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学生欺凌的校本实践与思考①——从机制建立的视角

◎吴国先 初 丹

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失范、媒体不当宣传、网络监管失控、家庭结构变迁、青少年社会化主体缺失[1]等原因引发的学生欺凌事件,给社会稳定、校园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社会各界对如何做好防治和处置学生欺凌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其视角涵盖了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范畴,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2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条例的出台,更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指引,为推进学生欺凌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构筑了安全屏障。

防治学生欺凌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多维度、多途径、多举措的宣传教育和综合防治,完善工作机制,是当前学校防范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织密防治工作网络、巩固工作成果的有效做法。

学校教育的一条路径是文化熏染,构建“学校层面的文化引领,班级、宿舍、学生社团等层面的朋辈互动以及学生个体层面的个性化辅导”三级联动的育人机制,营造积极和谐的德育生态,以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要义来陶冶学子,培养扬善尚美的品格,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是防治学生欺凌的必然举措。

1.建设扬善尚美的校园文化。学校注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仁爱、和合等价值观念以及“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与人为善”等伦理意蕴引领学生发展。积极开展以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合作教育等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求生命价值之真,科学地认识生命现象,理性地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
学会行互学互助之善,懂得习他人之长、助他人之需;
学会赏仁爱友善之美,使学校教育充满阳光,让师生保持仁爱之心。学校还大力营造舒适幸福的校园环境,为创建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2.营造朋辈互助的群体氛围。学校注意做好学生集体互动频次较高的班集体、宿舍、学生社团等的同伴群体互动氛围建设,引导学生“遵守契约”[2],从而形成良好的同伴环境,促使他们心向阳光,自觉远离暴力行为。结合广州市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种活动,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集体情感文化,促使学生在班集体中从“弱存在感”向“强参与感”转变。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阳光居所评比、课室德育环境评比、新时代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以学生中的榜样引领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拥有在校学习生活的意义感。扎实推进心理课程建设,推行体验活动式、小组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对学生欺凌零容忍”“情绪冰山图”等主题研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欺凌的特征以及处置办法等,提升学生安全感。

3.提供个体需求的支持系统。学校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积极关系、有意义人生等方面的发展,不断完善培育学生良好行为、提升心理韧性的支持系统。结合专项筛查工作,对一些观测指标上反映有异常的学生进行造册登记,做好分类跟踪辅导。组建以心理教师为骨干的工作团队,及时开展全面评估、干预矫正和效果监测等工作。对于有个体需求的学生,从改变认知观念、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人际交往、提升个体自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为善,培养学生阳光乐观性格,同时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以此培养学生的乐群性,提高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保护工作、防治学生欺凌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动态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不断织密学生身心安全保障的防护网,建立“家-校-社”协同的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是防治学生欺凌的应然选择。

1.搭建联动工作平台。学校注重做好与所属镇街的综治办、属地派出所以及学校法律顾问的联系,通过搭建工作沟通平台,畅通工作信息反馈渠道,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构筑防治学生欺凌的“早期阻断”机制和防护网。聘请安全副校长、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和法律顾问,定期邀请他们进校园、进班级,举行法治专题报告会,开展法治主题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2.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学校成立防治学生欺凌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全面工作,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校园安保队伍“三防”(人防、物防、技防)能力,鼓励家长参与护校岗工作。组织人员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巡查,防止校外人员影响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工作推进过程中,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工作交流平台等,做好工作沟通和信息共享,加强良性互动,凝聚共识。

3.加大资源融合力度。学校邀请安保公司、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到校指导,把反学生欺凌的技巧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帮助学生识别欺凌行为,掌握基本自护、自救技能,引导学生大胆向欺凌行为说“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法治教育与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互为补充,强化学生学法守法意识,提升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4.畅通家校合作渠道。学校把做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作为防治学生欺凌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要求,引导家长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倡导父亲更多地参与和承担家庭教育,为孩子树立榜样,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编辑录制反欺凌宣传海报、视频资源、专题讲座、相关指导手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家教有方”宣传节目等,推送或印发给家长学习阅读参考。落实家访(电访)制度,引导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深度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

做好常规管理,是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遵照“面向全体、全程管理、全链联动”的原则,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地推进各项工作,并在技术上进行升级优化。

1.精细化实施常规管理。学校定期开展全体学生特殊体质和反欺凌的专项排查,建档造册进行跟踪辅导。年级组和教师在关键时间节点、重点场所加强巡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课间、课后的活动情况,对特殊异动学生及重点人群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化解学生间的误会和冲突。学校德育处联合宿管处每天严格落实巡视和查铺制度,总务处、物业管理处重点做好校园环境的建设,保持校园环境舒适整洁。信息科组做好信息技术的保障,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关设施设备,避免因故障或损坏修复不及时而出现“破窗效应”。

2.系列化组织专项培训。在全校的德育工作会议上,组织教师学习防治学生欺凌的相关法规条例以及通知要求,帮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的紧迫性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工作联动。充分利用市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区德育研究会等方面的资源,组织班主任进行以如何指导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教师如何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等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引导教师注重改进育人方式方法。通过家长会、专题微讲座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子沟通和陪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和思想政治课等途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和自我防范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友善相处。明确指出学生不能对他人实施欺凌的言行,教授学生掌握正确应对来自他人欺凌的技能,向学生讲明遇到或见到欺凌情况时的报告程序和报告渠道等。同时,开展“文明上网,科学用网”“对学生欺凌说‘不’”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宣传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培育学生公共道德和集体观念,强化文明用网意识,提升依法用网素养。

4.信息化助力防治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制作视频短片、主题海报等教育资源,广泛宣传“文明友善”“公平法治”等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以德修身,在校园里营造讲正气、懂是非、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学校“反学生欺凌”的援助信箱、电话,教育学生抵御欺凌的基本方法。学校心理社团还专门录制校园心理情景剧《灰色记忆》、设计标语、绘制漫画等,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反欺凌知识,让防治学生欺凌逐渐深入人心。

就当前发展形势看,学生欺凌事件一旦发生,无论对欺凌者还对受欺凌者,乃至对于旁观者,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生欺凌治理工作任重道远。由于学生欺凌事件有形式多样性、原因复杂多变、传播速度更快、受关注度更高、影响更大等特点,防范仍是学生欺凌治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需推进积极和谐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法律知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要加大排查和识别力度,做好科学的防范和有针对性的应对工作。此外还需破解由于跨部门而出现的多头管理的弊端,打通信息共享的壁垒,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还应坚持依法治理,做到依法依规、有理有据。

猜你喜欢 学校工作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作文世界(小学版)(2018年4期)2018-10-16不工作,爽飞了?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学生写话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选工作学苑创造·A版(2014年7期)2014-11-15聪明的学生等故事作文·低年级(2009年10期)2009-10-20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欺凌 校本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