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付得利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20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发生复杂变化,因而文化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作出理性应对。聚焦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发展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准则,将提升人的能力、个性与社会关系作为中心环节,以全新发展思路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好发挥文化建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归宿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终极指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是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实现最终解放的基本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论述,未来社会将是“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人及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之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再认识,将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内在原生动力。然而从事实上讲,人的全面发展从未在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阶段出现,在未来也必将是一个不断实践而不断完善的过程,将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社会给予多种要素的支持,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精神文化层面予以慰藉,帮助人们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的全面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
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进入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意蕴,即摆脱“物化时代”的外在束缚,在精神层面构筑起防范个体心灵空虚落寞的坚固堡垒,打造个体精神世界的纯洁圣地,在个体的能力、个性及其社会关系等方面获得更大突破。文化作为时代发展成效的精神存在,能够在精神层面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内在支撑,以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必要准备

人的发展与社会总体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性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其中,同时又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制约。通过探寻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不难发现,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认识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设定是基于生存论意义上的考量,全面发展是相较于异化视角下单一片面的人的发展而言的。旧时社会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扭曲的社会思想文化制度的限制,未能为人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现实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具有合理性。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和深厚积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相当层次,其未来发展动力也将由外部经济要素转变为人的要素,即全面发展的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准备,合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使个体能够具有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以支持其自身发展。在个体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的前提下,人的全面发展已经逐渐从外界期许转变为内部诉求,个体寻求自身发展意愿的增强,在前续社会发展条件的加持下必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三)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

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为何?这是贯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始终的问题。从人的社会性视角考量,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核心因子,其作为社会动力系统的关键性因素,以人心为指向,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文化与人的关系来看,文化首先由人所创造,其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实践经验的凝练与升华,并通过人的标识和实践展示出来;
而文化亦对人具有反作用,其作为群体人共有的精神标志,对人的认识和实践具有塑造作用,失去文化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发展以文化的形式展开,文化上每进一步都是个体迈向自由的进步,人从其自属性来讲即具有“文化人”的特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文化作为内在支撑,反映历史、体现当下、映射未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供给是人应对物化时代变迁,从而构筑纯净精神世界的必要武器。文化的发展在精神层面为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准备,保证人的物质需求之外的文化诉求的满足,以人文关怀的形式为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从根本上讲,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文化建设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建设在当今时代的必由之路,更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诉求相契合。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中介,是发挥中国在世界影响的重要手段。[3]

(一)人民导向: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建设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具有极强的人民导向性。基于唯物主义视角,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一切精神文化成果均产生于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由人民群众推动,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也终将反哺于人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党和国家必须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进入新时代,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和深厚积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逐渐超越物质生活层面,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精神文化表现出更为深沉强烈的心理诉求。正是基于文化与人的辩证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考量,回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诉求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时代发展需要,以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为提升人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二)国家导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建设为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服务,具有很强的国家导向性。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各领域各环节所取得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支撑便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立足发展的观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必然要循序渐进,因而文化将在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粘合剂作用,用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指引。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文化建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正能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应该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基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保障。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向,以先进文化吸引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更深入的思想洗礼并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成为国家集民智、聚民心、凝民力的有效手段。

(三)民族导向:文化繁荣、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具有强烈的民族导向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所在。实现伟大梦想要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必然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支撑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时代性,更要着重凸显民族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但不应被任意丢弃,反而应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力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振兴拉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序幕。究其根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人的进步与发展,人是影响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成效的关键因素,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是对文化振兴力量的再审视,以文化建设和繁荣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努力拼搏并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源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原则导向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挥此作用就必须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针。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等的前提下,更要顺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特殊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把它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真正做到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建设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为了人民是文化建设必须坚定的目标指向。社会主义与其他一切社会形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人民群众在其社会中所处地位的差异,即是否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否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4]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过程,此实践的最终目标即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来不会把人民群众置于社会发展的中心,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自身一切发展却始终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这是我们的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最真实体现。

依靠人民是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主体指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深厚殷实的物质生活财富,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财富,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活力源头,只有真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创造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欢迎,只有依靠人民的文化建设才能真正领会人民的文化需求,也只有依靠人民的文化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核心价值,进而引发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层次信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活力,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传播全流域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人民群众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的最坚实依靠。

人民共享是文化建设始终遵循的行动指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将共享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举措。数字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使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目的亦是如此。文化发展的成果是多样的,既有可感知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也包括难以感知却真实存在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这是由文化本身的自有属性决定的。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以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诉求,以触及内心的精神产品滋养人民群众心灵深处,从而在精神层面给予人民群众以无限的精神慰藉。以共享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护,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成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主攻方向

文化建设内容包罗万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从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做到“纲举目张”,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用。具体而言,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重点仍然是围绕人展开,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全面拓展人的各种能力。能力建设,从实质上讲,是对人的能力的培育和对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所赖以进行的社会条件的创造,全面拓展人的能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首要的应是对文化价值观的改造,以正确的文化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积极的价值评价标准,改变传统以出身、关系等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考察标准,将工作技能、实践能力作为人才选拔的核心因素,从而使人的一切行为、追求均指向充分发挥人的现代性思维,以思想现代化助推人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人的潜力的无限性即意味着当前对人的能力开发的有限性,注重对人的体能开发、智力开发、创造力开发等,能够使潜在的能力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将片面发展的能力变成全面发展的能力。

努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就在于其社会性因素,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下才得以发展。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稳固,以共同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使人完成从个体向群体的转变,在丰富的社会关系运作中增强人的社会属性,进而从社会角度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以健全的社会关系为前提,通过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以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在社会互动交往过程中人对社会的融入程度更高,因而也更能在与社会的交往互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中寻找应得的存身之处。

着重增强人的个性培养。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即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完善,这是相较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主要强调对人的个体属性的增强,使包括人的性格、气质、情绪等各方面在内的个性获得和谐一致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流水线式的个体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千篇一律造成的创新能力不足必然对社会发展造成巨大阻碍,而此现象的根源即在于人的个性缺失。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同时,更要以科学先进的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即以文化人,潜移默化地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进而是个体能够作出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的选择。人的全面发展将以每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为起点,着重增强对人的个性培养以促进人的自由意志发挥并作出自主选择,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扫清主体障碍。

(三)多维共进实现文化建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将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其作用发挥将是长期的和全方位的。受文化本身的固有属性影响,其作用发挥主要以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因此,构建完善的文化价值体系从而“以文化人”,这将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重点工作。

树立文化自觉,构建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理性认知。作为特定时代发展的精神产物,文化自诞生之日便具有鲜明的主体特征,文化自身也在其形成过程中对历史环境产生影响,使主体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具有各异的文化属性。个体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所固有的文化属性,因而个体对文化进行建设发展的必经阶段便是对自身前续文化属性的再认识,即个体的“文化自觉”[5]。文化建设不是创造一种新文化,而是使文化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素,进而呈现出顺应时代发展和符合人民需求的新样态。从历史的角度对自身文化背景和文化属性进行再审视,构建对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理性认知并使其转化为社会共识,必然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得出文化应然的结论,强化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坚持文化创新,兼收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基因。中华文化向来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内在特质,自产生之日起便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吸收优秀文化基因,并通过实践逐渐演化为中华文化的自有成分,而这种文化特质在新时代将更为凸显。新时代赋予文化发展新的外部环境,文化交流融合将迎来新的历史活跃期,因而也必须要注意在文化交融中保持自身特点并维持文化主体地位。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必须要坚持文化创新,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所在,也为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通过使文化发展融入新的时代要素、吸纳其他文化优秀基因,最终以新的文化产品的供给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发展做到守正创新、博采众长,充分考察各群体文化喜恶并吸收古今中外文化优秀基因进行文化加工,以特定文化产品的专项供给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

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进步。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因而其发展过程必然面临来自制度框架的限制约束,若外部管理机制不能依据时代发展及时革新,这种约束必将对文化发展产生现实束缚。[6]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应注重文化体制的变革,推动相关部门“由办向管”转变,在坚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兼顾文化发展产业化,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照顾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益。文化建设过程、提升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的引导调控能力,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带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保证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产品的供给,保证文化产品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推动文化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化运作模式对文化生产传播的影响,以特色文化供给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各异文化需求。

推动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高速发展的故事。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影响力能够超越时空、跨越国界。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始终存在恶意搬弄是非、抹黑中国的行径,以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言论肆意歪曲中国形象。[7]新时代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既要坚持引进来,吸纳外来文化优秀基因,又要坚持走出去,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世界范围打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未来我国发展必然要以文化作为沟通他国的重要媒介,以文化交流打破互动壁垒,在增强本国人民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他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喜好,最终以文化交流带动其他领域的交流互动。打破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刻板印象,面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高速发展的故事,将中国梦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语

社会发展最终是依赖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终极指向,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设定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归宿。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发展的体系框架包罗万象、目标定位日趋多样,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结构繁复的系统性工程。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为辩证统一的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先进文化建设为物质前提,全面发展的人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人的发展程度和文化的先进程度互为价值尺度。

历史伟业由人民群众所创造,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所共享,人民群众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点仍然要围绕人展开,要求全面拓展人的各种能力,努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着重增强人的个性培养,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育人功效,在主体层面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扫清障碍;
而从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必须着力克服“脱离群众、远离实践”的弊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基本准则,牢牢扭住“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中心环节,如此方能做到“纲举目张”,进而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用。

猜你喜欢 群众时代建设 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新时代 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