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E,的县城公园绿地布局探索

罗 威,赵婷婷,雷佳颖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21)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中文译名为使用后评价,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POE的定义为对建筑以及户外开放空间环境在其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物及户外开放空间环境进行一套系统的、严格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并通过对建筑和环境设计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反馈意见和标准,为将来建成更好的建筑和户外开放空间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1]。关于公园绿地的布局,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和既有研究均以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小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建设中,其指导力不强;
从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国内学者主要基于景观生态学、空间可达性、服务能力等方面对公园绿地的布局进行了探讨,而基于人的使用感受、需求趋向等方面对公园绿地布局的探讨较少。因此,本文以县城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典型案例,借鉴POE的方法,对县城公园绿地的布局进行探索。

2.1 案例县城概况

澄城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是渭南市北部工业带上的重要节点,陕北经济区与关中经济区的衔接地带。澄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黄龙山南麓,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距离西安175 km,距离渭南108 km。2020年全县总人口4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3.5%。县城现状人口约1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15.76 km2。

根据调查发现,在居民日常休闲空间需求的角度下澄城公园绿地和广场发挥的作用是难以严格区分的,特别是在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2],二者所体现出来的差异不明显;
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广场并入绿地,用地分类为G3。此外,西河沟壑区绿地从规范角度来讲,并不属于公园绿地,但经过现场踏勘调查发现,已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将此处作为日常活动地点之一,换言之,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西河沟壑区绿地已经成为澄城县城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因此,最终确定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澄城现状的公园绿地、广场和西河沟壑区绿地。澄城现状公园(广场)统计表见表1。

表1 澄城现状公园(广场)统计一览表

2.2 POE调查方法的运用

国内POE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广场及公共建筑,在城市绿地层面开展的研究较少,并且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笔者根据澄城县城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研究制定了澄城县城公园绿地POE调查方法框架(见图1)[3]。

图1 POE调查方法框架

2.3 调查内容及分析

笔者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公园和广场以及西河沟壑区绿地进行系统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选取澄城县城内部的古徵公园、长宏广场和文化广场三个有代表性的公园、广场进行研究,而由于西河沟壑区绿地使用者受于地形限制进行问卷调查的难度较大,笔者因地制宜的采用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调查信息。

2.3.1 空间可达性分析

空间可达性包含两部分内容,出行方式和住地距离。由于西河沟壑区绿地位于城市近郊,经过调查,使用者分布范围几乎覆盖县城建成区所有范围,且均选择步行方式到达,空间可达性的调查结果较为明确。

1)出行方式。

小城市中城市公交体系不完善,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占到68%,因此,未来在进行公园绿地布局时,应当着重考虑步行可达性的影响,从步行角度出发确定各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住地距离。

通过对不同层级公园使用者的住地距离进行调查(见图2),县城内部的公园的服务半径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以古徵公园和长宏广场为代表的公园,居民普遍可接受的步行到达时间为15 min~20 min;
第二层级是以文化广场为代表的公园,居民普遍可接受的步行到达时间为5 min~10 min,且几乎全部为周围社区居民[4-7]。

图2 使用者住地距离调查

3)基于调查结果的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分析。

根据出行方式和住地距离的调查数据,对现状公园绿地进行了交通网络构建并对其进行了设施服务区分析(城南公园主要以城市南部入口形象展示功能为主,可供市民日常使用的功能缺乏,现状调查中日游人量可忽略不计),从图3中可以看出现状公园绿地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公园绿地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所有居民的使用;
第二,绿地分布不均,现状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古徵街两侧,县城东侧旧城区以及城南工业片区分布较少。

图3 基于GIS的服务半径图

2.3.2 空间需求特征分析

空间需求特征反映的是使用者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根据调查,虽然西河沟壑绿地自然环境好,场地开阔,线性接触面长,使用方便,居民在西河活动意愿强,但因在规划和建设中并未考虑其潜在的公园绿地职能,目前的活动内容较简单,主要是在坡地上进行步行锻炼,来回往复,期间休息地点会选择在坡地中段路边的土质平台上,但在访谈过程中,居民有强烈的进行场地建设和设施配套的意愿。现状公园和广场内不同的年龄段的使用人群在公园内的活动内容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2.3.3 使用强度分析

使用强度调查指使用人数日变化特征调查,即在一天之中不同时段的使用人数变化情况。笔者从7:00开始每隔2 h对调查对象进行一次使用人数统计,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居民使用公园绿地和广场日变化特征有两个明显的峰值时段,即早晨7:00~9:00左右和晚上17:00~20:00左右。其中,城市公园(古徵公园和长宏广场)在这两个峰值处差异较大,晚上19:00人数翻倍;
社区公园(文化广场等)两个峰值人数相当,变化平稳;
而西河的使用者在早晨七点左右达到高峰后使用人数持续减少,没有像城市公园和广场那样出现晚高峰。

图4 使用者人数日变化特征

在晚高峰时段城市综合公园的游人人均陆域占有面积约为30 m2/人,处于规范下限值;
西河沟壑区绿地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因此晚上的使用率极低。

2.3.4 使用者满意度分析

使用者满意度主要指使用者心理可接受的适宜的步行距离,此因素是影响使用者主观使用便捷度的重要参考,结合空间可达性的分析结果可知,现状公园的分布不均导致居民步行距离过长,从而影响到了居民对使用便捷度的评价。西河的使用者居住地分布范围较广,但对西河的使用便捷度的满意度较高,且使用者普遍表示,能够亲近自然、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2.4 调研结果评价

目前城区公园存在多方面问题:首先,公园的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居民使用不方便;
其次,西河沟壑区绿地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处于未开发状态,城市开发忽略了宝贵的地理资源;
再次,已有的城市公园、广场功能布置存在不合理性,各个功能板块之间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此外,现状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城市居民活动场地配套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西河的调查结果表明若能对西河沟壑区绿地加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将会对未来城市公园绿地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为澄城县城特色的塑造提供了契机。

3.1 公园绿地的适宜性层级构建

3.1.1 “2+1” 的公园绿地系统构成

一方面,限于县城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县城公园等级划分不宜过多,二级结构模式适应性较强;
另一方面,现状澄城县城形成以社区为基本居住单元的生活组织结构,传统的 “居住小区” 的生活单元在澄城县城难以形成,从与居住结构的对应上, “城市公园-社区公园” 的二级结构是最适宜的选择。因此,未来澄城县城内部的公园绿地按照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 二元模式展开。

西河沟壑区绿地已经在承担居民日常活动休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城区环境的改善。因此,笔者建议将西河沟壑区绿地进行适当的利用开发,形成城市外围生态沟壑公园,并建立生态景观廊道将自然沟壑景观与城市生活进行有机的连接,与城市道路绿化、防护绿化、带状绿化共同搭建城市绿地系统。

综上所述,未来澄城县城公园绿地按照 “2+1” 层级模式划分,即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 + “近城生态公园” 的组织形式。

3.1.2 服务半径

基于对使用者出行方式和住地距离的调查可知,县城不同于一般大中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以步行为主,因此在进行各级别公园服务半径时,应重点考虑步行尺度的影响。

结合现状住地距离的调查,居民普遍可接受的综合公园的步行到达的极限时间为20 min;
居民普遍可接受的社区公园的步行到达的极限时间为10 min。按照健康成年人的步速为80 m/min左右,健康老年人的平均速率为50 m/min左右,以上述两个步行速率进行计算可得,澄城县城综合公园绿地适宜接受的服务半径约为1 000 m~1 600 m;
社区级的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约为500 m~800 m。

近城生态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有力补充,旨在服务全县城的居民,改善县城的生态环境。

3.2 公园布局的功能性梳理

根据活动特征调查结果,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对于公园绿地功能空间的相关论述,笔者对现状的活动类型进行归类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公园的功能空间进行确定。通过分析整合,城市级公园建议划分为六大功能空间,即文化娱乐空间、观赏游览空间、安静休息空间、青少年活动空间、老人活动空间和管理空间,其中,文化活动娱乐空间是整个公园布局的 “中转站” 。

以古徵公园为例,现状古徵公园共有文化活动空间、儿童活动空间、风景游览空间、静谧休息空间、管理空间等五大功能空间,以及配套的入口空间和商业空间(见图5)。基于现状的调研分析的问题并结合布局一般模式,笔者对古徵公园进行了功能空间的梳理(见图6)。

图5 现状古徵公园功能布局

图6 建议调整后的古徵公园功能布局

3.3 公园绿地人均指标的调整

根据使用强度调查结果,在高峰时段城市公园的游人人均陆域占有公园面积约为30 m2/人,处于规范下限值,但通过访谈可知使用者并不感觉到拥挤。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通过研究证实,人与人之间存在四种空间距离,即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由于受城市规模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小城市内的居民间相互熟识度要高于大中城市,居民的交往空间距离在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中占有较大比重。综上所述,在县城公园绿地的使用中游人适当的拥挤有助于良好活动氛围的营造。因此,未来在进行公园布局时可适当降低城市、社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的标准。

此外,澄城县城公园绿地按照 “2+1” 层级模式划分,近城生态公园的构建将为居民提供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在城地一体的大绿地系统的基础上,为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达到紧凑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公园绿地的规模可适当的缩减,从而降低人均公园绿地的指标。

本文采用POE的评价方法,在总结现状使用者基本特征、使用者出行方式和住地距离及活动类型、公园绿地的使用强度、使用者的满意度的基础上,对澄城公园绿地的布置在层级划分、服务半径确定、公园绿地规模设置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出建议。首先,公园绿地的分级和服务半径的确定应在尊重使用者生活组织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得出,并充分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特征;
其次,公园绿地的功能分区应该建立在对现状使用者活动类型的分类归纳上;
再次,关中地区的小城市地形地貌相似,城市均与周边大面积的台塬沟壑等自然要素临近,且生态效益明显,所以,若将此类生态绿地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并形成城市特色,且实现城市与自然的进一步融合。

猜你喜欢 西河使用者绿地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云南画报(2021年8期)2021-12-02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2021年1期)2021-05-06烟雨蒙蒙青西河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西河水云间青年歌声(2019年8期)2019-12-10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走进绿地岁月(2017年9期)2017-09-08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抓拍神器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33期)2016-10-27

推荐访问:绿地 县城 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