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刘新甜,陈 敏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2.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发展。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事业的成败。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准确定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所在,不断探寻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这充分说明青年群体对于国家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

(一)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但是,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阻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定冲击。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能够指引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引导大学生积极实现自身价值,而错误的思想倾向,只能让大学生偏离正确发展的方向,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辨别各种错误思潮与不良文化,从而实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二)助力国家、民族发展

青年学生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学生的努力与奋斗。大学生正值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就使得中国梦的实现有了重要的支撑力量。习近平号召大学生:“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2]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新时代的征程,也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因此习近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号召其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为实现共同理想、远大理想而不懈努力,敦促广大青年学生以自身理想的实现助推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的实现。

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应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4]。这是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刻总结,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强化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在结合时代发展和国情变化的基础上,切实更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5]因此,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其先进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习近平在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担当起“铸魂育人”使命的同时,鼓励广大青年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而教育者的“铸魂工程”与受教育者的“理想培育”,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授过程。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发展性,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更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2]50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审视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围绕着“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守正创新,在根本方向上不忘初心,在具体方法上不断创新,以高校的思政课建设为重要抓手,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突破。如果说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术”,背后支撑它的“道”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容设置的不断完善、学科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及“本—硕—博”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学理支撑和资源保障。

(二)加强“四史”学习,强化历史观教育

理论上的清醒根植于历史上的认同。一方面,对现实的认可来自于对历史的认同;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长期历史认同基础上的积累。因此,新时代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在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对于历史的了解和正确把握。总结过去对青年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不难看出:只有“根正”才能“苗红”——一以贯之的大历史观是历史观教育的主线;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观教育的主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运用大历史思维梳理中华民族的发展,提出了“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540的重大论断,为青年历史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在高校中积极号召大学生进行“四史”学习,首先要实现“四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使广大学生正确把握其内容。通过将“四史”学习教育以课堂学习的方式进行,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也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并解答学生疑问,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进一步让大学生高度重视并强化自身历史学习。其次,将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已成为“四史”学习的重要阵地,广大学生通过媒体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中,获得了更加广泛和便利的学习资源。此外,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四史”学习,强化历史观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历史文化,了解和学习历史史实,从而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新时代如何深化和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必须在现有的实现路径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继续探寻新路径。

(一)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体系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规模日渐扩大,着力构建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共青团、青年社团等协同发挥作用的组织体系,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和场所。首先,高校应健全理想信念教育机制,通过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才人保障,注重培养大学生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拓展教育方法和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网络监督机制。其次,拓展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宣传,明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性和引领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共青团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针对群团工作“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倾向深化改革;
另一方面,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制度化发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试行)》的颁布,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遵循。此外,高校共青团与青年社团组织相联系,使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的实践,强化自身理想信念。各式各样的青年社团通过自下而上的组织互动,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共青团成为联系党与众多青年组织的纽带,中心作用得以凸显,最终形成党领导下以共青团为中心的多种青年社团协同发力的组织结构。

(二)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建设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而理论掌握群众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宣传武装,要善于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宣传手段的运用。

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媒体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理论宣传通过媒体更能引起共鸣。因此,通过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宣传和思想武装,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依托。进入新时代,在电视、广播、报刊传统的大众传媒之后,网络传播已成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第四媒体,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利工具,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克服了以往的不足,运用了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再现,让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青年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网络媒体技术可以摆脱地点、时间的限制,利用技术优势,使理想信念教育的范围与影响力日益增大。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在多方的交流互动中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媒体是一种技术性中介,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形式不断丰富、手段日益多样,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在爆炸性增长的同时,其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在降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媒体作用的双面性逐渐显现。如何正确区分正确思潮与错误思潮,不受错误思想的干扰,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机制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7]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国家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推进在不同生活条件与背景下,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形成与具体实践的进行。

进入新时代,首先要使理想信念的培养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以体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与青年的家国责任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民族复兴的高度,鼓励广大青年“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50。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其理想信念教育的养成离不开复兴之梦。也正是在复兴之梦的指引和党的领导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强化。大学生投身于加强自身理想信念的实践,使其更加坚定在新时代强化自身理想信念的信心与决心,更加自觉将内在认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其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与实践紧密结合,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之中。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各项志愿活动中,积极贡献自身力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共青团和青年社团组织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实践活动与实践环境,积极探寻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践探索。

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既是当下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遵循,也是为未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的重要依托。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拓展拓宽未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仍是未来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点课题。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时代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医药与保健(2022年2期)2022-10-23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推荐访问:新时代 路径 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