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鹏宇

大学生作为一股不容忽视的青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拥护者和践行者。但是身处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国家观等等尚未完善,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在网络时代,如何抵御来自网络的各类不利消极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确保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际课题。本文主要从思想端入手,解析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探讨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以确保大学生群体将来成为共筑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

(1)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而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必须充分重视和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培养什么人的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而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指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呢?其实不外乎两点,即一是本事要强,二是思想要正。首先,所谓本事要强,指的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我国高等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伴随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各学科门类和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正如王华彪指出:“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校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素质明显提高。[2]”而随着高校教育和科研人才队伍的日益强大,历届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本领总体上在不断的提高,今天的大学生在经过数年的高校教育之后,基本上都能具有相当程序的专业技能,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就业市场的各类需求,能够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所谓思想要正,指的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上要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大学生能够对“五个认同”不断内化,并在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上形成一致,价值观积极端正、健康向上,使命感强烈,进而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认同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指引个体的发展。奚迪指出:“直面现实,思考未来,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感,既符合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的期望和时代的抉择。[3]”大学生如果缺失理想信念,就容易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动摇,极易受到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容易在学生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与主流意识产生偏离。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强化大学生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和认识,能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塑造,指引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健康向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贡献青年的力量。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高,实践能力强,广泛活跃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中,并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青年力量。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进行塑造,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增强家国意识,在网络时代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贡献青年力量。大学生群体是由大学生个体组成,个体分属不同的民族,56 个民族又统一于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
祖国的统一不仅是疆域的统一,同时也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进而达到中华民族的统一。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并对此作出了解释,指出:“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4]”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融入到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向上的活力,以便充分利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力量,进一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是引导大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青年力量就是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青年力量。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除了能够不断凝聚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还可以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生机活力的价值观,使其不断聚拢整合,为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努力学习专业本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够引领大学生不断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伟大实践。正如商爱玲指出:“要培育整个大学生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激扬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激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5]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大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努力掌握将来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本领,为了实现美好生活愿望而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因此,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具有鲜明思想特点。想要了解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对其成长背景。社会的网络化是一种当代现象。在我国,当代往往是指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恰逢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种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当然有其自己的思想特点。从当代大学生的身份特点看,他们分别是青年人和大学生。这种身份特点又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青年人具有活泼、求变、追求新鲜的特点,但也存在偏激和叛逆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应试教育等具体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具有主体意识强、知识面宽、个性独立与叛逆、情绪化等特点。因此,总起来来看,当代大学生是青年大学生,具有思想开放、开拓创新、前卫潮流、反抗传统的特点,同时也伴随叛逆、情绪化等特点。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值得强调的是,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信息源大大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主体意识更是不断增强,从而更加独立自主,对于事件、事实更可能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应对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挑战。而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与叛逆、情绪化的特点,也提高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难度。

(2)网络空间因素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如今的大学往往是最先普及不断更新迭代的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场所,因此是一个个相当前卫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中,信息千丝万缕、千差万别、良莠不分,但又可一触即得;
由各种变化、问题与挑战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而从总体上看,随着高校扩招、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大学在校园规模、教学规模、设备设施等软硬件上不断升级,当代大学生互联网接入率不断攀升,大学生网民群体日益庞大,思想动态也日趋复杂。多元文化借助互联网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传播,使得大学生思想来源日益多样化。网络空间中复杂多变的多元文化,也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陷入混乱。思想来源的多样化与价值观的混乱性,使得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的碎片化的网络传播,会产生断章取义的现象。甚至盲目信服于多元亚文化所呈现出的价值观念,进而作出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甚至动摇原有的主流价值观念,造成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困难。

(3)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一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是本专科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但目前存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冯刚指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但视野趋于内向,呈现出‘内卷化’表征,比较多的时候局限于把固有的思想意识教化灌输进学生头脑;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越来越看到,效果不尽如人意。[6]”首先,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多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多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模式过于墨守成规,课堂缺乏活力,师生间往往缺乏双向交流。老师根据课程目标、课程规划对大学生进行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主流价值观,学生对主流价值观所涉及的知识、概念往往缺乏自己的思考,因此主流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往往不尽深刻。较为机械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加深对于价值观的知识性理解,从而无疑加大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难度。其次,今天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生比过低,单位学生占有思想政治课教师数量太少,很难真正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引起大学生群体强烈的情感共鸣,过于悬殊的师生比,使得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难度加大,教师在课程时间内难以完成思政课教师与多数学生之间的双向探讨。因此甘艳指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思政课师资力量也要增加,按比例量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落实到位。[7]”可见,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不足,特别是教师队伍规模较小,不能主动进入网络空间与大学生互动,深入了解和把控网络空间中的各种价值观去向,使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游离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空间之外,加大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难度。

(1)优化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方式方法。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课,但正如上文所言,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侧重对知识点的讲解,与现实联系较弱,且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较弱,不利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调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因势利导,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育内容音频化、图像化,以及做到知识呈现方式的可视化。其次要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以加强大学生对价值观念的深入思考。最后要加强实践教育,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践行价值理念,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特别是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实践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全面评价、正确看待各种价值观念。

(2)建设主流价值观网络交流平台。进入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渐从线下面对面的即时交流拓展到互联网在线交流。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为载体的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在不同的智能终端设备间流动,通过人的感官进入人的思想意识,使信息接收者出现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建设优秀的主流价值观念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对党和国家倡导的各种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等进行具象化传播,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接受主流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会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深刻价值观念。网络交流平台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实现即时分享交流。大学生借助这种平台,能将自己的感受、思考、评价进行展示交流,而在与网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主流价值观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而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蕴涵的良好道德观念、思维逻辑等,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会帮助大学生形塑、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从而主动参与构建坚固价值观念长城,抵御网络空间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引领作用。首先,从课程上讲,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课这一主渠道,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各门思政课,形成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教学体系,不仅讲清楚与价值观相关的观点、概念,还要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指明方向,用鲜活的事例,扎实的理论,清晰的叙述帮助大学生了解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具体来看,要将价值观教育与思政课深刻联系起来,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加强大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加深大学生的“五个认同”、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形式与政策》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未来规划,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念。其次,从教师师资队伍上看,想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引领作用,就必须充实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师资队伍,扩大思想政治课的师资队伍规模,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师资队伍的质量,特别是要加强思政课教师把控网络空间价值观态势的能力,要强化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课才能真正帮助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塑造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能切实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强化大学生的“五个认同”,进而才能使大学生更加充满热情地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在校成为品学均秀的大学生,在将走牢自己的人生路,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网络时代网络空间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20年5期)2020-12-12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国军转民(2017年9期)2017-12-19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混血家庭的悲剧青年文学家(2016年29期)2016-11-23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6年3期)2016-09-26网络时代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推荐访问:网络时代 价值观 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