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李暖婷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网络传播还传递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信息,有积极正面的信息,同时也有消极反面的信息,它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极大。在互联网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德育教学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味遏制网络文化传入校园,实现传统德育工作的计划是无法实现的。转变德育教学工作模式,加强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施,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新时期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主要划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其中初等职业教育是指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指中专、技校或者职高,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或应用人才的教育体制。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吸收的学生大多是刚刚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按照我国教育体制规定的入学年龄计算,中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年龄大多数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及其道德观念认知尚存在较多的不足,而年龄又恰恰处于成人的临界点,充分体现了中职院校的形成特点。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信息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硬件与软件相互结合,一般硬件主要是由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组成,软件部分主要是指信息文化传播的网站或者程序组成。当前,手机成为了信息文化交流的重要硬件部分,而微信成为了人与人沟通的重要软件部分,只要手机能够获得上网权限,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从手机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手机几乎已经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文化的传播特征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全网覆盖特点,信息和文化在互联网中不存在区域限制,一旦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中,只要符合人们的需求,都能够被获取到。其次是复杂性与自由性并存,传播中的信息,有正面积极的,也有反面消极的,而发布信息的源头是自由性表述的。最后是片面性特点,特别是在信息传播中,有部分信息发布人不是将事件的整个过程发布,而是将事件的开始部分或者结尾部分进行发布,甚至有部分人进行了剪辑处理,从而导致人们对事件产生误判,这些特点构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文化传播的多样化特征。

(一)网络信息与中职德育标准存在分歧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始终遵循以人性为本、情性相依、情理合一、情意互通的原则,要求学生重道义、尊师长、爱幼小等,我国传统道德宣扬的是“善”,《弟子规》一书展现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但在当下网络信息文化的大肆传播中,西方信息文化与我国信息文化相融合,更多以法律条款为基础的信息观点出现在网络中,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事物发展的批判和认知,使学生在传统道德与网络信息中产生分歧和矛盾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事物的批判分析能力。我们以网络热议的“远光灯的案例”进行分析,两辆汽车在对向行驶时,一辆汽车开着远光灯,造成了对向驶来的汽车无法看清前方道路,对向司机通过闪光的形式提醒开远光的司机,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开着远光灯的汽车疾驰而过。这个案例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以传统的道德标准来分析,开远光的司机应该在对方的提示下及时关闭远光灯,以体现出相互尊重的高尚品德。然而在网络信息舆论中,很多中职院校学生对这类事件的看法不以为然,认为“没有违法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两者对事物的评判认识明显存在分歧,而类似这样的事件较多,这对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网络信息使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更加复杂化

在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倡导学生“互敬互爱,关心他人”,这是以人性本质为出发点,期望学生能够具备“善”的品质,在传统道德观念中,这种道德品质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然而在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时代,这种道德品质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街头乞讨者为例,在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学中,倡导学生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力量。当然,在街头遇到乞讨者时,希望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能够给乞讨者一定的帮助。然而网络信息在传播中,将某部分乞讨者的“欺骗”行为暴露出来,揭露某部分乞讨者是如何进行“伪装”的,其观点阐述与德育工作观点产生了剧烈的碰撞,致使很多学生在街头遇到乞讨者时,第一反应都是立马离开或者躲避。如果教育者仍然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不但不会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遭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可见网络信息造成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三)网络信息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

在复杂化和自由化的网络时代下,不论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还是文化信息、生活信息,都涌入了互联网中;
也不论是个人还是有组织的机构,都可以将个人的见解和组织的文化发布到互联网中,而信息的类型和发布不受地域、国界、学科的影响,大量的信息既给中职学院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又有较多的反面内容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特别是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意识,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他人丧失信任感,甚至对社会产生抱怨等。而中职院校学生极易被网络信息所影响,因为中职院校学生所处年龄段的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良好世界观等都尚未完全形成,在网络信息的不断诱导下,其思想意识很容易被“腐蚀”,以至于给社会带来较大危害。

(一)中职院校传统德育教学方式难以被学生接受

网络信息是一种综合性信息资源,它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直接性的案例、经验和乐趣,这让学生更乐意从网络信息中获取自己对道德价值的认知,并从中寻找到乐趣。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更加相信网络中所传播的信息,而对传统的德育教学产生厌恶感,感觉传统德育教学都非常的死板,与网络信息没有可比性,特别是“填鸭式”教学法,更会引发学生对传统道德教学的反感。在网络信息占据明显优势的状况下,将德育工作实现网络化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二)上网占据了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

网络的自由性特点成为了学生更加迷恋的重要原因,在对事件进行评论中,学生能够及时参与其中,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想法,正是网络自由性的特征让学生在网络中不受约束,敢于对事件表态而不受责备,而促使学生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上网。而传统教学模式多为单项信息灌输,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厌倦感更进一步促进了其上网表述看法和想法的行为。故此中职院校进行网络德育教学是必要的。

(三)网络信息的诱惑性难以控制管理

互联网的参与是公开性的,同时又是匿名式的,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在有网络的地方参与到互联网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匿名又增加了网络对个人的保密性。例如在论坛中,用户可以为自己设置任意的昵称,如“书生”“骑着蜗牛追奔驰”等,这种昵称不会给信息的发布者带来任何影响,在这种匿名式特点的影响下,很多中学生更乐意将现实中的不满情绪、生活压力以及学习的困扰毫无保留地在网上进行交流,这为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刺激感和迷恋性。另外,网络信息的传播中也存在着较多淫秽图片、色情小说等,给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而学校单纯依靠昵称是无法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也无法控制网络信息的传播,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网络德育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某中职院校概况

某中职院校是国家评定的重点职业学校,拥有初级、中级、高级教师170余人,拥有学生6000余人。

(二)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该校学生进行调查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职院校在受到互联网文化冲击时,校内德育工作所出现的问题,本次拟抽取500人为调查对象,在实际发放中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500份学生填写的问卷,本次调查的有效率为100%。另外在对调查性别、年龄上,男生总共参与调查人数为311人,而女生总共参加的调查人数为189人,年龄上15~17岁的学生为436人,18岁及以上的学生为64人。

(三)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在对500名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式调查后,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下表所示(见表1)。

从上表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职院校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在调查的500名中职院校学生中,都存在上网的行为,且上网的目的也有区别,40.4%的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还有43%的学生喜欢上网聊天。他们在互联网的参与将直接获取外部网络信息的内容,从而对其的认识会产生较多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再从网络迷恋度看,经常逃课参与互联网的行为与偶尔逃课参与互联网的行为占到了25.2%,我们按照这个比例以全校在校人数计算:6000×25.2%=1512人,也就是说在校学生的逃课人次达到了1512人,这对中职院校传统德育教育工作有着严峻的挑战性。我们再看不良信息网站的浏览率,按照调查统计比例看,有近35.2%的学生浏览过黄色网站或者不良信息。庞大的群体网络参与性,不仅仅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困难,更重要的是网络的信息对学生的诱惑性、误导性以及侵害性是较为严重的,迫切需要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网络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和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学习。

表1 某中职院校学生接触互联网情况调查

(一)提升教师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识

网络的特征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要诱因,而网络传播的信息有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两种,正面信息是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思维认知的,而负面信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学生心理扭曲。因此,实施网络德育教学是纠正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工作,在意识引导中,首先要强调客观的思维观念,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客观的描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动态发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以鲜明的概念来阐述当下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切实改变传统“灌鸭”式的德育教学方式,以网络德育教学模式为主体,逐步树立学生对现实与虚拟的观念认知,明确指导学生如何理性的观察网络信息文化的影响,对发布网络信息者的用意和目的进行详细分析,告诫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认知应该做到深思熟虑,尽量不要情绪化、冲动化,让学生能够理解网络信息传播中很可能存在片面性、虚假性、伪造性等特点,这对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都有较大的误导。同时,德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不断地提升对网络技术的掌握能力,了解网络的知识和理论,全面、有序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性和依据的案例,这会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对转变学生思维认识有较大的促进意义。

(二)发挥网络虚拟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性

网络信息的传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客观的讲,特别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或事情存在不满时,都会使用手机拍摄传到互联网中,而这种不满的宣泄被学生“消化”后,也会引发学生内心的不满。虽然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传播的信息部分是真实的案例,但是从影响效果看,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这会使学生对国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埋怨”情绪。改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知需要使网络虚拟与现实生活相统一,这是纠正学生对网络信息错误认知的重要德育教学方法。其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的困难家庭中走访,了解我国对困难家庭的帮扶,以及社会对困难家庭的关注,让学生形成关心他人的新观念,感受网络信息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学生自然会体会到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片面性和虚构性。其二,让学生在现实中不断收集积极向上的材料或事件,与网上传播的对应性视频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网络虚拟传播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具有较大的差别,通过不断树立学生对社会、对现实的认知,来完善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辨识能力,这对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其促进意义。

(三)增强家庭网络教育的实施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对追求新鲜事物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即便家长限制孩子上网,也不可能限制孩子对网络的求知欲,再加上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在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以“堵”来“护”的方式已经不合适。因此,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应该掌握和了解网络知识,以身作则,不断引导孩子在上网时做到自律,即控制好上网时间、上网的内容等,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对网络信息的个人想法和看法,耐心分析网络带来的哪些好处,又给人们带来哪些坏处,让孩子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性质。特别强调的是孩子对游戏的迷恋性最高,要告诫孩子认清网络游戏的本质是一种浪费,既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又浪费金钱,而举办和开发游戏的开发商本质目的就是赚钱和吸引学生参与,以感情的相互交流来感染孩子对游戏的认知,这对与学校德育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力。

总之,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必然性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不再被学生认可。特别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道德观念上尚未成熟,但却有自己更强烈的主观情绪表达愿望,一旦网络中负面信息的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其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极有可能会给人们、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破坏性的危害。因此,快速构建和完善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施,不断创新研究,全面提升学生对网络与现实的认知,健全学生的人格、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一生受益。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推荐访问:德育工作 中职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