求和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
血液透析结束后,向患者宣传教育和护理等相关工作。同时,注意情绪变化,做好开导健康教育,使负面的心理情绪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或者消除。③同感心心理沟通:自患者入院后由小组医护人员以同感心为基本沟通技能,认真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并留意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以了解患者如何感知或认识自身疾病,了解其对疾病的态度和感受,以及患者如何应对疾病。在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放下自己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和习惯,对于患者的任何想法不附加自己的解释,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接受患者的看法和立场,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处境及感受予以最大程度的理解,并采用肢体语言接触以及表情变化等对患者的倾诉予以回应,向患者表达理解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健康状况:应用Zung氏[17]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SAS、SDS量表均由20个项目组成,所有项目依据症状出现频率均采用1~4等级赋分法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18]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该量表由身体负担、经济负担以及情感负担3个维度组成,共10个条目,均采用1~5等级赋分法计分,得分40分以上为重度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在30~40分为中度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在20~30分为轻度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低于20分为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③生存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19]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该量表由4个维度、24个条目组成,分别为生理(7个条目)、心理(6个条目)、社会关系(3个条目)和环境(8个条目),所有条目均计为1~5分,得分越高标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④治疗依从性:使用Frankl依从量表(Frankl compliance scale,FCS)[20]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该量表包括健康饮食、康复锻炼、规律用药等项目,满分为4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3~4分表示依从性高,2分表示依从性一般,0~1分表示依从性差。⑤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内瘘感染、动脉瘤、内瘘狭窄、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处理

将研究所得数据全部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SAS、SDS、身体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以[n(%)]表示,分别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比较

两组患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各维度评分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后以上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31%,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n(%)]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过程会使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21]。首先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坚持治疗的过程,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效果,多数患者因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不透彻,对治疗方案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从而易产生严重焦虑、抑郁、担忧、紧张等心理问题,表现出对治疗的不配合,最终影响治疗进程以及治疗效果[22-23]。因此,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需要的临床意义[21]。传统教育方式以口头阐述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为主,形式单一,针对性较差,患者学习效果一般;
常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仅凭自己的经验、判断力和情感反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出判断,往往忽略患者的处境和感受,从而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22]。而完全理解患者感受,与患者感受产生共鸣的前提是建立同感心。相关研究表明,同感心是提高临床干预质量的关键,也是建立护患信任、满足个体化需求的前提[23]。因此,本研究首次将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策略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探究其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但研究组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练贤惠[24]、郝亚莉[25]等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尿毒症疾病相关知识及血液透析方法、过程、预期效果等详细讲解,使患者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疾病,减少过度担忧、紧张;
透析前,向患者说明透析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向其讲解并发症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或减轻患者因对一切未知而产生的担忧、紧张心理;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诉求及存在的疑虑进行耐心解答,也可减轻患者的疑虑,改善其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指导师利用同感心心理沟通技能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处境和想法被接纳,引导患者充分表达自我,从而产生舒畅、释然、满足的感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SPBS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这可能得益于同感心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接受患者的看法和立场,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处境及感受予以最大程度的理解,并以肢体语言接触向患者表达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压力得以释放,精神状态得以改善。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6-27]。可能因为系统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血液透析过程的认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所改善,从而减少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同感尿毒症依从性 Books that change my life 改变我一生的书籍疯狂英语·读写版(2020年10期)2020-11-06人物健康人生(2017年12期)2017-12-21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期)2017-05-17可怕的数学题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7年3期)2017-04-27怀孕后孕妈们最担心这些事 你可有同感?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9期)2016-04-28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6期)2016-01-20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1期)2015-06-10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10期)2015-03-01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2期)2015-02-06

推荐访问:心心 尿毒症 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