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梅州市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彭连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在当代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下,人们经常穿梭车在水马龙的通勤路上,“两点一线”规律化生活方式中伴有疲惫乘车、手机控、一日三餐不规律、酗酒等亚健康生活现象比比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肢体和内心的放松,向往慢节奏的生活态势,因此利用闲暇之余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才是当代城市人群的必然选择。面对多元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可供参考的体育运动类型方式繁多,选择时更多取决于自己的喜好、空闲时间段或具有地方文化风俗特色的健身方式。一般而言,地域性的休闲健身运动都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梅州素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称,在全民健身发展背景下,足球运动越来越受到本土市民的喜爱。

近些年来,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的体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1],习近平同志运“球”帷幄的三个足球愿望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三步走”战略[2]不仅仅是寄语,更多的是对足球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鞭策。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本文在全民健身和梅州足球文化根基的背景下,分析梅州市足球运动发展特征,探索区域足球运动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为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打下基础。

1.1 依托足球成功申遗

梅州通过“申遗”,把足球传统和文化固化成社会“活化石”,不仅保护了梅州足球的传统,也提高了整个社会对梅州足球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加强梅州人民的足球文化自觉和认同,有利于今后梅州足球文化的保护、积累、传承和发展。据“申遗”史料数据显示,1955年梅县共组织有344个足球队,比赛活动频繁。据《梅县体育志》[3]记载,1987年仅梅县就有各类足球队1630支,球员2.4万人,超过15万群众参与足球运动,上世纪80年代,梅县地区的足球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形成了从幼儿园的“宝宝杯”到老年人的“常青杯”的全年龄段赛事体系,当时已经形成了大众参与足球的盛况。

1.2 足球文化根基

梅州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据《五华县志》[4]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德国、瑞士传教士毕安、边得志在长布元坑教会创办中书院,两人在该书院中的大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教学生踢足球,这是现代足球这个体育项目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的记载,五华元坑也成为中国内地的现代足球发源地。之后,在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足球运动在梅州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梅州人民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足球之乡”。这一称誉既是对梅州足球运动发展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内地“现代足球故乡”的历史缅怀。时至今日,梅州的现代足球历史已有140年,拥有数十万的足球人口,对足球的热爱和追求从未消减,为草根足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格局、球艺、球风、球德,以及世界级球师的专业风范和家国情怀对梅州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梅州涌现出曾雪麟、蔡锦标、池明华等一批男女足国脚、省脚[5],开启了梅州球员占据广东足球半壁江山的时代,梅州足球的技战术打法也成为中国南派足球的代表之一,当时足球界还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也为梅州足球文化积淀添砖加瓦。因此,发展足球运动更是足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更凸显梅州人民对足球文化的认同。

足球运动可分为职业类和休闲类,职业类足球运动是赛事足球,对球场要求比较高;
而对于休闲足球而言,运动方式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更加适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参与,可以认为休闲足球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各县区、各学校等开展足球运动或赛事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为系统了解梅州足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提供数据基础。

2.1 全民健身政策推动与足球之乡振兴政策倾斜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梅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政策[6-7]陆续颁布,强调健康人口,提高人才质量以及发展区域特色健身产业,延缓中国老龄化现状,提出体医结合,以体为辅,以体预防,加强全民科学锻炼,打造中国体育强国。结合2009年以来梅州推行的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足球改革方案,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落地,推动全市足球事业全面健康发展[8]。

2.2 基础条件

截止2018年底,据梅州市体育局公布的数据可知,梅州市建成足球球场814块,每万人拥有球场1.85块;
市域内有“两甲一超”俱乐部格局及100多家业余足球俱乐部,镇级足协27家,球迷协会4家,150余国家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建设有3个足球小镇,分别是五华横陂足球小镇、富力足球小镇和客天下足球小镇;
建设以“足球”为主题的文化公园2处等,总体基础条件优越,从职业化竞技向大众休闲足球运动拓展,为推行足球运动提供基础设施环境。

2.3 全民健身意识形态基础

梅州市虽是山区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方式却相比较规律,生活工作节奏感较慢,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城市生活定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慢生活”并不是经济慢发展,而是幸福的指向,建设“以人为本”的幸福、舒适、健康的城市。梅州市“足球之乡”,“长寿之乡”与健康运动、健康生活密不可分,政企协部通力合作,有条不紊地做好全民健身宣传,公园健身等场地免费开放等措施,增强市民全民健身意识,工作生活之余不忘锻炼,不忘健康。

3.1 全民健身的项目类型

据梅州体育局数据可知,儿童健身以田径、足球、轮滑等项目为主,运动项目灵活又新颖;
青年健身以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突显青年的活力等;
中年健身以足球、羽毛球、徒步等项目为主,突显中年人耐力,工作之余,预防疾病的需求;
老年健身以武术中的太极、气功,广场舞等为主,以慢而养延年益寿。

3.2 梅州足球主要联赛

近几年,梅州市足球场地、资金、职业人员的配备为“一带一路”客家杯国际足球邀请赛、“四大杯”、“四大联赛”等国际性、全国性品牌赛事的构建打下基础,还积极搭建了草根赛事网络,梅州草根赛事的涵盖面正不断扩大,草根足球实现了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3.3 梅州足球赛事的举办及参与情况

2018年,梅州共举办群体赛事活动9600多场次,其中足球赛事4266场次,基本覆盖了全市企事业单位、机关、县镇及乡村。难以想象梅州市域正逐渐编织着庞大的民间足球盛况“绿茵场”。2019年春节期间,梅州举办的各类足球赛事共65项831场,3.3万多人次参与了比赛,近百万人次现场观看了比赛。梅州市民对足球的热情,借助草根赛事的平台得以释放,为推行足球运动创造了条件。

4.1 职业类与休闲类足球运动发展不均衡

从2009年实施足球振兴策略以来,政企民通力合作造就今日的“两甲一超”的梅州新足球发展格局,致使大部分足球场所被用于职业足球的训练及比赛,真正利用于休闲足球活动的场所不足。另外,群众参与足球活动的形式多以球迷、球评、观众和足球产业生产者的角色,并未真正参与休闲足球运动的开展,由此反映职业化足球发展还是当代足球发展的主要形式,而休闲类足球运动还处于萌芽阶段,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探索足球运动全面发展机制。

4.2 全民健身意识不到位及健身项目种类繁杂、特色不足

从各县区调研和访谈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其一,梅州群众虽能理解强身健体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但对全民健身理念的了解还不够,并未清楚自身的运动方式是否符合全民健身范畴。其二,被访者参与运动类型繁杂,大部分都参与2-3种,以散步为健身项目的最多,其次是小球类运动,以乒乓球、羽毛球居多,大球类运动,以篮球和足球为多,甚至因部分人群感觉球类运动的对抗性强、易损伤,望而却步,因此,参与大球类运动人群多集中于青年和中年。其三,活动时间不一,青少年活动时间多集中在下午4-6时,中壮年多集中在下午7-9时,老年人群多集中在上午6-8时。

4.3 部分校园足球场地和市政绿化草皮得不到较好的利用

一般而言,学校内有一个或者多个足球场地,是校园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此类场所因校园安全管制及场地运维等问题而致使部分校园场地不对外开放,在学校放学或放假期间未能为大众提供良好的休闲足球运动场所环境。再者,城市绿化草皮虽然布局在城市各公园景区,因不符合足球运动规格或管理不许可而未能改造为休闲足球活动的场地。

4.4 足球运动理念认识不够,运动方式单一,缺乏深度挖掘

目前足球运动多以竞赛或友谊赛的足球竞技形式开展,在其他形式上并未很好的挖掘,而且因足球运动理念认识不够,在足球赛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足球表演类足球活动难于让人接受,譬如2015年3月,在河南洛阳的景华路实验小学,该校学生练习自编足球操引起全国热议,从媚官、跟风角度恶语相加的大有人在,作秀、搞迎合、劳民伤财都是批评的关键词,从足球技能训练角度用脚怎么用手的讽刺亦有不少,足球水平提高、手球犯规是质疑的焦点[9],但换一种角度看,在足球运动理念出发,这一创举是值得大众肯定的。这则新闻恰恰反映出足球运动发展模式的延伸。

5.1 提升足球运动意识及对足球文化的认同感

目前,我国为了提升全国人民的体质健康,出台一系列管理实施方案,虽然全民健身的发展思路已经较为成熟,但足球运动的长远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于梅州足球事业发展而言,不仅仅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还需要提升全体市民对足球运动发展的意识形态这一软式化发展,尤其是对足球文化的认同感。由此,需要地方政府在足球文化根基这个沃土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足球运动,使足球运动的氛围更加浓厚,总体提升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足球文化自觉性。

5.2 深入挖掘足球运动形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人群

目前而言,足球运动形式多于竞技足球节拍中的停、传、带、射演化而来,发展小群体、小场地的足球活动,譬如,3传1抢式、多人定点射门、互传式、颠球、足球操、带球慢跑、带球绕杆等。另外大力扩充足球运动的社会指导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俱乐部、社会协会、培训机构等带领大众参与足球运动,支持小团体开展全域足球活动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足球运动,另外还需建设多元化足球运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5.3 简化足球运动节拍,规范运动难易类型,普惠各类参与人群

竞技足球的高强度的规范性节拍,不一定适合大众群体,还需要简化足球运动节拍,要对规则节拍删繁就简,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时间段、场地的足球运动模式,从而提高大众普及率。再者还可以在足球运动节拍中融入客家民俗表演节拍,在足球文化传承和延伸过程中打造适合客家人群健康运动与客家民俗表演的一套足球运动节目。

5.4 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地面足球运动标识

足球运动的开展离不来基础场地和配套设施,多元化足球运动形式,“小而简”的场地是未来发展重点,在保障梅州足球竞技场地需要的基础上,标定足球运动边界及标识,可以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和校园足球按照3传1抢式、多人定点射门、互传式、颠球、足球操、带球慢跑、带球绕杆等足球运动类型划分活动范围和边界,重点规范地表面足球运动的标识的指引与保护条例。

5.5 优化足球产业结构,构筑多通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构建足球体育产业商务模式和优化产业机构,可根据城市定位、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化发展足球产业。将足球运动融入城市品牌,打造国内具有客家特色的足球发展试验区。另外多渠道的足球文化宣传、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培养、多元化的产业资本引进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逐步形成一条健康生态的足球产业链,实现足球事业政产学研同步发展。

5.6 足球文化传承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足球运动健康发展亦是凝聚城市力量、打造城市形象、建设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市政府需要着力研究足球运动发展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加强设施经费保障,积极承办重大足球活动,找准地域文化与足球产业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提高政府社会协调机制,色彩鲜明的培植符合客家特色的足球文化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加足球运动认同感、归属感,并能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城市健康水平。

2015年以来,中国足球改革破除体制弊端的示范作用,给足球运动的形式规则的拓展、足球产业的发展,大众普及带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梅州足球文化根基深厚,大众热爱足球,目前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需要很长时间积淀和探索,足球运动是梅州足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之一,需要人们群策群力。探究梅州足球运动,促进梅州足球文化传承、足球产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带动足球产业健康生态链,体现发展足球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足球运动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梅州明眸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科学咨询(2021年1期)2021-12-30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灌篮(2021年4期)2021-11-22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ViVi美眉(2021年9期)2021-01-14澳门梅州妇女会和澳门梅州青年会成立客家文博(2020年3期)2020-12-01国内宁夏画报(2019年1期)2019-06-11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3期)2019-02-01

推荐访问:梅州市 对策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