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实证分析——以某高校为例

谢小雨,王 惠

政治效能感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坎贝尔教授提出政治效能感是公民个人对自己的政治行动影响政治过程的自信程度[1]。佩特曼强调了“参与”对于强化公民政治效能感的积极作用,同时她也特意指出政治效能感对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的重要意义[2]。后来学者罗伯特·莱恩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了政治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前者指个人认为自己比他人对政治体系更有影响力;
后者指个人认为政治体系会对其要求有所回应[3]。西方学界虽然未对政治效能感的概念进行统一,但基本内涵是相一致的:政治效能感的主体是公民个体,客体是政治系统;
政治效能感是公民对自身政治能力和政治体系回应力的一种心理认知,在特定条件下会对政治行为产生影响。

国内关于政治效能感的研究在2010年左右逐渐丰富起来,研究主体从村民、市民、农民工逐渐扩展到青年大学生群体。这些研究分析了政治效能感的意义,认为大学生政治效能感是驱动其进入党政部门就业的重要生涯激励[4],并且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有重要的影响[5]。此外,研究也指出了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低的原因,比如对自身权利和能力认识不足、对权威的服从性强、主动表达意识弱等;
外在政治效能感低则是因校方未及时回应其需求[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新媒体是提升公民政治效能感的有效渠道。研究认为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对城市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影响更显著[7],这种影响特别表现在内在政治效能方面[8-9]。新媒体与青年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一方面政治效能感能在网络社交媒体新闻和青年政治表达、政治参与之间起到中介与调节作用[10-11],另一方面,诸如微信之类的新媒体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政治效能感[12]。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政务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政务信息、享受公共服务、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媒介。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将政务新媒体引入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相关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政务新媒体为自变量,以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政务新媒体使用和政治效能感测量的调查,运用统计回归研究方法分析政务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希望为提升大学生政治效能感,推进政务新媒体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一)测量维度与指标设计

概念的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13]。2018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规定:我国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14]。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政务新媒体主要包括“两微一端”,即政务微信、政务微博和政务客户端。《意见》还指出我国政务新媒体的主要功能有三个:(1)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
(2)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
(3)突出民生事项,优化掌上服务。根据《意见》对政务新媒体的界定,列出了政务新媒体的三个维度,并在各维度上建立了测量指标。政务新媒体的测量维度及指标见表1。

表1 政务新媒体的测量维度及指标

政治效能感是公民个体对自身政治能力和政治体系回应民意的一种自信程度,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内在政治效能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政治能力的自信程度;
外在效能感是指大学生对政治体系能够及时回应其要求的自信程度。大学生政治效能感概念的操作化主要借鉴了西华师范大学陈芳老师的思路[15],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政治效能感的测量维度及指标

根据概念操作化的结果,编制《政务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问卷从政务宣传、政民互动和掌上服务三个维度了解大学生政务新媒体使用的情况;
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大学生政治效能感进行了测量。问卷的答案设置采用了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分别赋值为非常赞同=5,赞同=4,一般=3,不赞同=2,反对=1。

(二)数据来源及信效度检验

研究以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衡量问卷科学性的重要标准。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考察问卷的信度,“政务宣传”功能为0.801,“政民互动”功能为0.719,“掌上服务”功能为0.832,内在政治效能感为0.885,外在政治效能感为0.801,各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大于7,说明所设计的问卷信度较好,可以实现调查目的。问卷的KMO检验值为0.797 > 0.7,巴特利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2 672.536,显著性概率为0.000(P< 0.05),因此拒绝巴特利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量表的效度结构好,适合做因子分析。

(一)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评价情况

大学生的政务新媒体使用评价情况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大学生对政务新媒体的综合使用评价较高,平均值为3.767 6,标准差为0.539 42。具体到三个功能的评价水平存在差异:“政务宣传”功能平均值为4.280 6,标准差为0.653 30;
“政民互动”功能平均值为3.340 2,标准差为0.635 10;
“掌上服务”功能平均值为3.682 0,标准差为0.839 10。评价水平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政务宣传”功能 > “掌上服务”功能 > “政民互动”功能。

表3 大学生的政务新媒体使用评价情况

(二)大学生政治效能感测量结果

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测量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大学生总体政治效能感呈中等以上水平,平均值为3.540 6,标准差为0.679 28;
内在政治效能感平均值为3.658 2,标准差为0.781 92;
外在政治效能感平均值为3.186 7,标准差为0.871 93。按照政治效能感高低依次排序为:内在政治效能感 > 总体政治效能感 > 外在政治效能感。

表4 大学生政治效能感测量结果

(三)政务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1.“政务宣传”功能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见表5,以“政务宣传”功能为自变量,以内在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F=6.354,P=0.012 < 0.05,因此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高。调整R2值为0.017,因此,可以解释1.7%的总变异。回归方程为:

表5 “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Y=0.170X+2.926

其中,X表示“政务宣传”功能,Y表示内在政治效能感。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 “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正影响。

“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见表6,以“政务宣传”功能为自变量,以外在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经检验F=27.483,P=0.000 < 0.05水平,因此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高。调整R2值为0.078,因此可以解释7.8%的总变异。回归方程为:

表6 “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Y=0.379X+1.566

其中,X为“政务宣传”功能,Y为外在政治效能感。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政务宣传”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在0.001显著水平上存在正影响。

2.“政民互动”功能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见表7,以“政民互动”功能为自变量,以内在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经检验F=18.821,P=0.000 < 0.05水平,因此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高。调整R2为0.057,因此可以解释5.7%的总变异。回归方程为:

表7 “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Y=0.293X+2.680

其中,X为“政民互动”功能,Y为内在政治效能感。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在0.001显著水平上存在正影响。

“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见表8,以“政民互动”功能为自变量,以外在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经检验F=44.661,P=0.000 < 0.05水平,因此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高。调整R2值为0.122,因此可以解释12.2%的总变异。回归方程为:

表8 “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Y=0.484X+1.568

其中,X为“政民互动”功能,Y为外在政治效能感。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在0.001显著水平上存在正影响。

3.“掌上服务”功能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见表9,以“掌上服务”功能为自变量,以内在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掌上服务”功能对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经检验F=19.028,P=0.000 < 0.05水平,因此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高。调整R2值为0.054,因此可以解释5.4%的总变异。回归方程为:

表9 “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Y=0.223X+2.838

其中,X为“掌上服务”功能,Y为内在政治效能感。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在0.001显著水平上存在正影响。

“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见表10,以“掌上服务”功能为自变量,以外在政治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经检验F=43.651,P=0.000 < 0.05水平,因此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高。调整R2值为0.119,因此可以解释11.9%的总变异。回归方程为:

表10 “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Y=0.363X+1.850

其中,X为“掌上服务”功能,Y为外在政治效能感。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掌上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在0.001显著水平上存在正影响。

4.政务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政务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分析数据见表11,根据统计回归系数可知,政务新媒体3个功能对大学生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程度为:

表11 政务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回归系数

“政民互动”功能>“掌上服务”功能>“政务宣传”功能;

对大学生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程度为:

“政民互动”功能>“政务宣传”功能>“掌上服务”功能。

可见,“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的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影响最大。另外政务新媒体对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大于内在政治效能感。

(一)结论

本文借助SPSS数据分析工具,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实证研究了政务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呈中等以上水平,内在政治效能感较高;
大学生对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评价总体较好,对“政务宣传”功能的使用评价最高,对“政民互动”功能的使用评价最低。政务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对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更加显著。其中,“政民互动”功能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的提升作用最明显。

(二)建议

课上课下协同,提升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知识和时事政治的了解,回顾建党和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运用共和国勋章、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不仅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还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服务,让大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身需求的及时回应,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怀和重视。

化被动为主动,强化政务新媒体的“政民互动”功能。新媒体最本质的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政治体系更多的是信息的发布者,而大学生群体则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二者之间互动性较差。而在政务新媒体中,政治体系通过政务宣传、政民互动和掌上服务等功能,充分实现政治体系和大学生的互动。习近平总书记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新时代,我国政府应继续创新治理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思路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听取大学生的所思所需,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关切,提升大学生的外在效能感。

线下线上联动,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大学生直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价值多元、信息爆炸、新生代成长、新媒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要做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将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构建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或专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切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网络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等关键节点,加强大学生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政务效能政治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8期)2022-06-14“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政务云上看政情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推荐访问:实证 为例 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