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创能否扬帆起航?

文︱《中国报道》实习生 许钰婧

去年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勾画出未来5至10年创新科技的宏观发展目标和系统战略规划,提出涵盖研发、初创企业、人才和产业发展等四方面的发展愿景参考指标。

1997年,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就提出要激励发展创新科技行业。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把香港打造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也是众多科创企业的孕育地,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香港科技创新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香港创新科技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表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更早一些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

在新的机遇下,香港科创能否扬帆起航?

香港在科创上有明显优势,几所高校有着良好的科研产出,但在产学研上存在成果转化困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除香港没有合适的公司愿意接手其产出外,本地土地供应不足限制了高校自行设厂转化。而随着“前海方案”、“横琴方案”再到“南沙方案”的推出,给港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近3年的疫情扰乱了原有的计划,与内地合作随之减缓。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则表示,近几年的通关与否对香港科创的影响并不大。“只要对自身定位清晰,就能跻身国际科创中心。”他解释说,“香港需要明确未来是做科技产业还是科技应用。”但他也认为由学转产是一个难关。科研产品想要销往全球并不容易,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支持,与各地区的法律、金融、产权等方面完成端口对接,但香港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链接能力。

成为科创中心,离不开发展创新科技产业。

金融科技专业方向的陈淑婷通过政府科创项目进入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香港初创公司,进行了3个月的实习。香港特区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这类初创公司来港设立区域办公室,同时通过政府项目招聘学生或社会人士来司实习、工作。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海外公司带来技术,香港提供人才。但由于本地土地供应不足和程序问题,陈淑婷所在的公司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需要去科学园的共享空间工作。

香港的初创公司集中在科学园和数码港,两个园区都能提供一定的设施场所,但真正坚持下来并投入生产的寥寥无几。而有一定规模的科创公司则是偏向平台应用方面,如创立于2013年的GOGOX(曾称GOGOVAN),它以手机应用来为客户提供货运服务。大部分初创公司在香港很难做出规模,几年后就会面临结项的风险。庄太量认为香港能产生的网络效应有限,他以电子钱包为例,相较内地的大市场对应两个主要支付平台,香港却有8个,且彼此之间并不互通,不利于商业贸易。“所以内地的科技应用能产生大规模的网络效应,而香港的规模有限。”他补充道。

除了硬件上的支持不足,初创公司起步时还需面对行政阻塞的问题。不同于大公司有完善的制度和较高的信誉,初创公司在成立初期需要负责人频繁来往于政府机构和银行之间。“本职工作之外,我还需要帮公司做行政手续工作。”陈淑婷坦言,“老板也跟我们抱怨过香港行政程序非常繁复,因为没有担保人,公司在申请项目时有很多程序的问题。”她认为如果能为初创公司设立一个单独的行政流程或者提供更多引导,能大大提高公司效率。

近几年,由于贸易、运输等方面的不便利,不少人才和企业选择转向海外寻求发展机会。香港特区政府经济报告也显示许多行业的大型企业营商气氛转弱,2022年初的人口统计也显示有近14万人的净流出。

据统计,香港的劳动人口峰值在2019年前,这3年里减少了30余万劳动人口。庄太量表示,这其中有不少退休人士,虽然受限于疫情防控有不少人才未能顺利来港,但香港能自行培训高端人才。

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区景麟则认为,目前人才流动反而为香港带来新机遇,能够为本港及其他来港人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而海外通胀指数飙升也相对提升了香港的竞争力,不必对人才流失问题过于悲观。

香港由于土地供应不足,对创科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掣肘。而随着“前海方案”、“横琴方案”再到“南沙方案”的推出,给港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全面“通关”,香港的旅游业、金融业将尽快恢复,并为香港经济复苏提供支撑力。

香港的人才发展有非常明显的趋向,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绝大部分“状元”都会选择医科、商科或者法律。庄太量也表示,大部分高尖人才并不会选择去初创公司,政府可以引入大公司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吸引高尖人才流向科创行业。而初创公司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陈淑婷说出了另一个原因:“公司没有额外的资源去培养人才,我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自学。”她所在公司的技术服务和主要人员都在新加坡,她只能自己摸索。

初创公司往往面临着资源、人手不足的窘况,而大公司则有大量资源投放于人才技术培训,更不会介意培训的时间成本,完善的培训制度也能招揽更多人才,组织更多活动。此外,小公司接触到的案例和项目不如大公司全面,个人提升成效相对较低,这也会成为初创公司招揽人才的劣势。

虽然初创公司能招聘应届生来缓解薪资上的压力,但大部分应届生并不具备参加工作后短时间内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的能力,而科创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较其他行业更高。让公司挤出成本提供培训并不现实,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对薪资的要求更高。这也使得初创公司天然就面临着比大公司更严峻的环境,很难在人才市场与其他行业竞争。陈淑婷说,身边有不少在初创公司实习过的朋友,但在实习结束后大部分都离开了科创行业,或者投身更大的科创公司。

香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90%以上,而其中的支柱金融业提供了20%的经济总量,但实际只能提供6%至7%的职位。大量的劳动人口流向餐饮、零售等低端服务业。近几年,这些行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短期内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副总监邓希炜对媒体表示,香港的未来发展创造基于科技与研发的知识性经济,且要让香港经济再工业化,为科研及初创提供完善的生态环境。但工业化需要的土地资源香港并不能提供,庄太量则认为要让香港继续发挥现有的金融业优势,为科研和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投资平台。

目前,香港在基建工业上有明显劣势,一味追赶并不可取,如果能稳定发挥现有优势,未必不能弥补工业上的缺口。大湾区为港资企业提供三分之一新出让产业用地面积的场地资源,在产业、金融、法律等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希望能扩大规模效应。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曾透露,香港将在深圳和东莞成立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综合支援服务。这些措施都在利好企业在大湾区的发展,进一步实现湾区一体化进程。

香港欧洲商务协会主席高飞在《德国之声》的采访中表示,很多在港外资企业也希望在大湾区发展。这类合作信号持续增加,香港在其中延续了沟通内外的角色,这是在发挥自身经济体优势的基础上与新兴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方式。

据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广深港科技集群以专利及科学刊物数量计算,是世界第二大科技集群。在科研能力上,湾区具备高质量产出、高质素人才以及广空间规划的优势,能够为科创提供软硬结合的良好环境,而香港土地资源不足无法设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缓解。

庄太量认为香港未来要在金融科技上继续发展,并不一定要参与科技生产本身,“但科技应用就绝对不能落后。”他强调,“香港依然是一个金融中心,只要做好贸易平台,就能吸引更多投资者。”

孙东在《明报》上发表文章表示,香港要发挥国际化地位及东西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优势,除了建立人才国际交流中心,为内地及世界各地科学家提供国际交流平台,还应协助国家建立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他还认为,香港应提供全球化专业顾问服务,在科创及产业发展相关的金融、法律、会计等方面为内地与海外合作项目提供服务,同时致力成为全球合约签署、管理、执行和争议调解仲裁的重要平台。

去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首批新生已经入学,香港大学大湾区分校也在建设中。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推出科技创新及发展方面的多项措施,包括成立“策略性创科基金”,增加“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资助额等。国家科技计划也正以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对香港和澳门开放。可以预见,科技创新将成为香港再扬帆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初创科创香港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初创”杯喜剧大赛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22年3期)2022-04-14科创走廊“乘风起”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红领巾·萌芽(2021年3期)2021-04-22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学苑创造·B版(2021年2期)2021-03-15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香港之旅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香港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和初创企业做朋友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推荐访问:扬帆 起航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