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观培养的研究

薛 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历史观最早出现于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地理学习内容与历史知识有关,包括地图、文化、聚落、领土、自然、工业、科技、经济等诸多方面,利用历史观解释过去,理解地理学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适时纳入历史观”,以示对地理事物的了解更加完善。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历史观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历史观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不光要熟练地掌握教材,而且要熟练地利用地理观解释地理事象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深刻地体会地理知识。

(一)历史观概念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基本观点的总称,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历史概念主要研究“社会”和“人”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发展又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重点是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一是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二是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历史观的构成

历史观包括多种史观,主要有阶级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社会史观、个人历史观等。历史观具体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必须以多途径多种方式进行。

(一)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象发展过程的科学认知

历史观点能解释过去,将地理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时间顺序再次呈现出来,使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递进的层次关系更加清楚明了,使学生对地理事物了解得更加完善,以此力求整合学生所学知识,将知识串联贯通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运用。

(二)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象与地域变化的深刻理解

地域性是地理学的鲜明特征之一。区域内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结构、区域间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与联系、区域环境要素的空间运动与表现及变化规律是其基本内涵。区域地理是地理学地域性的表现,对区域内部环境要素的认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是学习地理学科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自然地理因素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文要素的地域变化。

当今地理教学中历史观培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教师和学生并未深刻地认识到历史观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教学方法策略存在欠缺,学生没有在地理学习中培养历史观以及在地理学习中渗透历史观的意识;
再次,学校没有创造一个适合培养历史观的地理学习氛围。面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观培养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提出对策,有效实践。

(一)地理教学中引入错误历史事实

历史发展每一阶段都有他们各自的渊源和沿革,体现在地理教材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每一章节、每一节课、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有意渗透历史知识、历史观,培养合理、灵活、科学利用历史观解释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区域性特点,事实上,地理这个学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交织在一起,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并与其他各个学科一起发展、共同进步。例如,关于地球大小的识记,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有教师在讲解的时候给学生分享快速识记的方法,将6371记忆为“庐山起义”。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讲,庐山起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因为简单的识记要求,而给学生们编撰错误的史实、错误的观点,而应为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应试教育观下缺乏系统的历史观培养方案

新时代教育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或多或少还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羁绊,高中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最为首要的是如何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容易错误地把过多的时间用来机械地死记硬背知识,不能高位理解地理学科,也缺少时间精力去拓展资源用于地理学习中的历史观培养;
另一方面,学校的地理课程设置往往疏忽历史观的培养,还没有认识到历史观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完善的跨学科渗透的校本课程非常少,没有系统的历史观培养方案。

(一)明确历史观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教师和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历史观,必须使学生和教师明确地理学习中历史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重要地位。地理教学中历史观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地理事象发展过程的科学认知、对地理事象地域变化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3]教师需要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这种综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观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增加历史观培养的课程,系统地给学生讲述历史观的内涵、意义、作用。使学生清楚历史观的重要性,清楚历史观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通过班会、班集体探究、板报、演讲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培养。

(二)赋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权利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所拓展涉及的历史事实要链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要深入剖析文本内涵,挖掘一切可以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历史内容,并且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探究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合作、展示,激发学生学习融合性知识的高度的课堂参与意识。现代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开放高效的课堂,需要注意学科渗透、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权利。第一,让学生充分参与地理课堂的综合性、跨学科知识生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典型、完整的有关历史事实的感性材料,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并积极参与到操作、实验、计算、推理和想象的学习过程中。[4]第二,赋予学生探究讨论的权利。探究讨论是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科融合教学的典型表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地理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这种地理课堂氛围中师生的情感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专业知识也能得到深化、表达,包括合作意识、历史观培养等都能得到切实提升。第三,赋予学生及时提问的权利。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坚持自己的思想,有效提问是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前奏。如此,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事象史观历史观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个维度:目标·方法·价值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3期)2022-07-26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1-01-18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速读·下旬(2020年2期)2020-08-2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山东青年(2018年5期)2018-11-06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与“对症下药”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4期)2017-04-22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学习教学》评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2期)2014-06-21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推荐访问:历史观 培养 高中地理