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江苏省江阴市虹桥小学 徐 惠

“双减”背景下,对于如何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课堂提质,要兼顾目标、情境、素材、问题等方面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实施素质教育,力求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目标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终归宿。教师要尽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体目标以供学生选择,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学习目标稍做调整,使学习目标制定尽可能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价值的基础上,定位本节课的目标为:(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刚开始允许不同的学生对长正方体的多个不同展开图有不同程度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掌握正确的判断方法);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允许部分学生借助图形操作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习研究的方法,体会学科的价值。教师只有在对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精准、适切的掌握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立足整体,科学设计活动,增强学生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学科的情境以具体、直观和吸引人为基础,可以是生活情境再现、实物演示情境、课内游戏情境、故事渲染情境等。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置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情境提供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起到唤醒和启迪智慧的作用。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创设了学校开运动会的真实情境,运动会中给运动员发牛奶,并出示牛奶盒中有9瓶牛奶,盒外又有4瓶牛奶,教师在这个情境中引导学生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引出9+4=?的算式。结合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9+4=?。有的学生想到了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等。真实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倍感亲切,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思维完全被打开。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不同想法的过程更是一个互相启发、学习借鉴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了思维涌动,课堂弥漫着智慧的气息,学生沉浸在探究知识的快乐体验之中。

再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时,创设了两位同学下棋的场景,场景中两位同学就“谁先走比较公平的争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纷纷提出可以用“石头、剪刀、布”,可以用“掷硬币”,可以用“掷骰子”等方法来解决“谁先走”问题。这些方法为什么公平呢?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带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展开活动。教师先是设计了掷骰子情境,提出:骰子如果掷到<3的数,小明先走;
骰子如果掷到>3的数,小红先走,公平吗?学生马上发现游戏规则不公平,教师引导学生修改游戏规则,由学生来制定公平的规则。接着教师又设计了5张卡片抽签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设计同时抛两枚硬币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最后,教师提出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证明“石头、剪刀、布”游戏是否是公平的,引导学生玩一玩、摆一摆、说一说,同伴互助,有序思考。学生在上述系列游戏活动中设计公平规则,再次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有条理表达、有序思考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另外,在抛两枚硬币的实验中,教师还借助电脑设计了模拟实验,学生真切感受了随机现象,以事实为依据,猜想、思考、验证,既发展了数据分析观念,又渗透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的经验建构方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认知结构不断得以重建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唯有从与积极的活动实践紧密结合的那一刻起,知识的学习才能成为学习者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更不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对象。教师需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含有学生品质发展目标的“教学内容”,由“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具体活动素材。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就是设计了三次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第一次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8平方米和12平方厘米,画出对应的长方形,长和宽取整厘米数。学生画好后在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画的长方形个数多。学生通过实际画长方形,初步感知长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面积数的因数似乎有关系。第二次游戏活动,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3、4、5、6、7、8、9平方厘米,画出对应的长方形,长和宽取整厘米数。学生画好后在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画的长方形个数多。学生通过再次实际画长方形,确定长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面积数的因数的确有关系。第三次游戏活动,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平方厘米,画出对应的长方形,长和宽取整厘米数。学生画好后在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画的长方形个数多。学生通过第三次实际画长方形,弄清了长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面积数的因数的个数关系的知识本质。在三次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设计这三次游戏活动探究,突破了质数和合数概念比较抽象的问题,学生创造性地模拟整个研究历程,愉悦地沉浸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得到渗透和培养。而且,教师借助让学生画长方形探究质数和合数,也突破了质数和合数容易被“孤立”的问题,有意识地注重了知识的前后关联,引领学生把新知主动融入已有知识结构。以长方形为几何模型,运用数形结合,学生自主地由长方形的个数进行推理,想到了一个数的因数。借助分类思想,学生清晰地意识到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概念教学因为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探究获得而显得特别清晰生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主要靠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

适切的课堂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是基于深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为起点的。首先,教师的问题要精,质量要高,能体现要探究知识的核心要义。其次,教师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具有思考价值。最后,教师的问题提出时机把握要恰当,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难点之处,所谓“不忿不悱,不启不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一课时,就是以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教学的。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问:看了课题,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要做哪几件事?让学生写下来并展开交流。整堂课,教师带领学生围绕“百分数只是在分数前加了一个‘百’”,这个“百”字是什么意思?“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个“占”字是什么意思?以及“分”字是什么意思?三个主问题,串起了“问题链”,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层次分明、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这节课中的“问题链”,对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形成了很强的导向作用,问题促进了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叶圣陶先生的话提醒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他们身上的特性,就要让他们自主学习。当我们的课堂完全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时,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全方位、立体式精彩互动,课堂就会成为愉快、求知的课堂。

猜你喜欢 个数长方形情境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9期)2021-10-14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3期)2020-05-30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9期)2019-09-25小长方形找朋友数学大王·低年级(2019年8期)2019-08-27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最强大脑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27期)2019-01-14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9期)2018-09-26有多少个长方形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8年7期)2018-07-12铺瓷砖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18年3期)2018-01-25

推荐访问:为本 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