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实践路径探析——以1921年到1949年的山西工人运动为研究中心

郭永琴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所,山西太原 03003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是以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运动的实质是政权问题,即夺取政权。而工人运动的方式主要通过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来加以实现,其中经济斗争是基础,政治斗争是最高形式。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制定和实施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政策。列宁根据俄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运动理论。他认为经济斗争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和 “有决定作用” 的阶级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改造才能实现,这就要求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进行。列宁还指出,工人阶级不仅要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参与革命,还要担负革命胜利后建立革命政权,并实现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吸收马克思、列宁关于工人运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摸索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本文拟将1921年到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的工人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实践路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明确提出 “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1]7。随后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工人运动方针、政策。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工会运动问题议决案》,在全面分析工人运动与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关系的基础上,制定了职工运动的新方针。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唯一的指导者,党要完全组织指导工人阶级,会议还通过了《对于职工运动的议决案》。1927年,伴随大革命的失败,全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左倾” 暴动思想主导了工人运动。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就总结经验,提出在白区通过合法斗争争取群众的方针。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职工运动与 “五一” 工作的决定》,阐述了抗战时期工会运动的方针 “是与各抗日党派、各抗日团体的工人运动进行统一战线,在统一运动中把工人组织起来,积极参加战争的各方面工作,在抗战中去解决工人失业、饥饿与改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以增加抗战建国的力量”[2]6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将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建立新中国” 作为工人运动的基本方针。正是在这些具体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山西工人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由自在走向自为的过程,其具体实践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列宁曾指出,工会是工人群众学习管理的学校、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要求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担负起监督和领导工会工作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明确强调,不能使工会成为其他党派的 “玩物” ,工会也不能执行其他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 “工人运动与共产党” 的决议案》更明确了工会保护工人切身利益的宗旨和作为工人利益奋斗的机关的职能定位。

山西的工人组织建立很早,辛亥革命不久,交城工人就建立了工人组织 “公议社”(1),阳高县工人也组织成立了 “鲁班社” “陆成行” 等工人组织,与资方进行斗争。但是这些工人组织都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坚强的政党作为领导,其斗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铁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工人运动最早的领域,也最早建立工会(如京绥铁路总工会大同分会、正太铁路总工会太原区分会、正太铁路总工会阳泉区分会)的行业,之后随着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相继建立了市、县工会(如太原总工会,霍县、介休、晋城等县工会),企业工会也建立起来,如在榆次晋华纱厂、阳泉保晋铁厂、祁县益晋织布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同时各类行业工会也相继建立起来,如太原市织布工人联合会、阳泉矿区总工会等。1925年,山西省工人联合会成立,标志着山西工人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大革命失败后,山西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但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太原总工会(即 “赤色工会” )仍然坚持与国民党右派领导的 “山西工人代表总会” (即 “黄色工会” )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抗战时期山西工人运动的高涨奠定了基础。1937年 “七七事变” 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山西省总工会,发动和组织工人建立工人武装,发展基层工会组织,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并努力改善工人群众生活待遇。同年11月,山西省总工会暂停工作。1938年12月,在中共晋南区党委领导下,山西省总工会恢复工作,并建立全省统一的工会体制。1939年12月,省总工会再度暂停工作,各根据地工会组织在中共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抗战时期,由于特殊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在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1939年前后,晋察冀、晋西、晋东南边区先后建立了工人抗日救国总会。到1939年夏季,山西建立了县工会87个、区工会348个,工会会员约十余万人(晋西南地区会员人数不详)(2)。其中晋察冀边区建立了县级工会22个、区工会51个、村工会1 078个、产业工会11个,会员达50 439人[3]66。1940年3月,晋西区总工会成立并在短期内发展了5个分区工会、33个县工会、93个区工会、421个村工会、11个厂工会(后来发展为27个)。1941年,晋东南有43个县(包括冀西、豫北部分县)工会、172个区工会,会员达到了153 223人。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老解放区工会不断地组建和完善,尤其集中在基层工会和行业工会上,新解放区的工会也在社会秩序稳定、各项生产恢复正常后陆续组建。新解放区按照老解放区的体制,在党委领导下设立了县区工会、工矿企业基层工会。人数较少的单位则设立组织员或小组与附近单位建立 “联合会” 。农村雇工人数少的村子设小组,隶属区工会管辖。在新解放区工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厂矿工人工会发展最迅速。抗战刚刚结束,交城煤矿工会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并发展了20多个基层工会,会员人数达300多人。1945年10月,侯马解放后,成立了同蒲铁路职工总会。1947年,阳泉解放后,各企业的工会迅速建立。1948年5月,运城成立盐业职工会。在军管会领导下新解放区各县区工会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序地建立起来。

罢工是维护工人合法权益,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在1922年到1923 “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领导了太原大国民印刷厂和太原制革厂工人罢工、平绥铁路大同段铁路工人罢工、正太铁路工人罢工等。1924年5月,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依托党员和工人运动骨干,成立了省、市、县各级工会以及企业、行业工会,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其中晋华纱厂的罢工斗争得到了蔡和森的高度评价,称其 “标志着山西工人运动发展到了新的阶段”[4]66。抗战时期,中共山西党组织在沦陷区也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领导工人开展罢工运动。如大同白洞矿工人罢工、太原西山煤矿工人罢工、大同口泉分厂煤矿工人罢工、大同永定矿工人罢工、太原北站机务段行车工人罢工。解放战争时期,大同铁路工人、阳泉四矿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多次罢工斗争。通过罢工斗争,工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一定维护,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党和工会组织影响力的扩大,培养了大批的工人骨干力量。

反帝反封建是20世纪初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将大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5]72。相较之下,山西工人运动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较晚。大革命失败后,阎锡山在山西开展反共 “清党” “清校” 运动,迫使山西工人运动向武装斗争转变。1927年11月,山西党组织就已经着手发动工人进行武装暴动(3)8。1927年10月10日,太原500多名工人在王世益的指挥下发动暴动。1928年1月,蔡和森决定的山西工作方针,明确了 “组织与领导此广大的不满的工农群众不停地为着目前的斗争进而至于发展工农群众的大暴动,完全推翻阎锡山的统治,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是山西党部一般工作的总方向”[4]82。1929年3月,中共中央致山西省委的信中明确要求组织工农武装[4]85-86。但这些武装斗争是在党内 “左倾” 路线下开展的,并不符合当时山西的实际情况,收效甚微。随后,党中央调整了白区斗争方式,避免了许多无谓的牺牲。抗战开始后, “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组织工人开展武装斗争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配合八路军在山西的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北方局组成高级党团加强对山西工人阶级的领导,创建了工人武装自卫队。1937年9月27日,工人武装自卫队宣告成立。10月底,工卫队的人数发展到了800多人,编为六个中队,还辖宣传队、特务队和家属队、儿童队等。1939年5月,被阎锡山取消番号的工卫总队被中共山西省委改组为 “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 ,由八路军总部为工卫旅配备军事干部进行军事训练。抗战期间,工卫旅转战山西各地,先后与日军作战数百次。此外,广大工人还在共产党领导下组建武装自卫队、工人游击队等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在敌后袭扰敌人。抗战时期,工会直接组织了工人武装7支,参与组织了工人武装二十余支,动员4 390名工人参加了八路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老解放区各级工会派大批干部到基层组织动员职工参军参战,同时组建工人游击队、纠察队、自卫队,开展护厂护矿、反奸反特、保护群众的斗争。1946年6月23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兴县召开群众大会,动员边区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老解放区工人群众很快掀起了武装起来参军参战的热潮。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晋绥边区总工会还组织了一支100名煤矿工人的武装队伍,随军挺进大西北。在北同蒲铁路原平车站一带的工人游击队,则通过扒铁道、毁桥梁、打火车等形式,使阎锡山控制的北同蒲铁路经常无法畅通。

这些武装斗争成功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军参加的各项战役。

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集中在争取改善生活待遇和劳动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生产活动。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工人被迫生产更加严重,工人生产积极性低下,但是在抗日根据地则是另一番情景。由于工人阶级成为根据地的主人,生产成为广大工人阶级的自觉行为。广大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待遇和劳动环境得到改善,生产积极性高涨,能自觉爱护工具,积极投入生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工人在根据地创建了大量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还开办了各种形式的生产合作社。为支援抗战和度过敌人造成的各种危机,广大工人还在中国共产党和工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生产竞赛运动。在中共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下,山西各地工人积极响应开展了 “新劳动者运动” “赵占魁运动” 学习苏联劳动英雄斯达哈诺夫运动、 “甄荣典运动” 和 “张秋风运动” 等劳动竞赛。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各解放区积极开展立功生产竞赛运动。晋冀鲁豫总工会领导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英雄主义竞赛, “刘伯承工厂运动” 则将这项生产竞赛推向了深入。

“刘伯承工厂运动” 是以毛泽东关于工业生产要 “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原料足、销路广” 的指示为主要内容开展的生产竞赛运动。竞赛的优胜者被授予刘伯承亲自题词的锦旗,命名为 “刘伯承工厂” ,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工厂内部开展立功活动,制定记功、评功、表功办法,各厂职工都自行制定立功计划。1948年4月,太行军工处召开 “刘伯承工厂运动总结大会” ,表彰了表现突出的工厂和职工,长治南石槽兵工二厂被评为 “刘伯承工厂” ,全区立功人数达到90%以上。这些生产竞赛是在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指导下开展的,集中了广大工人的智慧,进行了新的创造,极大地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广大职工政治思想觉悟,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争取民主自由一直是工人运动的主题之一。但是在山西,工人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现的。首先,积极发动广大工人积极参加宪政运动,开展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1940年,晋西总工会通过的八项抗日纲领中就提出 “发动晋西工人参加宪政运动,争取派遣真正的工人代表出席国民大会。要求政府保证工人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抗日、罢工之绝对自由权,实现民主政治”[5]217-218的主张。1940年5月,晋冀豫区工人宪政促进会成立,号召全区工人参加宪政运动,要求国民党政府修改劳动法,明确规定工人参政和应享受的民主权利,改善工人生活。随后,在全区建立各级宪政促进会,并与太北宪政促进会筹组晋冀豫区各界宪政促进会,极大地推动了宪政运动的发展。其次,根据地工人获得民主自由权利,不仅打骂压迫制度被取消,而且取得了参政议政的权利。广大工人被吸收到基层政权管理工作当中,如村选、参议员选举。武乡县工人有14人被选为村长、26人被选为村政委员长,榆社县工人有11人当选村长、34人被选为村政委员长[6]171。1939年,晋冀区的村选举中,呈现出了工人参选比例高、当选比例高、受信赖的特点。第三,根据地政府还通过制定政策或立法形式保障工人参政。1941年,冀太联办参考晋冀豫区工人宪政促进会关于吸收工人参加政权工作等四条建议和《劳动保护条例》颁布了《晋冀豫区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会组织通过创办工人学校和刊物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提高其文化水平。1921年,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平民周刊》和《太原工人》等刊物,设立工人夜校,对工人进行文化和政治教育。1940年,晋西总工会通过的八项抗日纲领, “开展工人教育文化工作,发动工人识字运动,加紧干部学习竞赛,加强工人的积极教育,培养提拔工人干部”[4]217-218就是其中之一。在晋西北行政公署的统一领导下,晋绥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工人文化技术学习活动。在一般公营工厂、行政机关和工会共同组成教育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在农村工人中,1941年到1944年开展了冬学运动。1944年11月,晋绥边区第二届二次参议会批准《关于开展工厂文教工作的决议》,极大地推动了晋绥边区工人教育活动。1940年,晋察冀边区工会也积极组织工人参加冬学运动,开办工会识字班和训练班。1941年,晋冀豫区职工总会通过决议,要求 “必须大量编印教材,抓紧时机进行深入的民族与阶级教育,发动工人入冬学,教育新文字,扫除文盲,开办定期的各种工作干部训练班及流动的、短期的下级干部及积极工人的训练班,飞速提高工人的政治文化水平”[5]269。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对工人进行文化、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在加强文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工会还积极组织工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为了支援抗日战争、增加生产、解决失业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抗日民主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了多种经济形态。在民用工业领域保留了私营工厂,创办了公营工厂和政府投资私人经营的工厂,而且鼓励工人参与工厂经营,举办工人生产合作社。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积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进程。1943年, “集体合同” 在晋冀豫区的公营工厂出现,以契约形式保障了工人的经济生活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在军工企业进一步推行集体合同制,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民主管理的进程。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印刷厂率先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边区也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工人代表会。这一创新模式通过选举职工信赖的代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解决了涉及工人切身利益的工资标准和工厂生产发展目标问题。随着企业民主管理的实施和工人民主意识的增强,一些企业开始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工厂管理委员会。同时以党政工团碰头会的形式发挥在集中指挥问题上的补充作用。党政工三位一体的企业民主管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使工人运动由只注重个人的经济生活改善转变为关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提高工人积极性,晋冀鲁豫边区总工会在一部分军工厂和民用工厂推行企业化管理方式,实行计件工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领取制度,实行经济核算;
精简科室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采取成本核算方式降低成本,建立了合理的经营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规章制度。

总之,中国共产党时刻根据中国社会环境的具体变化,通过工会组织调整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路径,从而使其既有针对性、灵活性,还兼具长期性、坚定性。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人运动之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在各个时期不仅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实现了将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落实为工人运动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同时又通过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不断地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理论,使中国特色的工人运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注释

(1)交城县总工会,交城县工运史略,1991。

(2)根据李颉伯1940汇报的《战斗中的华北职工运动》一文统计,《山西工人运动主要文件汇编》(1924—1948年),第 22~25页。

(3)中共山西省委总报告(五)各市县概况(摘录),1927年11月15日,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太原党史资料汇编(第二辑),1991。

猜你喜欢 总工会工人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安徽:省总工会启动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山西叹五更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基层关工人的梦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时代风采(2009年19期)2009-11-30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时代风采(2009年18期)2009-11-09腾冲县总工会: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等时代风采(2009年24期)2009-01-25

推荐访问: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