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十四五”,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机遇和挑战

谌建宇,骆其金,黎京士,刘立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530)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是在2018 年启动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基础上形成的顶层设计文件。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农”工作的薄弱领域,总体上仍然处于基础薄、历史欠账多、资金投入长期不足的势态,形势严峻。全国尚有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没有达到环境整治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5.5%,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刚刚起步,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高位,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急需夯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坚持突出重点、分段推进,重点聚焦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黑臭水体、化肥农药、废弃农膜、养殖业污染等五个方面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出的五大任务涉及政策法律、标准规范、建设工程、专用设备及材料、全过程服务等,是“十四五”期间环保产业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产业增长的新着力点。

本文综合考虑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系统分析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就我国环保产业如何应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中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环保产业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些看法。

1.1 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农村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政策保障性强,环保产业乘势而上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发布,为“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布置,农村振兴、乡村建设、践行“两山论”和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在新时期、新格局、新要求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因此,农村环保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对农业农村环保产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1.2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市场需求大,涉及的相关环保产业还处于启动阶段,环保产业“开疆扩土”势在必行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要求到2025 年新增完成8 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与五大任务的考核指标差距不小。例如,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而2020 年年底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5.5%。未来我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尤其是五大任务中的污水处理(黑臭)设施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养殖业污染控制等。因此,“十四五”期间将是农村环保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资金投入将更大,产业集中度也将更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既符合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需要,又符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势必将获得国家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的持续稳定支持。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持续推进也有望给农村治污市场带来高速的发展机遇。据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万亿元,占环保产业总量的8%—10%。

1.3 技术需求大、难点多、竞争激烈,是加速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机

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不仅要利用好已有的工业城镇污染防治技术基础,还需要科技创新的系统支撑。科技创新的系统支撑既包括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创新,也包括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模式方面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点源污染已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理,而面源污染治理却一直进展缓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对不同等级的面源污染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治理方案的模型技术。此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装备、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等也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新技术的研发离不开对实际应用场景的考虑,基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大、环境污染问题多样化的特点,因地制宜且兼有技术装备化、产业化、智能化的农村低成本治污技术将具备极大的发展空间。

2.1 财政保障整体不充分

我国当前的农业农村污染控制与治理投入缺乏制度性、可持续性的财政统筹安排,这是制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最主要的结构性问题,农业农村污染的系统治理成效不能建立在非营利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级政府财政(绝大多数也是国家转移支付),县级公共财力不足(少数经济发达地区除外),而且农业属于薄利产业,农村居民支付能力有限且缺乏治理付费的意愿,因此导致农村污染治理长期处于投资不足、分散且不系统持续的尴尬局面。“十三五”期间探索实施开展的县(区)农村环境整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模式,普遍成效不佳。

2.2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储备少,建设、运行、监管机制缺失明显

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在于点多面广、总量巨大而分散、区域社会经济总体落后、污染特征和技术要求差别较大。农村环境问题的这一特点与现有环保产业主业的背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具有大型化、集约化、标准化特征)有显著差别,农业农村治污技术不可能照搬城市或工业化的已有技术。要想在社会经济技术制约条件较多的情况下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需要做到精准治污、系统治污、科学治污。目前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不清晰、处理工艺选择欠合理、验收监管标准争议不断等问题。例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上,虽然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但仍有部分畜禽粪污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各地在推进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一、资源化利用不当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评估认证标准和最佳适用技术指引,导致地方政府经常陷入“工艺技术选择难、工程方案确定难”的困境。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也在建设、运行、监督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低,设施建成后便成了摆设,“零管理”“晒太阳”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期缺乏有效维护将加快设施老化与报废,极大浪费农村污染治理资金。总之,目前与农村治污相关的环保工程在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管理方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也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层面要制定并实施持续可行的财政保障制度,出台相关产业扶植政策。财政资金保证、收益稳定是产业赖以生存、做大做强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专项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政策的引导作用;
鼓励多元化融资,拓宽资金筹措途径,确定不同区域的资金筹措模式,加强治污资金保障,提高投资效率效益;
进一步加强政策层面对涉农环保产业的系统支持、引导和吸引;
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税费减免政策。

地方政府作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尽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管理能力,推动环保产业落地、本地化。例如,针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地方政府需引导养殖户担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施规范化处理,还要监督整改,提供粪污处理设施规范建设培训等。此外,还应制定相关政策,推进第三方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积极开展环境服务模式创新,做好管理服务和监督等工作。

环保产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面向农村市场,发挥自身优势,聚焦重点问题,加强相关科技创新,破解农村污染防控难题,助力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环保产业要想立足农村,不仅要发挥出技术、人才优势,还要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运营能力、增值能力。环保企业需联合当地政府探索、创新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双赢的模式;
聚焦农村治污技术需求,创新环保产业关键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实现低成本生态环保技术的产业化、装备化、智能化,例如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应对标日本净化槽技术产业化进程,突破应用瓶颈,系统解决生产、运行、维护各环节的问题;
创新区域环境整体服务“提质增效”运管模式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十四五污染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年9期)2019-10-25“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北方经济(2019年8期)2019-10-11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23期)2019-09-04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26期)2018-10-12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攻坚战 机遇 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