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般临床资料与视觉质量评估结果构建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的Cox比例风险回归预测模型

王 彦,张立友

白内障致盲率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课题[1]。白内障包括皮质性、后囊下性和核性三种类型,我国皮质性白内障占全部白内障的65%~70%[2]。与后囊下性和核性白内障相比,皮质性白内障发病早期对远视力影响较小,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感觉,加之近年我国对防盲工作的重视,皮质性白内障早期识别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3-4]。目前国内外白内障预测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视力恢复方面,有关发病风险预测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旨在了解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流行病学特征,尝试筛选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依据。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期皮质性白内障500例。诊断标准:参照我国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在暗室内经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自然瞳孔下晶状体皮质混浊,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0.8;
晶状体内可见水裂、空泡或板层分离。纳入标准:双眼或单眼明确诊断初期皮质性白内障;
年龄≥18岁;
既往无眼部手术或眼外伤史;
以上有一项“否”,则不纳入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角膜病、高度屈光不正、眼底病变、视神经病变等其他眼病;
直接检眼镜检查及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发现除晶状体混浊外有其他异常;
其他病因所致视力下降;
以上有一项“是”,则不纳入研究。健康体检者筛选标准:年龄≥18岁;
自愿接受且可认真配合检查;
柱镜度数-1.50~1.50 D,屈光状态为球镜度数-3.00~3.00 D;
国际标准视力表单眼最佳远视力≥0.8;
直接检眼镜和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均未见异常;
既往无眼部手术和眼外伤史;
以上有一项“否”,则不纳入研究。

1.2方法 将500例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组,将5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整理2组临床资料,并对其视觉质量进行评估:①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采用德国OCULUS Binptometer4双目视力仪通过不同对比度设置(80%、40%、20%、2.5%),让患者识别视标获取对比度视力,以检测对比敏感度和炫光敏感度。②散射指数:使用OQASTMⅡ(欧卡斯)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西班牙VISIOMETRICS公司),经综合验光仪验光矫正后戴镜进行检查。分别记录客观验光、客观散射指数(OSI)、MTF cut off、SR、对比度视力检查VA、伪调节和真实调节力、泪膜功能。

1.3质量控制 ①数据录入前严格核对,采用双人双录方式,发现差异根据记录号按原始调查表进行改正,控制数据偏倚。②课题组研究人员培训,统一观察指标的评定标准,落实“责任包干制”,确保准确性。

2.1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流行病学特征 500例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中,左眼79例,右眼85例,双眼336例;
其中女289例,男211例,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女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男性(P<0.05)。随年龄增加,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占比逐渐增加,<50岁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
50~59岁者100例,其中男37例,女63例;
60~69岁者171例,其中男78例,女93例;
≥70岁者211例,其中男85例,女126例。

2.2临床资料 研究组女性多于健康组,随着年龄增加研究组占比逐渐提高,研究组有家族遗传史、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的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体育锻炼频率低于健康组,2.5%、20%、40%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低于健康组,散射指数高于健康组(P<0.05,P<0.01)。见表1。

2.3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因子的筛选 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预测模型的潜在预测因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将P<0.05的变量作为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预测模型的潜在预测因子。经Cox回归分析,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预测模型潜在预测因子为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散射指数、体育锻炼频率。见表2。

表2 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预测模型潜在预测因子筛选结果

2.5模型预测能力评价 ROC曲线分析显示,Cox比例风险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的AUC为0.899,95%CI为0.897,0.917(P<0.001),敏感度为0.776,特异度为0.858,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见图1。

据报道,我国白内障患者达670万,且每年以130万的速度迅猛增加,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5]。本研究发现,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发生率逐渐增高,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6]。女性老年人群是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的高危人群,根据这一流行病学特征,需重点筛查,对于阳性人员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阴性人员给予预防措施,以降低白内障发生率、提升老年人视觉质量。

遗传因素作用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内的致病基因成为诱发皮质性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在初期筛查中,临床基因检测并不现实,且无法为非遗传性皮质性白内障预警提供参考[7]。本研究显示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散射指数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及体育锻炼是其保护性因素。关于饮酒史,有关报道并不完全一致[8-9]。同时研究证实,吸烟会增高晶状体混浊的风险[10]。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烟草内含有对抗氧化物防御系统产生损害的物质。以往研究认为,随血糖水平的升高,白内障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1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化学发展,更加明确了糖尿病对白内障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史为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高含量的半乳糖或葡萄糖生成大量糖醇,使晶状体长期呈高渗状态,进而导致晶状体纤维混浊和肿胀。而从保护因素来看,体育锻炼有重要作用。同时,调查显示,坚持骑自行车、跑步等运动,患白内障风险会降低10%[12]。有学者认为,体育活动能通过抑制造成细胞损伤的脂质降解而减轻眼部氧化压力[13]。由此可见,体育锻炼是皮质性白内障的保护因素。

图1 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的模型预测能力的ROC曲线

表3 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视力表是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评价的传统检查方法,但对于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而言,其晶体混浊主要分布于周边或局部,视轴区晶体尚处于透明状态,故虽然晶状体混浊所致视觉质量下降,但远视力暂未发生明显变化,此时视力检查难以为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可靠参考[14]。为弥补视力表视力检查的弊端,国内有学者提出可应用眩光敏感度、对比敏感度、散射指数等指标客观了解视觉质量变化[15]。一项针对初期皮质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发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低中高频状态下对比敏感度均有所下降[16]。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80%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5%、20%、40%对比敏感度研究组低于健康组,提示充足光照下初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无明显异常,但由于周边皮质不均匀楔形混浊,在暗光源下,影响光源正常入眼,造成对比敏感度下降。同时,本研究中研究组眩光敏感度低于健康组,由此可见,对于初发皮质性白内障患者而言,视觉质量明显下降,造成视物模糊不清;
而散射指数较健康组明显升高,提示此类患者夜间驾驶存在一定危险性,且与皮质不均匀混浊造成的散射增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本结果显示,Cox比例风险回归预测模型对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预测的AUC为0.899,敏感度为0.776,特异度为0.858,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在白内障防控工作中,可运用预测模型进行批量化、大规模的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危险性评估和高危人群筛查,以做到有病尽早治,无病早期防。

综上所述,基于一般临床资料与视觉质量评估结果的Cox比例风险回归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初期皮质性白内障发病风险。

猜你喜欢 晶状体敏感度皮质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皮质褶皱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46期)2021-01-11迎秋睿士(2020年11期)2020-11-16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工程与建设(2019年5期)2020-01-19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9年6期)2019-07-08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9年2期)2019-04-13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2期)2017-01-20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期)2016-01-14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5-08-29

推荐访问:白内障 皮质 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