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颈源性失眠选穴规律

杨艳芳 刘步平 张美娟 陈虹

失眠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在中国高达43%[1]。

其中,由颈部疾患引起的颈源性失眠属多重病症[2],是渐受重视的研究热点[3],在《2010 年全球疾病负担》中位居前三[4],是美国第四大致残原因,次于糖尿病和心脏类疾病[5]。

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6],但选穴缺乏统一标准,不便临床推广。

数据挖掘是总结治疗规律的常用方法[7],目前虽有文献用于探索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的选穴规律[8],但存在检索词不详、未检索外文数据库、文献纳排标准不严谨、穴位不够规范等问题,极有可能存在遗落。

故本文克服上述问题,严谨探索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1年8 月1 日,中文检索主题词为“颈源性失眠”“颈性失眠”“颈源型失眠”“颈椎源性失眠”“颈椎病”“项痹”分别与“失眠”“睡眠障碍”“不寐”“不得卧”两两组合, 英文检索主题为 TS =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 insomnia”]OR [“ sleep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disorders”],必要时联系作者等获取原文。

1.2 文献纳入标准

(1)属于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研究;(2)诊断明确为颈源性失眠;(3)单用针灸(包括针刺、电针、艾灸、温针灸、火针等)或以针灸为主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干预;(4)穴位明确。

1.3 文献排除标准

(1)非临床研究的文献;(2)多个数据库重复检出或重复发表的文献只计1 篇;(3)诊断不明确;(4)未予针灸干预;(5)选穴不明确。

1.4 数据提取

用Excel 2010 建立数据库,提取文献名、作者、样本量、辩证分型、干预措施、有效率、选穴、穴位归经、穴位位置等,穴位名称、穴位归经参照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耳穴名称与定位》(GB/T 13734-2008)、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和《董氏奇穴针灸学》[9]处理。

若文献存在2 组及以上选穴,则按“1 组主穴+1 组配穴=1 条处方”的原则处理。

若对照组与观察组选穴不同,则视为2 条处方。

以上由2 名利益无关的研究员单独进行、交叉核对,存在异议则协商一致。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处理:(1)将Excel 2010 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用EndNoteX 9.1 软件及人工检阅去除重复项。(2)对Excel 2010 数据库中的穴位进行二值量化处理,即“1”表示穴位在处方中出现,“0”表示未出现,并转化为R 语言软件可分析的矩阵格式文件。

描述性分析:在Excel 2010 数据库中使用数据透视表功能对穴位、归经情况、分布部位做频次分析,按频次顺序排列各项。

关联分析及有效率分析:(1)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进行关联分析(Apriori 算法),设定支持度>10%,置信度>90%,最大前项数为2,提升值>1 为有效规则,构建关联规则图。

(2)对有效规则的有效率(总有效例数/总例数)进行描述性分析。

(3)调整关联强度得出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主要穴位组。

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谱系图,得到树状图。

2.1 文献筛选情况

根据上述检索策略,共检索出文献1452 篇,CNKI 259 篇、Wanfang659 篇、VIP 179 篇、CBM 342篇、Pubmed 8 篇、Wed of science 5 篇 Embase 0 篇。运用EndNoteX 9.1 软件及人工检阅,剔除重复检出文献630 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全文等剔除文献761 篇(含非临床研究505 篇、非颈源性失眠142篇、干预措施不包括针灸45 篇、无明确穴位67 篇、资料缺失或不能获得全文2 篇),最终纳入61 篇、穴位处方124 条。

2.2 穴位选用频次

分析纳入的124 条针灸处方进行腧穴频次统计,穴位共84 个,穴位总的使用频次为832 次。

若根据穴位频次,按照普赖斯定律[10],频次(ηmax=被应用最高频次)以上的穴位为高频穴位,则可获得38 个高频穴位。

穴位数量过多、过泛,难以运用于下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故根据穴位应用频率(%),按照普赖斯定律,规定ηmax=应用最高的频率,可得N=2.125,故选取频率≥3(%)的穴位为频穴位,共11 个,共使用460 次,占穴位总数13.10%、总使用频次55.29%,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高频穴位表

2.3 穴位分布部位

84 个穴位涉及7 个部位,频次前三为:颈部271次,占总频次32.57%;头面部157 次,占总频次18.87%;下肢151 次,占总频次18.15%。

结果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穴位分布部位分析

2.4 穴位归经分析

穴位归经分析结果显示颈源性失眠的针灸穴位遍及所有经脉(包括正经、督脉、任脉、经外奇穴),使用频次前3 位的依次为经外奇穴181 次,占总频次21.75%,膀胱经145 次,占总频次17.43%,督脉132 次,占总频次15.87%。

结果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穴位归经频次分析

2.5 穴位关联性及有效率分析

对频次≥25 的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与置信度表示穴位配伍关系的效用性,设置支持度、置信度为10.0%、90.0%。

最大前项数为2 时,符合条件的一共有10 组,且提升值均>1,均为有效规则。

支持度为前项和后项同时出现的处方在所有处方中所占的概率,置信度为前项出现的前提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按照置信度高低对10 组穴对进行排序,其中内关—安眠—神门这一穴对置信度为100%,支持度为17.74%,说明内关—安眠与神门合用的几率较大(表4)。

并计算10 组穴对的总有效率均高于80%,表明这几组腧穴配伍对于治疗颈源性失眠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表5)。

对高频穴位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线条越粗代表穴位间的关联越强,其中关联性最高的前3 组为:安眠—神门、颈夹脊—神门、颈夹脊—安眠,依次调整关联强度为5、10、20,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见图1。

线条的粗细反应关联的强度,线条越则关联越强。

由图可知,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主要穴位组为“颈夹脊—风池—大椎—神门—安眠—百会—照海—心俞—内关”。

表4 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高频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表5 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常用穴组有效率分析

图1 高频穴位关联规则图

2.6 系统聚类分析

对频次≥25 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树状图(图2)。

研究结果显示,11 个穴位可分为3 类。

第一类神门、安眠、内关、百会、照海,为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11];第二类颈夹脊、风池、天柱,为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12-13],剩余诸穴为一类。

颈源性失眠因其失眠的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不寐”。

不寐主要病因病机为邪客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最终至心神失养而发不寐。

亦有学者认为颈源性失眠病机为经络阻滞,髓海失养[14]。

故治疗颈源性性失眠宜疏筋通络,调心养脑,重在治病求本,标本兼治[15-16]。

根据关联分析所得核心穴组、有效率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治疗颈源性失眠穴组规律为“颈椎病+失眠”组合,以治疗颈部疾患为主,辅以镇静、宁心、安神之穴位,符合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治则,且关联分析各穴组间临床疗效>80%,对用于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频穴位分析提示取穴以颈夹脊、神门、安眠等为主,颈夹脊属经外奇穴,意为治病“奇效之穴”,针刺颈夹脊活血,可直接缓解颈项部不适[17],从而治疗颈源性失眠。

部分学者[18]单用颈夹脊治疗颈源性失眠即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研究表明对颈夹脊进行刺激可调整颈部肌群力学平衡、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状态,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19],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降低大脑的兴奋性,改善睡眠。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可治疗心之疾病,故刺激神门可调节心主神明功能,具有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之效,常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20]。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记载安眠穴其主治失眠、癫狂等病。

从解剖位置上看安眠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上,该区域内有大量神经、血管经过,针刺之可调节神经血管的机能,调整睡眠—觉醒周期[21-22]。

归经分析治疗颈源性失眠所涉经脉最多为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不包括经外奇穴),膀胱经与督脉同行,亦有相通,两经脉均入络脑,与脑和脊髓关系密切,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将诸阳之气传输至脑,奉养元神。

两经同治可通畅经络,调和脏腑气血,宁五脏五神,濡养元神,则夜能入寐。

颈部为选用频次最多的部位,其次是头面部、下肢,反映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特点以及局部与远部取穴相配合的取穴特点。

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选穴,发现颈夹脊、神门、安眠、大椎、百会、风池、心俞、百劳、内关、照海、天柱最为常用,常用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部位以颈部和头面部为主,依据关联分析得出核心穴组为“颈夹脊—风池—大椎—神门—安眠—百会—照海—心俞—内关”,聚类分析提示一类为颈椎病穴,一类为失眠要穴,一类为其他穴位;此外,本研究增加了腧穴组合总有效率的分析,得出了临床应用较多且有效率较高的腧穴配伍组合,对临床治疗颈源性失眠的选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本次研究在纳入数据时包括临床观察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效率结果存在偏差。

猜你喜欢 选穴颈源夹脊 夹脊穴考辨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年13期)2022-12-07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年4期)2022-04-26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9期)2021-12-31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8期)2021-12-21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8期)2021-12-21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20年22期)2021-01-07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0期)2019-05-2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医药前沿(2018年35期)2018-01-17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推荐访问:探析 数据挖掘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