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李文梅,韩 蓄,陈 舒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1]。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性国家建设也上升为国家战略[2]。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创新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更具有竞争力[3]。这些都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自创区的建设和发展,自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持续加大力度开展区域示范,之后为了探索区域创新一体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机制,国务院批复了首个以城市群为主体建设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国务院以同样模式批复了福厦泉、长株潭、珠三角、郑洛新等城市群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截至2022 年3 月,以城市群为主体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有12个[4],这些自创区承担着打造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城市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态势良好、整体效应凸显,对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加强,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了区域创新一体化的发展[5]。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向提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发展阶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对国内区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创区亟需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动力[6]。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强化自创区创新功能做了新的部署,要求自创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换言之,在“双循环”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如何继续推进城市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开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新范式研究?现阶段城市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实现了协同并进?如何提升城市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城市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此,鉴于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首个城市型自创区,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例,测度以城市群为主体建设的国家自主示范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探寻自创区内各城市两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提出有效增强两者协调程度的对策建议,不仅可以丰富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理论,还能对示范引领其他同类型自创区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各城市创新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文献综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存在模式,现有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对自创区的建设模式、政策机制、功能定位、发展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如张永安等[7]通过断点回归方法评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创新能力及经济的影响。一部分学者则是以自创区创新能力或创新绩效评价、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等为主流。周洪宇[8]分析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并比较评价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三者的创新能力。赵倩倩等[9],在分析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与演化过程基础上,构建其运行机制,并提出在系统运行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相对应的对策建议。还有一部分学者大多关注创新投入、产出及效率评价,如贾永飞等[10]基于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率视角,运用因子分析与交叉 DEA 模型评价山东半岛自创区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温明晟[11]则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规模报酬可变的 BCC 模型评价郑洛新自创区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肩负着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需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因此客观合理地评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有部分学者,如卫栎等[12]总结了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示范区产业链布局,构建示范区协同创新共同体,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但现有研究多从定性方面去阐述自创区高质量发展问题,但评价自创区内部各系统相互作用的文献较少,并未从量的视角去系统分析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的联系,尤其是欠缺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驱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学者们对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则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全国各省份或某个研究对象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如马茹等[13]通过构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态势及其在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五大分维度表现;
魏颖等[14]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高质量发展对策;
魏敏等[15]采用熵权TOPSIS 法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开展研究;
陈晓雪等[16]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效六个维度构建体系,综合评价我国30 个省市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研究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如董小君等[17]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
刘和东等[18]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
陈劲等[19]从五个方面阐述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赵丽霞等[20]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SEM 模型,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

综上,现有文献多是评价不同对象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抑或是研究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和路径研究等;
即便是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大多在整体层面研究它们的关系,而较少从每个子系统出发研究,也尚未有以自创区尤其是城市型自创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参考文献,这是文章研究的重点,亦是研究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使用熵值法科学评价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水平,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创新系统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序度情况,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为促进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2 作用机理

耦合理论是由物理学演变而来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倘若系统间形成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良性关系时,会对系统外部环境产生协同放大的效果[21]。鉴于自创区本质上属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一类,本文就借鉴“耦合”这个概念,梳理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之间的作用机理(见图1)。

图1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

一方面,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能,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改变,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促进了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产生的创新成果投入到市场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创新带来的变革也不断提升竞争力,驱动经济不断向更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大量的新兴产业孕育而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也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科技创新,经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新的增长动能,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可以说,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进行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

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这种支撑作用体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促进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出的提升和创新环境的优化。具体来说就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在研究与发展、新产品开发中加大资金、人力等创新投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新技术和新产品等创新成果不断产出,又带来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科技奖数量等指标值增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最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为科技创新营造有力的环境保障,促进区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

总的来说,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应当加以引导和优化,促进两者形成良性协调发展状态,继而实现“1+1 >2”的放大效应。

首先,使用熵值法对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地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出综合得分;
其次,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科技创新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各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序情况;
最后借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3.1 熵值法

在多层次评价体系中,合理分配权重是量化评估的关键。本文采取熵值法,根据差异驱动原理确定指标权重,反映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使得指标权重具有较高的再现性和可信度[22]。为消除指标间量纲差异造成的影响,首先在进行测算之前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23]。

其中,xij(i=1,2,…,m;j=1,2,…,n) 表示为第i个系统的第j项指标。αij与βij分别是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第i个系统的第j项指标处理后的值。

第i个子系统的第j项指标的比重Pij,计算公式为: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3.2 灰色关联分析

首先,确定比较数据列和参考数据列,本文中比较数据列指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各子系统(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参考数据列为科技创新系统。

其次,计算关联系数εi(k):

其中,εi(k)是比较数据列Xi与参考数据X0在第k个影响因素上的相对差值,i=1、2、3、4;
ρ为分辨系数,在 (0,1)内取值,一般取值为0.5。

然后,计算关联序度:

3.3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在参考蔡冰冰等[24]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物理学中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立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25],即:

依据上述公式,可推广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即:

不过,耦合度在多区域空间对比研究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耦合度判别有可能产生误导,很难反映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如当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都比较低且得分相近的情况下,使用耦合度指标会出现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伪评价结果[26]。因此,为避免这种不足,参考王伟等[27]人的研究,本文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此评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公式如下:

表1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1 (续)

3.4 指标选取依据及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在遵循指标选取的综合性、科学性、动态性、可获得性原则的基础上,参考程翔等[30]的研究,结合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见表2 和表3 所示。

表2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3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福厦泉自创区作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2016—2020 年《福建统计年鉴》《福建科技年鉴》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并以自创区内的福州、厦门、泉州(以下简称福厦泉)三个地级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为必要补充,部分指标数据经过原始数据计算后得到。

4.1 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指数分析

(1)科技创新系统。基于2016—2020 年福厦泉三地市科技创新系统面板数据,计算得到福厦泉自创区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如图2 所示。

图2 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综合情况和变化趋势

由图2 可知,福厦泉自创区三地市的科技创新综合得分基本呈增长趋势,但地区间差异水平显著。从变化趋势看,福州与厦门二市科技创新综合得分稳步上升;
从2016—2020 年科技创新综合得分均值看,均高于0.27,是全省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高技术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资源集聚,拥有大批创新型企业、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载体。福州科技创新综合得分均值0.287 略高于厦门的0.276。这是因为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创新环境优越,重点实验室从2015 年99 家增长到2020 年的120 家,始终保持全省第一;
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汇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大数据、光电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涌现出博思软件、福昕软件、福 光股份等多家优秀上市公司[31]。而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是全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重要旗舰,从经济统计数据看,截至2020 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核评估厦门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2016—2020 年R& D 经费投入强度始终处于全省第一位;
2020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 282 家,占全省35.08%;
人才资源富集和开放创新优势明显,吸引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2019 年厦门各类人才人口增量占福建省近一半,增速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3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全国层面凸显集聚优势,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占据较高集聚度。泉州科技创新发展综合得分呈波动增长态势,2020 年科技创新综合得分有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有所提高,在科技专项投入、科技人才引进、首创创新举措、科技成果创造等方面叠加效应的释放;
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依旧较低,与福州、厦门差距不断扩大,2016年与福州、厦门分别差距0.108、0.123,到2020 年分别差距0.260、0.227。主要由于创新载体和创新研发平台较为薄弱,阻碍了科研环境的改善;
其次,从科创企业空间布局看,泉州市的企业点在晋江市范围较为集中,两地尚未形成连片发展,多以民营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导致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低下,与福州和厦门相比处于劣势地位。

(2)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基于2016—2020年福厦泉自创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4 个一级指标对应的2016—2020 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得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综合得分。因数据较多,仅体现福州、厦门、泉州2016—2020 年平均得分情况,如图3 所示。

图3 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情况

由图3 显示,整体上看,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出现明显的断层,其中厦门凭借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人才资源等有利条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自创区内其他城市。(1)从协调发展方面看,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较为领先,主要是由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自创区内其他城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存在相对优势。(2)从绿色发展方面看,各地市相差不大,厦门略高于福州和泉州,主要体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上,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绿色发展效率,长期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的高效统筹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厦门作为发展与生态相和谐的标杆城市,多次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十大低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33];
福州、泉州的总面积和人口多于厦门,因此,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十三五”以来,坚持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从开放发展方面看,厦门比其他地区领先,主要是因为厦门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处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遥遥相望,对外贸易发展条件优越,无论在外商直接投资还是进出口贸易方面都优于其他地区;
其次,旅游产业作为厦门高速发展的重要根基,凭借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4)从共享发展方面看,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汇聚了省内最多的资源,社会养老保险、医疗和社会公共图书资源都明显多于其他地市,但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有待加强。

4.2 灰色关联分析

前面对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各子系统(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进行了综合分析,接下来使用综合得分来计算创新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序度,进一步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内部关联情况。因为数据较多,本文只分析2016—2020 年创新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值关联序度情况和2020 年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各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序度,如图4 和表4 所示。

表4 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关联系数及关联序度

图4 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创新及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关联序度变化情况

由图4 可见,从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关联序度来看,创新与协调的关联性最显著,创新与绿色的关联性处在第二位,创新与开放的关联程度也在曲折地上升,2016—2019 年期间,创新与协调和创新与绿色逐年上升且关联性越来越强。这是因为随着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推进,区内协调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价格指数也不断攀升。随着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已成为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而创新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关联性在2020 年均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全球新冠疫情暴发所导致。

从表4 可以看出,虽然福州、厦门、泉州大部分创新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关联系数均超过0.5,但是每个地区均只有一个关联系数超过0.7,说明各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并不是很强。从各地区的关联序度来看,福州和厦门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关联性较高,而泉州的关联性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在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福州和厦门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均处于福建省领先位置,所以两者能实现协调发展,而泉州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是科技创新水平比较低,从而降低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使得两者的关联性相对较低,不能达到协调的发展。

4.3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

通过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划分协调类型,各地区2016—2020 年耦合协调程度见表5、图5 和图6所示。

图5 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发展趋势

表5 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从表5 和图5 可以看出,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平均值处于0.9~1.0 之间,均属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表明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大。福州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呈下降趋势,除2016 年耦合度大于厦门、泉州外,其余年份均比厦门耦合度低;
2018 年增至0.997,随后逐渐下降。厦门总体耦合态势较为平稳,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2016—2017 年有所增长,2017—2020年逐渐下降。泉州耦合度呈“W”型,2016—2020年间耦合度波动相对较大,整体上与福州、厦门有所差距;
2020 年耦合度达到最高值0.980,跃居第二,耦合度超过福州。主要原因是福建“十三五”以来,福厦泉自创区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快速提升,两系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发展驱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反过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又助力科技创新的增强,二者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高水平协调发展趋势。

从图6 看,2016—2020 年福厦泉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空间格局看,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在各地市间有所差距。厦门耦合协调度2016—2017 年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2018 年后上升为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总体均值大于0.5,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除2017 年略低于福州,其余年份均为最高。主要是因为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更具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的重要节点,营商环境良好,投资拉动和贸易出口优势明显,外贸市场多元步伐稳步推进;
同时,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产业集中度较高,形成了以厦门科学城为牵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为核心、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和产业园区等为重要节点的创新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比较高。福州虽然2016 年耦合协调度低于厦门,但整体与厦门耦合协调度差距不大,2016—2017 年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2018 年后突破0.5 上升为中度耦合阶段,总体均值略小于0.5,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福州由于2016—2017 年科技创新发展具有时滞性,导致耦合协调度较厦门较低,但福州高校众多,重点实验室数量和新型研发机构云集,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土壤,经济发展前景较好。泉州整体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354,与福州、厦门存在明显差距,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泉州作为福建的经济中心城市,地方生产总值(GDP)连续22 年居福建首位,民营经济发达,“晋江经验”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其次,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形成了以服装鞋帽、五金家电、石材水暖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基本布局。但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没有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近年来泉州科技创新水平虽有所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相较于福州、厦门,泉州综合实力较弱,一方面,科技产业发展滞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研发创新活动不多,少有技术溢出,创新型企业偏少[34];
另一方面,激励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重学术科研文章,轻专利技术和学术成果转化,产学研未形成合力。

图6 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阐述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各地级市区域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6—2020 年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序度,最后测算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得出如下结果:

(1)福厦泉自创区各地的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福州与厦门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得分较为接近,遥遥领先于泉州;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则存在较大差距,在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方面,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高于自创区内其他城市;
在共享发展方面,福州综合得分均值高于其他地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和社会公共图书等资源都明显,但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有待加强。

(2)福厦泉自创区两系统属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表明福厦泉科创走廊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大。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低度协调耦合状态,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有着不同的特征:从时间趋势看,福厦泉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紧密,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空间格局看,耦合协调度在各地间有所差距,厦门耦合协调度略高于福州,而泉州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三地之间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3)从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内部看,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最强,福州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关联性最高。

5.2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把握耦合协调发展规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前面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水平各地差异显著,创新要素投入在自创区各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因此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规律,建立良好的耦合协调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合理评估福厦泉自创区各城市间可能存在的溢出效应,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实现跨城市的协同创新。消除阻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深化科技创新资源跨区域互认互通。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制定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发展方案等文件,发挥自创区内福州、厦门、泉州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自创区内福州、厦门、泉州各片区联动发展,通过跨区域、多层次的产业分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机融合,形成高技术产业集聚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合攻关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显著提升创新能力。

(2)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典范。充分发挥福州、厦门龙头带动作用,突出主导产业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补足服务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立足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对接产业薄弱环节和重点突破方向,探索构建产业跨区域转移激励机制,支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统筹抓好重大产业协作链群建设,实现各地优势产业相对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聚焦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统筹福厦泉自创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围绕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根据不同城市特点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以“科技创新城”形式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基础良好、城市功能完善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依托福厦泉自创区内高新园区,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打造生态友好型高质量融合发展新高地。

(3)打造科技创新大走廊,推动其他高新区联动发展。沿福厦泉轴线打造科技资源集聚度高、协同机制灵活、要素流动顺畅的创新走廊,促进福州、厦门、泉州创新资源“串珠成链”。重点建设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智慧海洋科创高地,形成创新“引领极”,发挥创新发展龙头效应。以高质量打造自创区创新高地为目标,推动福州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学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建设,提升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整体效能。同时,以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为基本布点,发挥协同创新资金引导作用,鼓励与支持以福厦泉三片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产业园区等,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优化各区域空间、平台、政策配置,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深化国家高新区和省内其他高新区联动发展。

猜你喜欢 自创耦合度示范区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9年1期)2019-05-11短视频平台抖音宣布启动2019“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并推出自创音乐作品专辑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6年7期)2016-06-14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商场现代化(2016年1期)2016-03-18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群众(2015年11期)2015-12-16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中国火炬(2015年12期)2015-07-31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期)2015-01-13

推荐访问:示范区 自主创新 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